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徽的故事


篇一:《《国徽的故事》阅读答案》

国徽的故事

高多祥 宋春元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拿着一枚硬币,指着背面的图案问我:你知道这钱背后的图案是什么吗?我回答说:知道,是国徽。接着,他又会问:你知道这国徽是谁造的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

这是我们父女间重复了几十年的故事。其实,我早知道,国徽是父亲和沈阳的工人叔叔造的,他还不止一次遗憾地说,可惜国徽还没有造好,他就奉命调离了那个地方,以后就再也没能回到那座城市。

父亲走了,在他生命的弥留之际,他曾一再地恳求我一定要替他看一看国徽,看一看那些五十年前一起铸造国徽的战友们。说这话时,他把他眼中的最后一抹晚霞留给了这个世界。

父亲走了,他走得并不坦然,他是带着对共和国国徽的眷恋离开这个世界的。为了父亲那临终前的遗愿,为了那生命的最后一抹晚霞,我曾经去寻找。

这是一位老人,一位已经八十五岁的老人。他每天都在这广场上默默地坐着,头向上微微地抬着,似乎在他的前方就是天安门,而城楼的门楣上就悬挂着他亲手铸造的那枚国徽。他就是焦百顺,一位干了一辈子铸造工作的普通工人。五十年前新中国的第一枚国徽,就是经他的手浇铸而成的。

那是四十九年前的秋天,经霜后的共和国到处是火红火红的。那天下午,厂领导悄悄告诉俺,厂里决定让俺带一些人,为咱们共和国制造一枚国徽。开始俺还有顾虑,怕完成不好这个任务,可后来一想,俺不干,谁干?解放前,俺逃荒要饭来到沈阳,是共产党、新中国把俺从苦海里救了出来,俺不是在党旗下宣过誓吗?俺咋能不听党的话呢?那段日子,俺一辈子也忘不了,直到今天,只要闭上眼睛,那炉火、那铝花还在。

今天,当我真正面对这已尘封了半个世纪的机器,面对这些半个世纪前在这个地方工作过的人们,我才完全理解了父亲的全部情感,读懂了父亲留在世界上的那最后一抹晚霞。

望着眼前这位正在走向生命尽头的老人,仿佛父亲生命中最后的祈盼,又重现在眼前&&

今秋,枫叶正红的时候,我不容争辩地带着已步履蹒跚的焦叔叔,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天安门。

这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位已经八十五岁的老人,他仿佛在这儿已经默默地坐了一辈子了,他的目光始终朝着天安门城楼的方向&&

站在五十年前曾令整个世界为之震动的广场上,想着父辈们曾奋斗过一生的那片热土,那一束束流火,曾经溶注过共和国长子的全部炽热真情,那迸溅的钢花、铝花曾经浇铸过共和国不屈的灵魂。这些共和国的铸造者们,大部分一生平平淡淡,然而,他们因此而自豪,因此

而永恒,他们的历史应该当之无愧地写进共和国的档案中。

知识智囊:小说的分类:①按反映生活的规模、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分为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②按小说描写的特定内容分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幻想小说、推理小说、惊险小说、纪实小说等;③按表现形式或手法分为诗体小说、章回小说、书信体小说、意识流小说等。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分)

2.第三段文字中,文章写到父亲眼中的最后一抹晚霞,你是怎样理解它的含义?(3分)

3.我为什么会不容争辩地带着步履蹒跚的焦叔叔来到北京,来到天安门?(3分)

4.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它的作用是什么?(4分)

5.焦百顺老人站在天安门广场,注视着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他会想些什么?请你揣摩他的心理,并将其写在下面。(3分)

记叙文热身训练㈡

1.父亲和焦百顺拉普人对国徽的感情。

2.它是父亲对共和国国徽的热爱和眷恋的感情。

3.我不想让这位老人也留下与父亲同样的遗憾。

4.无数普普通通的共和国的铸造者,为了祖国而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们虽然没有足以令世人景仰的成就,但是他们无私的奉献,同样应该被写入共和国的史册,历史应该铭记他们,后人应该铭记他们。

5.不设惟一答案 示例:五十年前,我亲手浇筑了新中国的第一枚国徽,这是我一生的光荣。今天,八十五岁的我还能在天安门前看看城楼上的国徽,实现了我最后的愿望&&

篇二:《国徽》

不辞辛劳为国徽{关于国徽的故事}.

