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的老师作文


篇一:《在生活中学作文》

在生活中学作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是生活的反应,更是独特生命的旗帜,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写作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多观察,多实践,多发现,多体验,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发现、体验中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教师要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早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生活 作文 作文教学 观察实践 体验发现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文,就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提笔就头痛。很多学生不爱写,不会写,不想写,经常感到没东西写,无话可说。写作对他们来说苦不堪言。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检查、考试,干脆抄范文,背范文,闭门造车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怕教,认为写作是学生的天赋,好的学生不用教,差的学生再教也不会,对学生作文指导若有若无,草草收场。个别认真的,重视作文指导,但指导方法单一,重在教学生怎么写,怎样运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怎样谋篇布局,而轻内容表达,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分析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内容大都相似,写法相似,学生没有自己的语言,张嘴说别人的话,甚至模仿大人的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话,以致失

去应有的童真童趣,失去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作文出现假、大、空、虚、套的现象背后,很大原因是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麻木迟钝、自私冷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悟。”[1]

如何改变这种作文现状呢?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七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他还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3]《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4]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写作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二、生活作文的理念

贾志敏老师说过:“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就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写作方法。”[5]

那么,什么是生活作文呢?由浙江嘉兴市陶研会朱建人等倡导的生活作文,重建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应生活的作文;并构建起写作与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内在联系,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从而建立起“学习通过写作”、“生活通过写作”的康庄大道。

依据“生活作文”研究对其基本内涵的界定,“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一般写作能力为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连缀在一起,从拓展学生的作文视野与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真实而富有创造力地写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入手,关注和悦纳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写作意识与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实现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其思维水平、人格修养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一种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在生活中学作文的教学策略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认为:生活作文的价值并非在于倡导,而在于大规模的实践,创造性的实践,去实现它,尤其是使教育活动更具有实践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文,培养生活作文能力。

既然作文离不开生活,那么写作教学就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从学生的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写作呢?下面就来谈谈生活作文的一些教学方法。

1、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习作上一个大问题是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

其实,学生写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可见,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起点和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写作素材仓库,要求每个学生备积累本,通过各种途径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知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每周举行一次发现交流课,目的是把学生一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相互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根据他人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忆、思考、联想,把他人收集到的材料变为自己素材的一部分。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路,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写作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不仅要积累写事的,还要积累写人的;不仅要积累写景的,还要积累状物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做到归类积累,并持之以恒,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抓腮挠耳、愁眉苦脸的现象了。

2、在实践中作文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作文教学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和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写作。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知行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真谛,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6]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出来,深刻的人生感悟来自手脑并用去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受与现象。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发现》,教师在课前就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到大自然中观察熟悉的花、草、虫鱼,在自然中采风,学生兴致勃勃,写作愿望被激发。课堂上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然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

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体验。如春天来了,让学生走出家门,到野外去踏青、春游,触摸春的脉搏,欣赏自然界的勃勃生机。秋天来了,让学生走进田园,体验秋的成熟,感受丰收的喜悦。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体育比赛,各种竞赛。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或调查访问。

教学中还要充分借助研究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并独立分析的本领。在组织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要让学生走入生活,培养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

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3、在观察中作文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老舍先生说过:“„„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所以在生活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中积累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在生活中的老师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教师要多引导,多提醒。不错过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观察的对象。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感

篇二:《关于老师的作文:小学生活中难忘的老师》

关于老师的作文:小学生活中难忘的老师

时光飞逝,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眼看,就快要离开母校了,可心却牵挂着它。老师的关爱,同学的笑声„这一切无不令我难以忘怀。在这些一切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她——庄老师,我的数学老师.

庄老师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教师,但她却使我对数学这一门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

从前我的数学成绩只是一般而已,没什么突出的成绩,一直默默无闻,但自从遇到庄老师以后,这种情况彻底改变了。庄老师的课很有趣,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思维和反应能力,而且,庄老师的鼓励使我都学习数学加倍用功。这学期,为了迎接“华罗庚金杯”奥数竞赛,班上几位同学都十分用功,我当然也不能落后,我每天认真完成奥数作业,但在初赛时,我只考了60分,勉强闯过初赛,这是我的自信心很受打击,但不久后的一件事情,使我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一天中午,庄老师把昨天做的练习卷发了下来,有一道计算题得数很大,我算了5遍,才终于算对了,我想,我练基本功都不扎实,谈何成功,正如物理学家丁肇中所说:“一个人是否成功,在于他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像我这样的,参加竞赛也不过是白交报名费。到了下午,庄老师照常辅导奥数,通常一次辅导1个小时不在话下。在辅导时,老师说:“个别同学对学习很不用功,他明明能学好,但就是不努力,不像有些人虽然一次次做错了题,但他肯用功,就一定有做为。”是啊,正如诗中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老师的一番话,使我又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决赛时获了奖,虽然只是三等奖,但这里面融入了我日日夜夜的拼搏,还有庄老师的鼓励。

