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的语言


第一篇:《语言活动桃花瓣》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桃花瓣》(故事)第一课时

1、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学习欣赏文学作品。

2、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桃花的实物及图片。

活动过程:

1、师:春天来了,到处都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桃花就是其中的一种,你们看桃花长得是什么样的?(出示实物)你们看,桃花的花瓣像什么?(引导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2、教师讲述故事,用提问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讲到了谁?主要将讲了什么事?

3、教师再讲述故事,让幼儿认真的欣赏。

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桃花瓣儿送给了谁?故事里的小动物都用桃花瓣儿做什么用了?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在什么地方?告诉你的同伴,下次再告诉老师。

第二篇:《暗恋桃花源语言特色》

暗恋桃花源语言特色

“语言”从古至今,从产房到坟墓伴随着我们的一生,陪伴着我们的成长,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功是绝对离不开他的“语言”所带来的帮助的。我们所说的“语言”并不仅仅只包括日常生活的口语,更多的是书面语。“话剧是语言的艺术”,因而一部话剧的成功离不开它的“语言”所带来的帮助,我们所说的话剧语言就包括很多种了如“台词语言”和“舞台语言”,甚至于眼神动作交流中的“无声语言”,而正是这些语言才成就了“暗恋桃花源”今天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一、台词语言

最初映入我们脑海中的语言,首先得是“台词语言”。“台词语言”顾名思义就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对话,“暗恋桃花源”这部话剧是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基础,反映了时代主题,因而它的台词语言风格大致就是通俗中带着内涵,沉重中带着幽默。

通俗中带着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对话看出。如 : 我们来看“桃花源”第一幕,老陶家中三人的对话:袁老板:“上游有大鱼呀,你怎么不去呀?”老陶:“袁老板,你说这话不就太那个什么了吗!”袁老板:“我这话太哪个什么了?”老陶:“上游有大鱼,谁不知道呀!可是我那船儿就这么点儿大,我去吧,去吧,去了不就回不来了嘛!”春花:“你看看你这个人让你去那个什么,你偏偏坐这儿说那个什么,说了半天你说了哪个什么了?” 老陶:“怎么我说那个什么还不够那个什么的吗?”春花:“怎么可能够那个什么呢?”而后便是一连串的“这个什么”“ 哪个什么”,意义在这一连串话语的“从容委曲”的迂回中却顺利地传递过去了,并且观众也毫不费力的理解开来。到最后老陶的一句“最当初,我们都不是什么。”引发出我们的深刻思考。是啊,在最初的时候无论贫富,无畏高低,我们都不是什么。将中国人口语中的“这个”、“那个”、“哪个”、“什么”等等的通俗话语运用在话剧上,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其中所带着的深刻内涵。

沉重中带着幽默,江滨柳与云之凡二人即将分离的气氛愈发沉重的时候。江滨柳对云之凡说:“我已经写好了一叠信给你。” 云之凡开玩笑说“我才不相信,你这人会想这么多!”江滨柳从云之凡身上外衣口袋里拿出信说:“所以,还没有寄。”幽默的语言一下子缓解了那忧伤的气息。不仅戏中人松了一口气,戏外的观众也霎时轻松了下来,这便是“台词语言”为“暗恋桃花源”的成功所带来的帮助。

二、舞台语言

“暗恋桃花源”讲述的是“暗恋”和“桃花源”本是两场剧组,但在道场工作人员的失误下挤在了一起彩排,因而为了场地,两个剧组就不得不在舞台上采取语言沟通。但奈何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这边是感人肺腑,那边是欢快愉悦,这矛盾的解决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暗恋”的导演对“桃花源”不满说:“好,老弟!你不说我还不好意思说。我看你的喜剧,我好痛心哪!我最崇拜陶渊明了!”,而那边“桃花源”的导演也对“暗恋”不满说:“什么话!你自己看看,一个快要死的病人,从床上爬起来,嘴里哼着歌去荡秋千啊!这叫什么玩意儿?还有山茶花,山茶花怎么演?你演给我看,你演,你演!”

