启发式教学经典实例


篇一:《浅谈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摘 要】将启发式教学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

动性、创造性,而且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运用启发式教学首先要理解启发式教学新的内涵;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导致积极思维的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起点。教师的启发要恰到好处,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启发点的优化。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它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而求知欲就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对某种知识欠缺不足,而力求获得提高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启发式教学新的内涵

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亲自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尝试,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把枯燥乏味的“厌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

二、启发式教学起始于“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导致积极思维的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起点。启发式教学的起始就在于教师能合理的提出有值的问题,学生的认知于提出的问题产生一定的“落

差”,形成一对矛盾,这一矛盾的运动,促使学生认识系统与外界环境的交换。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把无止境的提问当成是启发式。他们既不考虑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也不看问题的思维价值,不是提出的问题过高,脱离学生认识,就是提出的问题过俗而无启发意义,甚至提问一些毫无作用的问题,无任何启发价值。真正启发的问题应是掌握学生认识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逐层提出包含一定信息容量。既能产生“对称破缺”作用,打破学生旧的认启平衡,又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起到设疑激趣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设计

教师的启发要恰到好处,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 注启发点的优化。

1.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昧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逐渐形成敏捷的思维。俗话说,对症下药。启发在关键处。因此,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昧性,要把握问题的关键,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真正起到点拨和迁移的作用。

2.启发要有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提问,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要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掌握更多的技能;要善于抓住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要把着眼点放在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上,达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 四、启发式教学在讲授新知中的体现。

启发式教学主要在于教师的“启”。若启不到点,则学生难以“发”起来。那么,要避免那种启而不发的效果,应该如何“启”呢?

(1)创设一个“惯”“悱”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求知欲望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望越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的魅力去“启”,去为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未明”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教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同学们,这道题的解法不仅限于我们黑板上的这一种,你还能想到别的解法吗?想出以后与你的同桌或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这么一句简单的语言顿时把课堂激活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被激“启”出来了,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这样的启发诱导,真正把学生带进了诱人的知识情境中,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指导观察,比较,启发学生归纳,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环的面积”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操作,发现做一个圆环的特征。启发学生初步归纳出求圆环的方法“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这样的启发,一方面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知识的连惯性,懂得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运用已有旧知识解决新知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的解题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我坚信,坚持启发式教学,一定会给素质教育的阵地带来勃勃生机!

篇二:《利用典型案例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利用典型案例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摘要: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知识得到掌握。在众多教学方法中,通过几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典型案例去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环境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启迪,合作分析讨论典型案例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典型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具有其自身许多优点,如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更是一种民主式教学,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若生搬教材,照本宣科,就会因内容显得枯燥而使学生厌学,生动、鲜活、典型的案例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只有把书本知识同时实际情境结合起来,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死知识”变成有趣直观的具体情境,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教学过程遵循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教学内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想学、我爱学、我要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典型案例不仅仅是案例,还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话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它既需要学生独立的分析,也学要同学间相互交流、探讨。这都有赖于那有趣的典型案例,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探究、参与中学到知识。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积极参与的价值,主体地位得到发挥的作用。

三、便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典型案例的创设是教师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与当前的具体案例结合,因此是服务于教学的。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不断结合教材去理解就会降低理解的难度很快解决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这样通过创设案例情境,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不仅能主动获取知识,而且能够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自己参与得到的知识结论理解得深、掌握得牢,应用得好。

四、便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品质

篇三:《启发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cn

启发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廉丽

来源:《学园》2014年第31期

【摘 要】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思考中体会到成长,让语文教学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 语文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74-01

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不同,它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激发出自身潜在的能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但是听的效果怎么样,不得而知。只是每次期末考试结束时,教师们在判卷过程中总会发现有许多课堂上重复讲了很多次的内容,学生们在试卷上还是答不出来,这是为什么?是学生没有用功,还是老师讲授的方式不对?我想两者兼有之。如果教师讲授的内容真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们善于思考、踊跃发言的热情,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牢牢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背诵或默写,而是将学生本人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学习语文这门课,让学生意识到母语的重要性,而不是每次在语文课上或打瞌睡,或背英语单词。 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要有一个切入点,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是在学生对问题好奇、似懂非懂的情境下,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索出结果。 那么,启发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 兴趣启发

