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羙文


第一篇 酒的羙文
《双语美文:酿酒也疯狂》

The Brewer's Son 酿酒也疯狂

When I was a teenager, my dad did everything he could to dissuade me from being a brewer. He'd spent his life brewing beer for local breweries, barely making a living, as had his father and grandfather before him. He didn't want me anywhere near a vat of beer.

在青少年时期,父亲就极力告诫我,将来不要做一个酿酒人。因为,他一辈子就像他父亲及祖父一样,仅仅是为了谋生,专为当地的啤酒厂酿造啤酒。他甚至不许我靠近啤酒桶半步。

So I did as he asked. I got good grades, went to Harvard and in 1971 was accepted into a graduate program there that allowed me to study law and business simultaneously.

因此我也就按他的意愿做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并于1971年获得了继续在那里攻读研究生课程的机会,得以同时学习法律和商业专业。

In my second year of grad school, I had something of an epiphany I've never done anything but go to school. I thought, and I'm getting pressured to make a career choice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That's stupid. The future was closing in on me a lot earlier than I wanted.

在读研究生二年级时,我似乎有一种顿悟的感觉,我想除了上学以外,我什么也没有做过。我感到有一种压力迫使我为今后的人生道路作出事业的选择。我真傻。未来早已向我逼近,比我预期的要早得多。

So, at 24, I decided to drop out. Obviously, my parents didn't think this was a great idea. But I felt strongly that you can't wait till you're 65 to do what you want in life. You have to go for it.

所以在24岁时,我决定退学。显然,父母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好主意。但我强烈地意识到,人不能等到65岁才去做想要做的事。你得自己去寻找。

I packed my stuff into a U-Haul and headed to Colorado to bee an instructor at Outward Bound, the wilderness-education program. The job was a good fit for me. Heavily into mountaineering and rock climbing, I lived and climbed everywhere, from crags outside Seattle to volcanoes in Mexico.

我打点起行囊,把它们装进一辆小面包车内,便上路向科罗拉多进发,去作一名野外训练项目教练。这工作的确很适合我。大量地登山、攀岩,从西雅图周围的峭壁到墨西哥的火山,到处都留下了我生活和登攀的身影。

I never regretted taking time to "find myself". I think we'd all be a lot better off if we could take off five years in our 20s to decide what we want to do for the rest of our lives. Otherwise we're going to be making other people's choices, not our own.

我从未因花费时间去“寻找自我”而后悔。我觉得如果人们能在20岁左右的时候,拿出五年时间去决定自己今后想要做什么,那可能会更快乐一些。否则,我们就将按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意愿行事了。

After three and a half years with Outward Bound, I was ready to go hack to school. I finished Harvard and got a highly paid job at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a think tank and business-consulting firm. Still, after working there five years, I was haunted by doubt. Is this what I want to be doing when I'm 50?

野外训练工作干了三年半后,我准备重返学校。哈佛毕业后,在波士顿顾问咨询集团——一家智囊团兼商业咨询的公司,我找到了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然而,在那里工作了五年之后,我头脑中又萦绕起一丝疑虑:难道这就是我想一直做到50岁的工作吗?

I remembered that some time before, my dad had been cleaning out the attic and came across some old beer recipes on scraps of yellow paper. "Today's beer is basically water that can hold a head," he'd told me.

记得不久前,父亲在整理阁楼时,偶然找到了一些写在发了黄的小纸片上的古老的啤酒配方。他告诉我:“现在的啤酒基本上都是水,只是面上有一些泡沫。”

I agreed. If you didn't like the mass-produced American stuff, the other choices were imports that were often stale. Americans pay good money for inferior beer, I thought. Why not make good beer for Americans right here in America?

他说的对。如果人们不喜欢喝那种大批量生产出的美国啤酒,那他们就只能喝进口的啤酒,但那常常是不新鲜、走味儿的。我想,美国人是在花大价钱买劣等酒。为什么不就在美国本地为美国人自己酿造好啤酒呢?

I decided to quit my job to bee a brewer. When I told Dad, I was hoping he'd put his arm around me and get misty about reviving tradition. Instead he said, "Jim, that is the dumbest thing I've ever heard!"