——观《国徽》有感

桥山小学六年级(4)班 党思怡

“长江黄河流淌心上,禾穗伴我成长,一幅画定格一个民族的模样,是我骄傲信仰......”每当听到这首歌,心中情不自禁地泛起一层波澜,国徽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当太阳绕过地平线缓缓升起时,国徽照耀着四方,照亮了天空,照亮了大地。闪闪发光的国徽高挂在天安门上空,它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民族的骄傲。

今天下午,我们六年级全体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国徽》这部电影。大致讲述了这么一件事: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请人们设计新中国的国徽,大家都十分积极。收上了不少手稿,最后经过反复推敲,反复研究,决定采用梁思成和张仃的手稿结合体,作为新中国的国徽,又经过高庄等艺术家反复、仔细打造,终于制成了中国第一面金属国徽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震撼了,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之情呀!这是多么伟大的团结力量呀!这不仅是中国的象征,更是中国人们的智慧、努力的结晶呀!我们祖国的国徽上的齿轮与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五颗璀璨金星分别象征着:共产党、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五颗金星,就是我们的祖国,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我们更不能忘记为了国徽幕后辛苦的人们,虽然他们早

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为国奉献、爱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永远赞颂。

啊! 国徽,你是中国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国徽,你该受到所有人的敬仰,你光芒背后辛劳的人们更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指导老师:田红梅

篇三:《国徽的由来和含义》

国徽的由来和含义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谷穗和齿轮。” 国徽图案的含义是: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新中国成立时举行盛大集会的场所,因此,用天安门图案作新的民族象征;用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国徽鲜明地表现了新中国的性质。她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说起谷穗画到国徽图案里,还有一故事。1942年冬天,山城重庆寒风凛冽,宋庆龄同志在她的寓所举行茶会,欢送中共代表董必武同志会延安。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也应邀出席。桌上摆着重庆郊区农民送来的两窜颗粒饱满的禾穗,被炉火照得金光熠熠。这时有人赞美:“真像金子一般。”宋庆龄说:“它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80%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以丰衣足食了。”周恩来同志抚摸着饱满的禾穗,意味深长地说:“等全国解放,我们要把禾穗画到国徽上。”全国解放以后,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时,周总理真提出了这个建议,大家一致同意了。1950年9月20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发布命令,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庄严美丽的国徽诞生了。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她代表着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尊严,我们要尊重、爱护国徽。

篇四:《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一、目光与人品方面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我对此感到很气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二、老太太与“配偶”的故事

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三、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1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四、老田鸡“退二线”的故事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气氛才有点缓和。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的故事

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坐诊的医生说:“这里只有大夫,没有师傅。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学生的脸红到了耳根。

六、电话里的女高音的故事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七、参观的故事

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值五周年之际,该市被 2

邀请前去参观。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八、请向国徽敬礼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当他掠身而过,忽然听到背后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黑人军官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着美国的光荣和伟大。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士兵终于向军官行了礼。这位黑人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的本杰明·戴维斯。

九、如此吃相的故事

在与自己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一次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姜克美因为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

姜克美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他先是松开自己的领带,接下来又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己的鞋子。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姜克美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做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过一浪”。

姜克美在宴会上的此番作为,不仅令他身边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也叫他的同事们无地自容。大家就此纷纷指责姜克美:丢了自己的人,丢了单位的人,也丢了大家的人。

3

十、拜访的故事{关于国徽的故事}.

张林是市外办的一名干事,有一次,领导让他负责与来本市参观访问的某国代表团进行联络。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张林决定专程前去对方下榻的饭店拜访对方。

为了避免出现得仓促,他先用电话与对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并且告之自己将停留的时间长度。随后,他对自己的仪容、仪表进行了修饰,并准备了一些本市的风光明信片作为礼物。

届时,张林如约而至,进门后,他主动向对方问好并与对方握手为礼,随后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并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与礼品。简单寒暄后,他便直奔主题,表明自己的来意,详谈完后便握手告辞。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张林上述表现符合拜会的常规礼仪,展示了他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