我对庄老师的敬爱不仅仅是因为它对学生的鼓励,还有她的教学方法。 在庄老师刚接我们班时,据说我们办的数学成绩一团糟,90分以上的很少,但通过庄老师的不断努力,现在,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在级部数一数二。为什么,这是因为庄老师的教学方法。庄老师经常给我们补充一个类型的练习题,以至于我们考试时的所有提醒我们都见过,练习过,有的题甚至完全一样。虽然平时累一点,但考试时我们去轻松许多。这真是像庄老师所说那样:“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意思是:在没有考试,学习轻松的时候,不要放纵自己,要努力学习,为考试作准备,这样,即使在大型考试之前,你也不会有任何恐惧心理。”我对这种教学方式很喜欢,所以成绩还算不错。这可要感谢庄老师了。

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将踏入初中着一个新的殿堂,也意味着我们会接触更多任课老师,但不论在何时何地,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小学时,曾有一位老师,她用汗水换来了我对数学的兴趣。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庄老师。

篇三:《高中优秀作文:我的老师(5篇)》

高中优秀作文:我的老师(5篇)

高中优秀作文:我的老师(5篇)

1.我的老师

老师在每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好的老师起着好的作用。

师如园丁

老师就像园丁,别人在休息时,他却在为教育呕心沥血。还记得初三中考前,同学们挑灯拼搏着。而老师们也是最辛苦的时刻。很多个夜晚,不开窍的习题, 都需要老师的帮助。那些急切、关心的话语有力的回荡在我耳畔:一次,时间已悄悄滑过午夜,一道题始终让我不得其解,发了个短信给老师,询问解题方法,长时间的等待没有回音,心想:老师定是睡了吧。第二天,屁股刚挨着椅子,就见老师急匆匆地冲过来:“快!哪题?我昨天太忙,没看到短信,赶快拿出来,我给你讲。”我先是愣了愣,随后就去老师那请教了。——原来,老师昨晚一直没睡,直到凌晨···心中莫名的感动,老师的辛勤付出也成为了我拼搏的动力。

师如明灯

“明灯”不一定是“路灯”——照亮整条路。我的明灯是一盏“启蒙灯”——它不是学前的那些教育,而是第一个让我对学习感兴趣,对学习的概念有改观的“灯”。

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仿佛昨日之事般清晰的在脑海中浮现:五年级时,我清晰的记得那节语文课,坐在角落里的我,站起来,细若蚊虫的回答着老师的问题,得到老师的赞扬,我的随笔和感想朗读后得到老师的表扬,此后,我在课上活跃起来了,不再害怕说错,声音不再细若蚊虫,这对我以后的学习给予了很大帮助。

作为老师,她可能没有想到她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改变了学生,她也许会在以后感觉到学生的变化,殊不知自己是何时改变了学生。但这在学生记忆的长河中,那句话,那个转折点,会成为她印象最深的一个点。

师如港湾

老师在学校就如同我们的临时港湾,给我们温暖。雨非常大,空空的马路,我只有头顶的帽子为我避些雨,打车,突然头顶晴了,被色彩笼罩着,抬头,一把彩虹色的大伞悬在上方。扭头,瞬间被感动了,是老师,举着彩虹伞,陪我等着在我回家的出租车,五

彩斑斓的伞幻化成温暖——阳光般的温暖,雨后彩虹的喜悦——内心下起了雨,温暖的太阳雨。

老师是我学习生涯中的明灯,是我校园生活中的临时港湾。我会在这辛勤园丁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在那启蒙性明灯的指引下,奋发图强,在温暖港湾的怀抱中,用那温暖感染他人,最终,成为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才!

