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自己的句子


第一篇:《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龙源期刊网 .cn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作者:曹海永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5年第01期

[摘 要]作为教师,应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有准确的理解和定位,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师要秉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追求,怀揣一颗发现创造的心,不重复过去,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28

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始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初。我有幸申报并成功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重点资助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个性化研究”。在实践和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对自己身份和价值的理解与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海明威论述作家创作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一样,在我看来,语文教师从事阅读教学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只有这样,阅读才会彰显个性的魅力,而不至于只剩下“背背课文、抄抄词语、看看教参、做做练习”的枯燥乏味,阅读教学也才会风景无限而不至于沦为平淡无趣、索然无味。

在构思和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想起了李吉林老师关于“我,长大的儿童”的讲述,想起了吴非先生“不跪着教书”的论断。于是,我愈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作为教师,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让自己的教学从有想法到有主张,从有实践到有建构,从有追求到有境界。那我的个性阅读教学又在寻找哪些“属于自己的句子”呢?

一、用“我”的文本解读引领学生

文本解读是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不同的文本解读,将带来不同的教学取向、教学侧重、教学安排、教学韵味和风采,教师要通过准确、深入、细致而新颖的文本解读给予学生应有的智慧引领。基于个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我力求在文本解读中实现四点追求:一是再准确些(真读文本),以求明明白白,做文本的知音,实现对作品文本的倾听、理解、发现,对教材文本的遴选、比较、甄别;二是再深入些(深读文本),以求深入浅出,不断臻于“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境界;三是再细致些(细读文本),以求见微知著,在“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细节关注中“见精神”;四是再新颖些(新读文本),以求常读常新,迎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下面以《给家乡孩子的信》的解读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一)查阅资料:让文本解读再准确些

第二篇:《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作者:阵忠实 章学锋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1期

章学锋:到2011年,您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18岁了。18年来《白鹿原》在经历波折之后终获茅盾文学奖,被读者追捧至一纸风行,被誉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作为小说的作者,您一定有很多感触吧?

陈忠实:《白鹿原》自从1993年出版之后,到如今已经发行了lO多个版本,200多万册,应该说也已经有不少的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了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为小说的作者,我很感谢读者对《白鹿原》的热爱。18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学也发生了变化,审美和心理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我很希望多听听年轻朋友的意见,让自己重新审视当年的作品。

章学锋:很多作家的作品里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影子,但我却没能从《自鹿原》上读到您的影子。我很奇怪,您是一个有十几年农村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怎么着就掌握了探究“民族秘史”的盖世武功呢?

陈忠实:搞写作的,都拥有自己的生活素材,但如何能把这些素材提炼出来?这就跟炼钢差不多,大家都拥有矿石,有人炼出来的是粗钢,有人炼出来的是合金钢。差别在哪呢?除了艺术表现形式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作家对生活的提炼和发现,就有如炼钢的冶炼能力。思想平庸、软弱,就跟炼钢的落后设备,冶炼能力差,只能炼粗钢一样。所以思想的提升对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作家是至关重要的,是致命的。

所以,作家要不断学习,不断接收新的理念。当然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有些作品写得也很生动,但是你感觉就是生动的素材和生动的故事,你得不到什么感受,很难完成一种精神和心灵的震荡。如果你研究生活,研究新的关于生活的观念,接受你觉得合理的成分,来提升思想,强化自己的思想,然后把这种思想化为无形的关于生活的一种体验,用这样一种思想照亮你拥有的生活素材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

章学锋:我想起您在《初夏》里最后的一句话来:“生活在不断的死亡,生活在不断的新生。”我还记得在一次创作交流会上,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桦说,您写《自鹿原》时说过,希望这是一本以后能在棺材里枕着的书。还说,您把小说写好后。对来拿稿子的出版社编辑说:我把命都交给你们了。这是真的吗?

陈忠实:我说垫棺做枕之书的话,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这话是对我自己说的。就我理解,作家搞创作是有各种追求的,我起码要追求写一部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我能满意,它就可以垫棺做枕了,全部是指向自己内心。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太喜欢文学创作了,跟朋友开玩笑说的一句话,后来就广为传播开了。

章学锋:其实,在《白鹿原》出版后,很多西安您的读者都希望您能跨越《白鹿原》。这些年来,您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却一直没有写出能超越《白鹿原》的作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陈忠实:不光是我,就我知道的一些名作家,国外的和国内的,他某个时期创作一部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后来写的作品,好像都没有产生那样具有社会影响的效应。

