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最新4篇


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当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日常的积累。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最新4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帮助。

高考作文素材篇一

manyyearsago,apopularwordcomestopeople’sears,itisthenewillegalindustry,itcalledpyramidselling.themediaexposedtheindustry,itwasasellinggroupwhichworkedontheillegalselling,oncepeoplejoinedinthegroup,therewasnowayforthemtogetridofit.itispeople’sgreedthatmakesthemhardtoresistthetemptationofpyramidselling.

很多年以前,一个流行的词进入人们的耳朵,那就是新的不合法的产业,叫做“传销”。媒体曝光了这个产业,那是一个销售团体,从事不合法的销售,一旦人们加入,就无法脱离队伍。正是人们的贪念才会让他们无法拒绝传销的诱惑。

pyramidsellingismadeupofagroup,theyimplantpeopletheideathattheycanberichbysellingtheproducts.itsoundsridiculous,butthegroupfindsawaytopersuadepeopletobelieveit,theyknowpeoplecan’tresistthegreattemptationfrommoney,sotheyalwayssucceedincheatingpeople.

传销是由有一个团体组成,他们向人们灌输可以通过卖产品来致富的观念。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是这个团队就是有办法说服人们来相信,他们深知人们无法抵制住金钱的诱惑,所以他们才能成功骗到人们。

oncepeoplegetintothegroup,theycan’tfleefromthegroup.Somerealizethefact,theycan’tgetridofthegroupwithoutthehelpwithpoliceman,theotherwhoarewillingtoworkinthegrouphavebeenwashedbrain,theyabandontheirfamiliesandnevergohome.

一旦人们进入到这个团体,他们就无法脱离这个团体。一些人意识到了这个事实,他们只有在警察的帮助下才能脱离,另外一些人愿意工作,他们已经被洗脑了,抛弃了家庭,从来不回家。

高考作文素材篇二

2009年高考作文时事素材:“躲猫猫”

2009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中国推迟中欧峰会

2009年高考作文最新分类素材详解

2009年高考精彩作文素材汇总1

2009年高考精彩作文素材汇总2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材:经典作文素材大全故事类

2009年高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预测10篇

高考作文素材篇三

一、培养意识,形成习惯

学问贵在“积”。对于写作而言,厚积才能薄发;胸藏万汇,方能吞吐翕张。从何处厚积?细心观察,留心体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观察事物,从大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搜寻生活的每一角落,正所谓留心处处皆学问,自有一片灿烂的天地,一方无尽的宝藏。

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中说:“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写作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白居易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正是如此。人的一生,时时感知着生活,它们为我们提供着最鲜活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关心时事、国事,了解时代特点,摸准生活的脉博,跟上潮流前进的步伐,会比被动地、零散地积累材料高效得多。

有效的信息从哪里找?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有大量的合适素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可关心;诸如食品安全、广州恒大足球现象、小悦悦事件、美国航天飞机整体退役、黄岩岛事件,最新发明和发现,社会热点、名人事迹、时尚动态、影视作品、文化交流等无不可入文。要求学生在阅报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上网的时候多思考、多≮≯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积累素材的习惯,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了解“虎照”新闻,可联系诚信、科学观念,观看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可体验团结、创新精神。如此,下锅的“米”便不难找到。

我指导学生写随感笔录、心得体会。指导他们透过一点点生活浪花,窥及市井百态,了解人生大舞台,明白生活底蕴。学生处于敏感的年龄阶段,他们对生活往往有许多独特而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恰恰是在激情驱动下的刹那火花,如果不及时把它记下来,也就瞬息即逝,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把每天新颖而独特的感受都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为考场作文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

二、联类引申,调动素材

社会瞬息万变,信息纷繁芜杂,若寻找不得法,别说充分调动素材,反而可能让自己“眼花缭乱”而迷失其中。老师要加强“采蜜”方法的引导。那么,该如何让学生炼就“慧眼”?可采取“联类引申法”。

引申,顾名思义,一定要“引”,但更重要的是要“申”,不能只停留在所引事例和义理上。所谓“联类引申法”,是指从某一新闻、信息中触发个人思绪、积极调动素材库里的相关材料,引申深化开去,将原本可能很不起眼的素材经精心“调配”后,让其焕发出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别样光彩,从而达到鲜、活的目的,成为作文的亮点。

比如,《中国青年报》曾有一则图文简讯:银川市科技馆启动“科技进校园”活动,图示为“机器人进小学校园”。面对这样一则毫不起眼的“边角”新闻,我指导学生从科技角度和意识角度去处理材料,挖掘适合题意的内涵:由这则新闻联想到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关注、参与并取得了多项价值不菲的成果);再进一步联想到我国航天史上划时代的壮举天宫神舟太空交会对接成功,从而可以深化得出一些结论:国家乃至民众的科技意识正在快速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加强;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在人民心中与日俱增。这样,原本看似很难进入文章的“石质”素材便为慧眼选中甚而至而成为“金玉”了。

