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一盏心灯


第一篇:《点燃一盏心灯》

龙源期刊网 .cn

点燃一盏心灯

作者:周连英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4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古典文化的浸染,似乎让自己更多地思考职业的幸福感、人生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在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如《论语》之类的古代典籍中朴素的处事智慧,点燃了一盏亘古不熄的心灯,让我在浮躁之中获得平静。

读《论语》总能使人惊讶,无论是凝神屏息的全文通读还是逐字逐句的细心琢磨,每一次似乎都能发现心灵的契合与智慧的闪光。孔子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要想自己成就事业就先让别人成就事业,要想自己获得成功就先让别人获得成功。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辩证法,很好地回答了人活着是多为别人做事还是只为自己做事的问题。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就是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学生获得成功后获得个人的成功,我们的辛苦付出都是在为学生和自己日后的成功所做的量的累积。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佛经上说“此岸生死,彼岸涅槃”,这些经典的论述都与《论语》中的智慧相互印证,成为指引我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中获得幸福感的不熄明灯。

读《论语》不仅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找到职业幸福感,也能为我们职业素养的提高指引方向。孔子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在今天看来都值得学习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学相长”“见贤思齐”“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卓见,无不提醒我们“见贤思齐”的终身学习态度。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周围的朋友、同事、领导,总会在某一方面或闻道在先,或术有专攻。因而,“学人之长”是我们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

当然,“见贤思齐,学人之长”,不仅仅是看几本书,论语上讲“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意义所在,便是指人生之书的可贵,为学的书可并不一定就是实实在在的书,更多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心里要有向上的力量。“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坚持就好。{点燃一盏心灯}.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更有丰富而先进的育人理念,虽然历经千年仍然在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熠熠生辉。

虽然在这个日益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上,道德与情趣似乎渐行渐远,但每当我重温先贤的谆谆教诲和面对这些尚充满稚气童真的孩子,我都认为自己必须勇敢面对现实,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好老师,决不会因为这个学生不接受教训、违背老师的教诲而舍弃他,而总是耐心地在等待机缘,用种种善巧方便来帮助他。并且“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学生,都有上进之心。“特别的渴望给特别的你”,虽然我无力去改变时

第二篇:《点燃一盏心灯》

点燃一盏心灯

有一朵绮丽的花,清新淡雅。

盛开在人们干涸的心田,吐蕊含馨;

有一盏桔黄的灯,闪闪烁烁。

照亮了人们夜行的路程,指标导航;

有一本难读的书,含英咀华。

启迪了人们思索着人生,回味无穷;

有一个心灵的园,人才济济。

赋与了人们精神的食粮,意味深长。

艺术人生,心灵的家园。

才子佳人聚会与此,妙笔生花,精彩不断。

品一杯香茗,读一首好诗,听一首乐曲,看自然美景。

淡淡的幽香,在优美恬静的画卷中,肆意打开尘封的记忆; 在自然纯美的音乐中,放飞自己美丽的心情。

这里有如沐春风,杨柳依依的感觉;

这里有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的意韵;

这里有闲花落叶,静夜空山的情趣。{点燃一盏心灯}.

人生苦短,岁月如歌。

给自己点一盏希望的灯,在喧嚣繁杂的尘世中,

你会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在疲惫不堪的生活中,你会享受到更多的慰籍。 这里因有你的到来而温馨,

这里因有你的参与而快乐,

这里因有你的才艺而精彩。

春之生机与希望,夏之炎热与激情,

秋之火红与思念,冬之静谧与思索。

你生命中最淳香的底蕴,会在这盏灯下积淀沉潜……

第三篇:《点燃一盏心灯》

龙源期刊网 .cn

点燃一盏心灯

作者:周连英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29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古典文化的浸染,似乎让自己更多地思考职业的幸福感、人生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而作为一名极为普通的教师,似乎也不止一次地为教师的清贫与苦累而动摇了职业的信仰。在十多年风花雪月、春华秋实的轮回与坚守之中,《论语》之类的古代典籍中朴素的处事智慧,点燃了一盏亘古不熄的心灯,让我在浮躁之中获得平静,在迷茫之中找到方向,在动摇之后重新坚强。{点燃一盏心灯}.

