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小练笔400字


篇一:《幽径悲剧阅读答案》

幽径悲剧阅读答案

1.这两段文字,一段写自己看到古藤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惨相后“悲哀至极”的心情,一段写古藤对“无端被人杀害”的“控诉”,你觉得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2.“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愚氓灭美”之事?(4分)

3.说说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1) 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2)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1.形式上是并列关系,实际上两段都表现“我”无比悲痛的心情。藤萝无知,藤萝的“哭泣”“控诉”实际上是“我”的感情迁移的结果,或者说,“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和“控诉”,是“我”在极度悲痛情况下的一种幻觉,是“我”在哭泣,在控诉。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回答酌情给分。

2.表现作者无比悲痛愤慨的心情。

愚昧无知也可以毁美,与血腥暴力有着同样的恶果,文章的揭露十分深刻。说明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否则就会制约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评分标准:基本意思正确得满分。

3.(1)反问,突出表明自己心情的悲哀。(2)拟人,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丽。 评分标准:修辞手法1分,作用2分。我说,你听 阅读答案

1.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①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

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⑵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3.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2分)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 句。赏析:

4.“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得老师?试分别

做简要概括。(2分)

5.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2分)

答案:

1.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②老师脑梗严重,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评分: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⑴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⑵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评分:共2分。答案应含有“对老师的深情”“情感难以控制”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示例二:第②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等等

评分:共2分。也可任选其他角度,如联想和想象、词语的赏析等,表达合理即可。

4.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评分:共2分。每点1分,可有不同角度,合理即可。

5.示例略。评分:共2分。“交流”能较好地体现“感受深”,表达通顺即可。

篇二:《幽径悲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来感受美的毁灭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

二、(1分钟)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三、(24分钟)赏藤萝之美

1、引导学生赏析藤萝之美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就有一双慧眼,他在燕园的幽径中,发现了一个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幽径中的一株古藤萝。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

(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

师: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

(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

师:藤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美的化身。它的美仅仅就这些吗?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

然后小组内讨论。

(明确:“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藤萝经历风霜雨雪,经历人世沧桑,经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成为惟一的幸存者,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株藤萝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显现出岁月的沧桑美。古老的藤萝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仍然萌生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2、师:这是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1—7段,写幽径与其它藤萝是为了衬托藤萝之美, 烘云托月手法。)

师: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8段,感受藤萝的美丽。{幽径悲剧小练笔400字}.

3、师: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这株藤萝所怀有的感情,以及“这一株古藤萝”在作者心中占据的地位。

师追问:这一株为什么会成为作者唯一的一点安慰?

(明确:“顾而乐之”、喜爱、依恋。“惟一的一点安慰”或 美带给“我”精神上的安慰等等。让学生结合第9段的语句分析,让学生懂得,在“十年浩劫”之中,美好的事物已经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这株幸存的藤萝成了作者唯一的知己。)

师: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安慰,那他为什么不在人世中寻找呢?理解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联系季羡林先生在文革中的遭遇加以分析。

屏幕出示:季羡林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散文《二月兰》中写到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心情。他写道:“我当时日子实在非常难过。我知道正义是在自己手中,可是是非颠倒,人妖难分,

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走在藤萝下面,嗅着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也就不由得感受到世界之美而留恋人生了。这株历经沧桑仍充满活力的藤萝给作者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的信心、勇气。)

四、(6分钟)观藤萝之惨

1、师:可以说这株古藤萝在燕园,它是唯一的最美,在“我”的心中,它是唯一的最爱,都占据着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如此美丽的古藤萝却被毁灭了,永远消失了,

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第11段。明确: 一是虬干:“摇曳”,就是摇荡,说明它没有生存之根,失根的藤萝就像是失去母亲的孤儿,孤苦无依。“吊死鬼”,上吊而死是一种非正常死亡,似乎有某种冤屈,这里似乎在暗示藤萝是被害而死。二是花朵:“微笑”,藤萝本是自在地绽放笑容,天真无邪地笑对世界,它们浑然不知赖以生存的根已被砍断,巨大的反差更让人觉得藤萝的无辜、不幸,令人痛心和悲哀。)

师:一串串美丽的藤萝花像孩子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已经永远失去了母亲!美的毁灭总是那样震撼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悲剧让你们难忘?

(生回答)

(明确: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这是美好被撕碎的悲剧美,它带给我们的这种震撼人心、难以释怀,也是一种文学美。)

2、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一下藤萝被毁灭后的悲惨情形。

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

(读出痛心和同情。)

五、(3分钟)感作者之悲

1、被毁灭的东西越美,其悲剧性就越强。

阅读文章12—14段,作者在此更是直接宣泄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划出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痛之情。

2、作者的这种悲愤、痛苦之情在13、14段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五、(8分钟)探悲剧之因

1、师:古藤萝被毁灭,这可以说是一起发人深省的冤案,

屏幕出示:找出制造这个冤案的凶手以及冤案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并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愚昧的人,不知欣赏美、毁灭美的人。)

师追问:我们在校园里如果损坏花木都会受到批评,那么在北大的校园里怎么会有人砍断如此古老而美丽的藤萝呢?是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呢?

