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篇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句意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白话:“ 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编辑本段现代诠释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2、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是孔子关于君子形象的一个著名的描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即“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这里作为君子对比的是“小人”,这里说的小人并不是指坏人,而是有些缺陷的普通人。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同时也来自于人的内在品德。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篇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善良之心】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一颗敬仰之心缅怀先辈,怀着一颗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一颗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待敌人,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对待事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爱惜生灵,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生命,怀着一颗善良之心常走好运。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给个微笑》 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给悲伤者一个微笑,那是安慰; 给悔恨者一个微笑,那是原谅; 给麻木者一个微笑,那是支持; 给失望者一个微笑,那是动力; 给迷茫者一个微笑,那是向往; 给弱小者一个微笑,那是勇气; 给快乐者一个微笑,那是分享。 微笑是新年最美丽的表情,最动听的语言。祝您龙年吉祥,给个微笑!

十面埋伏是雄心,破釜沉舟是决心,完璧归是忠心,程门立雪是虚心,卧薪尝胆是苦心,愚公移山是信心,绳锯木断是专心,精卫填海是恒心,大展宏图需八心

面对现实,多一分从容;把握自己,多一分自信;远离奢华,多一分平和;积极进取,多一分成功;善待他人,多一分爱心;把握尺度,多一分淡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

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包容是一种大智慧,他可以把不合理,不合情东西化解,达到心理平衡和超脱;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再伟大的强者,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学会包容,该是解决难题最好的方法。

【哲思】1.永远脚踏实地而不虚张声势,一群人中最安静的那个往往是最有实力的;2.永远耐住寂寞而不头脑发热,因为折腾是检验人才的标准;3.永远稳步前行而不急功近利,因为思路决定出路,心态决定状态;4.永远低调从容而不着急上火,积累很重要

篇三:《善与恶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杰克一郎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

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心清净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

邪恶的人却正好相反,它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中。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提心吊胆的人生与内心坦荡的人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君子坦荡荡,

有一句话叫:是非日日有,不听自然无。当我们的心时刻能保持一份清静自然,纵然别人在你面前讲是非,你也当成是没听到一样,这样,你的人生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因为你见若不见,听若不听。

小时候曾经去过一个城隍庙,在那里我看到了庙檐下挂着一个大算盘,意思是说神灵总有一天要与人算他的善恶之帐。那里的横匾写着:“你又来了”。两柱有一副对联是:“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读过之后当时我就感到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

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

我们要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宽容,自己过得很自在,他人也会感到舒服。

幸福和乐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当下,只是我们不懂得过。人生并不复杂,幸福也很简单!

正所谓:“茫茫宇宙大世

界,浩然正气充天地,善恶自有天作证,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生之前程事业在于淡定。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我们有过荣耀和成功,也有过失败和挫折;有过喜出望外,也有过痛心疾首;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面对这些我们无需大喜过望,也不必大悲欲绝,因为这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怀一颗柔软的心,行走于天地间,柔软或许感化不了心狠,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静,活得安逸,每一步都走得无愧于心。

只要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面对,必将迎来芬芳的人生。

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开篇就讲:“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孟子也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无论是天地的正气,还是个人的浩然之气,都说的是一种充塞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

礴之意境!

此意境只有与天地自然合二为一之人才会有深切的体悟!

善待天地,那是生活空间;

善待父母,那是生命来源;

善待家人,那是今生最亲;

善待同事,那是工作伙伴;

善待恩人,那是困苦救星;

善待冤家,那是还债主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善待陌生人,那是未来的因缘;

善待动物,那是人类朋友;

善待植物,那是生命美景;

善待一切,它们都因世间的大美而存在。

有一首偈颂:“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就是指因果规律。

社会上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本来是“无度不丈夫。”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培养人们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

古代有一个道德修养很好的人,叫林退斋,这个人福报很好,儿孙很多。他在临终

篇四:《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就有五六十处,其中此“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最能概括出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本意就是君子的心胸广阔,思想很纯正,为人正直,做人慷慨,外貌及行为都很舒畅安定;而小人则是整天忧思忧虑,心里很多见不得人的思想,他觉得人间是炼狱,心胸狭窄,通常站坐不安,动作也显得很诡异。

有道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中国古今历史中,有正必有邪,而有君子也必有小人。小人在君子的宽宏大义中侥幸生存,而君子却一再的被小人所陷害至死亡。

