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016


篇一:《2016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重点

摘要:“一带一路”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正式发布,获得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响应。宣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和路线图。“一带一路”的立体布局日趋清晰,同沿线国家发展规划的对接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我国分别同俄罗斯、欧洲签署了发展规划对接的联合声明,使“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两个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带一路”也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重点。

正文: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

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 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各种机遇

1、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

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2、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3、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结语:“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 剧锦文 经济日报[N]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5/4/2 第13版

[2] 王义桅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 人民出版社2015

[3] 冯并著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M] 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篇二:《2016最新形式与政策结课论文》

形式与政策结课论文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学生姓名:

专 业:

学 号: 201430060206

班 级: 1430602

联系电话:

2015年12月28日

自从上了形式与政策课程之后,使我对日本对中国的侵入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及间接了解到当今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可谓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我通过书写一篇小论文的形式总结上课时候的核心内容以及课程的心得体会。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70年前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曾记否,外敌公然华夏大地上曾 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标牌; 难忘那,广袤疆土,横尸遍野,悲怆的哭喊,在血腥弹雨中戛然而止。

曾记否,无家可归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锤死挣扎,沃土染成了腥红。 难忘那,在无情的屠刀下不暝的一双双渴求和平的目光于战火纷飞中;

这国家的孱弱,民族的耻辱,叫我们怎能忍受、怎能遗忘!

70年前,曾有株顽强的青草,冲破战场上一片焦灰;70年的冷雨,70年的风吹,70年的青青橄榄随风而垂。曾有只孤独的雄鹰,寻觅天边自由的高飞;70年的翱翔,70年的热泪,70年的盛世之梦夜夜回归。曾有群伟大的人们,双手唤醒巨狮的沉睡;70年的荆途, 70年的光辉,70年的英魂凝聚不朽的丰碑。

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涉及了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口,总兵力打1.1亿人,军民伤死9000万人,中国用3500万军民的死伤换来了百年抗击外来入侵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70前的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70年前的胜利来之不易,代价万分沉重。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人民都是受害者,而付出的牺牲之大,遭受的苦难之深,当数中国人民为最。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他们曾叫嚣:一个月占领上海,三个月占领中国。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顿时血肉横飞,尸体遍地。日寇用了各种残酷的手段,杀害了30万南京人民,整座南京城成为尸横遍地,瓦砾成堆的人间地狱。这就是震惊世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永远会记住这个血债。

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016}.

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70年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事业人民的胜利。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战争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华民族为开创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中方希望同广大会员国共同回顾总结历史,展望开辟未来,坚定铭记历史、永不再战的庄严承诺,真正实现《联合国宪章》描绘的同心协力共建美好世界的蓝图,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让世界更加和平,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70年前,抗日战争在今天仍然时刻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从十九世纪开始,日本侵略者就开始不断地、肆无忌惮地欺辱中国。日本为何能以小欺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国力、军力强大,而中国虽大却是积贫积弱,国力单薄,一时难以和日本抗衡。所以,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只有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现代化强国,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陆海空三军,才能有效地抵御外敌;才能让某些对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领海觊觎已久的国家不敢轻举妄动;让某些企图依仗着某大国“撑腰”,非法侵占我国岛屿并企图“国有化”或永久化的国家,其痴心妄想彻底破灭。

70年来,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始终未散,其核心目的就是要推翻二战战败的历史公案,否定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二战结束至今,在日本,总有那么一些人矢口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和罪行,竭力美化军国主义战争,甚至公开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屡屡制造事端,引来国际社会强书、参拜靖国神社,美化的是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侵略历史;妄图修改和平宪法、强行解禁集体自卫权,威胁的是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最近又频频滋事,对我钓鱼岛虎视眈眈,并妄图染指台海,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严重挑衅中国主权和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极端事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忘记,丧尽天良的日寇曾在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我们不能忘记,灭绝人性的日寇对我东北同胞的活体实验;我们不能忘记,关内关外,大江南北,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母亲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千古的壮丽篇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必须再一次重温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必须牢牢记住那一段记录着日本帝国主义滔天罪恶和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历史。因为,只有不忘过去方能居安思危;唯有警钟长鸣才能富国强军。在和平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着的国人,必须把我们民族曾经的伤痛和耻辱转化为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万众一心,戮力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不忘国耻的中国人在这70年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高潮。因为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纪念,是为了认清历史、正视历史、记住历史,在人们庆贺胜利70周年之际,世界还不太平,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防范意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务必常抓不懈,居安思危的警钟当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长鸣!

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谓历历在目、罄竹难书。这血与泪的记忆也深深地刻入了历史,谁都永远不会忘记。

铭记历史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使二战那场大悲剧不再重演。正如东京审判时中国大法官梅汝璈所说的:“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还企图篡改历史,鼓吹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否认南京大屠杀与强征“慰安妇”等侵略罪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些做法严重挑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国际社会确立的价值观和国际法坐标,严重破坏了战后国际秩序,严重伤害了中国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加剧了地区形势的紧张,引起国家社会的警惕和批评。

关于“历史认识”的战争远未画上句号。特别是安倍政权上台后,历史的战场再次硝烟四起。“侵略未定论”“慰安妇娼妓论”“殖民地贡献论”“大东亚解放论”„„战后长期不入流的歪理邪说在当前日本政坛和社会大行其道,不能不让人产生时空倒错的强烈违和感和愤怒感。而安倍去年12月对靖国神社的悍然参拜,不亚于是发起历史倒算总攻击的一个信号弹。

显然这是安倍政权精心策划、一场有备而来的“历史战争”。借用时髦的“安倍经济学”,试图篡改历史真相的“安倍历史学”也有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否定“战后体制”,清除日本右翼势力所称的战后“和平幼稚病”和“自虐史观”;第二支箭是重新评估和削弱代表日本历史反省姿态的“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内涵,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之际推出历史修正主义的“安倍谈话”做好铺垫;第三支箭则是通过所谓“教育改革”和持续舆论诱导和洗脑,复活100多年前的“明治神话”亡灵,将日本帝国和军国思想支柱的“历史荣耀感”“大和民族优越性”重新植入日本人脑中。

对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需要借鉴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几大“法宝”。

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毒容易解毒难,随着日本社会战争经历者越来越少,对侵略历史的反省气氛日显淡薄,以参拜靖国神社的国会议员为例,年轻面孔越来越多见,注定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二,构建“统一战线”。安倍政权的所作所为,不仅在挑战和刺激中韩等受日军荼毒最甚的亚洲国家,更是公然挑战二战结束以来奠定的国际秩序和历史公论,我们需要让国际社会更多国家、更多人认识到安倍的这一邪恶企图和野心指向。

三,在“历史战场”外,开辟现实“第二战场”。安倍政权否定历史、美化侵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洗白”罪恶历史后复活军国主义。也因此,安倍在军事领域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可避免牵动历史记忆的神经,触痛千千万万受害者的历史伤疤。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70年前的中国,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可以明告一些人:历经磨难、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决不会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绝不会容许中华民族付出巨大牺牲、卓绝抗战后的胜利成果受到任何侵蚀和踩踏。安倍政权掀起的“历史战争”注定失败。

历史虽然属于过去,但同样可以昭示未来。今天 ,我们这一代,很幸运的生活在幸福的新中国 ,不必吞糠咽菜,不必经历炮火硝烟,可是,难道和平岁月,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吗?不,我们应该饮水思源,在惊觉生命无比珍贵时谨记:

篇三:《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016}.

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