我决定辞职,做一名酿酒人。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时,我希望他会拥抱我,并为传统的复苏而心情激动。结果恰恰相反,他说:“吉姆,这是我所听到过的最愚蠢的话!”酒的羙文

As much as Dad objected, in the end he supported me: he became my new pany's first investor, coughing up $40,000 when I opened the Boston Beer Company in 1984. I plunked down $ 100,000 of my savings and raised another $ 100,000 from friends and relatives. Going from my fancy office to being a brewer was like mountain climbing: exhilarating, liberating and frightening. All my safety nets were gone.

虽然父亲尽全力反对我,但最终还是支持我了。1984年当我开办波士顿啤酒公司时,他成了我新公司的第一个投资者,勉强投入了4万美元。我拿出了10万美元的积蓄,又从朋友和亲戚那里募集了10万美元。从条件舒适的办公室出来,去做一名酿酒人,就像爬山一样:令人振奋,感到自由,但又觉法有些害怕。因为我所有的安全保护网都撤掉了。

Once the beer was made, I faced my biggest hurdle yet: getting it into beer drinkers' hands. Distributors all said the same thing: "Your beer is too expensive; no one has ever heard of you." So I figured I had to create a new category: the craft-brewed American beer. I needed a name that was recognizable and elegant, so I called my beer Samuel Adams, after the brewer and patriot who helped to instigate the Boston Tea Party.

一旦啤酒酿造出来后,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它送到消费者手中。销售商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你的啤酒太贵了;没人听说过你的名字。”于是我想,我得创造一个新品种:手工酿造的美国啤酒。我需要为它取一个响亮而又高雅的名字,这样,我便以曾领导波士顿倾茶事件的酿酒人及爱国音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啤酒----塞缪尔·亚当斯。

The only way to get the word out, I realized, was to sell direct. I filled my leather briefcase with beer and cold packs, put on my best power suit and hit the bars. 我意识到,唯一能创出这个牌子的办法就是直销。我将啤酒及冰袋装进大皮箱里,穿上我那套尽显男人风度与地位的笔挺西装,向一间间酒吧走去。

Most bartenders thought I was from the IRS. But once I opened the briefcase, they paid attention. After I told the first guy my story--how I wanted to start this little brewery in Boston with my dad's family recipe--he said, "Kid, I liked your story. But I didn't think the beer would be this good." What a great moment.酒的羙文

大多数调酒师起初还以为我是国家税务局的呢。但当我打开皮箱时,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我向第一个家伙讲述了我的故事----我如何用父亲家传的啤酒配方开创了这家小小的波士顿啤酒厂——之后,他说:“孩子,我喜欢你的故事,但我没想到你这啤酒会这么好。”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Six weeks later, at the Great American Beer Festival, Sam Adams Boston Lager won the top prize for American beer. The rest is history. It wasn't supposed to work out this way--what ever does? --but in the end I was destined to be a brewer.

六周后,在美国大啤酒节上,我的“塞缪尔·亚当斯波士顿啤酒”获得了美国啤酒的最高奖项。接下来的事情就成为历史了。其实开始时,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我会走这条路----但最终我注定还是要做个酿酒人。

My advice to all young entrepreneurs is simple: life is very long, so don't rush to make decisions. Life doesn't let you plan.

我对所有年轻的企业家有个简单的建议:生活的道路是漫长的,因此不要急于作出决定。生活不让你做计划。

更多英语学习方法:企业英语培训

第二篇 酒的羙文
《中国传统酒文化精美PPT模板》 第三篇 酒的羙文
《酒的美学特征》

酒的美学特征

酒是一种特殊的饮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对人体 具有兴奋、刺激、麻醉等作用。酒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酒的感性特征 酒具有色、香、味、体等感性特征,能 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

1.酒色 酒具有色泽美和透明感,白酒无色透明,晶莹纯 净;果酒或黄或白,或深或浅,清凉透剔;配制酒,如鸡尾酒则可调配出富有 层次感的多种色彩。酒色的产生,一是来源于原料的天然色泽;二 是在酿酒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形态的改变等而生色;三是根据 视觉美感的需要而人工增色。

