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与低头


篇一:《懂得低头,是智慧和成熟》

懂得低头,是智慧和成熟

人性是固执的,做到低头也是困难的,如果不懂得在现实面前适时的低头,人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懂得适时的低头,是一种巧妙的智慧,沉稳的成熟。

谷子成熟了,就低下了头,向日癸成熟了,也低下了头,昂头是为了吸收正面的能量,低头是为了避让危险的冲撞,事实如此,正应了一句俗语:“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秕子”。

植物如此,倘若不低头,就不会成熟,风会将之吹折,雨会将之腐朽,鸟儿也会将果实作为食物而果腹充饥,只有空空如也的秕子,才会昂着头招摇在风中。

人生也如此,至刚易折,至柔则无损,上善若水,是最好的选择,便利万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顺利长远。

所谓低头,是适时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成熟,也是辩证兼得,不能一味的追求一成不变的态度。

生活中,如果一味的昂着头生活,那就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傲气,会不被认可,或遭人排挤。

现实里,如果一味的低着头,那就会给人一种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感觉,别人也会趁机欺负打压,久而久之,会让人们看不起,而作为另类处理。

而适时的低头,不只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忍的境界;适时的低头,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深谋远虑。

而成熟的标志,是一种百炼成钢绕指柔的状态,知道什么时候昂头,知道什时候低头,柔刚并进,进退有度,是一种谦逊的姿态。

俗话说:“懂得低头才能出头。”有时候稍微低一下头,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从容,是一种竞争的避让,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留有一点存在的机会,才会有出头的可能。

有的时候,低头才能看见自己的幸福,才能看见自己的不足,仰望出来的幸福不是幸福,低头看看,身边最普通的生活才充满了真实的幸福;如果总是昂着头,不会看见自己的缺点,适时的低头想想,反省一下自己,发现不足,才能完善自己。

有的人,不屑于低头,直来直去,硬撑强做,一直奉行“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到最后伤害了别人,也断送了自己。

有的人,把低头看做是耻辱和退缩,总觉得刚、猛、直才是英雄所为,才是硬汉子的做法。做事横冲直撞,锋芒毕露,却不知,即使是最硬的弓,拉的太满也会折断,更不知道,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适时的低头,就是需要我们的人生要有弹性和韧性,低头的避让是为了更坚定的前进,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 之辱,这些典故充分说明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低头智慧。

人生在世,不都是称心如意,天有不测风云,保不齐会失意,保不齐会求人,保不齐会屈一下身,弯一下腰,低一下头。实际这都无伤大雅,只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是不失颜面和尊严的,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能屈能伸才更坦然。

适时的低头,是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取舍的智慧,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理智的忍让和忍耐,不是无条件的迁就,而是有意识的谦让和迂回,是一种巧妙的人情达练。

适时低头,也是需要勇气的,这种低头是一种平和的执着,是为了胜利,而不惜做出一些牺牲的勇气,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谦卑,是一种走向成功的资格。

适时的低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过一扇门,爬一座山,我们都需要低头,当一根棍子横扫过来,我们会自然的选择低头和放低身段,否则,受伤的一定是那个自以为是的硬汉。

懂得低头,会看清自己脚下的路,懂得低头,路边的野花会是你的鼓励,懂得低头,才能忍辱负重,懂得低头,低头便见水中天,懂得低头,也是人生中的风度和休养。

懂得低头,也就懂得了不低头,在金钱、命运、权贵、邪恶、困难、人格面前,我们是绝对不能屈服,绝对不能低头,否则,自己将沦陷其中,成为终生的奴隶。

成熟的人,是不会让自己撞的头破血流,而懂得低头,成熟的人,是不会在绝望面前孤注一掷,而是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巧妙的低头,这即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

人生路途,荆棘遍布,相信低调做人,信奉一句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也许,我们的人生会走的更顺利、更长远,我们的人生也会拥有宽容、大度的成熟和智慧。

若人在低谷、檐下时,在无力回天时,不妨低低头,也许,低头就有一丝光亮,低头就为自己开了另一扇窗,如果,生活中懂得适时的低头,生命里就会多一份韧性、一份张力和一份成熟。