联类引申关键是要抓好、抓紧触发点,并进行深思扩散。苏轼作诗有个经验是“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再难摹”,移至作文也是一样的。另外,触发点一定要抓准确,只有触发点准确了,道理才能说得清,引申发挥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能顺畅地进行借题发挥,才能有的放矢。联类引申的触发点角度要小,切入的口子要小,就好像“定点爆炸”一样,才会有强大的爆破力;但要站得高,只有站得高才能切得准,切得深。

三、分类“贮存”,合理使用

素材的积累必须要整理分类:要时常浏览记诵;要对素材进行发散思维。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素材成倍地增长起来,还可以使许多素材“化腐朽为神奇”,翻出无数新意来。

拥有、挑选后,还要学会分类“贮存”,合理使用。老师要重视“酿蜜”的辅导,对学生“采来的蜜”,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酿成蜜”,运用到写作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将泛读与精读、随意浏览与专题材料的搜集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全新而又独特的视角有意搜集建立一些素材库,如重大活动题材、道德修养题材、环境保护题材、人际交往题材、爱国题材等。如可将“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袁隆平归入到“个人修养”类;将钱学森、“神六”“神七”航天集体归入到“爱国”类;将温州动车组追尾事故的责任人和冒死拦车的收破烂老人归入到“社会”类等等,使素材库形成网络化。归纳贮存时可详可略,但都要遵循“真实、客观”原则。使用时可同类并举,可正反对举;可详尽举例,亦可概括举例。要求要分析到位,注意合理性、针对性和适用原则,准确反映题目要求和文章主题。

高考作文素材篇四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熟悉,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涉及三个对象:探险者、蜡烛、蝴蝶。对每个对象都可以肯定、否定或辩证思考。

关于蜡烛。探险者出于安全考虑,每隔一段就点燃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这不经意的举动却大大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和生存习惯。所以探险者第二次进洞,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进入洞穴深处。于是,探险者若有所悟:“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个揭旨句是命题者给考生的立意提示,也是材料中最关键的句子,句中的“小”“大”“影响”又是关键句中的关键词。由此可以从不要忽略小事,不要忽略细节,不要忽略小人物的角度切入作文。这应该是这则材料审题的主要角度。关于“小事”“细节”和“小人物”的影响既可以谈其“正能量”,也可以论其负面影响。

关于探险者。探险者入洞之后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他们没有捉它们,也没有赶它们,而是“屏住呼吸,放轻脚步”,之后悄悄地离开,因为他们不想惊扰蝴蝶。这说明探险者懂得尊重小生命,懂得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但他们的探险行为在客观上影响了蝴蝶,也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虽然是“无心之失”,毕竟是“失”。由此角度切入,可以从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人与其它物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警惕“无心之失”,避免好心办坏事等角度立意。

关于蝴蝶。蝴蝶在受到人类的惊扰之后,选择到更深更黑的地方栖居,这实际上是自我保护,由此可以从“自我保护”“学会随机应变”的角度立意。还可以换一个思路,蝴蝶固守在黑暗洞穴中,眼里只有黑暗,心中也必是黑暗的,如果它们尝试着改变,接受光明,接受新生事物,说不定飞出去看到的就是“春暖花开”呢。

还可以从蜡烛、人、蝴蝶三者关系角度看:人勇敢探险,为照明点燃蜡烛,本无可非议,但是探险的行为、照明的举动,客观上惊扰了蝴蝶,改变了其生存状态。由此可以发现:世间一切皆有因果,世间万物都有联系。恰如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由此可以立意:人在处理与他人、与其它物种、与大自然的关系时一定要慎重。

需注意的是,必须有强烈的“文体意识”,要按照记叙文、议论文或其它文体的特征作文;必须有强烈的“聚焦意识”,虽然材料的立意角度很丰富,但只能锁定一个观点,去“挖一口深井”。

【考场佳作】

谨“小”慎“微”

江苏一考生

几个探险者点燃的蜡烛让山洞中的一群蝴蝶迁移到了更加幽深的所在。在偌大的山洞中,“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看起来不可思议,然而确实如此。从中可以领悟到,做人做事应当谨“小”慎“微”。

