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游戏600


篇一:《儿时那些游戏》

儿时那些游戏

我的儿时,是一个什么都紧缺的贫穷年代。但是紧缺与贫穷,并不能改变孩童们爱玩的天性。况且,那个时候倡导“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小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的课业负担,更有条件玩得昏天黑地、一塌糊涂。 1

我的童年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没有变形金刚,没有奥特曼。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也没有像样的礼物可收。我们的游戏项目和玩具,大多只能是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其中的一些,还真是不乏创造力与想象力。

不光是男孩子爱玩,女孩子也一样。踢毽子、跳房、翻绳、拾子儿、跳皮筋,大约是女孩子们常玩的游戏。

踢毽子好像用不着解释,如今的人们都能明白。跳房,就是在地上画个大方框,里面再套许多小方格,小女孩儿们翘着一条腿,用一只脚跳来跳去地将一块瓦片踢到一个个小方格里。翻绳,也叫翻面条儿,就是一个人用双手将一根细线绳抻直并形成一种图案,另一个人再将其勾翻到自己手上变成另一种图案,两人如此循环往复。拾子儿,就是将一块石子儿抛向上方,然后翻手迅速捡拾撒在地下的若干块石子儿,再回手接住抛出去的那块。这个项目,对于训练反应速度,绝对大有益处。

我始终觉得,儿时小女孩们跳皮筋的景象,绝对是一道动感靓丽的风景线。那时的城市里,随处可见一伙伙扎着小羊角辫的女孩儿,一边咿咿呀呀地唱着儿歌,一边在或用人腿、或用树干电线杆之类拉直的橡皮筋上,欢乐灵巧地蹦蹦跳跳。这样的情景,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街巷,变得有几分灵动活泼起来。令人怅然的是,这样的景象早已绝迹于街头巷尾。

2

作为男孩子,喜欢的游戏项目自然要惊险刺激一些。有的讲究拼对抗,有的注重赌输赢。

除去那些容易诱发打架的项目不讲,比较受欢迎的拼对抗项目,主要有扛拐和骑大马。扛拐,就是用手抱起一只脚,以金鸡独立式用膝盖与对方互扛,脚先落地者为负。有的时候,一大群孩子会分为人数均等的两队,搞大规模会战,场面蔚为壮观。

骑大马比较具有危险性,搞不好会伤了腰椎。具体方法是,一个人站立在那里,是为马头。另一个人抱住他的腰,身体成九十度弯曲,其他的孩子便一个个跳上其脊背,看谁驼的人多。现在想想有些奇怪,尽管这项目有一定危险性,但

玩这项目的孩子很多,没听说有谁被砸坏了腰。

注重赌输赢的项目,比较低端、且不用经济支撑的,主要有扇纸片子和弹杏核儿。扇纸片子,就是用纸叠成梯形或方形的片子,在地上起劲地摔来摔去,以将对方的片子扇得翻转过来为赢。最高档次的片子,是用烟盒纸或画报纸叠成的。想当年,有个玩伴很想拥有几个高档片子,就把他爹很喜欢的一本画报给偷偷撕了几张。事发之后,他挨的那顿胖揍呵。啧啧,有点儿惨不忍睹哎,不说了。 弹杏核儿,自然要把吃杏子的副产品——杏核儿保存下来。那时杏子不算少,价格也便宜,吃一些不是啥难事,尽管大家都很穷。不是有个说法,“宁尝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嘛。弹杏核儿的时候,将一把杏核儿撒在地上,选出那些三点成一线格局的,用大拇指盖儿将一端的一个弹起,越过中间的那个,打中另一端的一个算赢。儿时的伙伴们,几乎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把油黑发亮的杏核儿。

另外,滚铁环儿、抽“懒老婆”(陀螺)、斗蛐蛐儿等等,也是男孩子们爱玩的游戏。一群小男孩儿手持钢筋弯成的托架,推着大铁环哗朗朗在街头飞跑的场面,也够活力奔放。这个项目放在今天来看,有影响交通之嫌,且存安全隐患。所以,只能回想品味,不好提倡推介了。

3

弹琉琉蛋儿,应当算是比较高端、且带有一定赌博性质的项目了,因为琉琉蛋儿需要花钱去买。所谓琉琉蛋儿,是一种玻璃或瓷制的小圆球儿,有花瓣的、透明的、条纹的等等,品种不一。主要玩法是,在土地上掏好一个个小圆洞,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琉琉蛋儿,逐个弹进那些小洞。同时,还要兼顾将对方接近小洞的琉琉蛋儿弹开。我总感觉这个游戏,有那么点儿微型高尔夫的意思。