如果懂得,低头处事,昂首做人,也许会感悟到人生里的诸多智慧的选择。

篇二:《高三第二次作文“成熟与低头”(精校WORD版)》

高三第二次作文成熟与低头

高三第二次作文成熟与低头城郊中学李卫全

高三第二次作文成熟与低头

(一)试题回放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文。(60分)

断句

邵燕祥

走在

秋天的田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

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请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二)审题指导

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反问还是询问?无须追究。问题在,命题要求你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文章,换言之,你要作出回答。不管你怎样立意,都一定要有成熟与低头的关联。

显然,这里不是要你作庄稼(秋天的田野)成熟是否必须低垂着头的自然属性分析论断,而是联系生活实际,取其寓意,论证人的成熟与低垂着头的关联。

成熟:成熟是理性、智慧、纯真与道德的统一。成熟不是世故与圆滑,不是庸俗与市侩。成熟的人能客观认识自我,尊重他人,懂得宽容,重视简单,信守道义…… 关于立意:

无外乎三个角度:

成熟者更谦和、虚心;

成熟者更昂扬、自信,敢于展示才华,彰显个性;

成熟者低调处事,抬头做人。

(论证成熟者——如托翁——深爱着脚下的土地,关心底层百姓,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悲悯情怀,甚至懂得回报等等之类,都是符合题意的。但必须要关联成熟。)

无视材料情境。走在秋天的田野,一切成熟了的当指庄稼,那么,低垂着头的有稻谷、高粱、小米(粟)之类,不那么低头的有苞谷、小麦、青稞之类。而不要以垂柳、白杨之类来证成熟与低头。

无视成熟与低头的关联。不能置成熟于不顾,一味谈抬头低头,谈低头处事,抬头做人,反之(只谈成熟而不及低头)亦然。

认识错误或片面。如不顾成熟的一般含义,片面定义成熟为世故圆滑奴性之类而论证;不去论证成熟与低头的关联,而大谈低头的各种含义;将功成等同于成熟;等等之类。 最大的问题是全然不顾命题(材料),去写诸如外表与内心断句的断想(留白)回报(落红不是无情物)骨气之类,这种偏离题意(套作、宿构)的文章,撑死了也就是15分(内容5分,表达1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不能全面把握题意:

1.谈成熟 2.应抬头奋进

3.要谦逊4.不要向困难低头5.低头就是随波逐流

6.低头认错

不能准确理解题意:1.谈感恩2.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要和老师斗,在人家地盘上要低头

其他:富兰克林年轻时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迈着大步,不料进门时头撞在门框上,前辈见此情景,笑着说:很疼吧,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人活在世上,时时要注意低头。

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尺!那人很惊讶: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人如何立于天地之间?苏格拉底笑而言曰: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学会低头呀。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谦》(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我们理应更谦虚、更收敛一点。——余秋雨《霜冷长河》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已知越多,未知越多——笛卡尔

如果已知是一个圆,未知是圆外的空间,那么,随着已知的增大,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未知,也就才能明白圆外未知世界的浩渺。

一个人就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三)佳作欣赏

1.低头品味成熟

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这是来自诗人的发问。确乎,成熟的人,当是要垂着头、虚着心的。

成熟的人谦逊地低头,不是出于什么必须的外力,如秋日田野火红的高粱,他们的低头正是出自他们饱满的内心。内心的重量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谦和。

作家巴金自是成熟的名人大家,他的经历造就了他沉甸甸的内心。十年浩劫让巴金成熟,但他却愈发谦和,将笔尖深入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以极低的姿态反思着人性与国运。经历磨难,经受考验,就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巴金在思索中成熟,却也正是这份成熟使他明白低头回归的可贵。巴金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他的低姿态让他成为上世纪中国作家最后的良知,正是低头让他成熟,而成熟的力量使他思索的头埋得更深。

成熟的人必然都是低着头的,仿佛是一个侼论,因为倘若你的头颅还高扬着,你便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人。耿更斯在《双城记》中描述他眼中的人生:我的人生是一个圆圈上行走,最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