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喜爱经典文学作品,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为例,虽然许多学生的专业课基础较好,但是在公共课上尤其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让我欣慰的是学生愿意上语文课,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就是一个好办法。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作品,如赵树理、三毛、张爱玲、王安忆等现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增强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功底,开拓学生阅读视野,这是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简单实用的好办法。其次,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基本功后,我再让学生去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如《俄罗斯大花园》《希腊神话》等比较集中反映某一文学流派特色的作品,由此及彼,学生在阅读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喜爱上了语文这门课。同时,学生的写作欲望也被激发,头脑中储存的词语也渐渐多起来,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篇四:《九十八个经典的教育心理学案例》

九十八个经典的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1:投票选最差

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

案例2:减负的哭泣

新华社2002年1月23日讯,沈阳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

案例3:让座风波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同学们一下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可没有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中午学生来问问题,他告诉学生老师在休息,下午再来,要么就说,'我该下班了,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这学生好歹不分,太让人伤心了

."有的老师表赞同,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那自己不当回事,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当然.

案例4:自卑的制造

有报导说,当今的教育似乎善于制造自卑者.好多人都认为,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当孩子好不容易为自己制造出一个被表扬的机会,他们得到的往往还是否定.有个初三的女孩考了97分,本以为会受到老师表扬,谁知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女儿考了97分,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有一个过去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考了92分,可回家后他告诉妈妈自己并不高兴,因为老师批评另外一个同学说:"某某都考了92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 "结果还是在贬低他.

案例5:直观的教学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案例6:启发式教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指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学记》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案例7:顺水推舟

一个实习教师,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文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分;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

案例8:讲师人生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酬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教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他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

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案例9:兵马俑的发现感谢谁

在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作为世界的一大奇迹,最应该感谢的是谁 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

(老师毫无表情地让学生坐下)

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

(老师微笑地摇摇头,示意学生坐下)

生3:我认为应该感谢的是制造兵马俑的人.

(老师尴尬地笑笑并示意学生坐下)

生4: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功劳.

(老师满意地示意学生坐下)

案例10:放飞幼鹰

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本市的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作邻居的小张就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给同学们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要送到动物园,真是虚伪!

案例11:丑女孩的笑容

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从此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 案例12:高效益学校评比

据南方某地教育报报道,该市教育委员会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其教育投资力度.市教委先制定出学校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办学条件,设备等,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委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普通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低的学校.

案例13:11岁的悲剧

2000年11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

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案例14:掐脸后的惩罚

2000年4月13日,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案例15:学校的罚款风

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

案例16:无言的伤害

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学习课《这,就是我》的一个插曲.开始,这节课先由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他们把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结合在一起,或弹琴,或唱歌,或说相声,或展示电脑技术,语言流畅,充满自信.老师也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几位同学介绍完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自愿起来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又有三位同学起来作了介绍.老师看没有人举手,就叫了一名同学:"李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后把话筒递了过去.李明拿着话筒,迟疑了一会,说:"我……我嗓子不好."老师看到李明不愿介绍,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欢迎李明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 "同学们齐声说:"好!"并一起鼓掌.李明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停了一会,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嗓子不好."并将话筒递给了老师,随即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课本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又叫了一位同学介绍,之后全班同学合唱《同一首歌》.在这一过程中,李明的头一直没有再抬起.

案例17: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

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 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 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案例18:"鉴"的解释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在讲《藤野先生》里的"油光可鉴"的"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既讲了"鉴"本义是镜子,但在这里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字的用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满足.课后,她对基础差的学生,又象医生切脉问诊一样,细心了解积极引导,对基础好的学生,她就帮助他们组织兴趣小组,出版《文学园地》,举办文学讲座.正因为于老师了上述努力,所以她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案例19:韩寒的偏科

17岁的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书先生之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

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

案例20:"崔永元的两扇窗"

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

案例21:这样的"问题学生"

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素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对学生的"惩罚",是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的领讲台.