2.酒香 酒香是酒重要的美学品格和感性特征,也是诱发 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因为各种酒香都有令人陶醉的美感效应。 酒的香气美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了多种香型,能给 人以丰富的嗅觉美感,进而引起全身心的愉悦。以白酒类而论,主 要有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等。酱香型,如贵州茅台酒, “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香而不艳,回香绵长;浓香型,如宜宾五粮 液,芳香浓郁,香气悠久,回香深沉;清香型,如陕西西凤酒,清香芬 芳,幽雅馥郁,余香袅袅;米香型,如桂林三花酒,蜜香清柔,质朴纯 正。果酒类不仅有浓郁的酒香,还有各种鲜果香。药酒类除酒香 而外,还喷发着名贵的中药材香。啤酒类则散发着酒花香、麦芽 香、微苦香等等。

3.酒味 味是酒最主要的美学品格和感性特征,饮酒更需 品味。酒美的味道千差万别,有带甜味的,有带酸味的,有带涩味 的,有带苦味的等等,但是甘爽、清洌、醇厚、回味悠久,当是酒味美 的普遍品格,各种优质酒都不同程度的具有这些品格。以白酒来 说,如贵州茅台,酒味醇厚,回味悠久;宜宾五粮液,“酒味醇厚,入 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协调,恰到好处”;泸州老窖,酒味协调醇 厚、清洌甘爽;陕西西凤酒,“酒味醇厚、清洌、绵软,甘润”等等。 各种优质果酒、黄酒、啤酒等,也有其共同的和不同的酒味美。 4.酒体 酒体是一个综合概念,是酒的色、香、味等美感特 征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如专家们评价在协调美,犹如美的人体,各部分比例适当,恰到好处,通体丰满, 栩栩如生。

(二)酒的情感效应 由于酒对人体具有兴奋、刺激、麻醉 等特殊功能,因而它天然地契合了人类要求畅达各种情感的心理 需要和生命激情。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饮酒作为表达喜怒哀乐 等各种情感的重要生命形式。曹操有诗曰:“何以解忧,唯有杜 康。”李白常“对酒当歌”,感叹人生;杜甫诗曰:“宽心应是酒,遣兴 莫过诗。”戴叔伦诗曰:“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酒在人们的生 活中,的确有着显而易见的情感作用,它能使欢乐者尽兴,为悲伤 者排忧,让失意者放达,给奋斗者鼓舞,给壮士以激情,给诗人以灵 感,给寻常百姓以现实的欢愉,„„总之,不同的人可以从酒里寻 找到不同的乐趣,获得不同的心理满足,寄托和畅达不同的情感。 所以,人们高兴时饮酒,欢乐时饮酒,烦闷时饮酒,悲伤时也饮酒。 特别是在人生的许多关节当口,人们更激情在酒的作用下尽情鼓荡、升华。当然,酒也有负效应,能使意 志薄弱者消沉,使缺乏理智者酒后误事等。我们感谢酒给人生带 来的欢乐和慰藉,同时也应警惕、杜绝和减少酒的负效应。 二、茶的美学特征

(一)茶的感性特征 茶是由茶叶和水构成的,茶叶因水的 冲泡而成茶汤,因此茶的感性

特征主要体现在茶叶和茶汤的形、 色、香、味上。

1.茶形 主要指茶叶的形状,茶叶形状美与不美,是鉴定茶 叶品质粗细优劣的重要因素。凡优质茶叶,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形 状美。高级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特级黄山毛 峰,“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洞庭碧螺春“条索纤细,卷 曲成螺,满身披毫”;祁红工夫茶“条索紧秀,锋苗好”,武夷岩茶 “茶条壮结,匀整”,银针白毫“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蒙 顶山黄芽,“外形扁直,芽毫毕露”;湖南一极黑茶,“条索紧卷,圆 直”;云南普洱整” ,各臻其美。

2.茶色 茶的色泽美表现在茶叶和茶汤上。优质茶其茶叶 和茶汤都有诱人的色泽美。高级西湖龙井,“色泽翠绿,汤色碧绿 明亮”;特级黄山毛峰,“色如象牙,汤色清澈”;洞庭碧螺春,“银白 隐翠,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祁红工夫茶,色泽乌黑泛灰 光,俗称“宝光”,“汤色红艳,叶底嫩软红亮”;武夷岩茶,“清褐润 亮呈‘宝光’”,“泡汤后叶底‘绿叶红镶边’呈三分红七分绿”;银 针白毫,“色白似银”,汤色浅淡清亮;蒙项山黄芽,“色泽微黄”, “汤色黄亮”,叶底“嫩黄”;一级湖南黑茶,“色泽黑润”;普洱沱 茶,“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高级茉莉花茶,“色泽黑褐油 润”,“汤色黄绿明亮” ,各自争奇斗艳。