读《论语》的过程总是能使人惊讶,无论是凝神屏息的全文通读,还是逐字逐句的细心琢磨,每一次似乎都能发现心灵的契合与智慧的闪光。孔子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要想自己成就事业就先让别人成就事业,要想自己获得成功就先让别人获得成功。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辩证法,很好地回答了人活着是多为别人做事还是只为自己做事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感到困惑:一天到晚辛苦劳累,付出了时间、精力乃至健康,换来了什么?其实换个角度想,我们没有厘清“取”与“予”的辩证,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就是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学生获得成功后获得个人的成功,我们的辛苦付出都是在为学生和自己日后的成功所做的量的累积。教师节那天,有个学生给我QQ上留言:“您陪了我高中三年,我陪您走过三年。我看着您在黑板上写字,看着您在我们的周记后面写下满满的评语,看着您当了妻子;您看着我们做题、考试,看着我们一点一点成长,看着我们从只知批判学校到以一中为平台为未来努力,三年,很短也很长,我在内心里记下了您每一个开心、忧虑和生气的表情。 老师,谢谢您!”八年之后,仍有感谢。这样的话让我感动好久好久,也许正是这一丝丝莫名的感动,是我在清贫与寂寞中坚守的理由,更让我坚定了为教育无私奉献的信念。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佛经上说“此岸生死,彼岸涅槃”,这些经典的论述都与《论语》中的智慧相互印证,成为指引我在平凡却伟大的教育事业中获得幸福感的不熄明灯。

读《论语》不仅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找到职业幸福感,也能为我们职业素养的提高指引方向。

孔子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在今天看来都值得学习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学相长”、“见贤思齐”、“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仁不让于师”、“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卓见,无不提醒我们“见贤思齐”的终身学习态度。作为普通教师的我,曾经还能挤出时间看几本书,写几篇字,特别是工作两三年之后的一段时间,急需给自己一个方向的时候,读书的确给了我很大的乐趣和帮助。现在,因为忙,“忙”就成了心里默认的“恰当无比”的一个理由,事事都可以推给这样一个理由,也就因为这个理由真就慢慢地懒起来。可是,可是真的“忙”到了挤都挤不出时间的地步吗?

第四篇:《点燃一盏心灯》

点燃一盏心灯

点燃一盏心灯

没有星星的夜晚,思绪不肯入眠。心儿在一瞬间突然向往起窗外的一星灯光,仿佛那就是一盏生命之灯。人活一世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是维系生存的动力。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拜金蜂拥的年代,无论贵贱贫富,精神的缺失让人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信仰的危机更让人们丢失了一盏心灯。

现实的灯光也许会熄灭,然而人类的思想却不能停滞。也许长夜漫漫,黑暗侵蚀了灵魂,风雨沧桑了容颜,永不可磨灭的是那一盏亮在心灵深处的灯光。如何点亮这盏心灯,无论黑暗如何的无边,无论夜色如何的漫漫,瞩目的是心灵向往的圣处,是被心灯照亮的地方,崭新的世界就会呈现在眼前。

点一盏心灯,无论黑暗多么的漫长,无论夜色多么的浪漫,眼睛注视的应是心所向往的地方,那是被心照得透亮的地方。点一盏心灯,坦然走过坎坷,轻轻抹去心头的尘世阴云。点一盏心灯,世界闪亮在眼前。

真正的智者,心灵深处永远都是光明的。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懂得让生命在阳光下奔跑;当太阳降落的时候,期盼那一轮高挂夜空的月亮;当月亮隐藏的时候,尚有满天闪烁的星星。如果有一天,星星也消逝了,那就以圣心为灯,以慈爱为盏,以信念为芯,以躯体为油,以灵魂为光······点起一盏心灯,为自己,也为别人。点一盏心灯,驱散灵魂的黑暗,照亮人生的慢慢旅程。

点燃一盏心灯:心灯能烁大千界,心灯能结十方缘,心灯能破千年暗,心灯能销万古愁。

第五篇:《点燃一盏心灯》

点燃一盏心灯

----读《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有感

有人说一本好书可以给人一个世界,托德·威特克尔先生的《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使我受益匪浅。《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其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信息性、可读性、趣味性兼备。开卷有益,朋友请随我一起走进托德·威特克尔先生为我们描述的教育新理念中吧。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在其著作《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一书中以“为什么要向优秀者看齐”作为引子。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懂得,感觉有时也能变成现实。如果有人说‘这是最差的一拨学生’,那他很快就会相信这句话。然后,他们就开始把学生当成最差的一拨学生来对待。不幸的是学生们也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相应的行动”就是学生会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想法,以成为最差的学生的实际表现验证老师“永远是正确的”。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同时指出:“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知道,改变感觉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其他感觉取而代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即为我们头脑中经常出现的对学生的消极的期望而感到羞愧,惟一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是育人的人。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在其著作《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中指出:“优秀的教师对学生怀有很高的期许,但对自己的期许更高。拙劣的教师对学生期望很高,对自己却没有什么高标准的要求,他们只是一味地希望校长完美无瑕,家长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同辈都对自己五体投地。”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尖刻,它可能会使一些教师产生芒刺在背的不自在感。当我们初读这段文字时,目光竟如凝固一般地停留在了这几行字上,反复地品味着、思考着。品味和思考的结果是托德·威特克尔先生所言不虚。