谨“小”慎“微”就是注重“小”“微”之处。

谨“小”慎“微”有助于认清他人。明末的洪承畴兵败被俘后不吃不喝,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旧友范文程从洪掸掉衣服上的灰尘断言其非死节之臣。后来,美女出马,洪借坡下驴,成为清“开国元勋”。抗战期间,陈嘉庚从数百大洋的盛宴与几元钱的家常便饭比照中,看出了的堕落与共产党的生机,从而坚定了政治方向。是谨“小”慎“微”让范、陈有了洞悉事物本质的眼光,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谨“小”慎“微”有助于彰显自我。崔永元拒不走穴,哪怕有人把他剪彩出场费开到50万元。小崔说:我抵御不住剪彩的诱惑,所以“不去碰它,别沾这个事”。这就是谨“小”慎“微”的爱惜羽毛的小崔。莫言为领诺贝尔文学奖准备了五套服装。在新闻会上,他穿着西服,内着印满篆体“莫言”的衬衣,非常抢眼;在演讲时,他着中山装,胸口“莫言”的篆印和“中国红”相互映衬,十分得体;在晚宴上,他又穿上了燕尾服,凸显出儒雅的风度。是谨“小”慎“微”让莫言彰显出“外表低调,精神奢华”的中国式优雅。

谨“小”慎“微”有助于事业成功。李嘉诚的成功有很多的秘诀,仅从他宴请宾客时每桌坐几分钟的细节就能感受到他处事的细心,感受到他人格的魅力。阿基勃特之所以成为洛克菲勒的继任者,和他远行住旅馆签名时都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有关。

忽略“小”“微”之处让个人受损。招聘过程、人际交往、事业打拼中为一个细节处理不当而悲催的事屡见不鲜。

忽略“小”“微”之处还会让国家衰亡。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因为一个马蹄铁输掉过一场战争。甲午海战中国惨败与炮塔上横七竖八地晾着的衣物也有着必然的联系。

老子认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欧阳修长叹“祸患常积於忽微”,惠普创始人戴维感慨“细节成就完美”。对于“小”“微”之处,必须从做人的高度认识,从事业的高度认识,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认识。

务请谨“小”慎“微”,兹事体大。

【点评】

由材料的主旨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提炼出做人做事都应当谨“小”慎“微”,因为谨“小”慎“微”,兹事体大。这是一个非常契合材料的立意,可谓把握住了材料的内核。

全篇运用层进式结构展开,着力于“为什么”的阐释,先正面从谨“小”慎“微”“有助于认清他人”“有助于彰显自我”“有助于事业成功”三个角度次第推进;再从忽略“小”“微”之处让个人受损、让国家衰亡反面论说,两相比照,有力地支撑了谨“小”慎“微”的中心论点。

论述以举例为主,所举的例子既有史实也有时事,涉及古今中外多个领域,使文章显得厚重,观点得到凸显;引用老子、欧阳修、戴维的名言,为文章增色不少。

【活学活用】

《作文成功之路》2013年高考特供素材运用指导

回首《作文成功之路》(以下简称《路》刊)近一年来的智慧奉献,我深深地感到:只要认真研读《路》刊,灵活运用《路》刊,高考作文备考之路一定是康庄大道。

下面,从不同立意角度,看看《路》刊是如何在江苏高考作文中大显神通的。

立意角度一:小与大

小事不小,不要忽略小事,忽略细节,忽略小人物之类的立意。

对接素材一:

郭敬明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最小说》《最漫画》的主编,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是“错别字大王”。在《咬文嚼字》杂志发动的“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中,随机选取了郭10万字,错别字竟然有好几百个!诸如“(另)你们自豪”“(定)着大雨”“(蜉蝣)撼树”等。《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中谈及这一现象时,戏称“遍地荆棘”。

(摘自《路》刊2012年12期《陌上花儿次第开》中“素材一”)

运用指导:

诚如萧珞所言:“错别字,看起来似乎是小事,反映出的却是一种态度。尤其对公众人物和作家而言,折射出的是底蕴与修养的缺失。”小小错别字,颠覆了郭敬明的青春偶像形象。错别字事小,形象事大。

对接素材二:

老石匠砌墙,由于墙砌得很自然,因而看起来很美。业主注意到老石匠在砌小石块时,几乎和砌大石头一样用心,就走过来对老石匠说:“老人家,用那些大石块砌,不是干得更快吗?”“是的,先生,的确如此。”老人回答说,“但是,您瞧,我是要把它砌得好看些,结实些,并不在乎速度。”老人停下来思索了一下,接着说:“这些小石头要一块块砌结实,才支撑得住那些大石块,要是小石块出了问题,大石块没有了支撑,自然就垮下来了。”业主听了频频点头,之后补充说:“不过,有时候也得防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生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如何处理好大事与小事,其实很不容易。”

(摘自《路》刊2013年2-3期《2013年多省市大考作文模拟金题直击》之材料作文“老石匠砌墙的故事”)

运用指导:

这是一道作文题的文题材料,可见该题与此题的主要立意角度完全吻合。这则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大事与小事”,如老石匠所言:“这些小石头要一块块砌结实,才支撑得住那些大石块,要是小石块出了问题,大石块没有了支撑,自然就垮下来了。”只有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小事做不好,就难以做好大事。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就能赢得人生的辉煌。

