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在高楼怎么办


篇一:《地震知识竞赛答案》

一、单选题

1、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是__A___。

A、12322

B、12315

C、12312

2、地震三要素是指地震发生时间、地震发生地点和__ C _。

A、地震发生经度

B、地震发生纬度

C、地震震级

3、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B发明。

A、司南

B、张衡

C、蔡伦

4、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称为A。

A、主震

B、前震

C、余震

5、下列那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最多A。

A、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地震

B、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

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

6、地震时,家庭避震正确的做法是B。

A、迅速跑下高楼

B、关掉水、电、气

C、乘坐电梯逃生

7、重庆市人民政府令283号,自 B起施行。

A、2009年1月1日

B、2015年1月1日

C、2015年5月12日

8、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___B___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A、3个月

B、2年

C、10年

9、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称为___B___。

A、中源地震

B、浅源地震

C、深源地震

10、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令283号,无需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是 C

A、重大建设工程

B、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C、一般工程

1、重庆市人民政府令283号就是 A

A、重庆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B、重庆市防震减灾条例

C、重庆市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2、重庆市人民政府令283号中,C需做地震安全性评价

A、坚硬、中硬场地上80米一声的高层公共建筑

B、中软、软弱60米以上的高层公共建筑

C、建筑结构高度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3、在百货商场遇到地震应__A___。

A、躲在大件商品柜或大柱子旁边

B、冲向商店门口外逃

C、奔向电梯、楼梯通道

4、建筑物地基应选在___B__。

A、古河道上

B、基岩完整且稳定的地方

C、活动断裂带上

5、对于地震时被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办法是___A__。

A、蒙上眼睛,用水湿嘴,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B、尽快进水,尽快进食

C、尽快输氧

6、唐山地震后在30分钟以内抢救出来的人员成活率是___C__。

A、85%

B、60%

C、95%

7、周恩来总理号召地震工作者开展地震预报,是在____A_后提出的。

A、1966年邢台地震

B、1975年海城地震

C、1970年通海地震

8、当你听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时,你应____A_。

A、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

B、尽快告诉亲戚

C、做好备震的物质准备

9、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是__A___。

A、每年5月12日;

B、每年5月16日;

C、每年5月18日;

10、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C。

A、越大

B、一样大

C、越小

1、《重庆市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由正文和附件组成,修改前后条数变化 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2、在重庆,下列哪项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评 C 。

A、某大型影剧院(座位数为1000座)

B、某大型体育馆(座位容量为20000人)

C、供水主要干线工程

3、地震三要素是指地震发生时间、地震发生地点和__ C _。

A、地震发生经度

B、地震发生纬度

C、地震震级

4、我国第一个地震台是 A 。

A、北京西山鷲峰地震台

B、上海佘山地震台

C、重庆市南温泉地震台

5、主震前发生的地震称为B。

A、次震

B、前震

C、余震

6、平房室内避险较安全的地点是C。

A、房梁下

B、窗户边

C、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7、由于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B。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8、我国地震专家认为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震时___B___。

A、迅速逃离

B、就近躲避

C、就地不动

9、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C。

A、越大

B、一样大

C、越小

10、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__B____。

A、横波

B、纵波

C、面波

1、重庆市283号令明确规定,在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或 A 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A、项目申请阶段

B、初步设计环节

C、项目实施阶段

2、由重庆市地震局审定的建设工程地震安评报告是C

A、核电站、核设施

B、跨省市建设工程

C、市级重大建设工程

3、主震后发生的地震称为C。

A、次震

B、前震

C、余震

4、重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C。

A、1854年南川地震

B、1855年彭水地震

C、1856年黔江小南海地震

5、地球的结构分地壳、地幔和C。

A、下地幔

B、外核

C、地核

6、由于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B。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7、1985年在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400公里的海域连续发生了8.1级和7.5级强烈地震,给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经济损失,其原因是墨西哥城C。

A、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B、建在活断层上

C、建于软弱地基上

8、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____A__相结合”。

A、救助

B、抗震建设

C、预报

9、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__B____。

A、中国地震局

B、省级及省级以上政府

C、地震预报专家

10、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___B__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不动

