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周恩来作文


篇一:《我最敬佩的伟人的周恩来》

我最敬佩的伟人——周恩来

复兴镇第二小学 华寿红

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无疑,周恩来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中国人民最爱戴,最亲切的总理。一生为国家操劳。“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再没有比这恰当的评价了。

他去世后联合国破例为他降下了半旗,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并且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他是中国的总理却没有半分存款,常年过着俭朴的生活,吃一碟花生米工作到深夜。他在职期间任劳任怨做出了丰功伟绩却从不自我夸耀,一生平易近人与民同乐。他自己没有子女却收养了很多的烈士遗孤。他是周恩来,我们的周总理。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他的父亲是周贻能,母亲叫万冬儿。自小周恩来就过继给了他的小叔。在他幼年时已经家道中落,但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努力学习。从他的小名“大鸾”,字“翔宇”中可看出,周恩来从小就被家人寄以远大的理想。而周恩来也没有另他的家人失望,在他就读奉天关东模范学堂的时候,年仅12岁的周恩来就树立了要以“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随后,进入南开中学的他,继续勤奋刻苦学习,擅长写诗,演讲,辩论,。周恩来一直注重锻炼自习,在校期间参加了很多的社团,而且还自己组建社团。但是周恩来并不贪图职位,历任会长都让高年级同学担任,直到四年级自己才担任会长。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周恩来内心的高贵品质。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表演话剧,因为当时女演员少,而周恩来又长的眉清目秀,就安排他担任女生角儿,表演的也很出色。1917年,周恩来选择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注册学号为62号,并照有现在仍保存着的第一届文科入学照片。当时恰逢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在天津学生界担任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大学部,周恩来成立了觉悟社,为革命摇旗呐喊,反帝反封建。这触怒了当时的北洋政府,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迫于当时北洋政府的压力,不得不开除了周恩来,并暗中与严修用校长奖学金“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去法国留学。周恩来在南开大学就读近一年时间。在五四运动期间周恩来认识了邓颖超,后来两人结为夫妻。那时的周恩来或许并不知道他的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1919年的中国,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就连国家社会也是一片灰暗。周恩来看到了中国的风雨飘摇和人民的疾苦,并努力去寻找改变的方法。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来到了巴黎。在1946年,周恩来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当时正值大战之后,在法国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读„„在去法之前,我已和国内报纸订合同,给它们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据史料记载,周恩来主要为天津《益世报》《新民意报》写文章。有影响的有长达二万五千字的长篇通信《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在天津《益世

报》上分十天连续刊载。那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周恩来从法国发回的通讯报导。同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聂荣臻后来在自己回忆录中写道:“恩来在法国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住在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7号一家小旅馆三楼第16号房间,唯一的一间住房不到10平方米,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木桌外,容不下多少别的东西,真可以说是‘身居斗室‘。这里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们办刊物和进行党团活动的中心。人多了,实在装不下,就只好到广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活动。每当我到恩来那里,总见他不是在找人谈话,就是在伏案奋笔疾书。吃饭常常是几片面包,一碟蔬菜,有时连蔬菜也没有,只有面包就着开水吃。”周恩来的留学生涯实际上成了他对西欧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发祥地的实地考察。在巴黎他开始的自己终的身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涯。他旅欧时的活动中心是巴黎,间或往返于比利时及德国等地,从事革命考察和领导工作。在较为系统地考察中,周恩来依据亲眼所见,对真理做了进一步的求索,并重构了自己的思想,确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成为中共旅欧总支书记。在那一段时间内,周恩来远赴欧洲勤工俭学,正式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坚定了共产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记载,周恩来在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开始了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奋斗。这条道路漫长而曲折,中国的共产党人不仅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还要不断抵抗国内国民党的残酷镇压。但是历史是公平的,它没有偏袒日本和国民党,而是把中国共产党推上了历史舞台。在众多革命者的奋斗中,新中国终于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他主张组成民主团结的政务院,这样有利于团结社会各阶级层。周恩来还主张民主协商,民主建政之路,兼顾了民主人士的各个方面,使各民主党派的主要领袖或社会贤达,知名人士都能得到执政安排。在政务院及其下属机构的负责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了相当比重。建国后,国内无论在经济政治各方面都满目疮痍。周恩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把人心稳,天下治作为首要手段。而就基础来说,稳定物价,解决事业是稳定人心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也直接涉及到政治权能否站稳脚跟。周恩来曾说:“政治之道,首要人才建国须武将,治国离不开文人,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不仅要有朝气蓬勃的体力劳动者,更要有足智多谋的脑力劳动者。所以周恩来主张团结尊重知识分子。