(明确:在“十年浩劫”期间,毁灭美司空见惯。可是在1992年的春天,十年浩劫已经结束十五六年了,在北大校园里,竟然还有不知道欣赏美,甚至毁灭美的“愚氓”,他们还在继续制造着毁灭美的悲剧。北大校园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这更让作者感到悲痛。)

2、师:第12段中,作者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追问:其他人对待小花小草以及这株藤萝的态度与作者有何不同呢?从文中找出语句。 (明确:此处将“伟人”、“世人”、“燕园中人”一一与作者进行对比。所谓的“伟人”,对自然中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冷漠无情。“世人”只知道争名逐利,没有爱心,对生命缺乏情感。

“燕园中人”,不注意、不关心、不伤心。)

总结:这些人都漠视美、对美的毁灭无动于衷。社会群体缺乏对“愚氓”灭美现象的重视,缺乏爱美护美的意识。才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

出示板书。(明确并总结:如此美好的事物变得惨不忍睹,作者的最爱变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藤萝的悲剧,是幽径的悲剧,也是燕园的悲剧,也是北大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更是我们人类的悲剧。)

六、(1分钟)抒心中之情(这一环节时间多则用,不够,就舍弃。)

假如你就是这株被砍断的古藤萝,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七、(1分钟)结语。

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我们总能感受到一颗高贵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他那悲天悯人、关爱一切的伟大情怀让我们动容、让我们震撼。

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总是让我们痛心不已,也让我们懂得,应该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努力去发现美、欣赏美、呵护美,

让幽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让紫藤萝的微笑永远绽放!

篇三:《幽径悲剧教案新》

第____________课时 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日

二十四、幽径悲剧

季羡林

教学目标:{幽径悲剧小练笔400字}.

1、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 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 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了解悲剧产生的根源,激发学生产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了解悲剧产生的根源,激发学生产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幽径悲剧小练笔400字}.

第一课时{幽径悲剧小练笔400字}.

一、 导入新课

在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里,在一条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幽静小路,曾经发生了一场悲剧,使人伤心落泪,那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悲剧呢?还是让我们跟随季羡林老先生走进《幽径悲剧》吧!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采用读写大比拼方式)

蜿蜒wānyán 懦者nuò 浩劫jiã 诛伐 fá 惆怅chóuchàng 虬干 qiú 愚氓 mãng 摇曳yâ 万斛 hú 潋滟liànyàn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 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 明确:1-6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2、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明确:7-16节。

3、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明确:11-16节。

4、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1—6)节 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节 幽径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节 藤萝悲剧。

三、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这是一条怎样的幽径?幽静所处的环境如何?

明确:这是一条古老的、不同寻常的幽径。幽径的一面傍湖,一边靠山。

2、 写了山上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松柏、小鸟、鸣蝉等,按照时间的顺序,这些景物色彩浓烈、充满生命力。

3、 山上、湖中冬天写了什么?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写了荷叶、荷花。生机勃勃,富有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4、你觉得幽径之美主要美在什么?

明确:主要美在有生机,富有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5、写幽径之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侧面烘托幽径中的一株藤萝。

四、欣赏课文第二、三部分

1、生细读第七节,第一句写“让我最留恋难忘的还是一株古藤萝”但是没有直接写这株

古藤萝,而是写了众藤萝,突出了这些藤萝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了一些藤萝的历史和藤萝的美。侧面烘托幽径中一株藤萝的神奇,激起读者对这一株藤萝的强烈兴趣。

2、请找出正面描写的文字,反复朗读,看看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株藤萝的?

明确: 正面描写::“它既无棚……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袭入耳内”的蜜蜂声。(有形有声有色)

3、这是藤这株藤萝的外在美,你能说一说这株藤萝的内在美吗?

明确:(1)和:与大树和睦相处

(2)善:阅尽沧桑,幸免于难, 从无害人之心

五、小结本课内容

本段用了很大的篇幅写幽径之美,以及其它名园中的藤萝,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写幽径,是为了衬托幽径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有特色”,所有这些,都是侧面烘托。

附板书

美在四时

幽径美景{幽径悲剧小练笔400字}.

美在湖山

形:盘曲而上

幽径悲剧 藤萝之美 味:扑鼻之香

色:万绿丛中一点红{幽径悲剧小练笔400字}.

声:嗡嗡蜜蜂声

藤萝悲剧

第____________课时 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2、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了解悲剧产生的根源,激发学生产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仔细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明确: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2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