古人的例子让我们能更贴切的了解到君子与小人的鲜明对比:

三国时,刘备的一位将军庞统跟随刘备打战时,诸葛亮夜观天时,预测在这次的战争中有一名主帅会战死,所以诸葛亮建议刘备先撤。庞统知道后以为诸葛亮是嫉妒自己的快要立功了,才想让他回去。于是庞统建议刘备继续留在益州,结果攻打益州的时候,庞统战死在了益州。如果庞统在诸葛亮建议撤走时,不要以小人的心思去想诸葛亮,可能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用战死在益州。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最后却是自己自讨苦吃。

我认为孔子对“君子”的定义是最具有实践性的,在义与非义,礼与非礼的价值取向上,“君子”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理念,也成了后人为人的标准。君子行为标准,就是我们实践的标准。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在他的身上,看到的不只是他的睿智聪明,也不只是他很高的修养素质,更重要的是他的为人谦和,为民办事的精神。

周总理的事迹(略)

看着周总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固然是职责所在,但他的事迹然我觉得这个总理的一生都给了人民,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君子我们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几个字来写照他的一生。

而小人则是喜欢造谣生事,捏造是非,喜欢浑水摸鱼。这让我想起了余秋雨写的一句话“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大群非常重要的人物肯定被我们的历史学家忽视了。这群人物不是英雄豪杰,也未必是元凶巨恶。他们的社会地位可能极低,也可能很高。就文化程度论,他们可能是文盲,也可能是学者。很难说他们是好人坏人,但由于他们的存在,许多鲜明的历史形象渐渐变得瘫软、迷顿,许多简单的历史事件变得混沌、暧昧、肮脏,许多祥和的人际关系慢慢变的紧张、尴尬、凶险”。这就是我们说的小人。

在中国历史上的小人并不少见,我在网上就看见过这样的一则故事:春秋时,楚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给太子娶妻,到了秦国,费无忌看到此姑娘很是倾国倾城,就在半路上动了脑子。能猜到么,他动的是什么脑子?贪图美色?不!怕她嫁给太子后得到宠爱,从而威胁到他的地位,而想把她给杀了?不!他想到如此美貌的女人如果送给大王当妃子,不就使自己更能得到大王的宠信么?就这么办,他骑着快马先行一步去想楚平王说了他的想法,好色的楚平王听了很是欢喜,就把自己儿子的妻子预先抢来做了自己的妃子。费无忌也因此而升了官。但他想想太子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肯定会报复他,所以就向楚平王捏造说,太子因为他抢了秦姑娘做妃子要骑兵造反,在费无忌的不断离间下,楚平王信以为真,无奈之下太子只能逃亡宋,以致后来因为此事而发生了战争,使人民遭到了危害。费无忌为了自身的利益,整天忧思忧虑如何让自己能得到楚平王

的信任,不择手段铲除对自己不利的人。这样的小人让我们鄙视,让后人斥骂,这些很可能很不起眼,但就是这些“小人”的小人物,让国家的利益遭到了损失,是人民受到了苦难。

在今天,“小人”依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比如那些想低价收购别人的房屋,一天打几十个电话,企图低于市场价格十几万的价格强买的,与业主为难,也与他们自己为难,明知道市场上没有人可以给这个价格,为了钱,他们宁愿一天强打骚扰电话几十个,宁愿不择手段费尽心机,也不愿意别人安宁自己也不用费那么多电话费也不必要折腾.他们忧愁着何时能收购成功,他们局促不安,天天来试探,包括找黑客连接对方计算机端口,企图把别人当肉鸡然后盗取些什么信息.这样的人到处都有,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不惜以别人的利益为代价,满足自己对物质财富的欲望。

在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在官场中的明争暗斗,都是“小人常戚戚”的体现。为了自己能顺利升官,动尽心思,想尽办法,不惜把人民的利益抛之脑后。

有句俗话说得好:“宁愿得罪君子,也不去惹小人。”君子可以很慷慨的让你,而小人只会记仇,费尽周折的想怎么对付你。

2009-11-9

篇五:《读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有感》

“‘传统文化在我心中’参赛作文”

