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欣赏不来梵高的画


  谁说非得看的懂就是美,谁规定画的美就一定有人追捧。

  艺术不只是有审美,审美只是一个词汇,并不是说艺术只有美,艺术可以有各种表现方法方式,绘画自然也是如此,别说油画就是中国画,看不懂的也大有人在,一样都会有追捧者,梵高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也是如此。

  一绘画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内心的表白

  梵高的身世就不多讲了,看到其他回答已经很详细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才会有这样的作品,在梵高的作品中,梵高常常将自己献身其中。

  如他在给提奥的信中所言:“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到扑面而来的是火一样的激情,痛苦隐在激情的烈火之中,所以我们并不一定是要美,而是能否感受到其内心。

  中国画坛有一位八大山人,朱耷的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着"东方梵高"的美誉。 其身世也如梵高般坎坷,而八大山人,他是一个冷却的表现主义者,他不仅冷眼看世界,他也冷眼看自己。

  因此他作品感到扑面而来的是冷漠、孤独和痛苦,感到在八大山人的内心深处,是一座冰山。所以,我们并不一定非要看的懂其翻着白眼的鱼,鸟,和那惜墨如金的作品。

  二绘画艺术的美是什么?

  首先说每个人对美的认识就不同,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等等,中国的俗语并不是凭空来的,所以对绘画艺术的美也肯定会有不同感受,不美是你的认为,并不能代表作品不美。

  绘画艺术的美,也因为绘画种类的原因,各自有不同的美的状态,大体上对于油画主要体现在色彩光影等等,而中国画可能是更多体现在线条之美,留白之美,意境之美,就说自己吧,一直从事国画,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审美哲学的影响,对于梵高的画并没有觉得比国画更美,但也丝毫不会影响对其画作的喜爱和欣赏。

  三绘画艺术不是一定要懂。

  作为绘画艺术,看不懂很正常,看的懂是水平,这里的水平不是谁观者的审美水平,如果真的能完全看懂一幅绘画作品,是需要一定专业水平,而且还需要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了解每一种绘画形式的特点,毕竟绘画艺术也算是一种需要技术的艺术形式。

  无论有没有专业知识,其实每个人也不可能具备所有的专业知识,甚至学习油画的如果专业知识不能达到一定水平,也未必真正全能看的懂,但这不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条件,就像自己看过的湖南卫视一档新节目《舞蹈风暴》,大多数是看不懂的,甚至看到一些舞蹈动作还奇奇怪怪,但也会对好的作品感动,感叹,感到美轮美奂。

  梵高的画晦涩难懂,也称不上多美,还是有这么多人追捧,也是同理吧,也许有人是因为看到了美,也许是有人看的懂,也许有人都没有,这丝毫不会影响一个好画被人追捧。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麦田乌鸦》是梵高去世前最后一幅画。麦田是梵高最喜欢的的地方,乌鸦是“报忧鸟”,表达了梵高临死前的心情。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