从两个导演在对对方话剧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观众对二者的大致看法。观众在“暗恋”和“桃花源”的悲剧和喜剧中不断转移视角,不断思考,并不断地发现这两部话剧的漏洞和敝处。实际上这也是“暗恋桃花源”此剧对现在社会上矛盾重重的真实反映,当今社会上也有很多的矛盾与冲突,优势与敝处,这也是启发我们观众要从善如流,正确地处理好那些问题。

如果说“台词语言”是“暗恋桃花源”这部话剧立身的肉体,那么“舞台语言”便是这部话剧立身的灵魂了。一部好的话剧必不可少的就是它的灵魂,正如同人一样,人若没了灵魂那边是行尸走肉了,而话剧没了灵魂,也就不能称之为一部成功的话剧了。“暗恋桃花源”的舞台语言生动活泼,这也为“暗恋桃花源”的成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

三、无声语言

语言并不仅仅指交流中我们所能用耳朵听到对话,有时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它所代表的意义,所表达的语言才真正的是话剧语言的精髓。正所谓补品精在汤,话剧成在髓,一部话剧的好与坏,成与否,更多的在于它的“无声语言”。

既然“台词语言”是“暗恋桃花源”的肉体,“舞台语言”是“暗恋桃花源”的灵魂,那么我们应该就可以把它的“无声语言”看成是精神了吧。“暗恋桃花源”中的无声语言贯穿在整部剧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云之凡与江滨柳几十年后再见后却物是人非,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不得不离开。云之凡转回身对江滨柳:“我先生人很好。他真的很好。”江滨柳伸手,两人握手说:“我真的要走了。” 江滨柳对着云之凡离开的方向发着呆,表情从木然到似笑非笑最后成了满脸憧憬与无奈,慢慢地伸出了双手,向前伸去像是在抓什么,但又什么也抓不到。几个表情的转变,一个眼神的传递,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扣人心悬,引人入胜,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变换,而不断改变心情,这边是“无声语言”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所带来的巨大帮助。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暗恋桃花源”的语言特色。无论是“台词语言”,还是“舞台语言”,甚至是“无声语言”,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暗恋桃花源”能取得今天成绩的原因。若说“话剧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语言便是话剧的生活,艺术产生于生活。

第三篇:《安意如 世有桃花 中的经典语句》

安意如 世有桃花 中的经典语句

1)初爱,不被惊扰。如此妖娆,一如初绽的桃花。

2)爱越甚,痛越深。这痛楚,除了自己领受,除了走过千山万水后,期待有朝一日放下,释然,别无出路。

3)天长地久,与子偕老不是没有,而是太少。横亘在中间的,更多的是生死契阔。

4)当年的你我,舍生忘死的交好,我以为你是我天长地久的主角,过了很久,我才知道,我不过是你生命中匆匆一笔注脚。

5)年少轻狂,偶然的驻足、感动、冲动,许下相爱相守的愿望。要过了很久才知道,不过是彼此路过的风景。既然注定是过客,当初的邂逅,请当作误会一场。

6)挽留不住你,伸出手去,握住的只是虚空;在天与地的另一端凝望、分离、等待。是宿命,比漫长更漫长的虚妄。得到的是短暂,失去的是永恒。

7)你曾活在我所有的守望里。而今你真实来到眼前。我欢喜如天地初开,日月新生。当你执意要离去,我多么想流泪,对你明言:等了这么久,等得都忽略了时间,你看我娇颜如桃花,可知我苍老了心,只是为你苦撑着不肯凋零。

8)固执不肯承认你是我生命中的过客,最终还是,成了过客。

9)没有什么忘不了,没有什么放不掉。你放不下,只是因为还不到想放下的时候。

10)当世界还都那么小,让我们单纯好不好。

11)我湮没在没有你的孤独里,如海繁华,不与我相干,怅然回首。桃叶渡,孤舟望断,看不到你期切的笑颜。

12)一世清浅,你的爱载不动我的离愁,到不了我们约定的彼岸。恩爱薄凉,一声叹息未落。我的一生已泛黄。以后,我是谁已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此后,漫漫寂寂岁月冷冷清清凄凄不能相忘,只有长长怀想。

13)全世界的仰望,不及你一个回眸。

14)你原就是我的心事,潜伏心底的影子。虽然模糊却一直在我心里。山长水远,我找不到你,我

看不清楚,终有一日,我等到你。我看到了你,你又离去。我的思念追不上你转身的步伐

15)爱得到,得不到。还未绽放,就凋零。身后残红纷飞若雨,为谁悼未了情缘。情繁如梦,唯花开是真。

16)碧桃花下感流年,时间是一场梦魇。纵然时不可易,梦也要执意延续。

17)年轻时相爱一场,曲终人散固然惆怅,总好过独立花阴,白发苍苍。

18)我要你,在这世上,安然老去直至白发苍苍,与我相逢不相识都好。只要你此生静好,不被这乱世烽烟湮没

19)爱永远不是一条死胡同,绝路也暗藏生机。没有什么时候是绝对无法回头的,懂得放下,懂得离开,就永远还有一线生机。

20)人间别久不成悲。无论怎样的深爱,痛恨,终归要消弥在无涯的时间里。凡爱种种,似水无痕。

21)别时容易见时难,另一段相遇或许完美。你未终篇,我已退场。在属于你的传奇里,我不是主角。

22)是谁错手划下的银河?你我不是牛郎织女,只在尘世有过一面之缘,还来不及相许。神仙尚有一丝可能渡河相聚,凡人就只能黄泉碧落,生死永隔。

23)爱有千般苦,此心向一人。不伤情,只因未动真情;不痛,是因为痛还还没有降临到自己身上。{桃花的语言}.