3.茶香 茶的香气美主要来自茶叶,同时也与水的冲泡艺 术有关。茶叶的香,除自身的天然品质而外,还因加工制作而增雅,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所以人们品茶总要先闻其香,再品 其味。优质茶都散发着浓郁而独特的香气,高级西湖龙井,“香馥 如兰”;特级黄山毛峰,“清香高长”;洞庭碧螺香“花香果味”,“香 气浓郁”;祁红工夫茶,“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着兰花 香”;武夷岩茶,“香气清芬”;蒙顶山黄芽,“甜香浓郁”;普洱沱茶, “有独特的陈香” ;而各种花茶,则不仅有茶香,而且有芬芳浓郁 的鲜花香,如茉莉花香、珠兰花香、桂花香、金银花香、玫瑰花香 等等。

4.茶味 茶味美是茶的主要美学品格,饮茶最讲品味。茶 味同茶的形、色、香联系紧密,一般来说,形、色、香俱佳的茶,其味 也错不了。前面所举各种优质茶,形、色、香都尤佳,因而其味也自 然妙不可言。高级西湖龙井,“滋味甘醇鲜爽”;特级黄山毛峰, “滋味鲜浓、醇厚、甘甜”;洞庭碧螺春,“滋味鲜醇甘厚”;祁红工夫 茶,了各自的优良品质和美感特征。

第四篇 酒的羙文
《关于葡萄酒不错的文章》

这份word的内容源自豆瓣小站,前些时间在文库里找关于葡萄酒的入门知识感觉不是套少就是不怎么详尽,尤其是对一个初学者来说。于是还是找来发上去与大家分享。

——写在前面

葡萄酒也是一种社交礼仪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以往作为西方传统饮品的葡萄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我们该如何欣赏和享用它,如何不在餐桌上出洋相,成了社会人的必修课程,因为饮酒如今已经被公认为社交礼仪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第一章 常识篇

如何拿杯子

大家知道啤酒杯和纸杯是不能用来装葡萄酒的,要不然这会跟用纸杯饮上好的咖啡一样无趣了。葡萄酒要用高脚杯来配。当然装中国烈性白酒的小杯就太小了,还不够喝一口的呢!拿杯子的时候,如果采用拿白兰地的手势,那就有冒充行家的嫌疑了。手的温度不同于酒温,手温会影响到葡萄酒的风味,只有拿酒杯柄和杯托才不致影响酒的温度。这才是正确的持杯手势。

第一章 常识篇

如何在餐厅享受服务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点酒经验,建议请服务生为你点的菜配酒。点好酒,服务生会倒一点酒让埋单的客人来试。记得千万不要像我在厅见到的一位先生一样,他竟说“怎么不先给主客倒?给我倒也不倒满了?没礼貌!”一下子将服务生僵在那里了,做对了还挨训,又不敢当面得罪这位客人,只有背后笑他土。

中国人讲究“酒满心诚”,而葡萄酒倒满了就无法摇晃酒杯,使酒里的香气挥发出来了。闻不到香气如同盲眼看美人,花了钱却没有充分享受它,太可惜了。所以内行的做法是酒占杯子的三分之一最好。当然品尝过后(如在吃饭的时候),倒入二分之一、三分之二杯的葡萄酒也是可以的。

第一章 常识篇

避免野蛮干杯

只要拿起高脚杯就会使人变得高雅起来。碰杯是很有必要的,葡萄酒是五官都能享受到的妙品,眼睛可以欣赏它迷人的颜色,鼻子可以闻到它的芬芳,嘴可以享受到它的美味,碰杯时悦耳的声音则是给耳朵享用的。

自古就有的野蛮干杯,从皇帝赐酒臣子不得不喝演化成中国人饮酒的霸气,从对下级、对朋友、对生意伙伴,到“是朋友就干杯,够义气就干杯,想做成生意就干杯!”当年的武松喝十二碗酒打死了老虎,而如今好干杯的酒民先打倒的是自己的胃。

葡萄酒的佐餐性和高雅情调对我们逐渐远离干杯习惯也许会有促进作用。

特别是那些好酒,它们是有灵性和生命的,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干杯,没有细细品味,实在是糟蹋了它的美貌和内秀。真正美好的酒不单是它的广告、酒标、酒瓶所包装的外在美,更主要的是酒本身以及它的故事、产地的风土人情和酿酒师的心血所蕴含的内在美。

第一章 常识篇

葡萄酒究竟有几类?

