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会公德


篇一:《谈谈社会公德 个人修养》

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

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再孤单。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什么是社会公德那?我认为,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什么是个人修养呢?我认为,个人修养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在我国也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这些传统美德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我们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比如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就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成为我们国家的头等

大事。不可否认,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现在更是受到各种灾难的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江河断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啸吧,我们就会知道,地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如果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堪重负,我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毫无疑问,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加紧行动,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

然后,我们应当学会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因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这里,我要呼吁,爱护地球,爱护环境吧。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且也应该是社会公德或者个人修养的必修课。只有爱护环境,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否则就会被人们所唾弃,成为历史的罪人!

谈谈个人修养{我的社会公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修养越来越重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个人修养。可是,仍然有些人个人修养很差劲。

记得那时刚上大学不久,涉世不深,对什么都缺乏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记得那一次,我拿着刚买不久的手机去贴屏保,可能是原本生产手机的时候屏保贴得太好了,以至于我都没看出来到底有没有屏保。于是我拿手机给那个贴屏保的人看,问他我的手机有没有屏保,他跟我说没有,我就在他那里贴屏保。他帮我贴屏保之前,我不经意之间看见他从我手机上撕去屏保。他帮我贴完以后,我问他怎么骗人,谁知那人竟厚颜无耻的说不怪他,说我自己笨看不出来怪谁呀,可见这个人素质之低,可见他个人修养之差劲。

我前不久在电视上看了一个节目。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一下人们的个人修养。节目组找人假装病人躺在路边,那个“病人”在路边痛苦的叫着,可是周围围观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忙,尽管时不时的有人走上前去看看这个“病人”,可始终没有人站出来帮忙。终于有人出来帮忙了,跟那个人一起的有四五个人,那个人打电话给医院说有人病了。这时,记者出现了。记者采访这些围观的人,这些围观的人说不帮忙的原因基本是一致的:害怕帮了忙以后,被这个人诬陷。是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别人帮了你,你不但不感谢还伤害别人,不是个人修养差劲的表现吗?只要我们提高了个人修养,害怕遇到困难室内人帮助吗?我们要怀一颗感恩的心。

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四个穿着大棉袄,戴

着帽子和口罩的大男人在一个候车处等车,但候车处分明写的是“母子上车处”,可他们却对这个提示装作没看见。他们一点也不注重个人修养,难道就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吗?尽管大多数人注重个人修养,但我觉得提高全民的个人修养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提高个人修养。

篇二:《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演讲稿》

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演讲稿

(202班 刘灵驭,胡梦轩,马俊杰)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1、社会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社会公德现状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三、社会公德谁来维护

1、社会公德标志着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

2、社会公德的维护人人有责,需要全民动员,从身边日常小事做起、从一行一动做起!

3、遵守社会公德就是以公共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给社会以语言和行为的美感,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遵守社会公德,我们应该做到

(1)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我们要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2)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勿以善

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五、社会公德,从我做起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1、排队、不插队

2、爱护公共卫生

3、尊重他人

4、不随地吐痰、讲个人卫生{我的社会公德}.

5、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

6、不打扰别人休息

7、在教室里面不大声说话、不吃东西

8、爱护公共设施、不践踏草坪{我的社会公德}.

六、名人名言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谢谢大家!

篇三:《中国人社会公德之我见》

中国人社会公德之我见

摘要:在中国,公德问题其实一直都是社会讨论的重要话题,“国民社会公德不彰”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然而,有关于如何提升社会公德的讨论,却仍在舆论界频繁出现。所谓的“文明新风”也正成为官方媒体的宣传要点之一。在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自豪地跨越4000美元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正视和反思社会公德缺失所带来的的种种弊害。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载誉海外的礼仪之邦,“天朝上国“的美梦到了该觉醒的时候了!拿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来自我陶醉,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为强者,这一切是多么的脆弱和可悲!

关键词:公德滑坡 道德沙尘暴 相互尊重 社会环境{我的社会公德}.

正文:一、中国人,你到底怎么了?

我知道,没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乌托邦。无论是传统的东方还是开放的西方,都有我们看得见的文明和我们看不见的“文明”。如果不身处在其中就永远也无法看到最真实的一面,体会到最真实的感觉。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了解自己的国家,更了解自己的同胞。我身处在中国的社会中,所看到的、所认识到的一切,皆是我痛心疾首的缘由。我真的不禁要问:“中国人,你到底怎么了?”