汽车4S店管理制度之员工礼仪规范细则

让用户满意是公司客户理念的核心,创造一个和谐、相互尊重、令人愉快的工作氛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礼仪规范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让用户满意是公司客户理念的核心,创造一个和谐、相互尊重、令人愉快的工作氛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礼仪规范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条. 每 一个员工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客户、同事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遵守礼仪规范,是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相互尊重的需要,更是一个人善良道德的体现。作为一个注重服务的企业,每一个员工都应该通过自己符合礼仪规范的美的行为来让客户、同事和其他相关人员获得愉悦的心情、融洽的同事关系,赢得友谊和别人的信任,使自己被群体接受,成为一个让客户认同、受社会欢迎并被广泛尊重的人。

4

第三条. 为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提升企业和员工自身形象,让客户满意,公司特制定本礼仪规范,希望所有员工严格按本规范手册执行。

第二章 容貌、服饰、体态规范

第四条. 员工在工作场所必须保持仪表端庄整洁、朴素自然,并符合以下要求:{关于国徽的故事}.

一. 员工的头发、眼睛、口腔、指甲等必须保持清洁。指甲必须经常修剪,不得留长指甲;男性员工每日必须修面,不得蓄须;女性员工不得涂抹异色口红、眉毛、睫毛、眼影或指甲。

二. 员工必须保持发型整齐,不得卷、烫、染外形怪异、另类的发型或发色;男性不能剃光头、不得留长发,头发不得遮耳。

三. 员工上班前不能喝酒或吃葱蒜之类有刺激性异味的食品。

四. 面部表情应保持和善真诚,眼睛应明亮有神,亲切柔和,对所有前来公司的客户都必须面带微笑问好。

五. 女性员工上班时间应化工作妆,保持朴素自然的容貌,但不得化浓妆、异妆。

第五条. 员工在工作场所必须着工作服或职业装,并符合以下正规着装规范:

一. 服装应干净、整洁、挺刮,不得有褶皱、有异味;服装表面、领口、袖口等不得有污渍油迹、无破损、不开线、不掉扣。

二. 职业装袖子长度应以达到手腕为宜,衬衣袖子长度应超过西装0.5-0.2cm,衬衣袖口应系紧扣子。衬衣纽扣必须全部扣上,衬衣下摆应放入裤中。

三. 不得敞开西装上装,单排扣西装如是两粒扣,只扣上面一粒,三粒扣只扣上两粒,如是双排扣西装则应将扣子全部扣上。

四. 员工在工作场所必须佩戴工牌,工牌应统一佩戴在左胸工作服或职业装上

五. 员工必须保持皮鞋干净光亮,不得有泥污。

第六条. 在公司内或工作场所,员工应保持优雅的姿势和动作。站姿应符合以下规范:

一. 女性站立,两脚呈T字型,一只脚略前一只脚略后呈45度,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的内侧脚背靠拢。

二. 男性站立,双脚呈V字型,稍微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 5

篇五:《国徽和人民币设计的故事》

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具有鲜明的国家政权特征和浑厚的民族气魄与时代精神,它凝聚了无数专家的心血与智慧.我们可以从国徽漫长而曲折的诞生过程中,了解到国徽设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以此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人民日报>>登出了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与国歌的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是1、要有中国特征; 2、要有政权特征; 3、形式要庄严富丽.受中央之命,负责征集国徽图案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中央美术学院)都成立专门小组,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其中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组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营建系主任梁思成教授提任组长,成员有梁恩成先生的太太、建筑学家林徽音、画家李宗津、中国建筑志家莫宗江、建筑设计教师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及以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者罗哲文等.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组由著名工艺美术家、教授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组成. 根据政协国旗、国徽审查小组提出的要求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并比较所有设计方案,两个国徽图案设计组最后确定了国徽图案应包含齿轮、麦稻穗、五星、绶带,它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家联盟政权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同时,象征民族精神的天安门也作为题材的一部分,用以代替椅逅挠民主运动的发祥地、新中国的诞生地.

关于国徽上的麦稻穗图案,它的来历颇有意味,1942年冬天,宋庆龄举行茶话会欢送董必武同志返回延安,周恩来和邓颖超也应邀出席.会上有人称赞宋庆龄桌上的麦稻穗,宋庆龄说道:“如果年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以丰衣足食了.”周恩来当场做出决定:“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麦苗稻穗画到国徽上.”{关于国徽的故事}.