记得有位女记者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干白也是葡萄酒吗?问得我目瞪口呆。不知道是谁一时兴起将葡萄酒改名为红酒了,还流传开来,使得不少人认为葡萄酒就应该是红色的,认为香槟或者干白都是用别的水果做的,实在是耽误了它们的前程。因此,严肃地说明葡萄酒的种类是必要的。酒的羙文

以葡萄酒的色泽划分

从颜色上来分有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玫瑰红葡萄酒。其中,白葡萄酒并非就是白色的,只是相对于红葡萄酒而言。白葡萄酒年轻的时候一般为浅黄色或者是淡黄绿色。红葡萄酒也有多种的红,根据葡萄酒的年龄来定。玫瑰红比红色稍淡,有洋葱皮色,也有浅红色。

以葡萄酒的形态划分

按照形态来分有起泡酒和静止酒。所谓起泡酒,就是会不停冒气泡的葡萄酒,香槟就是起泡酒。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起泡酒都可以叫“香槟”,也不要以为不叫“香槟”的起泡酒就不好!香槟其实是法国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起泡酒就叫“香槟”,实在是一种地名保护。香槟区以外地方出的汽酒有的也很不错的,但是中国国内某些酒厂出的那种加了很多水,人工打二氧化碳的,连汽酒都算不上,更不是香槟了。静止酒顾名思义,就是不会冒气泡的酒,如干红和干白都属于静止酒。

以葡萄酒的类型划分

从糖度来分又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按照我国的标准是每升糖度小于4克的为干型酒,4~12克为半干,12~50克为半甜,50克以上的为甜型酒。目前在我国干型和半干型酒是有的,而半甜和甜型酒就没有生产,那种加了很多糖的糖水葡萄酒根本不是甜型葡萄酒。国外半甜型酒有加拿大的霜酿葡萄酒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晚收成葡萄酒,甜型酒主要是冰酒和贵腐酒。

以葡萄酒的酒精度划分

根据酒精度来分,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在8%~14%,而加强型葡萄酒的酒精度在15%~22%之间,如葡萄牙的波特酒和西班牙的雪莉酒。前者在发酵中加入了白兰地,后者则在发酵结束后添加。(这类酒的口味一般会甜,但也有不甜的雪莉酒)完全用酿酒专用的葡萄来做的酒基本上就是以上几类。相信我今后再也听不到“香槟也是葡萄酒吗”、“白兰地是不是好葡萄酒”之类的问题。

第一章 常识篇酒的羙文

水做的葡萄酒?

记得我在某次酒会上给消费者讲课的时候,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我是来自国外的酒评人,不是目瞪口呆,就是要笑掉大牙。怎么会问如此可笑的问题?葡萄酒当然是100%的葡萄酿造的,难道还加水勾兑吗?

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还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其实一点也不奇怪。除了黄酒和白酒都是“哪里的水好,哪里的酒就好”这个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外,一般市场上的确存在着这种加了水、色素、酒精的东西。这类东西一般是甜的,装瓶时还加过防腐

剂,最好别喝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没好处的。即使中国人的胃结实,喝了也许不会生病,但是喝多了掺水加色素、香精和食用酒精的酒,就像吃味精和熏肉一样,多了总是不太好的。这东西也不可能像真正的葡萄酒那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清除体内多余胆固醇、美容养颜等效果的。

如何辨别这类酒呢?主要是看酒标,背标上通常标注着水和葡萄汁含量的百分率,现在葡萄汁的含量可能是提高了,但还是比不上100%葡萄酿造的酒。当然也会有加了水却没有标出来的葡萄酒,不过只要大家掌握葡萄酒知识,就会知道如何识别了。

对于真正的葡萄酒,我们是不是可以加水和其他东西来喝呢?