作为教师,大都会经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即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每当此时,教师以何种方式和方法来处理是衡量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智慧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优秀教师面对这些行为时的一般处理原则是什么呢?《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一书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师以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为目标,而不成功的教师以在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之后实施惩罚为目标。{点燃一盏心灯}.

当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时,优秀教师的选择总是考虑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这种行为的再度发生。既然不良行为已经发生,就是既成事实。此时,若是对学生实施惩罚,非但于事无补,相反还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将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苏霍姆林斯基语)。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避免不良行为的再度发生呢?{点燃一盏心灯}.

首先,要使错误成为教育的资源。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不是真的在故意违反纪律规则,即使真的有意为之,现在也一定处于一种痛苦悔过的心理情感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内心深处那“成为好孩子的愿望”的火花助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从而使其处于“良心的自我责备”状态,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这种不良行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对集体的荣誉以及对他人所带来的损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责”心理。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并实施控制不良行为的策略。⑴、启发学生反思发生不良行为之前的心理过程,明确指出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出现这种心理状态时,就必须以某种信号——如反问自己“同样的错误还会重返吗?”“我曾经做出的保证失效了吗?”等——来

警示自己,从而避免或者减少不良行为的再发生。⑵、为“不良行为发生者”安排一位值得其信赖且品行端正的朋友和伙伴作为监督人,以便于在关键的时刻能给予提醒和帮助。⑶、“让庄稼长好铲除野草是最好的办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发现和强化学生的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并不断帮助其品尝进取和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要扩大学生头脑中的光明面,减少头脑中的阴暗面,并且要用学生自己头脑中的光明去照亮自己头脑中的阴暗。⑷、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特别是经常出现不良行为者,大多是因精神空虚所致。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改变这种精神空虚的状况。而充实精神的首选办法当推阅读,靠阅读去滋养学生的心灵。读一本好书就是同心灵高尚的人在对话。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应该无限相信书籍在教育中的力量。此外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多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在付出高尚中体验高尚的情感。⑸、有计划地对学生予以激励性评价。所谓有计划,即在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之后,要在与学生协商的基础上按照先短后长的时间段为学生安排一个控制不良行为的周期表,每在一个周期内学生未出现不良行为,就要给学生以相应的激励性评价。

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后又给了一个个精彩的回答,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真如一个挚友在给向我们娓娓道来。古今中外,历史名人,旁征博引剖析透彻,真的为我们点燃了一盏心灯! 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

第六篇:《点燃一盏心灯》

点燃一盏心灯

有一朵绮丽的花,清新淡雅。

盛开在人们干涸的心田,吐蕊含馨;

有一盏桔黄的灯,闪闪烁烁。

照亮了人们夜行的路程,指标导航;

有一本难读的书,含英咀华。

启迪了人们思索着人生,回味无穷;

有一个心灵的园,人才济济。

赋与了人们精神的食粮,意味深长。

艺术人生,心灵的家园。

才子佳人聚会与此,妙笔生花,精彩不断。

品一杯香茗,读一首好诗,听一首乐曲,看自然美景。

淡淡的幽香,在优美恬静的画卷中,肆意打开尘封的记忆; 在自然纯美的音乐中,放飞自己美丽的心情。

这里有如沐春风,杨柳依依的感觉;

这里有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的意韵;{点燃一盏心灯}.

这里有闲花落叶,静夜空山的情趣。

人生苦短,岁月如歌。

给自己点一盏希望的灯,在喧嚣繁杂的尘世中,

你会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在疲惫不堪的生活中,你会享受到更多的慰籍。

这里因有你的到来而温馨,

这里因有你的参与而快乐,

这里因有你的才艺而精彩。

春之生机与希望,夏之炎热与激情,

秋之火红与思念,冬之静谧与思索。

你生命中最淳香的底蕴,会在这盏灯下积淀沉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