二、是非题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原来的七章增加到十章(×)

2、汶川地震的死亡人数是24万(×)

3、室内家具不要摆放太拥挤,这样有利于避震(√)

4、在公共场所紧急避震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

5、余震也能造成人员伤亡(√)

1、自行脱险后我们应尽快撤离险境和救人。(√)

2、救人必须遵照先救“生”,后救“人”的原则。(√)

3、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4、一个地区,当小震很多时,一定会跟着发生一个大地震。(×)

5、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到窗口下和外墙边。(×)

1、地震一定跟断层有关。(×)

2、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叫震中矩。(×)

3、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应设法马上下车。(×)

4、地震部门的专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

5、我国首个地震预报试验场—川滇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已启动。(√)

1、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

2、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一样的,就是把地震做成事先告知(×)

3、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4、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烈度(×)

5、我国把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程度不同(√)

篇二:《汶川地震启示录迷失在高楼里的上海》

汶川地震启示录迷失在高楼里的上海

在汶川的每座楼房化为碎石瓦砾之时,1600公里以外的上海,一座座建筑高楼似乎依旧固若金汤。 这是一座建造在长江入海口冲击平原上的大都市,其表层覆有三四百米的软土。这里从未遭受地震的摧残,史料上记载的最高一次地震为4.7级,但距今已384年之久。

软土层虽为造楼忌讳的场地,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历史再把经济聚光灯打向上海之时,“根子浅”的上海经过了十八年史诗般的建设,5000平方公里的市区上,生生缔造出一片片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森林。

420米、492米、580米、摩天大楼不断摸高至新的记录,上海于是也愈发轻浮,浑然忽略了脚下松软的根基。而5·12汶川地震,上海几乎所有高楼的摇晃,似乎也没能唤醒沉静在“大快上” 建设当中的人们,上海仍旧沿着其设定的轨迹,急步向前。

大都市地震记忆

5月12日下午2时许,200多名白领正在曾经的第一高楼——金茂大厦里展开登高接力赛,参与报道的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藏鸣和同行,也借此机会进入88层的观光厅鸟瞰上海。

恰恰在饱览高楼美景之时,四川的强烈地震波传至上海,藏鸣顿感一阵头晕目眩,下意识认为是200人爬楼引起的共振。当身边一位同行也觉得大楼是在震动之时,两人大惊失色,瞬即搭乘刚巧抵达的电梯,摇摇晃晃而下,一分钟后仓惶逃出金茂。

几乎每一座上海高楼里的白领、居民均感觉到了地震的摇晃,大家鱼贯而出。1个小时左右,上海所有高层建筑下的马路边、绿地里人头攒动,人们为这场虚惊唏嘘不已。

作为上海人,在藏鸣的记忆里,或许只有1984年的黄海6.2级地震波及到了上海,夜里熟睡中的她被强烈的震动惊醒。第一波是上下垂直抖动,第二波横向移动,电灯在空中像秋千一样摇晃。

再往前的上海地震经历也十分苍白,上海地震局副局长朱元清表示,上海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有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4.7级是发生在1624年。

“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就不会有。”上海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任尹京苑告诉记者:“上海地下还是存在小断层,虽为惰性不活动状态,但万不可掉以轻心。唐山大地震前,那里也从未曾有过地震史,地震后,专家才在唐山地下发现一个大断层。”

“建在软土层上的上海,地震有很大放大效应。”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蒋通教授对记者解释称:“地震一来,一般楼房的自震周期是2秒,而金茂大厦这样的高楼,自震周期能达到5-6秒的长周期,来回摆动比较长。”

“这是因为高楼越高,地震波产生的加速度反应谱越大,晃动就越大。而高层的长周期自震会和地下的软土层产生共振,加大了建筑物的位移反应,这就是为什么上海相隔汶川1600公里,其高楼建筑物仍旧有如此大的反应。”

蒋通透露,目前上海建筑物抗震能力是按各地惯用的7度设防,其标准并未考虑到上海独有的软土层因素,所以上海的建筑物到底安不安全,从当前的理论上看无从判断,人类居住环境并没有经历过类似地震史,或许只有等上海真正经历一场地震,才会揭晓答案。