读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有感

墨江县民族学校

九年级2班

参赛者:张滢 指导教师:胡艳

《论语》自古以来,就是一部经典著作,它启发了无数人,教化了无数人,有使无数人受益匪浅。

——题记 我认识《论语》这一本书,是一次巧合,是一次感悟,更是一次命中注定。

尤记得,那天偶然的心血来潮,我走进了书店,让手指滑过那一本本书,漫无目的的在书海中闲逛,眼睛随意一瞄,却被你那朴实的外表所吸引,手指轻盈越到你身边,小心的将你取出,直到这时我才注意到你的名字,你就是——《论语》。

我像对待恋人一般,轻柔的将你翻开,有一行字映入眼帘。我至今仍记得那句话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记得那句话是因为它引起了我的深思。

那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忧惧不安。

自己总结了一下那句话,大体说的也就是君子无忧而小人忧。我感到很奇怪,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无忧之人吗?也许有

吧,只不过这样的人不多,否则,周敦颐又怎会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

说实话,无忧真的很难做到。当老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近况而操劳,而又怎能不忧?当父母,要为子女的未来而操劳,而又怎能不忧?当学生,要为学习操劳,而又怎能不忧?当成年人,要为自己的生活而操劳,而又怎能不忧?

照这样看来,除了那些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儿童外,真正能称的上君子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但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常常以君子自居,可真正能做到君子坦荡荡的,恐怕几乎没有,因为君子襟怀坦白,又从不自视清高,又怎会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是君子呢?

君子能够无忧,恐怕是早已看破了这红尘,看破了这世俗,放下了那些身外之物。既已放下了身外之物,又怎会因身外之物而忧愁呢?既已不会忧愁,自然能够心无旁骛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坚持真理,一心一意为社会做出贡献。之所以如此,他们的名字才会被世人铭记于心中,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

我们有忧,也许是我们太过于看重身外之物,有时把身外之物放一放,我们就会发先,那些所谓的难题,不值一提,所谓的忧愁,不复存在,所谓的压力,不过是多虑……

要知道做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关键看你如何看待名与利、得与失,如何把握自己的欲望尺度。只有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不慕荣利,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胸襟开阔,诚信待人,就能做到“君子坦荡荡”。

篇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张立)》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张立)

现在鹅颈桥又有市民开始打小人,那天刚巧经过,连警察也出动维持秩序,火光冲天。 我曾经说过小人越打越多,小人不是可以殴打的,是需要化解的。朋友听到便有点反应,跟我聊天。他问,如何才能认识自己的心理心态,如何叫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我跟着为他说了一个故事,我说见过很多事情,我自己感到,是外界事物的出现,使我们内心的反映表现出我们内在的那种情操。

譬如一个舞会,一个很大型的派对,很多人穿着漂亮衣服出席,大家争妍斗丽。

这个时候刚巧来了一个少女,这个少女跟在场的全部人士都不认识,没有纠缠,没有恩怨情仇,但是她很美丽,一进来便艳压群芳,将所有的人给比下去。

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状况?我相信会出现连续的反应。有些人觉得这个女孩真美啊,衷心赞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有些人又会如何,很美吗?你看她那模样!挑毛病,说她这件衣服不好看,一双鞋子又过时。这是第二种人。

第三种人甚至会憎恨,绝不会赞美,他会妒忌、憎恨,甚至愤怒。

这一切导致出来的动作,有些人会攀比,走上前攀比来抬高自己。也有些人会离开她,来表示自己清高。总而言之一连串的东西会表现出来。

刚才我说过,这个少女跟全场的所有人没有关系,但是在场人士不同的反应,便反映出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心态和个人情操。

能够衷心赞美别人的人,他这个人很快乐很坦荡。妒忌心越强,憎恨心越强的人,其实他很痛苦,这叫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我不是说有些人对某事妒忌便叫小人,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

但是我们通过镜子一照,照出了我们自己内在的阴暗的一面。假如我们将它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我们做人便会开朗一点,快乐一点。

篇七:《君子坦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 小人长戚戚

2009.08.13 14:59

来源: 《求是》 期号: 作者: 王充闾

字号:【 大 中 小 】

“四书五经”中的许多名言警语早都忘记了,惟独孔老夫子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倒还时时记起。征诸古籍,“君子”与“小人”,在西周时期原是分别代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迨至春秋末年,“君子”与“小人”的解释多了一层含义,即也被人们用作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称谓。照此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有德者心地平坦宽广,无德者却经常局促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