案例22:哈佛大学的自豪

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哈佛大学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 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案例23:《狐假虎威》的启示{启发式教学经典实例}.

学完《狐假虎威》课文,老师让同学说说认识到了个什么道理.老师的话音一落,几十只小手举起来.学生甲说:"不要仗势欺人……"老师问:"他回答得对不对 "众生说:"对!"这时,学生乙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

老师说:"那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乙说:"仗势欺人,是仗着势力欺负别人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不是仗着老虎的势力;它是欺骗鄙人,不是欺负别人.所以,不能说是仗势欺人."

老师高兴地问学生:"他的认识对吗 "

众学生:"对!"

老师带头鼓掌,并示意学生乙坐下,可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

老师:"你还有 那你接着说."

学生乙:"这篇寓言还告诉我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

老师没有向导这一点,问:"狐狸也值得学习吗 "

学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感到很意外地说:"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

学生乙:"我……我认为这两个都有."

老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 "

学生乙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反正……反正我这么认识……"

老师:"一篇课文怎么能有两个一正一反的答案,你说呢 "

学生乙无话了,自己坐下……

案例24:不写拼音

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你怎么不写拼音 "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 案例25:都是生病惹得祸

金明小时候总是生病,常影响功课,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同学们都说他有传染病,老师也在

全班同学面前提醒他该到医院去彻底检查一下,这样一来,全苯同学都躲着他,在这种气氛中,他形成了严重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也成了班上比较差的.

案例26:外语是什么

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倒霉,我觉得外语把我变"傻"了.老师一天到晚教单词语法,同学们的单词都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单词,背单词,到晚上十二点写单词,默单词,手里拿的是"单词星火记忆",衣袋里更塞满了小纸片.因此,同学见了面就"报单词",一人说中文,另一人说英文,这真是"纯英语环境"!我不禁赞叹!但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在中学做多了,难道我要这么做一辈子吗 这样的人生也太稀奇了吧!因此我抛开了单词,从此不去想"可爱"的它们;甚至我也逃课,因为有些课上得太让人难受了,这些东西我自己通过查字典,找资料完全可以解决的.我发现——小说使我感兴趣,因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我发现了情感的美是如此的伟大与奇妙;散文让我陶醉,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闪烁,这让我饥渴的心灵来点安慰;诗歌也可以指导我寻找的方向,诗歌是美的表达,它指引我寻找生活中的所以的美.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是艰难的,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应该向中文,政教专业的老师,同学请教,因为他们可能有内涵..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不变的还有无穷的困惑:外语是西方的东西,有吸收和借鉴的必要.我想不会是为了考四,六级而学习的吧,里面应该有数不尽的哲理与享受不尽的美!

——摘自一个大学生的内心独白

案例27:内向与自卑

有位女生,家庭条件不错.由于性格内向,胆子小,而且眼睛近视(只有父母知道),虽然学习成绩中上,却总是自卑地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所以她变得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也不发言.案例28:好动与捣乱

材料2:某校某班一男生,学习成绩不错,喜欢活动,体育也挺好.但他上课时总显得不安分,精力旺盛,不是拉着同桌与他说话,就是捣"四邻"的乱,同学们拿他没办法.每逢找家长时,家长总能找到同桌的不是,觉得老师与他的孩子故意作对.他在老师,家长面前的行为也判若两人. 案例29:抹杀

课堂上,大林老师.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还有三个角.""错!应该是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着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外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对的.""变成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长大的呢 那个孩子想.

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雪能变成春天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

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刘老师.

刘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一只也没有.""对!"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五个角.""完全正确!"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太棒了!"

案例30:《木木:我讨厌上学,讨厌!》

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

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因为我叫木木,更因为我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说成

篇五:《教育心理学 案例(完整)》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启发式教学经典实例}.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