迷失在高楼里的上海

尽管“家底不清”,这并未阻碍上海的造楼竞赛。

来自陕西黄土高坡上的阿琨,1995年抵达上海工作,“当年游览外滩时,黄浦江对岸的高层建筑只有刚造好一年的东方明珠,用上海话说,视觉清清爽爽。”阿琨和同学租在有“下只角”之称的上海东北五角场附近房屋的10楼,那里是她此前从未到达的高度。

几年后,在东方明珠的不远处,突然造起了一座金茂大厦,阿琨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也应聘进入了这座排名世界第三的高楼里上班,“在那工作极其体面,所以金茂里从保安到电梯里出入的大小白领们,个个都昂首挺胸、意气风发。”

世纪交接之时,每天在浦东高楼与东北角的低楼间来回穿梭,高架、隧道、地铁、大桥、和一座座高楼渐渐拔地而起,上海于是变得越发密集,高架上驱车放眼望去,浑然就是一片水泥森林,阿琨逐渐腻烦了密不透风的上海,终于辗转去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发展。

然而,就在阿琨去年回到上海,钻出地铁陆家嘴站时发现,金茂大厦的高度,已经被身边隔着一条东泰路的环球金融中心远远超过,可以预见的是,几年以后再次归国的她还要对又一座第一高——上海中心做一番感慨。

记者在《上海统计年鉴》上查阅到,1980年,上海8层以上的高层楼房仅为121幢;1990年也只为748幢;其后在浦东开发的带动下,一座座高楼也正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2000年,这一数据突增为3529幢;而截至2006年,上海一共有11989幢超8层高楼。

专家表示:“上海根本不适合建设这么多的高楼,纽约等其他国际都市,积岩都是露头的,上海三四百米以下才是积岩。就连当年建设宝钢,一根根桩打下去都见不到底,然而在1984年的黄海地震中,宝钢高炉上的避雷针还是被震掉了。

据了解,为了把根扎牢,金茂大厦共打下了1062根桩,桩深达83.5米,才得以承受住其30万吨的楼身重量。然而一座座高楼屹立而起,上海地基却难忍重负,地下空间的开发以及地下水的抽取形成的漏斗,正引发上海楼房整体下沉。

据新华社报道,仅2006年一年,上海就下沉了7.5毫米。从1921年至今,上海的沉降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达2.6米。

同济大学教授石忆邵表示:“城市的整体沉降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均匀沉降:由于建筑物分布不均和地质的差异,上海也出现了不均匀沉降,这对7度的抗震标准又是一大威胁。”

“兰州有一座百货公司,由于不均匀沉降,地震还没来,自己就倒了。”

预防监督机制步履蹒跚

据石忆邵回忆,世纪之交时,学界首次出现对上海控制高楼建设的呼吁。{地震在高楼怎么办}.

据上海市房地局当时的统计:到2002年底16层至19层的高楼有1101幢,20至29层有1518幢,30层以上有338幢。而这些楼盘中,容积率超标的不在少数。高楼布局的多而乱使上海城市的天际轮廊线受到破坏。

2003年,上海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终于审议表决了《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修正案(草案)》。《草案》指出:“上海中心城区要增加公共绿地、公共活动空间,降低建设容量,控制高层建设,将执行住宅楼容积率控制在2.5以内,商办楼容积率控制在4.0以内的标准。”

“这在当年被誉为‘双增双减’,其效果并不明显。” 石忆邵告诉记者:“政府出让土地后,使用权在于地产商,监督环境的滞后使得不少地产商趋利至狂,有的甚至独自加高楼层。政府只能对此收取补地价,补地价只是地产商增加收入的九牛一毛。”

前述尹京苑透露,2002年时,作为中方项目负责人,他参与了中英合作项目——中国-英国沿海城市地震易损性分析评价研究,上海选了厂房多的宝山、楼多南京路、民宅多的曹杨三个地方作为研究区。研究发现,上海的一部分房屋抗震性能非常差,很可能一震就倒,这批房子急需加固。{地震在高楼怎么办}.