我弟弟曾经很热衷于弹琉琉蛋儿游戏。奈何输多赢少,又没钱购买补充,就动开了小心眼儿。有段时间,父母工作忙,中午顾不上回家做饭,就每天给我们两兄弟一点饭菜票,让我们在食堂打饭吃。我弟弟曾打过我的主意,提出我俩的饭菜票由他统一掌握使用。亲兄弟明算账,我没有同意。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他又向父亲提出,最好把几天的饭菜票一起给他,由他自己调剂使用。那意思是想集中财力,用从牙缝里省下的菜票,去玩伴那里一次性多买几个琉琉蛋儿。没办法,不够输呵。这点小把戏岂能糊弄得了大人,结果除了换回一顿训斥之外,一事无成。

除了那些低端的项目,我当然也很想玩一些技术含量高一些的游戏,比如扑克、跳棋、军棋、象棋等等。但是这些需要用钱去买,因而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文革”初期,扑克竟然被当做“四旧”给破掉了。我记得好多人都把家里的扑克找出来付之一炬,商店里也好几年不见了它们的踪

影。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有些地方才开始试试探探地重新印制了一些,还不敢用那些“封资修”的图案,并且数量很少。于是,扑克也成了紧缺商品。记得有个中学同学好不容易弄了副扑克,怕用坏了难再搞到,就在每张牌上都涂了清漆以便于保护。大家都认为这位同学太有才了,他的发明也迅即传播开来。 4

有一年,因为十分渴望拥有一件比较高端的玩具,发生了一件让我至今不能释怀的事情。

大约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与同院的一个小伙伴去商店打酱油,无意中看到了一种叫做海陆空战棋的新鲜玩具。那东西其实就是在传统军棋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诸如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艇、轰炸机、歼击机、侦察机等棋子而已。现在看看,这个新棋种纯粹是个扯淡的玩意儿。

小孩子总是易于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看到了海陆空战棋之后,我和那个小伙伴就极其地想得到一副过把瘾。虽然我的爷爷奶奶很宠爱我,但也不是我想要啥就给我买啥的。于是,对海陆空战棋的思念就有了些百爪挠心的感觉。那个小伙伴的心情,估计跟我也差不了多少。

一天中午放学的时候,那个小伙伴有一些神秘、更有一些激动地对我说,下午一起去买海陆空战棋。我很诧异,就问他是不是爹娘给钱了。他秘而不宣,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等待期间的焦急心情,我就不多说了。当我们兴冲冲地赶到商店,看到他从兜里掏出一张五元大钞时,我惊呆了。当时的五块钱,差不多够一个人一个月的饭钱了。假如用肉价来衡量一下五块钱的购买力,恐怕更加形象直观一些。那时五块钱能买十多斤猪肉,而许多家庭半年也吃不到这么些肉。我便问他,怎么会有这么多钱。他告诉我,不知是他爸还是他妈,把这张钱压在茶盘下好些日子了,他一直在跟踪观察,估计父母肯定是忘了,自己就顺手牵羊了。

我承认当时的我很不高尚,明知小伙伴的做法有些不妥,却没有制止他、纠正他的觉悟和勇气。该死的海陆空战棋的巨大诱惑,让我实在无法拒绝。最终,小伙伴买了一副棋,又为自己买了一把玩具手枪,总共花了两块多钱。剩下的钱,他很小心地藏了起来,说是以后有好玩的再买。

买完东西之后,我很高兴。因为那副朝思暮想的海陆空战棋,小伙伴让我保管。说是想下的时候,就来我家找我。我知道,他并不很情愿这么做,但是在他家玩棋,他害怕会被父母发现。

天真的小伙伴严重地错判了形势和他父母的记忆力。那副棋我们还没来得及下一盘,事情便败露了。那天吃过晚饭不久,小伙伴的老爸便来到了我家。看到他

那一脑门官司的样子,我就觉得事情不妙。果然,他是进行“案件调查”来了。原来,那张钱是他家准备往老家寄的,但一直没来得及去邮局。就在这天下午,他老妈准备去邮局了,却怎么也找不着钱了。也难怪,在那个穷得几乎啥也没有的年代里,平民百姓是不太可能将这么一笔“巨款”轻易忘却的。