低头固然是成熟的人的一个标志,可究其根本,低头与回归实是一颗成熟的心的内在需要,成熟本就意味着要低头。

托尔斯泰,大文豪。出身富庶的他从不是高傲地仰面向天,为是俯身向地,用心感悟底层人民的心声。他用自己的双腿走遍每一处乡舍,用自己的心关怀每一颗苦难的心。当最终裹着归袍死在一个驿站里时,他的姿态低微得如蝼蚁,但精神却雄壮如天人,既是低着头造就了他的成熟,成熟也叫他更加低谦。说明白了,低头对成熟的人来说,外表体现在于态度谦虚沉着,可实际是,低头更是一种人生的信条,它是回归,回归底层,回归大地。凡是成

熟之人,就如一颗大树,枝愈繁,叶愈茂,他愈是懂得是根系、是大地给了他这一切。如在圆上行走,人生的终点本就是回归。

巴金低下头,他谦虚地品味着人生的苦难与精神;托尔斯泰低下头,聆听民生疾苦。那我们呢?青年学生的我们,正在享受着精英教育,日趋成熟的我们是否也曾想过要低下自己的头呢?在成长的路上,没什么值得我们高昂起头大声炫耀,相反,以谦逊平和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以一颗质朴的心去对待万物苍生,这才是我们青年学生应有之举,也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真正成熟起来,品尝人生的硕果。

火红的高粱低下头,昭示着秋天的丰收,成熟的智者低下头,也许正意味着人生的圆满。低下头吧,嗅嗅低小的花,拥抱广阔的土地。成熟的人都在低头之间品味自己的心。

评点:文中紧扣成熟与低头的关联——必然,而非必须——行文,论证内心的积淀和对人生含义彻悟必然认识到自我的渺小和外物的崇高,而随着认识的加深又更趋于成熟(人的一生,便是螺旋式上升中完成回归)。从两个角度选取托翁和巴老为例证,材料真实,认识准确,具有说服力。观照自我(自我群体)阐述的一段,提升了文章联系现实的价值。尤为难得的是,文中一些论断具有较深的理性思维层次。当然,考场急就章,难免有些逻辑欠缜密的地方(如有关悖论阐述的一段——建议去掉)。

2.成熟何须低头

邵燕祥曾在诗中发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我以为不是,并且我想说,成熟何须低头?

低头历来便被视为忍让与谦逊,并似乎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权尺。而抬头向前,常被讥为蛮干,是所谓年轻气盛的表现。但我认为,低头的退让是为了日后能抬头,如果没有抬头,低头便成了禁锢人生的桎梏。

鹰的一生有70年,可他在40岁时,却因一系列问题而无法飞翔。如果低下头,或许可再苟且几月,可成熟的鹰却偏要抬头,在拔下他所有的羽毛与爪子后,他又能展翅30年。有时,一味的低头,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问题严重化。而适时地抬头,漂亮潇洒地解决问题,才是成熟的最好履历表。

不少人认为成熟当是安静之时,当是人生落幕的尾章。可白发岂是黄鸡?姜尚九十平天下,德川家康100岁上战场。流水尚能西,而况乎人哉?人的一生本就只有起点,而所谓之命运线事业线,都是握在手中的。下班的准备早已做好,只要你有逃避的心,人生便已离岗而去。低头只是你害怕继续奋斗的盾,而你积极进取的矛只会在盾的荫庇下锈迹斑斑。 成熟何须低头?成熟也当有少年狂。听,那是东坡老的密州铁板,看,那是稼轩翁的醉中舞剑。谁说成熟不是青春,这分明是奏鸣的第二乐章。不羁的人,才敢面临大风大浪,而低下头的人,就可能在低头时忘了方向。

国人大抵是爱低头的。这种不争,如今早已促使了人民的麻木不仁。对于社会的丑恶,单纯的藉低头明哲保生,而且认为它总会过去,这怎不是俟河之清?一味的退让下,我们所看见的,是双汇继承了三鹿的遗志,是CPI追上了兄弟GDP。麻木的低头,却想出淤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而成熟社会所当做的,便是方舟子般抬起不屈的头。人民评价政府,舆论引导社会,这才是成熟社会的一个标志。

呜!我们是否该抬起头,来向世界证明成熟?

