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的故事750字


篇一:《一元钱的故事》

一元钱的故事

——我与孩子的对话

济南舜文中 学李继冶

今天的《商报》热线有一个“一元钱的故事”,虽是寻常小事,觉得应该给孩子看看。

一个民工乘一辆自动售票车,因为没有零钱,只好把五元钱投进票箱,然后站在门口,等着收四元钱,因为车临近终点,上车的人很少,等到他要下车的那一站,才 收了三元钱,这位民工心又不甘。到了下一站,这位民工,还是不肯下车,好在司机人不错,从自己兜里掏出一元钱先给民工垫上,他才肯下车,尽管接下来,他要 回头步行两站路回家。下车时,他一个劲地感谢司机,嘱咐别忘了收回他那一元钱。

故事十分浅显,孩子完全能读得懂,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他几个问题。

他为什么为这一元钱费这么大的周折,站在门口不怕讨人嫌么,搞得自己做过了两站,还要自己走回去。

孩子说:“他挣钱太不容易了。”

我本来还要接着问,如果是你会不会这样?但听到孩子说出“他挣钱太不容易了”之后,我觉得没有必要了,十岁的孩子,他的回答已经很有分量了。

如果你要写信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朋友,你最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孩子说:“起一个题目,就叫我最崇拜的人。”

这很出我的意料,“故事里还有你崇拜的人?”

“那个司机,他一点也不嫌弃那个民工,他理解他,也很尊重他,知道人家不容易,他给他一块钱,是不想让他坐得更远,再走更远的路。”

“那么,故事里面还有什么细节引起你的注意吗?”

“有,就是那个民工,下车后叮嘱司机别忘了收回那一元钱。”

“那一元钱对司机来说就没有这么重要了,他也不一定非要收回来不可”,我说。

“爸爸,你说的不对,民工自己挣钱不容易,他也觉得别人不容易。再说,他不能白要人家的钱,他又不是要饭的。”

原来,这事关对别人的尊重,事关对自己的尊重。至此,关于“一元钱的故事”也许可以结束了,我也很高兴孩子的理解。

但我又提醒孩子,别忘了另外的一个人,就是故事的作者,一直的旁观者。虽然在叙述里,我们没有看到他的观点,但他的关注已经说明一切,我们总能体会他的恻隐之心,他的发现,他的感动,让我们感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不是出自报章的专栏,不是出自文人之手,仅仅是记者与读者的网上聊天。生活本身比虚构更加深刻,也更精巧、细致。

孩子,你要用你的善良去发现,去感受,去记录。

篇二:《一元钱的故事》

在腊月初六,下午一点钟,我见姐姐那件衣服挂在衣架上,我知道衣服里有三元钱,我就想&&

吃了午饭,准备着睡午觉。姐姐和弟弟两个都睡了,而我呢,也装着睡了,不过我的心却聚中在那钱上。我趁他们一睡,小心翼翼地像小偷一样悄悄地走到那件衣服前,当我伸出手时,心里不知怎么的,忐忑不安,像块石头堵塞似的,额头上还起了细密的小汗珠。我并没有缩回手,而是伸出两只手,像一把铁钳似的,从口袋里夹起一元钱,本想拿完的,可转念一想,如果拿完了,一定会露馅的,做什么事阿都得适可而止的呢!

我拿了钱,我立刻跑下楼,像老鼠一样左钻右窜,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把钱藏起来。可我脚都跑酸了,还是未能找到一个不易被发现的地方。上了一趟洗手间,看到了砖上的洗洁精,一个念头这样闪过,把钱藏在洗洁精下,这里应该不易发现吧。当我放钱时,我又想放不想放,到底是放还是不放呢?哎,麻烦,想一想也只有这个地方适合放钱了。我把钱藏在洗洁精下,藏得牢牢的没露出一个死角。这时,心惊胆跳的我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

