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句忠言逆耳


篇一:《三国演义名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

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

刘关张三人奋力救了董卓,但是当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时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态。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自古至今人们都是很势力的,他们从来都是以你的地位,势力,名望来揣度你、对待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能够慧眼识英雄呢?

3、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进行重大的政治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还会祸及自己。

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比喻友谊无比可贵,但是反映了刘关张“家天下”的政治主张,在国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间,他们把后者放在前面,这显然是轻重不分,公私不分。刘关张三人以义气起家,可以说也是因为义气落败。

5、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枳棘是一种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视之为恶木,由此“枳棘丛中”便被引申为环境恶劣的意思;鸾凤,是两种高贵而吉祥的鸟,常用来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应该在恶劣环境的地方生存的。

6、彼一时,此一时也。---《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随着时间的改变,情况发生变化了,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也要跟着改变。

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由于方法不对,反倒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自己遭到了“收拾”。

8、名正言顺,大事可图。---《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论依据,这样有利于成就大事。

9、扬汤止沸,不如去薪。---《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说。但是中国文化一直存在着模糊的实用性原则,即“变通”,变通是对传统教义的一种修改和对抗。

11、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12、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13、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1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1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16、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17、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18、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19、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2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21、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2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23、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24、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25、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解释:曹操放走了刘备,是刘备成为了他日后的劲敌。

26、见善若惊,嫉恶如仇。---《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解释: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认为祢衡“见善若惊,嫉恶如仇。”而曹操和刘表一样都因为祢衡的高傲态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刘表都不愿意杀祢衡,这并不表示曹操和刘表对有“叛逆精神”的“知识分子”多么宽容,只是两人都想借刀杀人,不想背上杀害名士的恶名。

27、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解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最好评述。

28、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罗贯中评论徐庶母亲的话。曹操模仿徐庶母亲自己伪造一封家书给了徐庶,将徐庶骗至曹营。徐庶母亲批评徐庶“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遂悬梁自尽。作者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高度评价了徐母的行为,认为他“气若丘山,义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29、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诸葛亮南阳草庐对联,也是他《诫子书》中的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都有积极的意义,在浮躁的时代氛围下,如果一个人要成就大业,是

需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热闹”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宁静”地,甘于寂寞地进行自己的追求。

30、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解释:这时诸葛亮“隆中对”时给刘备规划的事业蓝图。诸葛亮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对时局判断格外准确。

3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解释: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反间计,庞统的连环计都使曹操中计,但是当周瑜隔江相望的时候,一阵风吹起,让周瑜猛然想起如果没有东风,再好的计谋都白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各方面的工作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了。

32、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33、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解释:周瑜本来是个军事天才,可惜他气度小,看到诸葛亮比他更聪明就无比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总是料事如神,总能识破周瑜的计谋并使其被动。

3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解释:刘璋听了身边谋士的劝告,请刘备入住西川拒抗张鲁的进攻。这时王累写书劝谏,希望刘璋别引狼入室,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5、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解释:刘璋面对张鲁的进攻,寄希望于同姓的刘备的援助,他认为刘备一定会“吉凶相救,患难相扶。”,其实最后验证,刘璋的做法实为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36、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解释:刘备夺取西川时候,派黄忠攻城,可是魏延却要抢攻,黄忠魏延最后要求比武,谁赢了谁攻城。刘备制止了两人的比武,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气,要将他们的明争暗斗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三国演义中有句忠言逆耳}.

37、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解释:张郃守关,轻视前来攻打的张飞,说“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也”,罗贯中由此发出“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的感慨,对下一个故事张郃轻敌,终遭失败的预示,也告诫人们做事切不可骄傲轻敌。

38、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解释:张郃失败,丢了瓦口关,曹洪大怒,下令斩了张郃,郭淮劝谏:“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洪便宽恕了张郃。“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后世常用来表示人才难得,要倍加珍惜。

39、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解释:关于大意失荆州,遭到曹孙夹攻,诸葛瑾劝降关羽,关羽道出了这样名垂千古的话,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决意。

4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解释:曹植的《七步诗》感动了兄长曹丕,免于一死。这也揭露了封建时代帝王之家兄弟相残的罪恶。只有夺取了王位,才能拥有操纵别人,践踏别人的权利。极端的权力可以腐蚀人性!

4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解释:这时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勤勉操劳,竭尽辛苦的工作,直到死才停止。但是诸葛亮后来讨伐曹魏失败,反过来读这句话,不禁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让后人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42、此间乐,不思蜀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解释:蜀国灭亡,刘禅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比喻一个人胸无大志,很容易被眼前的享乐所迷惑。

篇二:《《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古诗词》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三国演义中有句忠言逆耳}.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赞关羽张飞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赞刘备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叹何进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赤兔马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叹丁管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少帝刘辩作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 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作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

身为帝姬兮命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毕,

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赞伍孚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赞关羽斩华雄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赞貂蝉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 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 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 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貂蝉歌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连环计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叹董卓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王允杀蔡邕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赞王允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张闿杀曹嵩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 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李傕郭汜劫天子

光武中兴兴汉世,上下相承十二帝。 桓灵无道宗社堕,阉臣擅权为叔季。 无谋何进作三公,欲除社鼠招奸雄。 豺獭虽驱虎狼入,西州逆竖生淫凶。 王允赤心托红粉,致令董吕成矛盾。 渠魁殄灭天下宁,谁知李郭心怀愤。 神州荆棘争奈何,六宫饥馑愁干戈。 人心既离天命去,英雄割据分山河。 后王规此存兢业,莫把金瓯等闲缺。 生灵糜烂肝脑涂,剩水残山多怨血。 我观遗史不胜悲,今古茫茫叹黍离。 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维。

帝回洛阳

血流芒砀白蛇亡,赤帜纵横游四方。 秦鹿逐翻兴社稷,楚雅推倒立封疆。 天子懦弱奸邪起,气色凋零盗贼狂。 看到两京遭难处,铁人无泪也怬惶!

吕奉先辕门射戟

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 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 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曹操割发代首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 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叹陈宫

生死无二志,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