也不光是一个作家,好多人都是这样子。甚至有的人写了三部曲,但社会评价最好的往往只是第一部。作为一个连贯性的三部作品,后两部都保证不了跟第一部同样产生那样强烈的影响,何况你另外的题材的创作,就更难了。只有托尔斯泰做到了,托尔斯泰一部比一部写得好,这是世界文坛上绝无仅有的。

你问我能不能跨越这个,我不敢保证。我作为一个作家,就只能把一个时期的体验,尽可能不留下遗憾地表述出来就行了,至于它能达到什么程度,那你勉强不得啊。

为什么不写《白鹿原》续集?我已经写完了,无话可续,这一点毫不含糊。要写……一那你来写,嘿嘿。再说,谁跟谁也不能比:比长吧,《麦田里的守望者》才十几万字;比时间吧,有半年就写出世界名著的,也有10年才写出《红楼梦》的;比状态吧,有的人一部比一部好,也有的人处女作就达到巅峰;还有就是每部名著都有每部的水平,无法放在一起类比……

作家有话要说,跟作家的创作环境和物质条件关系也不大,有人能在火车上写,也有人在会议的间隙里写,有人坐在穿风透雨的房子里也能写,只要有话说,写作就是世界上最令人愉悦和有幸福感的事情!就像肚子里有蛋的母鸡,你就算把它放到草窠里它也能下蛋;当然,如果这母鸡肚子里根本就没蛋,你把它放在皇帝的牙床上也没有用。

章学锋:在《白鹿原》里您塑造了上百个人物形象,但我感觉朱先生和田小娥是最成功的。能否谈谈当年在构思和写作这些人物时,谁让你感到比较吃力?

陈忠实:有一个人物,就是这个朱先生。我在最初构思,包括开始写作的时候,心里最不踏实的,包括有一种畏怯感的,就是朱先生。

章学锋:我知道,身边很多读者读完小说都说:哇,忠实写的朱先生原来是“关中理学”代表人物牛兆廉呀。在民间,关于“牛才子”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呀,怎么会让您感到畏怯呢? 陈忠实:嗯,朱先生是《白鹿原》里头对于生活原型依赖最重的一个人物。牛兆廉是清朝废止科举制度最末一茬的举人,他是儒家学说的关中理学学派的最末的一个代表性人物。这个人物在咱们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我还没上学时,就昕我父亲讲这个人的传说,他有很多神秘化的传说,这些神秘传说,因为这个人知识渊博,能对自然天象进行观察和判断,有时还能判断出来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天晴。

第三篇:《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去年海陵区教育局实施“双名工程”(名师工作室与名师研修班),经过层层筛选,我不仅成为海陵区名师班的一员,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通过与导师名家对话,与各路精英探讨,自己的眼界、境界等各方面有了新的飞跃,我庆幸我又迎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成就幸福人生中又一段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现撷取镜头一二,记录成长道路上的行行足迹。

在名师班,我被分在第一项目组,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担任我们的导师。二十多年前,在泰州师范学校读书时,杨院长曾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每一次见到他,都倍感亲切地称他“老师”。开班典礼后,我们各项目组与自己的导师交流。老师亲切地勉励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过好文本解读这一关,并且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解读一篇文章,下一次来泰时集体交流。

一个月后,在一个天气阴冷的休息日,老师不顾舟车劳顿,如约与我们见面。我们第一项目组六名学员分别向导师汇报自己对一篇文本解读的情况。从大家选择的文本内容上看,不管是中学的,还是小学的,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经典名篇,展示了项目组成员相近的价值取向;从题材上看,有小说、散文,也有寓言故事,又融入了彼此的个性化选择。老师耐心地倾听了我们每一位学员对教材的分析,又分别与大家交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同时指导我们文本解读的方法、关注点等。其中,他概括的解读教材八字要求:通体透明、形神兼备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四篇:《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龙源期刊网 .cn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作者:顾晓梅

来源:《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3年第01期

去年海陵区教育局实施“双名工程”(名师工作室与名师研修班),经过层层筛选,我不仅成为海陵区名师班的一员,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通过与导师名家对话,与各路精英探讨,自己的眼界、境界等各方面有了新的飞跃,我庆幸我又迎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成就幸福人生中又一段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现撷取镜头一二,记录成长道路上的行行足迹。

在名师班,我被分在第一项目组,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担任我们的导师。二十多年前,在泰州师范学校读书时,杨院长曾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每一次见到他,都倍感亲切地称他“老师”。开班典礼后,我们各项目组与自己的导师交流。老师亲切地勉励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过好文本解读这一关,并且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解读一篇文章,下一次来泰时集体交流。