中国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但是现在,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公德滑坡的“好戏”上演,像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诸如此类的不文明的行为,早就让人习以为常。特别让人气愤的是,某些人甚至将这种丑陋的行为带到了国外。在国外常常会看见,在一些公共场合里,经常会有用醒目的中文书写的提示,含蓄地提醒国人不要做出不文明的行为。这种批评,不仅仅是某个人的耻辱,而是所有国人的耻辱。中国是“礼仪之邦”,遵守社会公德、弘扬社会文明本就应该是我们恪守的基本准则。而这种种陋习的肆意滥行,不但损害了国人的形象,更影响了国家的国际声誉。。

易中天曾说过:现今的中国没有“公德”,也没有“私德”,中国的道德状况处在了几千年的一种低谷。的确,“道德沙尘暴”的肆虐导致了中国人社会公德的滑坡,道德的沦丧已经使我们麻木。当麻木成为了一种习惯,中国还有什么辉煌的未来可言。许多时候,我们忘记的就是这样的小事,忘记的就是这样的小细节,认为自己不文明没有什么,也不会丢失什么。

我们的丑陋,恰恰源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要说没有社会公德的中国是“礼仪之邦”,不过是故国神游的集体怀旧而已。不能正视问题,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我褒扬与自我欣赏中,所谓的“和谐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终将会如镜花水月一般幻灭。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一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必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

二、每个人都是形象大使。

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安妮·索菲·穆特在上海艺术中心演奏时,对一位不停地用照相机拍照影响演奏的观众下了逐客令,演出也因此中断3分钟。等这位不文明的观众退场后,穆特很快又进入演出状态。音乐以令人炫目的小块板收尾,她还为观众加演了两首曲目,赢得上海观众的热烈掌声。尊重自己的艺术,维护自己对艺术的完美表现是每个艺术家的权利,尊重艺术家的劳动,尊重现场观众享受完美艺术的权利,是每个观众都应遵守的基本的道德准则。

康德说过:‘知识分子的最高标准就是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地球上的任何空间都不是私有的,既然我们处在公共空间里,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要敢于负责。人们的所作所为相互都是有所影响的,总是有一些人在影响着另一些人。所以,人们相互之间不懂得尊重,整体的意识提不上去,公德也就永远也无法得到体现。提倡公德固然很好,但是要想真正培养公德,还是要从每个人、每一个细节开始,逐渐地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发展的主要是经济,是物质上的建设;从政府到个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某一些特定的物质、金钱方面。从国家到社会、到个人,中国搭建了一个空架子,但却缺乏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定力。单从物质上衡量,国家建设是成功的,但这种成功是畸形的成功,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可以说中国人社会公德的滑坡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社会的原因、个人的原因、教育的原因等等。其实,政府几十年来也大讲“精神文明”建设,讲文明树新风,但是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什么?原因首先在于官方总是置法律、规则不顾,执政者无法无天,贪污腐败,权利泛滥,老百姓就不断产生恐惧和绝望,产生反感甚至敌对的情绪。其次,官方几十年来大讲的“精神文明”、“荣辱观”里,从没有以自由为荣,以人格尊严为荣,而是以热爱祖国为荣,即是在一种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上的一种道德。这种道德实际上是既虚幻又脆弱的。虽然说政府几十年来大讲的“精神文明”、“荣辱观”里面有积极的理论,只是那些理论脱离了实际,只能变成美丽的泡沫。所以到最后,人们看到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黑窑童奴,毒奶粉的泛滥,滥杀无辜,工人跳楼„„

我们也许不能影响社会,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起码可以独善其身。有些事,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容易得不能再容易了,可有些人就是不去做。如果每个人都把社会公德铭记于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形象大使,把华夏文明的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髓发扬光大。

篇四:《社会公德之我见》

社会公德之我见

在今天的中国,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们忘记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忽略了灵魂应该与肉体同在的道理。导致社会公德问题日益严重。