评点:文章论证成熟不须低头,语言简约,句式灵动,材料扎实,文气丰沛。落脚在现实,丰厚了文章内涵。文章主体似乎将低头定义为单一的忍让和不作为,将成熟等同于年迈,有认识不周之嫌。

计分:基础等级38 发展等级2058分

3.低头,一种成熟的标志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五仰面花。古人的教诲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是的,低下头来。

年轻人往往血气方刚,高昂着自己那高贵的头颅。随着时间的打磨与失败的洗礼,人到中年,往往低下头来。由昂首变为低头,此不失为一种成熟的标志。

也许你要问:为什么要低头?昂起头来多好,你瞧瞧。多精神!

是啊,昂首确实精神头十足,倍儿有面子。但你不觉得这样太傲慢了吗?而且,抬头看天却看不着地,是容易摔跤的。

莫卧尔帝国缔造者巴布尔,年轻时继承了父辈传下的王位。少年得志未免心高气傲,心高气傲自然便狂妄自大。结果昂首挺胸的他不久就成了亡国之君,率部下出逃。 痛定思痛,他决定低下头来。正是由

他之后攻陷喀布尔,以3万破10万,打败印度皇帝,建立了莫卧尔帝国,为后人所传颂。

巴布尔的一生固然令我们激动不已。但细想他成败之原因,不难发现年轻时的昂首让他狂妄而大意,大意则失荆州也难免了。中年时的低头让他更加踏实沉稳,沉稳自然就更能洞察世事。拥有了强大的洞察力,敌人的弱点也就暴露了,看破敌人弱点,焉能不胜?

由此可见,低头比抬头更好。巴布尔是有种的王侯将相还尚且低头。我们这些无种的平斗小民焉得不低头?

可往往有些人自视甚高,无论如何都不肯低下头来。不低头往往处处碰壁,碰了壁之后想不开,往往会报复社会,酿成像温州市幼儿园被持刀男子闯入,造成多人死亡那样的人间惨剧。

此亦如人,此亦似国。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不少国家都将我们国家视为一个新的超级大国。国内不少人也认为我们可以高昂着头来扬眉吐气了。

维护祖国形象固然需要我们昂首挺胸,但我国的现实却必须得让我们低下头来。

当今世道纷乱,正如一百年前的世界。那时的德国与我国十分相似,都是新兴国家。德意志民族的骄傲让他们加入了一战,结果你我皆知——昂首挺胸的德国肢解,割地赔款让德国几十年的发展化为乌有。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我们不可重蹈覆辙。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要韬光养晦了。

低下头来,脚踏实地,让我们和祖国一起走向成熟。

评点:行文开合有度,承启自然,语言质朴中透着老到(如文言词语的点缀与口语的交替融合自然)。没有花哨雕饰,重在论证上下功夫(两处推论切实有力)。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论证力度(如巴布尔前后的对比,一战时德国与当今中国的对比)。但文章撇开命题材料另起炉灶由竹梅入题,有脱离对诗句的理解这一命题要求之嫌。

4.请昂首挺胸活到老

在中国,成熟实在是一个很暧昧的词。很多时候说到成熟,也许就是一个语言陷阱。在潮来潮往的人流里,我们看到的所谓成熟大多是顺服、妥协,或者唯唯诺诺,苟且不堪,甚而是趋炎附势,唯利是从。所以在热血青年的心底大多是拒绝成熟的。顺便插一句,本傻蛋似乎就是其中之一。毋庸置疑,这种庸俗而奴性的成熟只是蝇营狗苟的小人智慧。

孔子云: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个有为青年到底是什么时候真正成熟了的,恐怕很难从时间概念上加以界定。从有志于学,到最终随心所欲不逾矩来看,孔老二同学是一天比一天成熟。最后熟没熟透就不得而知了。本傻蛋私下琢磨着成熟这东西是不是就像我们每天过着的狗日子,似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而我又不怀好意地猜想邵燕翔老先生发出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疑问的时候,他老人家是不是压根儿就还没与成熟见过面。每天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的二重奏,他只好哀号。

