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体裁如何开展绿色交通工作征文如何开展绿色交通工作征文

如何开展绿色交通工作征文


篇一:《绿色交通(征文)》

(征文)未来交通理念

11汽修——丁思尧

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

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太阳能汽车等。绿色交通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等。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绿色交通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研究城市的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土地使用和轨道交通系统两者协调发展。这种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

绿色交通是由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在1994年提出的。其论点为绿色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最末者为单人驾驶之自用车。依据布拉德肖的论点,如果能应用上述之绿色交通体系,则可获致下列好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方面。

对于如今自然环境的好处:

可以明显减少空气污染与酸雨;减少公共空间与家里之噪音;减少农业区与敏感地区之都市化;减少街道尘土与污垢。

对于如今社会方面的好处:

增进个人运动与健身;提高市区生活品质;减少交通肇事的生命损失;减少交通拥挤所损失的时间;减少穷人与资深公民买车的需要;减少儿童在私用车内的时间。

对于经济方面的好处:

可以明显降低能源费用;减少能源短缺的伤害;活化邻近商业活动;降低健康照料的费用; 减少因肇事受伤、压力与交通拥挤所浪费的时间;降低所有交通费用。

下列为今后人们主要出行方式的

步行交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步行,步行交通是出行方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平均30%的日常出行为步行。但是,步行却往往是最后被考虑的出行方式。道路空间总是被优先分配给小汽车。许多城市的小汽车允许停靠在人行道上,导致行人需要在非机动车道甚至是机动车道上行走。许多街道甚至没有人行道,道路空间不可行走或被其他活动占据。很多时候,政府首先占用这些人行道空间。行人面临着步行空间缺乏、过街障碍物较多的困难。

高品质的人行道应该连续无障碍,没有被用作停车;具有足够的宽度、良好的照明系统和安全的环境。同时,交叉口行人过街的距离和时间要短,以减少行人过街的危险。在纽约,改进后的交叉口行人过街设计能够减少36%的事故。 自行车交通:自行车交通在许多国家正处在比行人交通更为严峻的处境。20世纪后半期,许多城市的自行车交通被禁止,以期为小汽车提供更多的空间。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试图引导居民重新使用自行车出行。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大问题。发达国家遇到的挑战是怎样使小汽车使用者重

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发展中国家则是需要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使公众不会因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下而选择私人小汽车。

一直以来,公共交通被认为是供穷人使用的交通方式而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甚至认为这样糟糕的服务是应该被接受的。城市政府官员热衷于地铁和轻轨,因为它们是发达城市的象征,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大型建筑公司的压力,有时甚至是腐败问题。已有很多基于错误的可行性研究的地铁和轻轨项目由于没有足够的客流而无法支撑运营。轨道交通系统造价高昂,并且在其拥有足够的客流支撑运营以前,大多数城市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墨西哥的地铁由于收入过低,所需的补贴占到了城市财政预算的14%。

公共交通系统可实施的主要改善措施包括:提高现有交通系统服务品质;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水平;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决定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投资建设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如快速公交、轻轨和地铁。

今后绿色交通管理办法:

1、提高道路网络建设的合理性,处理好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问题。在我国城市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的同时,道路网络建设的合理性问题日益凸显。我国部分城市目前存在过分追求宽而大的道路,且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空间轻视、蚕食的现象,这与25绿色城市交通背道而驰。宽而稀疏的道路网络通行能力低、不便于交通组织、造成过多的交织行为和行人过街的极大不便。在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强调道路性质与周边用地的协调,不同性质用地决定了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而决定了道路的横断面构成和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其次,应注重道路的级配结构和连通关系,避免左转车辆严重阻碍对向直行车流以及直行车流妨碍右转车辆进入右转专用车道等现象。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际铁路应将铁路客站保留在大城市中心,实现最大程度方便城市对外交通,适当兼顾城市通勤出行,同时又最大限度减少与城市交通发生冲突,这是处理铁路与城市关系的关键问题。高速公路应该绕城设置,但与城市快速路或城市主干路要很好地衔接,实现排除过境交通和方便进出城市的双重功能。

2、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评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08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73484人,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给众多家庭带来悲剧。道路交通安全评估的目的就是从系统工程、交通工程原理出发,发现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排查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安全对策,消除交通事故隐患,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产生交通事故的因素,降低道路交通死亡率。为科学、系统地梳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提出降低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途径与方案,有效指导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推进中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估工作的开展,将城市交通安全评估工作纳入城

市交通规划管理的法定程序。

以上便是本人心中对于未来的交通体系的想法。

篇二:《“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征文启事》

“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征文启事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14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安排的通知》,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为6月15日至21日,其中6月17日为首个“全国低碳日”。今年节能宣传周交通运输部门的宣传重点是开展“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为配合这一活动,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和《中国交通报》将联合举办征文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文活动时间{如何开展绿色交通工作征文}.