我立刻跑上楼躺在床上。想着刚才所做的事,看看哪里有漏洞没有,同时也在想到底我这样做对不对呢?或许做了这件事爸爸又变本加厉对我有不好的印象呢!同样的问题反反复复地在我脑海里浮现,这时,我真不知所措,脑里很复杂,就这样想来想去,竟然睡着了。

快到了三点钟时,一个尖叫声把我惊醒了。我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问姐姐咋啦?你这么一叫,把我的好觉都给吵醒了。你不睡,我还要睡呢!神经有毛病的。说完拿着被子蒙着头继续睡。爸爸妈妈爷爷都被吵醒了,醒了之后呢,又立刻跑过来看个究竟,姐说:我不见了一元钱。{一元钱的故事750字}.

不就一元钱嘛,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干嘛大喊大叫的,吓死人了。爸给你一元不就得了。爸说。

我听见是因为一元钱的事,就爬了起来,看着大家的表情,好随机应变。

姐姐说了一句让我听了都觉得骄傲的话是:这一元钱是我辛辛苦苦攒下来,你知道这一元钱对我来说有多重要吗?我怎么都要把这一元钱找到,我要不惜一切代价。

爷爷说:就因为一元钱,你有必要这么做吗?

姐姐冲爷爷发气道:这一元钱不是你的,你当然觉得无所谓的了,这一元钱,我流了多少汗水,你们知道吗?

听了姐姐的话,我心里想,我是不是做错了,也许这件事我做得是不是太过分了,是不是出格了,。

爸爸摇了摇了头,撇了下嘴,他似乎觉得姐姐是在夸大其词。不过他还是说要帮姐姐把钱查出来。

我听爸爸说要追查钱,就站在那里红着脸,低着头不敢看前面,这时我觉得自己太卑鄙了,竟然做出格了,不断反思自己为啥要这样做。哎,现在反正做都做了,也没退路可走了,只能坚持吧!

也许爸爸发现我总是低着头,觉得有些不对劲,他便怀疑上我了。他先问了弟弟拿没有,弟弟回答说他没有。姐姐也证实道:弟弟一直陪着我睡觉,他不可能拿我的钱。再说,这钱只有妹妹知道放在哪里的,她还问了我。妹妹,是不是你拿的?

我腔不开,气不出,装出一问三不知的样子。爸爸脸上露出了杀气,猜想爸肯定是猜出我来了。他一把把我拉下了床,问道:你到底拿姐姐的钱没有?

我没有回答。爸爸又说:既然你不吭声,就说明这钱是你拿的,因为你做贼心虚,不敢说。于是爸爸拿了一根有十几厘米长,一厘米宽的小棒来打我的屁股。他边打边问我。我心想,你打吧,打死我都不会承认的,反正我早已习惯了这种被打的滋味,反正你已经不爱我了,我又有什么好留恋的呢?

想着这些心酸的事情,我的泪水就夺眶而出。爸爸还在打还在追问,可我就像一头犟牛,死死咬住说自己没拿。爸爸始终不相信我,下起手来更重了,打得我哇哇大叫,恐怕连整个村子的人都能听到。

最后,我痛不过,就质问爸爸,他为什么一口咬定钱是我拿的?爸爸说,平时家里一发生什么事,你是跳得最凶的。可今天呢,你腔不开气不出,问你,你就装疯卖傻的,这不明摆着是你拿的吗?我听爸爸说得在理,可我还是不承认。这时,爸爸没打我了,而是把我抱了起来,走到阳台边上说:你再不说实话,我就把你从这栏杆上丢下去,你信不信?我当然不相信,怎么说我是你的女儿,丢下去摔死了,你舍得么?于是我说:你丢吧!我说出这话来,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我怎么会说出这话来了呢?就在这里,爸爸右手一放,我便往下坠落,我心里喊了声妈耶!,同时赶忙把眼闭上。