两个国徽图案设计组除了确定基本图案内容外,在图案的色彩上,清华设计组还从“中国特征”这一要求出发,使用红、金二色.红色体现我国喜庆的民族色彩传统,金色代表华贵富丽.金、红相间,互为衬托,更增加了图案的瑰丽色彩. 为了使国徽从形式上更庄严、肃穆,清华设计组决定把天安门画成正立面,把象征我国政权的五星红旗作为背影,左右对称,端正地放在国徽图案的正中轴线上,用以体现中华民族轩昂气质.在造型上,两个设计组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各国国徽图案,并对我国古代的铜镜、玉壁、玉环等等礼仪文物的装饰纹样及工艺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借鉴.两个组的专家学者们,经过将近半年的辛苦努力,对数十个图案反复比较,最后各自选定一幅图案.

1950年6月30日晚,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最后一次讨论了国徽方案,周恩来同志亲自主持了这次讨论.清华大学设计组和中央美院设计的方案各挂在墙的左右两侧.中央美院设计的图案中,天安门为斜角透视图像,颜色五彩;清华组设计的图案中天安门则正立面图,颜色金、红二色.周恩来认真听取了审查小组的全体成员的汇报.最后根据李四光、张奚若、邵力子等绝大多数委员的意见,指着清华组设计的方案说:“那么好吧,就这样定了吧!”

6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政协关于国徽图案的建议.最后,著名雕塑家高庄承担起国徽图案的进一步修改、加工和塑造正式浮雕模型的工作.

高庄首先铎平面的国徽图案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还有许多缺憾,例如原图中的稻麦秆向外弯曲低垂而杂乱,红绶飘带的线条不够明朗清晰,而且有城墙不正的感觉.赋予国徽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是修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巧妙而充分利用国旗、天安门、齿轮、稻麦、红绶这些素材,由它们来表现国徽的精神形象和艺术效果,对艺术家和设计师而言是严峻的考验.

高庄把稻麦改成分行并列向上,并赋予其刚柔相济的不同性格,象征我们国家民族的团结共存和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红绶改成有规律的穿插,与天安门城墙相呼应,给人以坚强、安定的印象.其它地方也作了一些修改,如天安门的大小,华表的位置、国徽上红色星的距离等.总之,修改后的国徽图案,整体与局部变化统一、规正庄严又自然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魄和鲜明的时代精神,经过将近两个半月的精心劳作,9月中旬,高庄及时地完成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向全国颁布了公布国徽的命令.从此,我国的国徽诞生了,它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标志着中国人民自椅逅运动以来的亲民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人民币设计的故事

一个国家的货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它的防伪技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而一张钞票上的画面内容,则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高度凝炼。因此,钞票设计在任何国家都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人民币的设计从第一套到第五套,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这组报道,将从图文两个方面为您讲述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美术家、雕刻师,在五套人民币的设计中所发生的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

北京白广路24号有一幢毫不起眼的小楼,虽然不起眼,但这里却是人民币的生产指挥中心——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所在地。当我们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的批准,采访人民币的设计和制作时,人们给我们的建议是,应该首先采访梁文杰女士,因为她是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总工程师,对人民币的设计制造,她是技术权威。在梁总的办公室里她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人民币的设计,可以说是集中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钞票设计专业人员和美术家等许多人的智慧,这一点没有哪种产品能比。”梁总工程师说。

“人民币是一个特殊的产品,还没有哪个产品的设计方案,像人民币的设计这样,层层上报,直至中央政治局批准。往往我们要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报两种以上的设计方案,总行再向中央报,最后确定其中的一个方案。”

问:“第四套人民币百元券上用的是四个领袖的头像,第五套的百元券为什么只选用了毛泽东的头像?”

答:“第五套人民币的正面图案,曾经考虑过选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孔子、庄子、李白„„等,但从防伪的角度看,这些历史人物的头像不利于防伪,因为钞票上的人物形象老百姓越熟悉越好,这样只要钞票上人物形象稍有变化(譬如假钞),就会引起警觉,所以选来选去,觉得还是毛泽东的形象最好,因为毛泽东的形象大家最熟悉,这次选用的是毛泽东在第一次政协会上讲话的形象,那时的主席风华正茂,正值盛年,这次毛泽东的头像大大加大了,这是从防伪角度考虑的,凹版雕刻印制的大头像,造假者很难仿制。”

问:“为什么第五套人民币的100元一改第四套人民币百元券的暗绿色调,而采用了红色?”