即日起至7月15日止。

二、稿件要求

(一)围绕“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的主题,突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特点。{如何开展绿色交通工作征文}.

(二)反映交通运输行业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各个领域节能减排的先进理念、新鲜经验、最新技术、突出成果,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心得、体会、小窍门等。要有事例、有思考、有观点、有建议。

(三)原创稿件,体裁不限,消息、评论、署名文章、感言、随笔均可,篇幅在1000字以内。

(四)稿件需注明作者工作单位、从事的岗位和职务以及详细联系方式。

(五)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和《中国交通报》将组织评选优秀稿件,为获奖稿件作者颁发获奖证书,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将在《中国交通报》公布。

三、投稿方式

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邮件主题注明“绿色低碳交通伴我行稿件”。

投稿邮箱:jtbkjb@163.

xw1b@zgjtb.

联系人:刘布阳010-65293563

韩 璐010-65293618

孟庆丰010-65293563

010-64250639(传真)

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与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 中国交通报社

篇三:《绿色交通论文》

浅谈绿色交通

摘 要:21世纪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世纪,大力开发“绿色交通”正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的迅速增长,许多城市交通的发展是牺牲人的权利来满足车的权利。要想使人的权利得到恢复,必须要发展“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正逐步成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绿色交通 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

正文:

正在我国积极推进的发展绿色交通活动,是一项海峡两岸合作、国内外学者积极参与的学术活动,并获得美国琼斯基金会的赞助。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台湾大学为本次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促进城市交通观念的更新,使城市绿色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融入到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之中。

2010 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旨在倡导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同时也强调绿色出行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绿色交通是指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任何交通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绿色车辆、汽车共享等,同时强调建立并保护低能耗、节省空间、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城市交通系统。绿色交通旨在通过促进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减轻交通拥挤,合理利用资源,让城市更适宜居住,同时,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这种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推广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并制定与其发展有关的城市交通政策,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机动化发展的普遍共识。 选择绿色交通的原因

降低交通能耗

能源问题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中国交通能耗超过化石能源消耗总量的1/3,而绝大多数的汽油消费用于城市交通。

减轻环境污染

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 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增长率达 25%。(2008年《美国科学院学报》)在交通极其繁忙的道路交叉口,噪声可达到90分贝。噪声超过65分贝时,人就开始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噪声影响的不只是听力,还会扰乱人体的神经机能。

节省土地资源

汽车正在与人们争夺宝贵的绿色生存空间和城市本已稀少的土地。许多城市的街道,过去非常安静,现在却堵满小汽车;越来越多的居民小区把绿地改成了

停车场;人与车在狭窄的街道中争夺着道路空间。

改善交通安全

2009 年我国每万人中就有 3个人因车祸而受伤或死亡。儿童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遭受的道路交通伤害尤其严重。我国14岁以下儿童每年有超过1.85万名死于各种交通事故。

促进身体健康

小汽车使用的增加,致使肥胖、生活方式怠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依赖小汽车的出行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只是易使人肥胖,空气中的微粒主要由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这是对健康的主要威胁。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早逝,其中超过一半人在发展中国家。

真正的绿色交通方式

步行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出行方式,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质量,还有利于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促进街区商务发展,保持城市活力。英国和美国的一项对8.4万人的研究证明,步行会使患高血压的几率下降83%,并由此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长期坚持步行上下班,还能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早餐后步行上班可加快消化和吸收,帮助代谢系统维持正常工作,从而保持体形。

自行车

自行车作为对人类本身和环境都有益的绿色交通方式,不仅是中短距离出行的理想方式,能够便捷地与公共交通换乘,还能为人们提供健身休闲的乐趣和时尚的出行选择。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天内两次骑车每次15分钟就足以对身体产生积极作用。

骑自行车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防止大脑早衰及偏废。另外,每周骑自行车30公里能使心血管病发病率减少50%。

公共交通

公共汽(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方式都是对环境有益的绿色交通方式。选择这些交通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城市空气污染、节约能源,还具有减轻城市交通拥挤、经济和有利于出行安全的优点。