尹京苑是上海市地震局里唯一的上海市政协委员,每年的两会上,尹京苑都提及城市抗震防灾的重要性,但基本提完了事。“今年两会,小组讨论上我问了在座委员,如果地震真的来了,你们躲到哪里去?代表们大多一脸茫然。”

尹京苑直指的是,上海其实至今为止并没有足够的地震避难场所。尽管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的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已经达12.5平方米。但这些绿地多半在偏远郊区,分布极其不均匀。

“可以去算一算人口密集的中环以内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其结果一定惨不忍睹。”尹京苑指着地震局窗外告诉记者:“我们脚下所处的曹杨片区,万一来一个地震,老百姓根本无处可躲,这里压根没有什么绿地。”

由于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上海的地震防灾机制建设一直步履蹒跚,上海灾害防御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06年底,上海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终于成立,但其背后是历经了10多年的争取,才在各个部门利益中获得了一致。

这位负责对此评价:“有些人就是宁掷重金买棺材,不花一文购药材。”

政协委员尹京苑介绍,在2006年1月1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城市防震减灾有关的内容占有一定篇幅,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对城市的防灾、抗灾、救灾却一字未提。两会还未结束,南方的一场大雪就把上海封住,跟着就是波及上海的汶川大地震。

尹京苑表示:“由于对大的灾害的防御往往可能是一项短期内体现不出“效益”的工作,因此非常需要决策者们在思考这类问题时具有正确的政绩观。”

篇三:《科学分析什么样的房子在地震中容易倒塌》

科学分析:什么样的房子在地震中容易倒塌

无数事实证明,直接建在坚固基岩上的房屋更耐震。唐山地震中唯一仅存的两座古庙,就是因建在坚固基岩上而得以大难不毁……

(转发搜狐博客专业防震、抗震建筑知识)

芦山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分析

作者——嵇少丞

芦山地震之后,我与峨眉电影老总何世平先生通了电话,他说他的一个朋友被地震从床上颠到地上。其实地震波本身杀不了人,充其量能将空旷之地的人颠趴下。我去过龙门山南段地区,了解那里的地形地貌,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一样,对居民的直接杀手是倒塌的房屋、山体滑坡塌方和其后暴雨中的泥石流。人们赖以遮风蔽雨的房屋,如果不抗震,地震来时就成为人们的葬身之地。历次震灾统计表明,地震中95%人员死亡是缘于建筑物的倒塌。

根据我过去对大量地震灾害调查经验,现分析一下芦山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这对灾区如何找寻受困灾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低

在国家2001年公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龙门山地区有的地方是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左右,g为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单位是 m/s),如2

彭州、绵竹、都江堰等;有的地方是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左右),如汶川、北川、青川等。这些抗震设防的标准是在缺少长时间(3000年以上)的地震记录资料情况下制定的,完全没有预料到在2008年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与今天发生的芦山7级地震,过去抗震设防的烈度比实际地震烈度低1~3度。

按照过去老的抗震规范,6度区基本无须特别设防,农村乡镇老百姓自己砌的民房,没有进行过抗震设计。学校和医院理论上按7度设防,但是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外表光鲜实为豆腐渣的工程也有一些。即使实际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一座按烈度7度抗震设防的建筑,也就是在6度时不损坏,7度时可以维修重新使用,8度时不瞬刻垮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事实上,以往有的建筑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辈子也遇不上一次破坏性地震”,对抗震规范的执行并不够严密,常常缺乏自律。况且,建筑招标时,建筑的外观、使用功能和造价都是比抗震结构更重要的筹码。这次芦山地震中,破裂(前山断裂)经过的地方及其附近地区,地震烈度高达8-10度。加之,建于不同时代、使用不同标准、还有不同施工质量。如此看来,这次芦山地震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几乎是肯定,因为灾区绝大多数老房子都未能达到抵抗7-9度以上地震烈度的要求。