所谓成熟,本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鬼者见鬼,贱者渐贱的过程;是一个理性与

冲动,智慧与傻冒,纯真与世故,道德与功利不断扔臭鸡蛋,送玫瑰花,抡板子,最终相安无事的过程。本傻蛋这里有一句扔出来要挨砖板挨到死的话:中国人从整体上讲其实都是不成熟的,思想上都是残疾。所以,他们遇事第一反应就是低头。自从本能的第一反应里尝到了甜头,他们便依靠这种生存本能在那里叫嚣:低头,低头!还不低头,看你怎么活!并对后来者循循善诱,真可谓毁人不倦。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出入矮门要低头,仿佛每个人都必须蹲在屋檐下,得在矮门里窜来窜去。殊不知,老蹲在屋檐底下的是狗,老在矮门里窜来窜去的是鸡。又说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怪哉!本傻蛋亲自农民出身,很熟悉稗子与稻穗的习性,就没见过昂头的稗子。稗子之所以长得比稻穗高,比稻穗茁壮,那是它狗日的狂吸了俺农民伯伯的血汗,抢夺了本属于稻子的口粮,还不知廉耻招摇过田园,成天扰民。退一步讲,昂头的难道就一定是稗子不能是朝天椒或其他什么吗?究其实,抬头低头本身并没什么,可怕的是隐藏在骨子里的低头文化:苟且、猥琐、麻木… …

荒唐的家伙可以得出富兰克林年轻时候被门撞过一下就一辈子低头最终成为著名科学家的结论。母亲在世的时候常告诫我没文化最可怕。我不知道得出如此结论的人是真没文化还是被我们祖宗留下来的某些苟且文化给苟且了。须知低头不是谦虚,谦虚也不是低头。老愤青林则徐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人家富兰克林谦虚,那是肚子大,有容,不是患颈椎病,脖子软,也不是被门撞坏了脑壳。

中国有一句半截子话说男人的头,女人的腰,说的是这两样不可轻易让人侵犯。又说男儿膝下有黄金;那头上呢?照本傻蛋的话来说就是男儿头上有稀土,肯定要守好,更不能被要挟。就拿拿门给富兰克林撞的老头来说他老人家也是想告诫未来的富大发明家,当时的富二愣子要明哲保身。如果富兰克林真处处明哲保身,唯唯诺诺,恐怕他只好成为一个庸俗的只会生产富二代最后也许被双规的政客,泯然众人矣。

古罗马有一个叫奥古斯丁的说了一句可以赚取无数飞吻和尖叫的话。他说,人是由灵魂和肉体构成的理性实在。人为万物之灵长,能代表灵的恐怕只有头了。你总不能说我的屁股长得最漂亮,就用它来指挥人生了。头,代表着人的灵魂,是神智所在,是万万不可低下的。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头最高。而成熟则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是逐渐懂得在有限的肉体上创作出不可限量,甚至无限的过程。越成熟,便越尊重自己的头颅,因为他越发懂得头颅对于一个人,以及他所处世界的意义。

一千个幼稚的菜鸟,就有一千种对成熟的理解。不论你成熟与否,如果你不是要展现那一低头的温柔与娇羞,那么本傻蛋请你别低下你的头。记住,昂头挺胸,一直到老。

5.成熟无须低头

走在/秋天的田野上/我问老托尔斯泰: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俺想,邵燕祥先生的这个问题应该不是个问题。正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必须的行为,成熟,当然也是不一定就低垂着头。

即如走在秋天的田野上所见之庄稼,如果不只是站在,而是真正走在——而且能走得远一点,看得广一点,就会明白,成熟的稻谷是低头的,成熟的高粱因品种不同有低头的有不低头的,成熟的苞谷则一律不低头。

当然,俺知道,成熟了的邵诗人绝非止于庄稼自然属性的思考,抑或,自我作为上遇到了不易决断的困惑。不清楚其具体,俺只能大而泛之说,该低头时即低头,该昂首时则昂首,方是成熟。或者也可以说,低头与昂首,其实无关成熟。

国人由几千年儒家文化熏染,多崇尚温良恭俭让,即所谓谦谦君子,文质彬彬。以让他三尺又何妨为大气,以避实就虚以柔克刚为智慧,以好为人师事事强出头为不知天高地厚。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在非原则问题的处理上,取谦和、淡定、内敛之姿。千百年来人们以挫折甚或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教训和经验,当也是一种相对成熟。

同时,国人又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勉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

篇三:《高三第二次作文“成熟与低头”(整理精校版)》{成熟与低头}.