绿色交通的指导原则

合适的绿色交通技术

交通技术如果用来增加私有车辆的使用或增加其方便性,则为不合适的交通技术;反之,如果用来增加生活需要的旅次,而不使用私人机动车辆,则称为合适的交通技术。假如交通技术是用来减少私人机动车辆的使用,则称为合适的;假如交通技术是用来增加更多的绿色交通工具,则为合适的。交通技术本身需具环境、经济与社会的永续性。依据上述界定,如替代燃料仅用于私人机动车辆,则属于不合适的,因为它虽然可改善部分空气污染,但对于原有私人交通工具所引发的土地使用、肇事损失、社会和经济问题,并未有效地改善。相对的,使用替代燃料的出租车、大众运输和送货车辆,如果作为私人机动车或货车的替代交通工具,则可称为合适的。再者,智能型运输系统的智能型公路与车辆技术,如果仅用于改善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则属于不合适的。相对的,有些智能型运输系统的技术,若用于公共交通工具,使得公共运输更有效率,更多人使用,则为合适的;若用于道路拥挤收费,以阻止不必要的个人机动车使用,并将其收费所

得投资于绿色交通工具,则此为合适的。再者,利用通讯科技的视讯会议、远距离教学和工作,则可减少交通旅次又兼顾社会公平,属于合适的,依此类推,增加绿色交通工具的使用,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与共乘等交通技术,可以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属合适的交通技术。另外,如能促进机汽车基础设施(如道路)转换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则属合宜的,包括改成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的绿色街道、交通宁静区,以及将公路或车道改为公车专用道或轨道使用等。

以人为本的规划

1.人的可及性优于车辆的移动性。

以人为本的规划,考虑人的可及性,更甚于车辆的移动性。其目的是让人们可以不必花很多旅行时间,即可满足其基本需要。如此,则较具社会公平,亦不必花太多钱于昂贵的交通费用。

2.重新定位运输体系。

经由可及性优先的规划,则以往以机动车辆与货车为优先的运输体系,宜转为以步行为第一的架构,即步行在政府政策、教育与交通投资等方面均具有第一优先的资源赋予;其次为自行车设施;再次为大众运输、出租车、共乘;最后为私人汽车、货车与客、货、邮空运。

3.增进人们活动的比率,而非增加车行速率。

城市与乡镇的人们,如果倾向于步行、自行车与公共运输,常会制定道路速限,使得街道更安全,供作公共空间使用,可以促进人们在街上的活动与互动,减少犯罪。

4.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效整合与联运。

包括乡镇、都市与都会区、国家与国际等层级运输的整合。

5.运输与其他部门的整合。

包括能源、住宅、健康、土地使用、经济、科技、环境、社会服务、教育和其他相关单位的整合。

公众参与

绿色交通的运具选择,是一个综合交通旅次与生活品质的决定,需要经由人们的内心觉醒与生活价值的共识,重新审视新的“人的价值”,进而能选择绿色交通工具为其生活方式之一。

基于上述认识,提出如下创建我国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议:

首先,城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改革不利于城市交通发展的行政体制,建立城市综合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综合协调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在认真研究城市交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特别要重视交通模式和土地使用模式的相互配合。

其次,积极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措施,通过经济和技术手段,引导公共交通线网的合理布局,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公共交通的运行条件。与此同时,深化公共交通企业的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理顺政府、企业的关系,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必须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前提。在管理上,推行路线专营权制度,实行有限竞争。逐步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共存的综合交通系统。在技术上,逐步推行智能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车辆调度,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进一步加强机动车辆管理,逐步提高车辆排放标准,限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进入城市市场。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在用车辆,及时进行淘汰和更新。鼓励城市车辆使用清洁燃料,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第四,强化城市交通管理,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在管理上,为公共交通的运营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在措施上,根据需要,开辟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保证公共交通优先通行。

第五,增强城市间、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加快城市交通人才的培养,建立起各城市自身的研究队伍,鼓励交通发展的长期跟踪研究。

发展绿色交通是与全球城市新文明的接轨,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城市进行有益的探索,为中国城市交通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2]杨浩,赵鹏.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3]王慧炯,李泊溪,李善同.可持续发展与交通运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99.

[5]陈旭梅.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J].城市交通.2002,2:26-27.

[6]绿色交通 生态生活[N].广西城镇建设.2010.

篇四:《绿色交通,城市未来(征文)》

绿色交通,城市未来

曾几何时,耳边响起的不再是清脆的鸟鸣,而是汽车运输时发出的噪音;曾几何时,闻到的不再是清新的空气,而是令人窒息的汽油味;曾几何时,眼前显现的不再是蔚蓝的天空,而是汽车尾气的浓浓黑烟„„

9月22号是什么日子?或许有些人还是一头雾水的。那是“世界无车日”、是让这个地球得到片刻喘息的日子。给汽车放个假,让地球清静一下,走几步又何妨呢?

汽车噪音是人类的一大天敌,一辆汽车,它所能产生的噪音就可达到80分贝,在交通极其繁忙的道路,噪音可达到90分贝,这种可憎可恶的声音已经相当普遍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