周恩来的外交手腕更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期与苏联“既握手又争取”政策。还是日内瓦会议上建立的第二战场,以及在万隆会议上。作为中国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会议中,时时刻刻以维护祖国利益为出发点。1954年,周恩来首先向印度和缅甸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构成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此五项原则,也具有普遍国际道义约束力,成为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先声和基础。同时,周恩来用睿智的语言,友善的态度,以及亲邻安居的外交态度都给其他国际友国留下很好的印象。同时在进一步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伟大额周恩来同志在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人人都知道周恩来总理一生无子无女,这也算人生一大遗憾。但是周恩来对邓颖超一直是不离不弃,虽然看似平淡的夫妻,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牢固异常。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个默默奉献的女人,而周恩里就是在邓超默默支持下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周恩来死后,邓颖超一直住在他们的故居中,邓颖超就是在回忆与周恩来幸福生活过完余生。

周恩来没有得天独厚的祖上绿荫庇护自己“吉人天相,少年得志”,但他凭借自己超凡的能力和智慧,经历磨砺成为建立不朽业绩且感动人心的政治领袖。他是文武战场不可多得的英才,他是人民公仆从政为官的楷模,他是国家大船驶向未来的镇舱石。成则为得,败则为失。周恩来赢得一世英名千古流芳,证明他是精神和智慧的“常青树”。实在令人敬佩。

篇二:《周恩来小学时代的一篇作文》

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

(一九一二年十月){伟大的周恩来作文}.

最可宝贵、最有价值而又最触动同学诸君之种种感情者,非吾东关模范学校成立第二周年纪念之今日乎?念四小时,一刻千金,拍掌欢呼,全校同庆,亦云盛矣。然余一霎时而怃然,回忆昔日改组成立时,缔造之艰难,气象之萧条,岁时再历,同学旧友,十存六

七。抚今追昔,神为伤已。一霎时,余又欣然,睹今日校舍之宏,人才之盛,跄跄济济,肃肃雍雍,珥笔者纪盛事,观光者相劳慰,已足称一时之嘉会也。而一霎时,余更嗒然。夫创之既艰,后难为继。今年今日,进步逾于去年今日;明年今日之进步,未审亦如今年

之于去年否也?

嗟呼!负此责任者谁乎?其惟吾校校长、教员诸公已耳,其惟吾校全体诸同学已耳。余深爱此最可宝贵、最有价值之第二次纪念日,即不能不厚望我最可钦佩、最有学识之校

长、教员诸公,更不能不厚责我最可危险、最有成就之全校诸同学也。

吾校司教育之诸公乎!诸公为国家造人才,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求整顿宜重实际,务外观先察内容,勿自隳行检,以失人则效;勿铺张粉饰,以博我名誉;更勿投身政界党会,谋利营私,以纷扰其心志,而日事敷衍。校长为学生择良教材,教习为学生谋深造就,守师严道尊之旨,除嚣张浮躁之习。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教育美满,校风纯正,则此纪念日乃可因之而永久。由第二周年,以至第三周年,

而达于无穷期之周年者,实赖我司教育诸公之热心维持而已矣。

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各种科学,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一物不知,学者之耻。同学其博学乎?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同学其审问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差以毫厘,谬之千里。同学其慎思而明辨乎?学矣,问矣,思辨矣,而犹或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躐等以求进,自是而非人焉。吾恐同学之智识亦无由新,道德亦无由固,而欲丛人才、蔚国器,难矣。如是,则书不将虚此读,业不将虚此习,师不将虚此教诲,友不将虚此切磋,吾模范学校不将虚此造就,而两周年之光阴不又将虚{伟大的周恩来作文}.

此度过也哉!惟望吾全校诸同学惕然自警而已矣!