听小伙伴他老爸话里的意思,这事情的主谋应当是我,他儿子是在我的怂恿之下才会偷家里钱的,因为我的年龄要大上那么一点点。不过话又说回来,小伙伴在家长的“严惩”之下,是否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往我身上推卸了一些责任,也未可知。那个小伙伴肯定被揍得不轻,事后好多天神情都有点不对劲,像缺氧的鱼一样,直翻白眼仁儿。

在小伙伴老爸充满“教唆犯”、“坏孩子”、“小偷”等含义的眼神注视之下,当我做贼一般把“赃物”交出来的时候,真的是无地自容。那天,对我一直都是奉行动口不动手原则的爷爷,破天荒地使用比较有力的肢体语言,好好地教训了我一顿。

事情过去之后好长时间,只要我一看到小伙伴老爸的背影,就有种想拍他一黑砖的冲动。不是为我挨的那顿揍和被坏掉的好事,而是为他言语神情中对我的怀疑与侮辱。长大成人之后,我才理解了他。那么一笔“巨款”不见了,在当时搁谁谁也急。

唉,本想轻轻松松地写些儿时的趣事,谁知写着写着就成了这个样子。平日里,我常常让思绪回到自己的童年,试图寻找遗忘在那里的欢乐与轻松。但是所捡拾回来的,却往往伴随着伤感与沉重。习惯成自然,也许这就是那个年代岁月洗刷不去的特有色调。

篇二:《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前几日华灯初上的夜晚,我和妻在植物园里徜徉,忽然听到像是几个学生在大声吼叫,这久违的吼声,打破了相对寂静的夜空,一旁的妻子便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了,小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吆喝声,那时候乡村里的孩子户外活动多,哪像现在的孩子整天闷头看电脑、玩游戏。”妻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儿时玩耍的场面便浮现在我眼前:打楗的、碰钟的、摸瞎胡的、叼老鹞的比比皆是,给乡村生活带来了几多欢乐。

我老家老屋的门前是一片宽敞的空地,也是南北东西路交叉的路口,这里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玩耍的乐园,每年放了假,每天放了学或是星期天,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地,小伙伴们总是无拘无束乐此不疲地在这里玩个痛快,儿时的我们自由自在,玩耍的花样也多。晴日里,小男孩打楗、碰钟、弹杏核,小女孩跳房、踢毽子。阴雨天,做小泥人、摔泥娃娃,即使晚上也不闲着,剪下一块废弃的自行车轮胎,用火柴点上照着,到崖坡下的洞里打瞎胡,还打着手电到屋檐下掏麻雀,儿时的游戏丰富多彩,整天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那个时候,玩游戏场面最大的要属打楗了,这个游戏的工具都是自制的,就是用锯子截一块直径约3厘米、长约15厘米的木棍,再用斧头或刀将两头砍削的尖尖的,这就是“楗儿”, 游戏双方各自再制作一根长约50厘米、直径约5厘米的圆木棒,这就是“楗棍”,这样,工具就全了。当时,许多小伙伴为制作游戏工具而把自家的切菜刀砍牙了,没少挨父母的打骂,而为了长时间玩得痛快,就不顾一时的打骂,只要欢快地打起楗来,早就把挨父母打骂的事儿忘在了脑后。开始打楗的时候,先用“剪子、包袱、锤”的方式,确定谁坐庄,商定划下一条横线,作为楗扔的距离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出稍”了,则要换庄。定好了规矩,庄上就把楗棍立在墙根上,把楗尽量往远处扔但又不能“出稍”,扔出楗后,对方就拾起楗来,瞄准楗棍击打,若打倒了楗棍,就换庄,打不倒楗棍,庄上就顺手拿起楗棍,细细打量着“楗儿”两边尖的程度,“楗儿”飞去的方向,选择好了,就把楗儿的一头猛一敲,楗儿就会斜着向上跳起来,接着就快速用楗棍朝着楗儿的中心往远处猛力一击,楗儿就会飞出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远,当时那种酣畅淋漓的痛快劲儿就别提了,那打楗的动作真豪迈。接下来,庄上就在心里目测着打出楗儿去的距离,对方就会问:“要几斗?”(几斗,就是人趴下将胳膊伸直再加上楗棍的距离)庄上假若回答:“要十斗,割不割?”对方略一思忖,再确定割不割,如果说不割了,就继续打,庄上就赢了一盘,累计着,如果说要割,对方就得趴到地上,一斗一斗地丈量,割赢了,就换庄上。割输了,庄上累计着赢了几盘,这样循环往复,最后,赢到了该惩罚对方的数量,就用“摸瞎胡”的方式作为惩罚,先规定好摸附近的什么地方,或是某棵大树,再找一个棉帽子,倒过来戴在输者的头上,或用围巾给输者蒙上眼睛,然后抱