答:“红色喜庆漂亮。这就像中国人的服装,过去以灰蓝为主,改革开放后,逐步变得五彩缤纷,亮丽起来,人民币设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第五套人民币也像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服装一样,变得亮丽起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第五套人民币百元券定于建国五十周年的1999年10月1日发行,要有一种喜庆的色彩。”

“百元的红色大票,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大受广东沿海一带群众的欢迎,原来南方人认为这红色百元大票特喜庆。”梁总说着,举起一张百元大票,指着票面说:“你看这张大票,红红的色彩,中间花团锦簇似的一团富丽堂皇的装饰纹样,再加上被许多百姓视为保护神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些正符合中国人吉祥喜庆的传统观念,用在节日、婚礼或其它需要送红包的场合,尤其拿得出手。特别是过年,给孩子压岁钱,这红色的大票更受欢迎。过去广东人送孩子压岁钱,往往拿人民币去换港币,因为港币的色彩喜庆,现在好了,他们用不着再去换港币了。”

当然,人民币的设计人员并没有想到广东人送红包,他们考虑的除了政治文化等内容外,更重要的是防伪。第五套人民币与前四套相比,最重要的进步是防伪技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一张看似简单的钞票,其实内部处处藏着“机关”。谈到防伪技术,梁总说:“第五套人民币我们称之为是开放式的结构,就是把四周的边框都去掉了。表面上看,是没有了过去的四周边框,其实,四周有了更深层意义的边框,那就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防伪技术分列四周,我们称之为‘环状分布’的防伪。”说着,梁总举起一张百元新票,从左上角开始,历数一项项新的防伪技术,如:微缩胶印文字、红、蓝彩色纤维、固定人像水印、横竖双号码、阴阳互补对印图案、光亮油墨面额数字、磁性微文字安全线,手工雕刻像、隐性面额数字„„

梁总说:“印钞业都知道,世界上钞票防伪技术最先进的是瑞士法郎,可以说瑞士法郎集世界先进防伪技术之大成,但技术含量高,成本也高,据测算,一张1000元瑞士法郎的生产成本需3—4元人民币。我们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技术就是以瑞士法郎为样板,但我们的生产成本却低多了。”

当问起我们生产一张百元人民币的成本是多少时,梁文杰总工程师避开不谈,只说:“这是秘密”。

下午,我们离开了印钞造币总公司,来到了离此仅一街之隔的北京印钞厂。远远地我们就望到了它的标志性建筑———美式的钟楼。这里是中国现代印钞业的发源地。早在1908年,清政府就从美国引进了现代印钞技术,连厂房的图纸都是仿造美国一家著名银行设计的。

现在,我的面前,就站立着第五套人民币20元券上毛泽东头像的钢版雕刻师———马荣。在印钞厂厂长的办公室里,马荣为我们讲述了雕刻20元券上毛泽东头像的过程。

“当第五套人民币的设计任务下达后,我们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钢版雕刻攻关小组,主席头像的钢版雕刻同时有十几个钢版雕刻师在刻,最后要请专家来评选,谁刻得最好,就用谁的,这种竞争挺残酷,有点像奥运会,但对于我们来说,机会比奥运会还要难得,因为奥运会每4年一次,而人民币设计往往十几年才有一次。”

“每个雕刻师都知道,自己雕刻的作品能上人民币是莫大的光荣,而我们搞钢版雕刻的,等待的就是这一时刻。”

“但是,雕刻100元券上用的毛泽东头像。在竞争中,我落选了,用的是上海印钞造币厂雕刻师徐永才的作品。因为专家们评价说,我的作品对于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坚毅气质反映不够。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毛泽东,我找来了大量的书籍、录像等资料,反复地看,反复地琢磨,当我觉得胸有成竹的时候,再把这种理解体现在刻刀上,经过反复地修改调整,我刻的主席头像,终于在20元券上被选中了。”