余于此纪念日中抒此谬妄,其以前所云者,为吾校司教育诸公望;其以后所云者,为同学诸人勉。韪我罪我,所弗计也。然而去年今日往矣;今年今日,未往而已往矣;明年

今日,他年今日,余将拭目而观吾东关之模范学校,更观吾全校同学之学生。

本文是周恩来在沈阳上小学时的一篇作文。该文1913年6月被选为甲等作文,在奉天省教育品展览会上展出。同年,又被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有关部门对本文的评语是:“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心长语重,机畅神流。”1915年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两书均收入这篇作文。

《周恩来早期文集》

篇三:《我眼中的周恩来》

我眼中的周恩来

——读《周恩来》有感

读书可以使人博学,读书可以使人睿智。然而,细细品读人物传记则可以感悟这个人。而《周恩来》正是这样一本书,它是由英国记者——迪克〃威尔逊所撰写。整本书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详尽地叙述了我国的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一生。迪克〃威尔逊客观地评价了周恩来的一系列事迹,而不是将他像一个不犯任何错误的圣人一样评价。在他的眼中,周恩来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巨大成就,但也会偶尔犯错误的人。书中从周恩来童年的炎凉人世,到青年时领导爱国运动的意气风发,再到中年时为共和国的建立而努力奋斗,一直到晚年时为了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长久的贡献。这本书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

在我的眼中,周恩来的的确确是一个值得人敬仰的伟人。首先,他少年时便立下大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他在学校里时,他便与同学们积极组织新思想的培养,他创立了“敬业乐群会”,为那些反对封建旧制的新一代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后,当他以文科第一的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在那里,他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仍在继续传播先进思想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当他回国后,恰逢五四运动的浪潮。他当仁不让地与其他学生一起前去抗议。然而,这一次他被捕入狱,经过数月之久,政府终于支持不住学生的压力,将他释放。而后,他便前往法国,再次开始了留学生涯。

辛亥革命以后,他回到国内,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而后

又与贺龙、朱德等人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共产党革命的第一枪。此后,他又随红军长征,最中转战陕北,然而一次由江青引起的事故使得他不得不到苏联进行疗养。归国后,他与毛泽东、王若飞等同志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在最终的四年里,共产党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一切才刚刚开始,周恩来的人生已经大放异彩,然而,最光彩夺目的还是他成为共和国总理的二十七年里。他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他的外交艺术令世人所倾倒,开国初期,他出访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建国初期落后的我国拓开了一条美好的道路。当他出现在日内瓦会议上时,连苏联著名的外交家莫洛托夫也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你认为我很难对付,那么你等着周恩来吧,那时你才会懂得什么叫难对付。”。最终,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了异常的成功,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和平,确保了中国南部边境地区的相对稳定,明显改善了中英关系,架起了中美沟通的桥梁。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而后,周恩来又出访非洲各国,为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建交提供了帮助。终于,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帮助下,中国成功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这一切都与周恩来是密不可分的。再到后来,在文革时期,周恩来一边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护受批斗的老同志,一边要尽力保证国家发展的正常进行,努力使损失降到最小。仅这两点,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了。然而,在这期间,在周恩来的外交手段下,中美终于正常建交了。这便是他的又一大壮举。事后,尼克松总统感叹

地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伟大的周恩来作文}.

然而,总理毕竟老去了。1976年1月8日,这个每一个中国人都永远铭记的日子里,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得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后,130个国家发来悼文,而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只有107个。这说明周总理的外交艺术成功地博得了敌、友、中这三个势力的一致赞扬,甚至联合国也为他降下半旗。在他当总理的这二十七年里,他一直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为人民服务。我们敬爱的总理,他每天竟然只睡三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都是用来办公的。而他的勤俭节约也被众人所知晓。他的一套蓝色睡衣,从1950年一直穿到了他去世的那一天……

纵观历史,有多少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然而,又有多少人能被一个国家的人永远铭记,周恩来,他便是这样的人。

篇四:《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这本书,是(英)作家迪克·威尔逊著,萨夏、海林、李维国、竺际春等译的。全书共分序言、正文、讲述、尾声、总结后记等四部份,其中《周恩来传》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年代分两个时期讲述了周恩来崇高伟大平凡的一生。{伟大的周恩来作文}.