一个月后,在一个天气阴冷的休息日,老师不顾舟车劳顿,如约与我们见面。我们第一项目组六名学员分别向导师汇报自己对一篇文本解读的情况。从大家选择的文本内容上看,不管是中学的,还是小学的,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经典名篇,展示了项目组成员相近的价值取向;从题材上看,有小说、散文,也有寓言故事,又融入了彼此的个性化选择。老师耐心地倾听了我们每一位学员对教材的分析,又分别与大家交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同时指导我们文本解读的方法、关注点等。其中,他概括的解读教材八字要求:通体透明、形神兼备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活动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让我们尽情享受了一次文本解读的饕餮盛宴。尽管我们都细心地发现,老师清癯的面容上有着不易察觉的疲惫,不忍再打搅他,但他那真诚的笑容却又让我们贪恋再多说一句话,再多待一分钟。临行前,老师又细心地安排了下一次活动的时间,要求每人拿出一篇5 000字以上的论文来作交流。走出会议室时,才发现夜幕不知不觉已悄悄降临。在老师挥手和我们告别的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与不舍……

杨院长一直是我们十分敬重的专家,一直以来,得益于海陵区教育局及学校搭建平台,所以,我非常幸运地得到了老师的栽培与呵护。近年来,我聆听老师讲座与论坛无数次,每一次都留给自己无尽的回味与思考。在老师悉心而务实的指导下,我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蹒跚学步,关注有效教学,聚焦智慧课堂,培养学生语感,思考教育真谛,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教育理想,耳边始终回想着老师“写作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追寻幸福教育”的谆谆教诲。我想,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是我对老师最好的报答吧! 2012年上半年,我组织了小语工作室教师素养展示活动,又一次被深深感动。

第五篇:《用心寻找表达自己的句子》

用心寻找表达自己的句子

内容摘要:学校是神圣的园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校长是圣园之魂,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任,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奠基石。校长务必用自己的激情、用满腔热血为人民,此乃教育者的职责。校长只有身先士卒,才能更好地引领师者奉献,才能促使学校纵深发展。

关键词:圣园之魂 奉献精神 引航人 发展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上提出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一校之长,肩负着人民的期望,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校长务必是能够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如何定好调,唱好曲,成为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专家,浅谈己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它,犹如一把尺,作为校长,应该时刻用这把尺来量度自己,在自己担负的职责中,既要深思自己把根扎在教师和孩子们心中到底有多深?更要用行动来证明。

首先,一校之长务必具有奉献精神乃至献身精神。{找回自己的句子}.

一校之长,必须有激情,有奉献精神乃至献身精神。激情是一个人工作的原动力、是成功的内在源泉,只有在激情的推动下,一个人的才华才会发挥到极致。通过校长的言行感染整个团队,促使教师更好地发展,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才能够得到发展。有了激情,才会有奉献精神,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的发展。教育部征求意见稿中,《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标准》(试行)提出了考核校长的第一点,其中五点基本理念是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是作为校长的基本要求。德为先,德,就是道德品质;德就是德行,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所以,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一位好

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傅东缨所编写的《圣园之魂》就剖析得非常清晰。“圣园”是校园,“魂”即校长的精神与思想。的确,校长应该是一校之“魂”。正是因为这个“魂”,学校才显出了生命的蓬勃生机。所以,身为一校之长的我,始终怀揣自己的理想:做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校长。理想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朱永新提到,首先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奉献精神非常重要。一校之长,在思想意识上务必把根深深扎在我们的教学上,把根深深扎在孩子心里,用行动去改变,因为有行动才有收获。在思想意识上,要清晰自己的责任之重;在教育思路上,要有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并善于挖掘新生力量,引领教师发展,不断去提升自己与团队的各方面能量。目前,在其位而不尽其责的人各行各业都有,他们明哲保身,不求上进,只图无过,不知何时才能够改变这种状态,让人汗颜。在我的事业生涯中,我心中的教育偶像很多,最佩服的还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他的事业中,他22年的班主任、21年的校长、10年的教育局长,坚持32年杏坛不辍耕耘,不愧独树一帜的标榜。让我敬之、学之。所以,在我的感悟中,工作应该是一种乐趣,困难是一种挑战,一校之长必须迎难而上。从时间上说,不能只停留在8小时的限度内,要投入更多的业余时间;从各种社会现象上,也得不断思考学校的发展前景;无论何时何地都真正用心去思考和规划学校的发展;一校之长,要有奉献精神,无论何时都务必拥有工作激情,用自己的激情、真情来“煽情”,促使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才智,使他们更尽情、更踏实地服务社会。