其实加与不加都在自己的喜好。你认为好就可以,只是道理还是要明白的。如果加了东西,葡萄酒的香气和味道一定是受影响的,所以雪碧、可乐、冰块、冰水什么的,最好加在最普通的葡萄酒或者味道不怎么样的葡萄酒里。

如果是相当好的、昂贵的葡萄酒,加东西实在是糟蹋它了。曾经在一家俱乐部亲眼目睹,有人将一瓶价值二千多块的产自拉斐庄(ChateauLafiteRothschild,法国五大葡萄酒名庄之一)的酒加了雪碧来喝,那真是暴殄天物!我本想冲过去抢救,拿两箱王朝葡萄酒跟他们换,让我的朋友一把拉住了,让我别闹事。要是让这家酒庄主人和酿酒师看到真是要气晕过去的。

当然如果是夏天,你想用便宜的葡萄酒来解渴,加点其他饮料冰凉消暑也是不错的。

这种加了水和色素的酒究竟是不是葡萄酒呢?在外国是没有的,国际公认的能够叫葡萄酒的一定是100%采用葡萄和葡萄汁来酿造的。虽然中国唐朝就有葡萄酒了,可是近代葡萄酒还是西方传过来的。我们对这美好的饮品还很陌生,社会上也有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毕竟不能要求我们每位消费者都是专家。不过,葡萄酒的确是个趣味非凡、提升生活品味的美好事物,并不是有钱就能完全享用它,你还需要真正懂得它。如果我们既能品它的美味,又能解它的风情,还了解它出产地的风土人情,学到丰富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章 常识篇

葡萄酒适合中国菜吗?

可能不少人都认为葡萄酒配西餐可以,但不一定适合中国菜,白酒和黄酒才是与之相配的。其实在所有酒种里再也没有比葡萄酒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菜基本上都可以找到适合的葡萄酒。

说起浓郁的红葡萄酒配中国菜,还真是有点为难。如果是吃偏甜的菜(如上海菜和江苏菜),红葡萄酒中的单宁和甜味一结合就发苦。所谓单宁,就是葡萄酒的苦涩味道;单宁来自葡萄皮和橡木桶,它是葡萄酒的骨架。如果配辣菜(如四川菜和咖喱菜),和酒里的单宁一结合会越喝越辣。如果用红葡萄酒配海鲜,酒中的单宁会使鲜嫩的肉变得粗糙不堪,非常难吃,单宁也会加重八爪鱼和鱿鱼的腥味。这时应该选择单宁含量少、果味较好的红酒。当然成熟度好的红酒也是可以的,因为陈年红酒里的单宁较为圆润,非常适合搭配浓郁的菜肴,如鱼翅羹、红烧肉等等。

相比之下,白葡萄酒就好配多了。白葡萄酒对于刚入门的消费者来说,更易接受,因为它是不浸皮发酵而成,一般来说也不入橡木桶,没有什么单宁。例如德国的白葡萄酒配甜味菜肴就非常适合,它的酒精含量只有8%~9%,较之其他国家的干白葡萄酒要来的甜,现在上海市场上的蓝仙姑(Blue Nun)的白葡萄酒就挺适合的。对于辣菜,微甜和半甜的酒最适合不过,可以缓解嘴里的辣味。至于海鲜,两者搭配就更加美妙了,只不过白葡萄酒也有清淡和浓重之分,要根据菜肴的烹调而定。在我的经验里,清蒸或者水煮的原味海鲜(如蛤蜊、扇贝、螃蟹),还是喝清淡的贵人香(Italian Rieslng)最好,海鲜的鲜味和酒里的酸味配得非常的精彩,令人胃口大开,如果换作口味重一点的莎当妮(Chavdonnay)就会有腻腻的感觉。

葡萄酒配西餐是合适的,因为西餐都是一道菜配一道酒,而我们中餐可是所有的菜一起上。如何来配酒呢?这的确是一个难题,如果用心选配或许还可以达到较好的地步,可是我们吃饭的时候不大可能考虑周全的。个人建议,最好还是点白葡萄酒,因为白葡萄酒比较清新爽口,可以帮我们隔离口中的味道,充分享受不同菜品的美味。当然葡萄酒配美食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仅西餐就可以写好几本书。可是中餐配酒在我们也是刚刚开始,需要大家一起来体会和挖掘!

葡萄酒配餐,相信今后会成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的,因为烈酒中高度的酒精会麻痹味觉,酒至半酣,就无法识得菜的滋味了。喝烈酒的人大多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是喝中式白酒,通常都不大吃菜了;至于啤酒,不仅胀肚,酒里的苦味会使菜肴的鲜美大打折扣。

葡萄酒不仅酒精度适中(都在8%~14%度之间),而且酒里的酸(特别是白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