高三第二次作文“成熟与低头”

作文辅导

0529 1514

高三第二次作文“成熟与低头”

(一)试题回放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文。(60分) 断句

邵燕祥

走在

秋天的田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

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请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二)审题指导

“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反问还是询问?无须追究。问题在,命题要求你“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文章,换言之,你要作出回答。不管你怎样立意,都一定要有“成熟”与“低头”的关联。

显然,这里不是要你作“庄稼(秋天的田野)成熟是否必须低垂着头”的自然属性分析论断,而是“联系生活实际”,取其寓意,论证人的成熟与低垂着头的关联。

成熟:成熟是理性、智慧、纯真与道德的统一。成熟不是世故与圆滑,不是庸俗与市侩。成熟的人能客观认识自我,尊重他人,懂得宽容,重视简单,信守道义„„

关于立意: 无外乎三个角度:

成熟者更谦和、虚心;

成熟者更昂扬、自信,敢于展示才华,彰显个性;

成熟者低调处事,抬头做人。

(论证成熟者——如托翁——深爱着脚下的土地,关心底层百姓,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悲悯情怀,甚至懂得回报等等之类,都是符合题意的。但必须要关联“成熟”。) 无视材料情境。“走在秋天的田野”,“一切成熟了的”当指庄稼,那么,低垂着头的有稻谷、高粱、小米(粟)之类,不那么低头的有苞谷、小麦、青稞之类。而不要以垂柳、白杨之类来证成熟与低头。

无视“成熟”与“低头”的关联。不能置“成熟”于不顾,一味谈“抬头”“低头”,谈“低头处事,抬头做人”,反之(只谈成熟而不及低头)亦然。

认识错误或片面。如不顾“成熟”的一般含义,片面定义成熟为世故圆滑奴性之类而论证;不去论证成熟与低头的关联,而大谈低头的各种含义;将功成等同于成熟;等等之类。 最大的问题是全然不顾命题(材料),去写诸如“外表与内心”“断句的断想(留白)”“回报(落红不是无情物)”“骨气”之类,这种偏离题意(套作、宿构)的文章,撑死了也就是15分(内容5分,表达1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不能全面把握题意: 1.谈成熟 2.应抬头奋进 3.要谦逊4.不要向困难低头5.低头就是随波逐流 6.低头认错{成熟与低头}.

不能准确理解题意:1.谈感恩2.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要和老师斗,在人家地盘上要低头

其他:富兰克林年轻时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迈着大步,不料进门时头撞在门框上,前辈见此情景,笑着说:“很疼吧,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人活在世上,时时要注意低头。”

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尺!”那人很惊讶:“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人如何立于天地之间?”苏格拉底笑而言曰:“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学会低头呀。”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谦》(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我们理应更谦虚、更收敛一点。——余秋雨《霜冷长河》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

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已知越多,未知越多”——笛卡尔

如果已知是一个圆,未知是圆外的空间,那么,随着已知的增大,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未知,也就才能明白圆外未知世界的浩渺。

一个人就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三)佳作欣赏

1.低头品味成熟

“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这是来自诗人的发问。确乎,成熟的人,当是要垂着头、虚着心的。

成熟的人谦逊地低头,不是出于什么“必须”的外力,如秋日田野火红的高粱,他们的低头正是出自他们饱满的内心。内心的重量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谦和。

作家巴金自是成熟的名人大家,他的经历造就了他沉甸甸的内心。十年浩劫让巴金成熟,但他却愈发谦和,将笔尖深入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以极低的姿态反思着人性与国运。“经历磨难,经受考验,就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巴金在思索中成熟,却也正是这份成熟使他明白低头回归的可贵。巴金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他的低姿态让他成为上世纪中国作家“最后的良知”,正是低头让他成熟,而成熟的力量使他思索的头埋得更深。

成熟的人必然都是低着头的,仿佛是一个侼论,因为倘若你的头颅还高扬着,你便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人。耿更斯在《双城记》中描述他眼中的人生:“我的人生是一个圆圈上行走,最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