可是我并没摔下去,我悬在了空中。原来爸爸的左手拉住我的左手。我看了看下面,哎呀,我的妈妈呀!这么高,要是爸爸的左手一放,我肯定会没命的。我不敢想了,用满是乞求的眼神望着爸爸,我是多么希望爸爸能把我拉上去的啊!爸爸似乎没看见我的眼神,他对我说道:这回可不像打那么松活,你别以为我舍不得,不敢把你丢下去,其实我带到你这样的女娃子来有什么用,今后要是出去偷东西,把老子的脸都丢尽了!说完,爸爸就慢慢地放开我的手,我就像悬挂在空中的风筝一样,马上快落到悬崖下了。这下可吓死我了,我很是惊恐地喊着不要,不要,我知道自己这回肯定吓得脸都青了。这时,爸爸又问了我一句:你说不说实话?爸爸的话音未落,我马上说道:钱是我拿的,我把钱藏在洗洁精下面的。我怕我说慢了,爸爸一松手,我就活不成了。

不过,我虽然说了,可我还是很不服气,因为我是被屈打成招的,我不由流下了热泪。可恨的是,爸爸脸上竟然还有一丝笑容,我唉声叹气地问爸爸:人家这个样子,你还笑得出

爸爸说:你早说实话,也不会把你吓成这个样子。爸爸把我拉了上来,这时的我就像受过刺激的松鼠一样,全身软弱无力,脚都站不稳了。我想,爸,你也太狠了吧!就因为一元钱,把我打成这样,这世上还有天理吗?你为啥从来都不打姐姐和弟弟。我见自己站不稳,就想坐在板凳上休息休息,可我一坐下去,啊哟哇,痛死我了,我连眼泪都痛出来了。没法子,我只能学青蛙,趴在床上睡着。我趴在床上,感觉自己的屁股肯定肿得有水桶那么大。

哎,看来今后还是别去乱拿别人的钱。

篇三:《一元钱的故事》

一元钱的故事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又来到二丙早点店里,新来的伙计喊了声:“来了!请慢用!”我顺手掏出一枚崭新的一元硬币,看着那枚硬币,我的心绪不禁又飘回了那个阳光灿烂的清晨„„

就在那天,我吃着妈妈刚买回家的早点,心里很是愉快,可妈妈突然大叫一声:“糟了!”我一惊,饺子差点掉到地上,我连忙问:“怎么了,

妈?”“我刚才在二丙家买早点,少给了一元钱。”“我还以为什么事呢!明天还他一元钱不就得了!”我摆摆手说。“对!这个方法好!”妈妈高兴地说。我猜她心里肯定乐极了,不用那么尴尬了。

一个月后,我再旧事重提,妈妈却窘极了,小声说:“糟了,忘记还了!”我说:“现在还还来得及,快去吧!”妈妈连声说:“我马上去!马上去!不然又忘了!”说完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回来对我说:“我把那钱还了,这心上的石头也终于放下了!还要谢谢你啊!是你提醒了我。”妈妈停了停说,“起初那人忘了,不肯收,我说毕竟欠了钱,不还,心里难受。就把钱放在桌子上,走了。”

想到这儿,只听到一声“快吃啊!发愣干吗?”我回过神来,继续吃起了早点„„

安庆市华中路一小五年级:华一小祖煦

篇四:《一元钱的故事》

一元钱的故事

我参加了一家电视台的一个创意游戏。游戏内容是,我身上不带一分钱去乘公共汽车,车票的价格是一元钱,我要想办法去“借”到一元钱。游戏的方式是由我在前面借钱,电视台的摄像机在后面跟踪偷拍,拍摄我在这个游戏中可能遭遇到的种种场景。

我到了公共汽车站,犹豫了好久,才鼓气勇气对一位大伯说:“大伯,我的我包被人偷走了,能借我一元钱坐公交车吗?”大伯头也不抬地说:“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现在到我这儿来讨一元,转个身又到别人那儿讨一元,一个月下来,你的收入比我的工资还要高呢!”