2.我的老师

一个伟大的老师一定是可以影响到他的学生一生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对今后的人生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离光明越来越近,未来的曙光就徘徊在我们面前。我的初中班主任就是这个光源。

忠言逆耳,除了父母,只有老师会不惜一切地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好)。那会儿还是初二,初中生活虽只过了一年,但隐约还是可以听到中考钟声的回音。那时的我浮躁懒散,恨不得下了课就直奔操场与朋友们打闹聊天。 王老师的办公室就面对操场。一天中午,她把正在扎堆聊天的我叫了出来。“你是想放弃了吗?”“没有。”“你这样做就是在走向失败,你一直是我心中的好孩子,这不像是你该做的。活动固然好,但学习才是主要的。我知道说完这些你一定会暗自抱怨,但我不管,我只要你改掉。”办公室内只有从窗户缝隙中流入的操场生的嬉戏声(妙),我沉默不语。当然是对老师那些“打击”我的话的反感,但恰是那些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了我过去做的可笑的事情,操场的缤纷在我的视线里一丝丝地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前方更加多彩的道路。我心中涌出了一股感激。若不是老师不惜一切的批评,我的前途将多么无助。是王老师让我意识到我的错误,找到我未来路的方向。

老师永远是那个能够倾听你诉说的人。往往只有她的理解才可让你获得动力。初三来临,班里的后起之秀如此之多,让我感到空气中都充满了压力。面对那么多的问题,我有多少次都红了眼眶,心中是对自己十分的不满。爸妈不了解情况,我就不由自主地去找王老师。在她的办公室里,又是那双好似太阳的双眸,虽从未怎么改变过,但那炽热的光芒却在悄然间温暖了周围的一切。她默默注视着滔滔不绝诉苦的我,听我对自己的不满与对压力太大的无奈。她用她的内心承接着我的痛苦,尽管她一句话都没有说,但发泄后的我顿时感到周围的空气不再那么沉重,微风拂过脸颊,只有种轻松的感觉。那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充满了动力。

不仅在培养我们做人方面,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是要有雄厚的教书功底,这也是让学生敬佩的一个重要部分。王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她不像其他老师那样照本宣科,靓丽的外表下还有一种靓丽的教书风格。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英语有如此的魅力,我从未想过英语居然还可以是带有颜色的。从王老师红色嘴唇后跳动出来的活泼的内容就像星空中的点点繁星,不起眼的外表,却颗颗动人,在一望无际的宇宙中是那么的闪耀, 吸引着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从此,英语便成了我最好也是最爱的科目。是王老师培养出了我对英语的兴趣,不仅是对英语,更是对任何新事物的新鲜感,我人生路上的另一扇窗又被悄然推开。

不论是悉心的教导,还是严厉的批评,不论是耐心地倾听,还是活跃的课堂气氛,都是王老师对我们未来的一个指示。她让我对我未来的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为我的将来铺平了道路。

3. 我的老师

我最佩服的老师是王老师。他身材胖胖的,微微挺起个将军肚,说话声音很大,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十分和蔼。他喜欢学生,总是在学生困难和无助的时候,给予学生温暖的帮助和无私的爱。

王老师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老师,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总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咦?我的作业本哪去了?”我翻遍书包,没有找打,不禁喊出声了。“没有作业本怎么写作业啊?”我心想。于是我又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倒了出来,不停地乱翻一气,还是没有找到。看来我的粗心大意又一次给我一击!面对课桌上的一片狼藉,我无奈地干坐着。这时,“啪”的一声,一个新作业本落在了我的面前,王老师胖胖的身体已经到了我的旁边。“给你!赶紧写作业吧。以后可别粗心了,每天记住检查一下书包!”我拿起本子,赶紧谢谢老师。王老师把手一摆,半开玩笑地说:“下次再忘了,我就新帐老账一块算了啊!”

王老师是一位愿意为学生付出的好老师。有一次我因为生病落下了好几节课。病好后,我发觉自己有些跟不上班里的进度了,心中又着急又无助,这可怎么办啊。放学时,王老师把我叫住了,说到:“你落了几节课,这周放学以后你来我办公室,我给你补上。”我赶紧点头,但又一想王老师家里学校很远,那王老师岂不要回家很晚?我刚出口说到“那您回家„„”话还没说完,王老师把手一摆“走!咱们办公室去!”就这样,王老师给我补上了落下的课,使我很快赶上了班里的进度。

王老师是一位十分关心学生的老师。有一次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