24).桃花淡淡的香气,你唇间淡淡的笑意,还未来得及绽开。我心开始不安分,为你蠢蠢欲动,又为你蛰伏不安。你眉间淡淡的愁绪,它们像遮住青山的白云。我多想,像春风拂过桃花,吹散它。我们之间,心有灵犀,淡淡温暖。你知道的,一眼万年。

25)全心地爱,坦然地忘,说的容易,做到多难。爱是一场几败俱伤的轮回,每个流亡的人都是辜负和被辜负者。如果我们不赦免自己,没有人能赦免我们。

26)放下,并不等同舍弃;忘却,是为了更好的纪念。

27)若盛开之后只待凋残,情愿半开不谢,留得情长意久。就让往事随风,愿你常驻我梦。你是缱绻春风,引我终生追逐;我是绚目桃花,招你注目停留。相爱,寂静。默然,欢喜。彼此不惊不扰,兴许一日能回归桃源。

28)爱在当下,即成永恒。

29)美到极处,便成苍凉

30)许多情绪似是而非,许多故事似幻似真。追忆着似水年华,俯拾皆是的精雅诗句,如万千交映星辰。看见月下桃花,听见心里的琴声,相信知音不远,甘心沉到那样的寂寞温柔里。

31)看花人未老,相知语难频。岁月沉沉,我只是希望,可以逐日修习成简静的女子。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

32)我们都渴望收获更多,所以各奔前程。最好两两相忘,各安天涯

33)我归隐在没有你的寂廖天地里,为你固守一座空城。恩爱前生梦,梦里几番哀。

34)挽留不住你,伸出手去,握住的只是虚空。在天与地的另一端凝望、分离、等待,是宿命。比漫长更漫长的虚妄,得到的是短暂,失去的是永恒

35)轮回中情深缘浅,天上人间逃不过这结局。当你还在我身边,我就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每过一天,结局就逼近一分,我深知这结果,却无从改变{桃花的语言}.

36).终于,守得一线天开。我倾其所有待你,原以为你会留下。可你,依然坚持离去

37)你知道吗,你会了解吗?这一别,天上人间,永无见期。此后茫茫无涯岁月。我是否能长生不死已不重要。最可怕的,不是记忆会消失,而是铭心刻骨,拂拭不去,清晰永如昨日。我将在失去你的岁月里无人怜悯地活着,长生,是对多情人最重的惩罚

38)桃花见证了你我相逢,亦见证了离伤。我终于死心。留不住的,费尽心机也留不住。你转身离去,寂寞覆盖了我的天空。我看不见日光明照,繁花沉坠{桃花的语言}.

39)我归隐在没有你的寂寥天地里,为你固守一座空城,恩爱前生梦,梦里几番哀

40)看不见十八相送,长亭话别;看不见涕泪交流,依依不舍。离别之际,谁也没有说出决绝的话,心知此生断难再见。

41)41)真正生离死别两心空寂。像磐石迎头砸下,压得人粉身碎骨,魂飞魄散

42)是你亲手送我走——不要说,不舍得。愿你尽早将我忘记。此生已矣,相见无期。我可以强迫自己放弃,却无力再自欺

43)你离我太远,远到我看不见。但我清楚,我感情的城池既被你攻陷就不可能再有别的占领者——即使我,只是你改朝换代的遗迹

44)我回到我的天地中寂寂老去,不去侵扰你。这一世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45)一世清浅,你的爱载不动我的离愁,到不了我们约定的彼岸。恩爱薄凉,一声叹息未落,我的一生已泛黄。此后,我是谁已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此后,漫漫寂寂岁月冷冷清清凄凄不能相忘,只有长长怀想

46)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47)你是我心中不堪重游的禁地,我把对你的爱沉没了,有生之年都不敢回顾。只有临终之际,我把对你的感情打捞起,放开怀抱,追随你渡江而去

48)你走了,时光还在。经年以后,轻舟已过万重山,流光易转,浮生尽歇,还有什么是不能忘却的?