大伯显然将我当成了职业乞丐,我一下子张口结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第一个回合就这样败下阵来。我深吸一口气,准备第二次冲锋。

这次,我看准了一个慈祥的大妈。我红着脸上去搭讪:“大妈,我的钱包被人偷了,我现在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您能不能借我一元钱让我坐回家?”大妈仔细看了我一眼说,:“年轻人,我看你像个知识分子,应该去做一些体面干净的工作。年轻人要学好,你今后的路还长着呢,别一天到晚动歪脑筋。我现在可以给你一元钱,但我怕你以后明白了事理,要找后悔药吃时,就会骂我,因为就是像我这样的人心慈手软,才一步步纵容了你的堕落。”

听着大妈的教诲,我找不着可以回答的话语,我想也许不能怪大伯大妈,他们一定是遇到过大多次这样的事情了。不过大妈的话倒是提醒了我,她说我像个知识分子,我想,我可以说自己是个大学生,也许更能博得同情。

一位打扮时髦的小姐走了过来,我迎上去说:“小姐,我是个大学生,今天出门时忘了带钱包,你能借我一元钱让我乘车回家吗?”小姐受了惊吓似的,猛地后退了几步,满脸疑惑地盯着我。她可能将我当成一个骚扰女孩的无赖,于是像过雷区似的,在我身边画了个半园,然后迅速地跑到车站的另一头。

在个回个都以失败告终,我有些心灰意冷。我回头看时,电视台的摄像师却一个劲地向

我伸出大拇指,那是我们事先约定的暗号,意思是我得继续干下去。显然我的失败在他们的意料之中,这样的尴尬场面对旁观者来说,说不定正像一道精减的大餐呢。

一位小朋友走近公交车站,我想这是我最后的试验了。我不想说钱包、大学生之类的谎言了。我走过去,很客气地说:“小朋友,能借我一元钱乘公交车吗?”小朋友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递了过来。这个轮到我惊讶了,没想到小朋友竟然什么都没问,就把钱给了我。

呆了好久,我才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帮助我呢?”小朋友顺口就说:“因为你没钱乘车呀。老师说过,帮助别人是不需要理由的。”

霎时,一股暖流从我心里流过。在节目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补充采访了我。他问我,参加这样的一个游戏对我的人生观有什么影响。我的回答是:今后我会在口袋里多入一元钱,以便继续帮助别人。

摘抄《读者》

09.12.9

篇五:《1元钱(我身边的诚信法制故事)》

1元钱

——我身边的诚信故事

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可其可也”。是啊!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抱诚守信,为人做事以诚信为本,这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道德精华,这也早已成为了我国人民的立身处世之根本。我们小学生明日就是国家的栋梁,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具体的小事做起,将诚信的美德溶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诚信为人,诚信处事,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到社会上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让诚信扎根于我们的心灵。下面我就要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诚信故事。

我们班王小丫同学,父母离婚后,她爸爸出去打工,留下她跟着爷爷奶奶过,生活比较困难,平时衣服和脸都脏兮兮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同学们都不怎么喜欢她。我们班在六年级中属于住校班,星期五放学后都是家长过来带或者自己乘公交车回家。有一次星期五放晚学,我在学校门口等着公交车坐车回家,我看见王小丫同学就站在我的身边,由于我也不怎么喜欢她,我没有和她进行交谈。不一会儿,公交车到了。我看见王小丫同学焦急的摸着身上的所有口袋,汗珠都出来了,我感觉到她肯定是连身上仅有的坐车的1元钱都掉了。在焦急之中她上了车,她对我投以期盼的眼光,并脸红的说到:“葛同学,你能借给我1元钱吗?我的钱不小心掉了。”我心想1元钱也不是什么大钱。对她说到:“我给你1元钱,你也不用还了。”王小丫羞答答的说了一声谢谢。说实在的我们小学

生之间借个小东西不还是很正常的事情。我看她家庭比较困难,平时零花钱就少,也就没把这1元钱的事放在心上。过了几天,我发现我的文具盒里面多了一元钱,并且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认真而又漂亮的字:葛**,谢谢你借给我的1元钱。非常感谢!。