其次,一校之长务必是教育思想的引领者。

一校之长,必须是学校独具魅力的“灵魂人物”,在思想、个性、能力等方面都应该不断塑造自己,用自己的心灵做教育,形成自身的魅力去凝聚和感召这个教育团体,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决定校长教育行为的教育思想就应当是“校长之魂”。因为,教育思想是一种观念上的、高层次的、带有指导性的方法。一校之长在实践中务必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钟爱教育的思想。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吾日三省吾其身。

一校之长是教坛的指挥,是校园的旗手,不能只做发号司令的司令员,而是要行动起来,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古语有训曰: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根。鱼离水则鳞枯,人离书则神索。所以,校长必须做一个酷爱学习者,带领团队在做教育教学中积极上进、精益求精;一校之长还应该引领教师团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学为乐”、“以教为趣”,让这样的教育教学成为教师生活的目标,只有校长以身作则,表里如一了,校长才能真正成为教师“心灵”的引导者、“行为”实践者和教育田园的守望者。在教育思想上,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优化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文化的厚度和学术的高度,进而更好地增强师资力量,用自己的灵性努力去避免唯分数教育的单向、畸形、片面的教育,协助政府搭建均衡的教育平台,用自己的张力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然而,目前还有许多的学校管理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并没有真正的起到引领的作用。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说起,校长务必把握好正确的方向,特别是千人以上规模的学校,校长虽然不担任主学科,但是,校长务必身先士卒地工作,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发展学校上,参与各学科各年级的各类活动,到教师中去了解,到学生中去发现,让校园里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发现与解决。真正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他的“知”“行”合一,无不闪耀着“素质教育”思想的光辉,应该成为我们这一辈教育人,特别是校长的心灯。“公平教育”、“平民教育”、“创造教育”、“民主教育”来形容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足见其教育思想之丰富、实践领域之广阔。针对目前的社会教育状态,身为一校之长,更应该用先辈的思想来熏陶我们,促使我们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懂教育的指挥者。

再之,一校之长必须是一位专家型的领航者。

一校之长,务必是一个真正的专家型的校长,用自己的行为做教育,才有可能创造出让教师团队信服,让教师们幸福的教育,促使孩子们一个个都是仰望星空,有梦想的具有诚信的接力人才。校长,是一称谓,在秦汉时期指的是下级军官,后经演化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1912年学校行政负责人改称校长。所以,校长仅是相对独立的特殊职务。

其实既不是什么官,也没有什么级别,然而肩负的责任重大,要管的事情数不胜数,要扮演的角色多多。有些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做起来却是一件件最难办的事情,做一个校长难,做一个好校长更难。但是,无论如何,一校之长务必在纷纭复杂的事务中理清思绪,锁定目标,懂得用快乐的状态去引领教师们驶向浩瀚之知识海域,明确培育教师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康成长这一双向任务是基本目标。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教师到学生,促使三位一体不断成长。所以,校长只有定位在多想、多说、善管、巧做,才有可能成就每一位教育人与受教育人都真正获得幸福感。特别是在当今教育研究上,目前,教育研究还存在着相当多的“虚假”现象。比如,在课题的研究上,以课题研究促学校发展是一种热现象,课题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在研究上,一校之长应该真正起到指导性作用。可是,目前的许多“假象”导致了课题研究的“怪现象”, 校长不思考研究课题的实际,只挂名而非真正进课堂听课评课参与研究,校长挂名最后同样摘取成果,成了“校长看,教师干”,“研究成果一样算”。

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教师的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校长虽不成为“官”,也没有什么级别,可肩负的责任告诉我们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研究学校,发展学校。要善于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校长,建设校园必须以规划学校的发展为重,教育教学以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主体,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在实践工作中成长、成熟。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教授曾对成功校长做过研究,发现其杰出的素质表现在五个方面:1、好学不倦,知识渊博;2、勤于实践,才能卓越;3、献身教育,敬业乐观;4、富有见识,敢于创新;5、性格各异,特点不同。可概括为五个字:学、才、行、识、性。“学”在第一位,是其它四个方面的基础,可见学习之重要性。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在深化素质教育的潮流中,在教育创新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涌现出一批真才实学的校长。因此,一校之长务必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迅速提高自己的素养,才有可能在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中成为行家里手。

凤凰涅槃重生,悠悠500年才一次,人类的知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