对接素材三:

细节体现了一种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只有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好,才能获得成功。2011年11月2日,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举国欢腾。为了保证发射成功,广大科研人员日夜奋战,对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进行反复的测试、实验,在此次成功对接之前,对接装置已经在地面进行了1101次试验。正是这些大量、严谨、科学的工作,才确保了每个细节的万无一失,为成功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路》刊2013年6期《“素材剪辑组合法”考场制胜大招》“妙用一”之“运用示例”

运用指导:

这段文字,围绕“细节决定成败”这一中心论点展开,有理有据,用于作文中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此外,《路》刊还有大量素材可以运用。

2012年12期《小事不小》。

2013年2-3期《人物素材“国内预告片第一人”“花瓶”多维解读》对“把三分钟事业做到极致”的魏楠的解读角度一就是:“小制作与大事业”;角度三是:“小成功与大志向”。

2013年6期《小善即德》。

立意角度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对接素材一: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林某因为生活琐事与同学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预谋,3月31日中午,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4月1日晨,黄某饮用该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经医院抢救无效于4月16日下午去世。该案在复旦大学校园内引起震动,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摘自《路》刊2013年6期《“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

运用指导:

因为生命教育的缺位,又有两个博士研究生毁了。而此类恶性事件屡见于名牌高校,屡发于一些高材生身上。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所云: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物质,而是人心。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案,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案,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

比照江苏作文材料中的探险者,他们在偶遇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后,“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展示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相形之下,上述一幕幕惨剧确实发人深省。

对接素材二:

由于大量公路、围栏和农田的存在,肯尼亚地区的大象栖息地遭到分割,导致象群迁徙时经常破坏围栏和庄稼,甚至与当地居民爆发冲突。为了化解人象冲突,肯尼亚政府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走廊计划,为大象建造专用通道。

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首席环保官赫格说:“肯尼亚北部的大象已经对这条通道很熟悉了。通道的建造保障了它们的安全。大象好像知道这是专为它们建造的安全走廊。有了这条走廊,它们在迁徙时再也不用冒险穿过人类的居住区,避免了与当地居民爆发冲突。”

建造大象走廊是实现多赢的做法。对于肯尼亚北部的大象种群来说,可以迁徙到其他栖息地寻找配偶,让更多基因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它们的基因健康状况。此外,走廊也扩大了大象的活动范围,降低栖息地的压力。对于黑犀牛等与大象争夺相同资源的其他动物来说,走廊的建造也让它们成为受益者。

(摘自《路》刊2013年5期《时鲜素材深入解读及运用方向》之“C环保科技”)

运用指导:

为大象建造专用走廊,是多赢的做法,于人类,于大象,于其它动物。这个举措无疑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珍爱。恰如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们的维护者,人应该和动物、植物平等相处。”

此外,《路》刊还有大量素材可以运用。

2013年1期《交通安全,警钟长鸣》一文提供的材料触目惊心:我国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之下,每1分钟就有一人因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连续10多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居世界第一。

2013年2-3期《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一文中有清华大学研究生严俊仅仅因为论文难度大、不好完成而轻生的材料。

2013年4期《敬畏之心,文明的根基》有大量素材和分析与“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契合。

立意角度三:有心之过与无心之失

对接素材一:

西班牙东北部小镇博尔哈的一座教堂里,保存着一幅绘于19世纪的壁画。由于年久失修,壁画的颜料部分脱落。一名老太太出于好意,对其进行了修复,可是修复的成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件严肃的壁画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看起来像极了一件表现猴子的抽象派作品。消息传出后,整个小镇为之震惊。原来,80岁高龄的塞西莉亚看到壁画损坏严重时心急如焚,悄悄买来了颜料和画笔,自作主张地对壁画进行了一番彻底“修复”。目前,文物修复专家正试图弄清老太太所用颜料的化学性质,以便尝试将“涂鸦”去除。至于壁画能否最终修复,目前还不得而知。

(摘自《路》刊2013年2-3期《“史上最大的修复灾难”一材多用》)

运用指导:

好心办了坏事,而且是无法弥补的坏事——无价之宝的壁画被弄得面目全非。世间此类动机与结果背离的南辕北辙事件并不罕见。用这样的材料对接江苏高考作文题,会让文章的内容变得厚重,思维的层级得到提升。

对接素材二:

2013年1月5日,陕西宝鸡市服装店老板李小利接待了一名“红衣女子”,接受了该女子的道歉,还收下了该女子的100元钱。原来,7年前,该女子在李小利的店里消费了一张百元假币,7年来内疚不已,于是主动登门道歉,赔偿损失。

(摘自《路》刊2013年4期《新闻类素材解读》中“女子花假币内疚7年后登门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