通过读《周恩来传》这部书,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周恩来伟大而又高尚的人格,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的时代风云造就了周恩来的精神品格。周恩来伟大的人格精神又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前进。

周恩来的母亲万氏,精明强干,周恩来从小就耳濡目染。他在不满一周岁时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陈氏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周恩来认字诵诗,从小培育了他丰富的感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诗词,和南宋梁红玉在淮安抗击金兵,西汉时淮安名将韩信乞食漂母到建立汉业;震撼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等,熏陶着他幼小的心灵。他的乳母蒋氏,使他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

在他不到10岁的时候,本来已经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堕入了清贫困苦的境地。两个母亲相继死亡,父亲为了生活而长年在外谋事,幼小的周恩来不得不去富户叩门借债,或是送衣物进当铺典押。

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

在小学,我们就对周总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周总理是一位受世人尊重与爱戴的伟人。他不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说话还风趣、幽默。他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始终回响在我们的耳畔,时时刻刻激励我们要奋发图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但读过《周恩来传》,我更敬佩周总理了。周总理与郭隆真、邓颖超、马骏等20名男女学生组成了觉悟社。这年11月,日本驻福州领事指使歹徒打死打伤中国学生和警察,并令驱逐舰侵入中国海域,派水兵登陆挑衅。天津人民决定抵制日货。日本驻津总领事提出“严重抗议”。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镇压学生。周恩来等20余人被捕。在牢房中,他们没有屈服,继续燃起光明的火炬。周恩来在牢房中系统地宣传马克思的学说。他是我国有数的几个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之一。经过周恩来等在狱中斗争和狱外爱国学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反动政府终于把被拘的学生全部释放了。

周总理在建国这件大事上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的。1917年夏,周恩来中学毕业,筹划去日本考官费留学。他给同学赠言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表明了他的一贯志愿。但是,怎样才能使中华腾飞?当时,教育救国说,实业救国说,甚至军国主义救国说,弥漫尘上。周恩来是一个扎实、谨慎的青年,他需要认真考察一番。当时的日本,明治维新后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既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繁华世界,更有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饥饿和失业大军,军国主义分子叫嚣着要侵略中国。看到这样的现实,周恩来抛弃了军国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想法。他处于彷惶、苦闷之中,在给人写的信中说过:“家国恨,天下事,不堪一提!极目神州,怆怀已达极点!”“苦吾民矣,为之奈何!”{伟大的周恩来作文}.{伟大的周恩来作文}.

周恩来初到欧洲的时候,对于采取什么主义来救中国,思想上还没有最后确定。究竟是采取俄国十月革命的暴力手段呢?还是采取英国的社会改良主义的作法?他当时的思想认识是:“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然强邻环处,动辄受制,暴动尤贻其口实,则又以稳进之说为有力矣。执此二者,取俄取英,弟原无成见,但以为与其各走极端,莫若得其中和以导国人。至实行之时,奋进之力,则弟终以为勇宜先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生产调敝,满目疮痍,物价高昂,民生窘困。1921年1月,他到伦敦,对英国进行考察。英国这时正处在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之中,资本家疯狂地剥削工人,煤矿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同盟罢工。这些使周恩来感到“劳资战争,舍根本解决外其道无由”。2月,他回到法国,辨析了工团主义、行会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派思潮,终于认定: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了周总理打下的铺垫,中国怎能像现在这样繁荣昌盛,科技发达?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精神,面对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忍辱负重,极力保护党的忠诚老革命前辈,尽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苦撑危局。 也是在如此复杂的特殊环境,总理不得不说出那些违心的话,写下那些违心的字时,拥有在爱的周总理心里是怎样的心情啊!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且真诚的人也会对自己说错的话,做错的事耿耿于怀,总要与人说清楚才可释怀,就像鲁迅先生念念不忘的那一只风筝。更何况是周总理这样一个大智大仁的人!那应该是颗滴血的心吧!他又能找谁释怀?? 然而,也是在这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在这如此而已委屈无助的时候,周总理仍旧无一句怨言,仍旧默默努力。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需求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即使在得知自己患膀胱癌后,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尽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不热爱他吗?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忘却他吗?

篇五:《我最崇拜的一个名人是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的精神品质:积极进取,刻苦好学,甘为公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唯物辩证,勇于创新,严于自律,宽厚平等,无私奉献。

周恩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