起输者“蹲三蹲,轮三轮”,这样转上三圈后,输者已不知东西南北了,往往走向相反的方向,五花八门。这个时候,站在门楼下或避风的墙根下插着手看热闹的也凑上来了,喊声四起,有吆喝着往东走的,有叫喊着往南走的,场面就更热闹了。把这个输者吆喝的闷葫芦的,不知往哪走了,有胡乱走摸着行人的,有掉进闲置的白菜窖里的,笑话百出,现在回头想想那场面仍很有意思。

还有一种热闹游戏叫碰钟,那时候,大多男孩子都制作一种像小铁饼一样的物件,直径一般4-5厘米,也有直径8-9厘米的,厚约1厘米左右,中间有孔的,叫“钱钱”,没有孔的叫“钢板”,大都随身装在衣兜里,为了随时玩游戏方便。这种游戏一般由两个以上的孩子玩,先挑选一堵石头墙或一块大石头,作为碰钟用。然后,用“剪子、包袱、锤”的方式,确定谁先开始碰钟,先开始的用“钱钱”的边沿往石墙或石头上猛一摔碰,“钱钱”就会因弹力而飞出好远,后面的方法同样,紧随其后,待所有人进行完,确定谁碰出的“钱钱”最远,最远的拿起“钱钱”瞄准次之的“钱钱”敲击,以此类推,若敲中了,就算赢了,就要对输者“打肘子”,就是赢者双手放在输者的双肩上,将右腿弯曲着往后拉,然后,用膝盖猛顶输者的屁股。碰的最远的对所有输者 “打肘子”,以此类推,碰钟距离最近的,只有挨打的份儿,常常被打得再三告饶,一旁看热闹的则连声叫好。

那时候,女孩子玩的游戏大多是跳房子、踢毽子,也很有情趣。先用粉笔或树枝画好许多房子的框子,站在第一栋房子外面,将毽子或小石块扔进第一栋房子里,才有资格跳,否则,被取消资格,只能参加下一轮。有了资格后,就从第一格开始单脚跳,另一只脚弯起,脚始终不能落地,落地就犯规,也是等下一轮,按照格子数一直单脚跳到最后的“天堂”,然后,再返回到第二格,弯身捡起扔在第一格的毽子或小石块,返回起点,接着跳,将石块扔到第二格,以此类推,直到全部盖好了房子,就算赢了,这种游戏既有乐趣,又锻炼身体,在当时乡村随处可见。

那个时候,还有摔泥娃娃的,摔得“砰、砰”的响声连天,有叼老鹞的,常常把最后面的孩子甩掉了,被抓住了,引来阵阵嬉笑声,有“臧蒙”的,左寻右找不见人影儿,还有打江山的、打陀螺的、打鼻子眼的......很多很多,都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那样的游戏不见了。想想过去那丰富多彩的游戏,看看现在这封闭局限的游戏,我在想,过去那游戏是户外活动、场面较大、笑声四起、痛快淋漓,现在这游戏是室内手动、人数局限、自娱自乐、毫无生气。我很向往过往那种游戏,愿今天的年轻人从电脑游戏中走出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让青春的激情飞扬起来。

篇三:《儿时的梦,时光中觉悟(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儿时的梦,时光中觉悟(600字)作文 儿时的梦,是太阳出来时的温暖,蓝天白云下的向往,母亲怀里的依偎。时光中的觉悟。 于是,每当太阳露出它第一缕阳光时,我都会用精心制作的小瓶,将阳光收起,不容它逃走,它给我的温暖,让我错以为那就是我想要的太阳,更不允许别人观看,将满满的温暖,牢牢握住,不放开,直到温度散去之时才将小瓶放回原处。那是儿时的温暖和快乐。 蓝天携白云一同与阳光在天空之出现,我虽不知道它们相隔多远,但我深信它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因为它们总是同时在白天出现。我喜欢蓝天的宽阔和颜色,喜欢白云的洁白和形状,更喜欢它们放荡无畏的感觉。偶尔,也会幻想,我在云端行走,蓝天中遨游,在阳光下甜甜的酣睡。那是我的向往,不变的梦想。 那时的我以为母亲是万能的。因为母亲会陪我玩,饿了为我做香甜可口的饭菜,为我做我喜欢的布娃娃,还为我讲故事,我喜欢,躺在母亲的身边,听她为我讲,有关天空的故事,边听边陶醉着,并且想象着情节中的娓娓动人画面,我开心的大笑着,看着母亲,母亲则也会莞尔一笑。 那时的温暖与向往在时光中成长。转眼间,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孩子,回望那已逝去的童年,我终于明白,阳光和蓝天白云,都是遥不可及的美。所以我知道阳光不仅可以给人温暖,还可以给人信心与鼓励,给人以新的希望。难过时将头仰起看蓝天,泪水就不会在眼中流下、心情就不会在压抑。而母亲,是永远的城堡,永远的陪伴,永远的幸福。她是我永远的依靠永远的不离不弃,永远的爱。 儿时的梦,时光中觉悟,儿时的梦,人生的梦。高一:马佳荣