经5.12地震灾区考察发现:(1)无筋砖柱抗震能力很差,带粗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时表现较好。(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倒塌几乎都和柱子的破坏有关。柱子的破坏主要包括:柱子顶端和底部水平破裂、柱子主筋压屈与压弯、外部保护层剥落、柱体剪切破坏等等。柱梁之间的节点尤其容易破坏。遭到破坏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往往是:柱子里钢筋太少太细、箍筋间距过大,搭接长度不足、横向接头钢筋过少等等。柱子是房屋的“脊梁”,软骨头的房屋一震就塌。(3)无筋承重墙主要被剪切断裂破坏。(4)对于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房屋来说,房屋越高,地震时破坏率越高。(5)采用基底隔震技术的楼房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6)在乡镇、县城街面的房屋特别容易被地震毁坏。这类建筑往往采取强梁弱柱体系,而且结构布局不合理。底层临街一面,开洞很大,作为商店的门或窗户,而在背街的那一面墙开洞很小。房子的强度一边强、一边弱,“太偏心”。地震来时,房屋底层破坏后向街心一侧倾倒。所

以,地震时,在狭窄街道上行走的人员特别危险,因为不仅临街房屋的前墙会倒塌于街,而且空中的广告牌、路灯、电线杆等也会砸下来。地震时躲藏在结实的家具下或侧旁,通常比跑到房外狭窄街道上更安全。不知道汶川地震之后重建的房屋经受得起芦山地震的二次打击否?

这样垮塌下来的房子里的人就危险了

墙体上的X破裂

据本人对龙门山地震灾区的考察发现,瞬息即塌的楼房大多是使用空心混凝土预制板作为楼板的砖混建筑物,这些水泥预制板被直接搁置在横梁上或承重墙上,预制板伸出来的钢筋没有与相邻构件拉连,即板体和梁体没有固定连接。有的倒塌楼房的预制板中,根本看不到钢筋或者拉筋。地震来袭时,横梁或承重墙左右或上下摇晃,使得预制板脱落,有的预制板挂到两边的墙上,使得房中的人和家具一起从高处直落地面;有的预制板坠落

下来,砸死房中的人和砸碎房中的物品。塌落下来的上层预制板又砸塌下面一层的预制板,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层层往下砸,最终把建筑物内的所有的人及物都埋到最底层的废墟里,屋中人几无生还的机会。无数事实证明,地震时楼房中的水泥预制板等同于“棺材板”。

这次芦山7级地震的晃动使得许多房顶的瓦片堕落,可能会扎伤屋檐的行人,但是却减轻了房顶的重量。

所以,地震波本身不杀人,杀人的是一震即塌的房屋。只要建筑质量好(结构设计合理、建材质量好、施工质量高),即使遇上8级地震,楼房也不会一震即塌,里面的人就有时间逃出来。

芦山地震灾区航空照片

芦山地震灾区航空照片

篇四:《工程抗震与防灾试卷及答案》

(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 A)卷

一、选择题。

1、地震是地球(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3、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4、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5、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6、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 )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7、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8、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9.个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当的做法是 ( ) A.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

B.紧抓桌腿或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

C.张大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 D.用手保护头部或后颈,或用衣被顶在头上

10.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室外,你应当怎样避免下列哪种危险的避震方法 ( )

A.靠近桥梁、河岸等空旷地带

B.不在狭窄的胡同、走廊、楼梯上停留 C.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烟囱、架空管道 D.不在电线杆、高压线、大型广告牌下行走 11、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 )时候。

A、尧舜时代 B、商周时代 C、秦朝 D、汉朝 12、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 )。 A、洪灾 B、地震灾害 C、火灾 D、瘟疫

13、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 )以上地震人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A、 2.0级 B、3.0级 C、4.0级 D、5.0级 1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 )。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 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15、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 )。 A、切断电源、切断燃气源 B、切断水源 C、关好门窗 D、立即外逃

16、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安全的地方有( )。

A、床下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窗子边 17、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

A、先救人少的地方 B、先救亲近人员 C、先救容易救的人 D、先救远后救近 18、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19、民谣:“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指的是( )异常。 A、水文 B、气象 C、地象 D、地下流体 20、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应该( )。 A、使劲跑 B、蹲下或趴在地上 C、叫喊 D、六神无主

21、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应该( )

A、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 B、拔腿就跑 C、从窗子跳出去 D、惊慌失措 22、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23、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