看着这“诚信的纸条”,我深受感动。我渐渐的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王小丫同学虽然生活困难,成绩不理想。但她有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凡是答应别人的事都要尽力地去完成,哪怕是一丁点的小事,不能言而无信。

篇六:《一元钱的体验》

一元钱的体验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多被奉为“小皇帝”、“小公主”,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待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使一些学生从小对金钱有着强烈的追求,比吃、比穿、乱花钱现象严重存在。但他们对掉在地上的一角钱,常常又是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为了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一元钱的体验》的课题。{一元钱的故事750字}.

二、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一元钱的体验

2、活动目标:{一元钱的故事750字}.

⑴通过活动,让学生亲历“挣一元钱、说一元钱、花一元钱”的过程,品味一元钱的价值,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的道理。 ⑵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⑶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尊重父母,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3、活动形式

⑴、组织形式

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②邀请家长

⑵、实践形式

①调查访问 ②研究、设计和劳动 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规划、表达、反思

4、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

(一)确立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1、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小学生每天上学临走之前,伸手向家长要钱;二是对掉在地上的一角钱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你见过这些现象吗?

2、组织讨论

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打算怎么办?同位或小组自由交流。 确立主题:一元钱的体验

( 二)赚取一元钱

1、组织讨论

用什么方法去赚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蔬菜、卖水果、拾废弃的铁等。

2、教师:

1. 提出活动任务——独立赚取一元钱。

2. 布置活动时间——星期六或星期日。

3. 要求学生随时记录活动情况、心得体会或写日记,以便交流。

4. 做好安全等工作。

学生:

1. 自由搭配成组。

2.给小组命名、明确组内人员分工。

3.创作小组口号、制作小组招牌。

4.讨论、确定活动地点和时间。

3、交流赚钱的体会

同学们每个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终于到了集中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验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

(三)讲述一元钱的故事

讲述故事之前,我播放了他们活动时的录像,学生立刻欢欣雀跃起来,我开始进入主题:“大家现在坐在教室里,也许有千言万语想向老师倾诉,如果我让你们用一两个字概括一下心中的感受,应该是什么呢?”

学生经过讨论、权衡,在黑板上分别写下“苦”、“累”、“尊严”等字词,然后开始争先恐后地向我“诉苦”:

生1:我们写下的是“难”。一是找工作难,二是过父母那关难,三是打工难。我先说第一“难”吧„„

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尊严”。有一次,我问一位叔叔要报纸吗?他没理我,我又问了一遍,他才抬起头白了我一眼。更可气的是,一位叔叔一边翻看报纸一边说没有时间看。我只卖了一次报纸,就有这样的遭遇,那些整天卖报纸的人呢?卖报也是一种职业,卖报的人也需要尊重!”

(真实的也往往是最生动的,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就不会没话说。大家经历不同,但激荡在一起的,是他们相似的感想。)

(四)品味一元钱

讲述完各自的故事,我询问了孩子们的收获,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冷静的思索:“经过了这次活动,你觉得你们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是那些钱吗?” 生1:我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思。

生2:我对“社会”有了认识。在饭店我看到有些人吃饭非常浪费,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而好多穷人却生活得很艰难。

生3:我觉得我更应该好好学习。现在我们干的是粗活,将来学习好了,就能做世界尖端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4:我觉得人的品质有差别,有的品行很好,有的品行很差。

生5:我觉得父母挣钱不容易,以前他们让我少花钱我总不听,现在想起来真有点惭愧。我想对我的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他的发言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亲历“挣一元钱”之后,学生渐渐地冷静下来,他们的记忆就像大浪淘沙一样开始把活动的思考引向纵深,这时正是进行教育的绝好时机,也正是实现本次活动目标的关键点!)