现在,社会上缺少公德心的事情比比皆是。新华网消息,宁波万里学院一位老教授乘上公交车,本校不少学生结伴而坐,但面对站立一旁的教授,学生们竟无人让座。相似的一幕还发生在宁波大学。该校党委副书记邢学亮自亮“家丑”:今年四、五月份,在开往宁大的公交车上许多坐着的学生目睹一位拄着双拐行动不便的同学艰难地站着而无动于衷。后来一位老师站起来让了座,并一直站到终点站。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大学生失去了谦谦君子风度?这几起事件日前在宁波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一名女大学生说:“我也是很想让座的,但有时候自己也确实很累,很想坐。而且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坐着会比站着安全。”几名男生表示,当时只要有一人提出让座,同学们定会争相让座,但遗憾的是,谁都没吭声,都采取了观望态度。一名男生坦率地承认:当初是想站起让座的,但怕被别人认为是出风头。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本应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种种事例表明:大学生的素质并不高。这说明了什么?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本应该是践行社会公德的楷模,但是现在,大学生素质如此之低,公德心如此之差,已经深深震撼了我们,难道我们中国人的素质到了如此地步?{我的社会公德}.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

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门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名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这就是现在中国人民的素质体现。

在国外,很多旅游景点用中文写着一些警示语,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侮辱吗?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这只能说明我们中国人的素质确实不敢恭维。

我们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社会公德要求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的行为有失风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试想,一个人如果从小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这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哪个群体里欢迎这样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对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时间;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时间;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时间;社会公德的发展,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需要时间,而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来的。现在的中国,国民素质普遍过低,加紧提升国民素质已经刻不容缓。尽管大家都在努力,但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人就需要很长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需要整个民族全部努力,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

只有全国人民努力,才会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才能杜绝社会上一

切不好的现象,重振我中华雄风,中国将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

篇五:《对社会公德的认识与感想》{我的社会公德}.

对社会公德的认识与感想

通过对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学习,我对社会公德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共生活日益成为我们当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在过去,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仍然要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并要将其发扬光大。当今时代的社会公德,包括我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近期发生的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再一次触动了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心。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8天后,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被带回山东老家。也许在这时,我只能说,感谢路旁的那个摄像头,感谢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这令人心痛的一幕,唤醒了国人的良知!假如第一个路人能够伸手相救,可能也不会有小悦悦父母的痛哭,也不会有国人的悲痛。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当记者采访陈阿姨时,她说当时没想别的,就是想救人,而正是她毫不犹豫地向小悦悦伸出了援手,为这场冷漠灾难留下了唯一一抹温情。

陈阿姨回忆, 事发当晚, 她像往常一样在五金城里捡垃圾,远远看到一个小孩躺在路上, 但路人和车辆经过却都不理睬。她依稀听到小孩的呻吟,就赶忙跑过去。“我走到女仔旁边,听到她啊啊的叫声,声音不大,但听着很凄惨。“陈阿姨说, 她把孩子抱起来, 看到她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流着眼泪,嘴里和鼻子都在流血,后脑勺也在流血。孩子全身软绵绵的,扶起来马上就瘫了下去,坐都坐不住。陈阿姨不敢用力,便把孩子拉到路边,并呼吁路过的人们帮忙,无人回应。“之后我就问旁边的几家店铺,是不是他们的小孩,都说不知道。”陈阿姨马上去周围找孩子的家长,不久,她就看到了小悦悦的妈妈。抱起小悦悦后,“她妈妈跑在前面, 我拿起孩子的鞋子也跟着跑了上去。“陈阿姨表示,当时虽然天很暗,但不可能看不到有个小孩躺在路上, “我远远就看到她了”。

也许这个社会早已习惯了麻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许是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老人跌倒事件给了人们一个教训,扶起后,反被老人污蔑为肇事者。因此,躺在路中央的幼儿,被扶起后,会不会被家长认为是肇事者?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看起来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当一个简单的举手之劳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同样,老人跌倒该不该被扶起,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一个大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总感觉心里不是个滋味儿。媒体对所谓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

这绝非有选择性的故意夸大报导,而是针对目前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坡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类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跌倒老人身上,还有更多其它的案例,比如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比如围观跳楼自杀时出现一片幸灾乐祸的“快跳”的喊声,比如公车上乘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常态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目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面对轧伤了孩子无人敢救,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做了好事反成肇事者,见义勇为反而走上被告席„„不可否认,这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影响和阻碍了道德建设的进程。但也应当看到,这只是社会的个别行为和少数现象。

作为90后的大学生,我们已经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第一,要做到,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到老师、长辈应主动问候;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在银行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之外;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随意写画;上网时文明礼貌,养成自律习惯;见到老人儿童跌倒时,应热心扶起。在不起眼的举手投足间慢慢升华社会公德的境界,因为扶起的,不仅有自己的良知,还有社会公德。

当今时代,社会对我们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转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六:《社会公德从我做起教案》

第一模块课时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