马荣说着,在桌上摆好钢版,那上面,就是她雕刻的毛泽东头像,钢版的旁边放着一把刻刀和一个磨得闪闪发光的铜制放大镜。

在放大镜下,我看到一个个细小的点,一条条细细的线,而20元券上的毛泽东头像就是由千万个点和线组织起来的。

马荣的雕刻是一种二度创作,她所依照的原稿,是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刘文西画的素描,刘文西是以画毛泽东著名的美术家。当第五套人民币决定采用毛泽东的头像后,设计组曾组织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国防大学等多家单位,找到了一些美术家,画毛泽东头像,最后,把这些画好的画稿送到西安,向以画毛泽东闻名的刘文西征求意见,结果是这些画像最后都没有被采纳,而由刘文西亲自画了一幅,正是这一幅素描被认为是最好地把握了毛泽东的领袖气质和风采。 我们把所有五套人民币摆在面前时,似乎是在进行一次美的巡礼,那一张张钞票正背两面的图案,都有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当我们听说著名的美术家罗工柳、周令钊、陈若菊、侯一民、邓澍对人民币的设计贡献巨大时,我们的第一念头就是:去采访他们,听他们讲讲前四套人民币的故事。

当我们来到北京红庙北里周令钊和陈若菊教授的家里时,他们夫妻二人正在为浙江南浔古镇画一幅8米长卷。看到他们夫妻二人挥墨于一卷的情景,不由地让人想起他们珠联璧合地参与设计人民币的故事。周令钊是中央美院的教授,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参与设计,他的爱人陈若菊,是中央工艺美院的教授,从第三套人民币开始,参与设计。

“必须记住,你的作品有几亿读者,任何一个人都可能突然变成批评家。著名的钞票设计家埃克尔斯通在设计完一英镑背面的牛顿像后,就收到牛顿学会会员的来信,说望远镜上镜片的位置画错了,而且牛顿衣服上的钮扣也不合当时的样式。还有人告诉他,5英镑钞票上战车轮子上的辐条数目不对。”周令钊教授说。

第一套人民币是谁设计的?没有谁能说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著名的美术家参加。由于当时正处解放战争时期,这套人民币带有一种过渡的性质。 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开始于1950年,设计人员除了当时的中央美院院长罗工柳、周令钊、北京印钞厂设计室的设计师外,还有著名美术家王式廓。 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非常成功,这是一组不仅十分漂亮而且防伪性也很突出的钞票。第二套人民币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它的周边装饰纹样,这些装饰纹样精雕细刻,富丽繁华,充溢着浓烈的民族气息。要知道,在彩色复印机没有发明出来或印刷技术还不很发达的年代,钞票的装饰纹样是很难模仿的,因此那时的钞票,装饰纹样是重要的防伪手段。

“第二套人民币的装饰纹样之所以有一股浓烈的民族气息,是因为那上面采用的完全是我国民族的传统纹样。”周令钊说。

“那些日子,我拿着速写本,一遍遍地去故宫、颐和园,从那里的石雕、栏杆、檐角、铜器上寻找图案,有时我站在故宫画屋上的檐角,有时我在颐和园蹲在地上画石雕上的花纹,就这样我画了十几个本子,终于从中筛选出了一些满意的图案,用得最多的是我国从唐代就出现的一种纹样,即装饰用语中被称做‘唐草’的纹样,这种纹样美观而且可以连绵不绝地画下去,比如环绕着面额的纹样基本都用的是‘唐草’;而2元券背面景框是故宫的窗棂给我的启发,3元券背面的边框则是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还有,为了突出面额,用圆圆的纹样把面额的数字围起来,看起来像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你说,这钞票还能没有民族味吗?”

周令钊最擅长的是整体设计,解放后每年国庆节、五一节他都要参加游行队伍的设计。

游行队伍也要设计?对。游行队伍不仅有主题、结构、段落,还要有细节。设计游行队伍,对钞票设计有帮助吗?

“当然,游行队伍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什么是限制,即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钞票的设计也一样,首先是钞票的画框很小,你要在很小的一块面积内发挥你的想象力,而这很小的一块面积里,有些内容是必须的,如面值,不仅必须加上,而且还要放在很突出的位置,因为人们使用钞票时,首先要看的就是这个数字。还有像钞票上的号码,这是必须有的,但放在什么位置很有学问,一定要放在容易看清的地方,背景一定用很淡的色彩,接近于白色。为什么如此?你到印钞厂的质量检验车间一看就理解了。在印钞厂里,这个号码,负责质量检查的女工要一个一个地查看,如果这个号码印在复杂的底纹上,就要累坏这些女工的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