篇一:时光中的觉悟

时光中的觉悟

儿时的梦,是太阳出来时的温暖,蓝天白云下的向往,母亲怀里的依偎。时光中的觉悟。于是,每当太阳露出它篇二:儿时的梦想

儿时的梦想.

董桂琴

那个看似平凡的地方

是我儿时的梦想 在这里

成长着祖国的栋梁

起的比公鸡早 睡的比耗子晚 只要能和孩子们在一起

再累又何妨

迎着朝阳走

那是因为我在追逐 追逐那

儿时的梦想

踏着夜幕归

那是因为我在追逐

追逐

逝去的时光

当我也成了

那严肃又和蔼的脸庞伟大又慈祥的形象

才明白这背后的付出

做孩子的根本无法想象

我要做孩子们的榜样

继续追逐心中的梦想

哪怕行走在三尺讲台

也要迸发照亮世界的光芒

2010年3月于二中 篇三:儿时的梦想 儿时的梦想

童年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每个人都有过如花的岁月,都曾有过诗一样的故事,也有过许多天真无邪的梦想。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小鸟那样展翅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翱翔,随着知识的日益增多,我明白这只是一个梦想,是一个只能通过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飞行员或宇航员才有可能实现的理想。所以,我好羡慕好羡慕当一名教师,她有好多好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们,并且教出了那么多的飞行员、宇航员、科学家、书法家„„当一名老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实现自己所有的梦想!

童年的我对老师充满了无限敬佩。每当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我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我长大后要当一名知识丰富的老师。”当我们只知道有时间就能玩的时候,是老师告诉我们时间的重要性,并规范了我们每天的生活表;当我们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时,是老师引导我们进入知识的殿堂,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当我们在课间不顾桌椅的碰撞玩得满头大汗时,是老师指引我们做游戏,教我们享受交朋友的乐趣;当我们篇四:梦中萦绕着儿时的欢笑

梦中萦绕着儿时的故乡

我的家乡在浙江东部山区,离家快二十年,一直在心中想着家的模样。记忆中这里好比多彩的的画卷,如今依旧,深沉的绿色最容易勾起我幽幽的沉思,渐渐飞向那遥远而又清晰的色彩......一座座青

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块块稻田映眼帘......没错,这里没有喧闹的市中心,有的只是淳朴的小村庄;没有大型的游乐场,有的只是孩童们嬉戏的农田;没有都市的繁华街道,有的只是田间泥泞的乡间小道。这一幕幕的景色不禁让我忆起了儿时在家乡的快乐时光。 如今长大了,在这个浮躁的城市,心境也变得浮躁,不再那么单纯,那么无忧无虑。曾经的信誓旦旦,走出大山,如今剩下的却是对它向往与憧憬。

春暖花开时,有引人无限陶醉的绿。小草破土而出,细柳吐出嫩芽,都染了绿发,披上了彩装呢!一簇簇的映山红点缀青翠的山,犹如一颗颗玛瑙,分外耀眼,煞是亮丽。连胡柚花也早已竞相开放,一朵朵小白花是那么的可爱。在我的家乡,几乎每家每户都种竹笋,这一抹绿色,仿佛就是一件外套,包裹着整个村庄。而星星点点的屋舍好比是配饰,不嫌多,但总觉得少不了。太阳高照时,有万般热情的红。大地简直是正在燃烧的火焰,

踏上去,心脏就被逼得更红。但是,人们却更加热情,从不愿意呆在家里,特别是孩童。各个洋溢着脸上的红还有那发自内心的“红”。傍晚,火红的夕阳亲吻着西山,乡民们依依不舍地回到家。此时的村庄炊烟袅袅,随风飘来的各种佳肴味道,刺激着你的每个味蕾。

落叶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