(五)花一元钱

为了 “导之以行”,让学生的深刻想法得以践行,我们又组织了一次活动——让学生把辛辛苦苦挣来的一元钱花掉。

学生都显得很舍不得,纷纷选择了比较有意义的方式:有的买了学习用品,有的给蹬三轮车的妈妈买了副手套,有的愿意把它捐给希望工程,也有的选择买幅装饰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篇七:《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绝对原创》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1)

有一天,妈妈在看书时候突然问我:“孩子你学习了乘法了,我出一个题目你来算一算好不好?”我说好。妈妈说:“我出个对联,上联下联说的都是一位老人的年龄,你算一下老人多少岁了。”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花甲是60岁,俗话说‘六十一花甲’;古稀是70岁,俗话说:‘人生其实古来稀’,用来形容古代活过七十岁的人都很少了。 ”我这样计算:上联的算式:2×60+3×7=141,下联的算式:2×70+1=141。

得出结论:老人141岁了。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2)

快过年了,爸爸说:“今天我去批发市场买水果,你们都想要什么水果呢?”我想吃草莓、提子、橙子,妈妈想吃苹果,弟弟想吃火龙果和小橘子,爸爸说好,一会就买回来了。

两个小时后,爸爸买了水果回来了,妈妈问一共花了多少钱。爸爸说:“这箱橙子50元,这包提子280元,草莓60元,苹果45元,火龙果48元,沙糖桔26元。孩子你来算一算吧。”

我列算式:50 280 60 45 48 26=509元。哇,水果这么贵啊,要花这么多钱!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3)

今天我和弟弟在玩足球,妈妈说:“我给你们出个题目,看谁能回答的又快又对。足球是用黑白两种颜色的皮缝制而成的。黑皮是正五边形的,白皮是正六边形的,那么假如其中黑皮有12块,白皮有多少块呢?”我和弟弟都很茫然,觉得非常困难,无处下手。妈妈说:我来提示一下,黑皮的每条边都和白皮的边是共用的,但是每块白皮都只有三条边是跟黑皮共用的,所以可以利用他们共用的边数来计算,“所有正六边形的总边数=正五边形总数*3”来求解。我听懂了,于是开始思考:{一元钱的故事750字}.

每块黑皮有五条边,十二块黑皮共有5×12=60条边,每块白皮有三条边与黑皮在一起,因此白皮共有60÷3=20块。我检验了一下,足球真的是有20块白皮。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4)

今天和妈妈去商店买铅笔和橡皮,小区里有两个商店,一个商店A铅笔0.40元一支,橡皮两元钱3块,另一个商店B铅笔一元钱3根,橡皮0.70元一块。妈妈问我,现在我们要买10根铅笔和10块橡皮,最少花多少钱能买到?

商店A的橡皮便宜,所以我可以从商店A买9块橡皮共6元钱,剩下一块从商店B买0.70元,所以买橡皮最少花6.7元;

商店B的铅笔便宜,我可以从商店B买9根铅笔共3元钱,剩下一根从商店A买用0.4元,这样买铅笔最少需要3.4元。

所以买10根铅笔和10块橡皮最少需要6.7 3.4=10.1元。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5)

今天看电视上说吸烟有害健康,每抽一支烟寿命会缩短3分钟。爸爸是个大烟鬼,每天都要抽一包香烟,每包香烟20支,如果每支香烟能使人缩短寿命3分钟,那爸爸的寿命每天就会缩短20*3=60分钟=1小时,每年就要缩短365天*1小时=365小时。好可怕啊,所以,我对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啊,你以后不要抽烟了好吧!”

篇八:《数学趣味小故事之一》

数学趣味小故事之一:数学天才高斯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 2 3 ..... 97 98 99 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 2 3 4 ..... 96 97 98 99 100

100 99 98 97 96 ..... 4 3 2 1

=101 101 101 ..... 101 101 101 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趣味小故事之二: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数学趣味小故事之三: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一元钱的故事750字}.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一元钱的故事750字}.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数学趣味小故事之四: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篇九:《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篇一: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篇二: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篇三: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 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篇四:季文子】 季文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