低头固然是成熟的人的一个标志,可究其根本,低头与回归实是一颗成熟的心的内在需要,成熟本就意味着要低头。

托尔斯泰,大文豪。出身富庶的他从不是高傲地仰面向天,为是俯身向地,用心感悟底层人民的心声。他用自己的双腿走遍每一处乡舍,用自己的心关怀每一颗苦难的心。当最终裹着归袍死在一个驿站里时,他的姿态低微得如蝼蚁,但精神却雄壮如天人,既是低着头造就了他的成熟,成熟也叫他更加低谦。说明白了,低头对成熟的人来说,外表体现在于态度谦虚沉着,可实际是,低头更是一种人生的信条,它是回归,回归底层,回归大地。凡是成熟之人,就如一颗大树,枝愈繁,叶愈茂,他愈是懂得是根系、是大地给了他这一切。如在圆上行走,人生的终点本就是回归。

巴金低下头,他谦虚地品味着人生的苦难与精神;托尔斯泰低下头,聆听民生疾苦。那我们呢?青年学生的我们,正在享受着精英教育,日趋成熟的我们是否也曾想过要低下

自己的头呢?在成长的路上,没什么值得我们高昂起头大声炫耀,相反,以谦逊平和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以一颗质朴的心去对待万物苍生,这才是我们青年学生应有之举,也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真正成熟起来,品尝人生的硕果。

火红的高粱低下头,昭示着秋天的丰收,成熟的智者低下头,也许正意味着人生的圆满。低下头吧,嗅嗅低小的花,拥抱广阔的土地。成熟的人都在低头之间品味自己的心。

评点:文中紧扣成熟与低头的关联——必然,而非必须——行文,论证内心的积淀和对人生含义彻悟必然认识到自我的渺小和外物的崇高,而随着认识的加深又更趋于成熟(人的一生,便是螺旋式上升中完成回归)。从两个角度选取托翁和巴老为例证,材料真实,认识准确,具有说服力。观照自我(自我群体)阐述的一段,提升了文章联系现实的价值。尤为难得的是,文中一些论断具有较深的理性思维层次。当然,考场急就章,难免有些逻辑欠缜密的地方(如有关“悖论”阐述的一段——建议去掉)。

2.成熟何须低头

邵燕祥曾在诗中发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我以为不是,并且我想说,成熟何须低头?

低头历来便被视为忍让与谦逊,并似乎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权尺。而抬头向前,常被讥为蛮干,是所谓年轻气盛的表现。但我认为,低头的退让是为了日后能抬头,如果没有抬头,低头便成了禁锢人生的桎梏。

鹰的一生有70年,可他在40岁时,却因一系列问题而无法飞翔。如果低下头,或许可再苟且几月,可成熟的鹰却偏要抬头,在拔下他所有的羽毛与爪子后,他又能展翅30年。有时,一味的低头,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问题严重化。而适时地抬头,漂亮潇洒地解决问题,才是成熟的最好履历表。

不少人认为成熟当是安静之时,当是人生落幕的尾章。可白发岂是黄鸡?姜尚九十平天下,德川家康100岁上战场。流水尚能西,而况乎人哉?人的一生本就只有起点,而所谓之命运线事业线,都是握在手中的。下班的准备早已做好,只要你有逃避的心,人生便已离岗而去。低头只是你害怕继续奋斗的盾,而你积极进取的矛只会在盾的荫庇下锈迹斑斑。

成熟何须低头?成熟也当有少年狂。听,那是东坡老的密州铁板,看,那是稼轩翁的醉中舞剑。谁说成熟不是青春,这分明是奏鸣的第二乐章。不羁的人,才敢面临大风大浪,而低下头的人,就可能在低头时忘了方向。

国人大抵是爱低头的。这种不争,如今早已促使了人民的麻木不仁。对于社会的丑恶,单纯的藉低头明哲保生,而且认为它总会过去,这怎不是俟河之清?一味的退让下,我们所看见的,是双汇继承了三鹿的遗志,是CPI追上了兄弟GDP。麻木的低头,却想出淤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而成熟社会所当做的,便是方舟子般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