49)遇上你,才会为情惆怅。我的每一次呼吸里都有了你,想念是会呼吸的痛,遗憾是会呼吸的痛。你,是潜入我血骨生生不息的暗涌

50)就让我,用一生的时间,来纪念浮生中的匆匆一面

51)有时候,被动的抉择,比主动的选择幸福的多。

52)有些人,错过了也许还会遇见;有些感觉稍纵即逝,轻如流烟,一旦错过,就不再回来。

第四篇:《桃花节征文》

我 想

左库小学 三(1)潘洛辉

我想把手安在桃树枝上,

让我带着一串串花蕾,{桃花的语言}.

带给人们春的芳香和色彩。

我想把脚丫接在桃树根上,

让我帮桃树吸收营养,{桃花的语言}.

快快长大,让农民伯伯绽放幸福的笑容。

我想把自己种在桃花园地里,

变成一棵棵桃树,

开出美丽的桃花,

结出甜美的果实。

不过,要变成桃树,

还要和爸妈商量商量。

教师点评:这首诗歌充满了童趣,读来感情真挚、可爱,透露着孩子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美丽的桃花

左库小学 三(1)吕志超

今天,我的心情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喜出望外”----

因为我要和妈妈去左库赏桃花哩!

我牵着妈妈的手一路来到了左库桃花源地, 这儿虽然不如其他省的桃花有名,但还是让人感觉到浓浓的春意。你看,一朵朵桃花挨挨挤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地开满了枝头。我漫步在桃花林中,深深地吸一口气,哇,舒服极了!一群群蜜蜂围着朵朵桃花,辛勤地工作着;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阵微风吹来,花朵儿轻轻地抖动着,一些花瓣儿落下来,就像一阵美丽的花雨。

我爱美丽的桃花,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教师点评:小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桃花的美,读来流畅自然,语言优美,给人以眼睛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桃花节

左库小学 三(1)班 黄瑜帅

今天是桃花节,一大早,我们便出发了。到了桃花节的举办地,山路上人山人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都是来看桃花的。整个山坡都被盛开的桃花

覆盖了,就像穿了一件粉红色的裙子。下了车,一路细细观赏。瞧啊!那一棵棵的桃树,有的鼓出带有裂缝的花苞,有的已经展开了两三片花瓣,好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全都绽放了,她那五片粉红色的花瓣,像一个个小喇叭,滴滴嗒嗒地吹着。桃花向人们展现她粉扑扑的笑脸,好像在说:欢迎来到桃花节。如果你想和桃花娃娃说句悄悄话,就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你神清气爽。

时间像个调皮的娃娃,在不经意间就匆匆溜走。啊!亲爱的桃花娃娃,明年再见!

教师点评:小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桃花的美,读来流畅自然,语言优美,给人以眼睛和心灵的双重享受,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第五篇:《寻觅桃花源》

寻觅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桃花的语言}.

桃源春色 唐大柏摄

1600多年前,陶渊明不曾想到,《桃花源记》短短500余字,却给世人留下了千年遐想。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否立于船头,在山重水复间寻访武陵渔人偶然闯入的桃源仙境?桃花源,到底是中国式的“绿野仙踪”还是诗人所见真实境界?是空幻?是理想?还是尘世净土?

陶渊明与桃花源

自古文人大多喜山乐水,陶渊明也具有这一雅好,加之仕途多艰,便更乐意寄情山水,寻找慰藉。有人认为,他到过桃花源。

也有人认为,他笔下的桃花源只是梦幻之地。当年诗人所处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不断,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他在幻想里营造一方人间净土。这也是多年来,人们翻阅史册文献,却难以找到陶渊明是否到过桃花源的记录的原因。

还有人认为,现实的桃花源加上心中的桃花,融合成了诗人笔下的桃花源。

41岁那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仅80余天,便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去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卸下精神的负累,用超脱后的平和书写风韵人生,开创了中华艺苑一个全新的诗派——田园诗派。他与温良贤淑的夫人翟氏一起,安贫乐道,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久而久之,一个远离兵燹、没有世俗黑暗的理想世界——世外桃源逐渐在诗人心中成形。诗人借桃花源景,寄托个人理想,替自己、替天下文人,也替所有崇尚乡野田园的世人勾勒了一个“乌托邦”。

不辨仙源何处寻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桃花源最好的推荐词。桃花源之争,多年前就已拉开帷幕。 全国有30多个地方争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其中备受关注的“桃花源”有湖南常德、重庆大酉洞、江西九江星子县、湖北十堰竹山县、江苏连云港宿城乡、安徽黟县等。各地均拿出证据佐证。时至今日,探求正源之风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