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感想


篇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记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篇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学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学习

内容简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学习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有限空间作业分类及危险辨识、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案例警示等四部分内容。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2013年5月2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9号公布,2013年7月1日起施行,2015年5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0号修正)有关要点

1、有限空间的概念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的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调整并公布。

2、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主体责任

工贸企业是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3、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责任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

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建立下列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4)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5)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6)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5、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专项培训

工贸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3)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

6、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

工贸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7、有限空间作业评估、审批制度

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

8、有限空间作业的实施过程

(1)明确责任

工贸企业应当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2)危险告知

①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②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3)采取隔断(隔离)措施

工贸企业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4)通风和检测

①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②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③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④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⑤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5)检测记录及其人员防护要求

①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

浓度等信息;

②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③检测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

(6)消除危害要求

①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②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7)通风要求

①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工贸企业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②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工贸企业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8)作业过程检测要求

①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工贸企业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②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9)照明灯具及其他电气设备要求

①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

(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②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10)作业人员防护要求

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11)其他相关要求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①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②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③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④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⑤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⑥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12)作业结束后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9、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等要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感想}.

(1)工贸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

(2)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

篇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一、定义

有限空间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体积足够大,人能够完全进入;

2、进出口有限或者受到限制;

3、 不是设计为长时间占用空间。

二、有限空间的主要特点

1、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毒有害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所以在进入限空间前首先必须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

2、对于某些有限空间,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有限空间事故的特点

1、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概念的陌生,以致于根本无法认清相应空间存在的危害性,这是有限空间事故高发生率的根本原因;

2、监护、救援人员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相应事故的高死亡人数的主要原因,经常发生一人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发生意外,多名救援人员的进行营救时的死亡事故;

3、适用救援设备的缺失也是导致相应作业人员高死亡率的原因。

四、有限空间分为四类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4、冶金企业非标设备:高炉、转炉、电炉、矿热炉、电渣炉、中频炉、混铁炉、煤气柜、重力除尘器、电除尘器、排水器、煤气水封等。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安全隔离

有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堵板)或拆除管道。与有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二)危害识别要求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物料危险特性不了解或未进行清洗置换的不得作业。清洗或置换后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的规定。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2、应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内空气良好流通。打开人孔、手

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同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可采取正压式通风装置强制通风。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三)监测

1、作业前30分钟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4、 作业中应定时监测,每2小时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对可能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次日开工前,应对有限空间进行监测。

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四)个人防护措施

1、在缺氧或有毒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2、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

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用品。

4、在粉尘浓度较大,有刺鼻刺眼气味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能够保证个人健康的防护口罩。

5、在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耳塞等防噪声护具。

(五)照明及用电安全

1、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24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且漏电保护器应放在有限空间外。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六)安全措施要求

1、在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在有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有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在现场实际许可的情况下应建立起逃生通道。

3、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4、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特殊有限空间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6、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7、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篇四:《有限空间作业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

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对有限空间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多人伤亡事故。同时,有限空间中作业存在的危害,极大多数情况下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有限空间内作业,认真落实以下防范措施:

(一)在有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二)对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应做到先检测后监护再进入的原则。先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三)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能少于3次。对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制度;同时应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感想}.

(五)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格。

(六)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进行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

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七)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八)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应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

当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时,应急救援人员应在做好个体防护并配戴必要应急救援设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救援。其他作业人员千万不要贸然施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篇五:《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防范工作,根据《福建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闽安委办〈2012〉74)的文件精神,我公司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对治理工作进行梳理,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摸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制定方案

7月底,公司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并建立基础台帐,落实安全责任,制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公司成立了有限空间专项治理工作组,制定专项方案,建立健全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

二、落实有限作业空间安全生产要求

1、对承包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单位进行资质审核,由公司工程部及保卫部进行安全交底,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2、承包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清理作业时,工程部实施作业审批,要求作业现场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员的情况下作业。严禁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

3、根据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与承包单位共同制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处置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每年进行一次演练,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并按规定申请备案。

4、要求承包方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并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三、整改到位,达到专项治理的目标

1、通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间作业专项治理,摸清了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和安全管理现状等情况;

2、使作业人员掌握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相关要求,提高安全素质,杜绝违规违章作业行为;

3、建立健全了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配齐配全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4、建立了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篇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知识》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应知应会66条

这是一份“作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应知应会66条”的规定,内容全面细致。

1. 2014年9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 条规定》(第69号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第69号令)“五必须五严禁”内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感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感想}.

一 是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是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是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是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是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3. 涉及或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人 员(简称“有限空间四类人员”)要进行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的培训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未经专项安全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管理和作业。

4.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气体和缺氧环境有限空间作业的班组,每季度 应组织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并及时完善作业标准。

5.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称为有

限空间作业。

6. 有限空间主要分为三类:即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建(构)筑物、地上建(构) 筑物。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矿井、特殊情况下的围堤和挖掘作业视为有限空间。公司重点管控的“三类有限空间”是指: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有限空间;涉及有毒有害和窒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存在淹溺或掩埋危险的有限空间。

7. 采用管道送风时,强制通风引风区应设置在远离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异常释放 的区域,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保证风源安全可靠;凡需要通风的有限空间,缺少在线通风设备设施时,应配置专门的风机、风管等通风设施。

8. 必须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 规定,作业时应采取机械通风。

9.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 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也就是说可靠切断只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插盲 板,一种为拆取一节管道。除此以外的关阀门、水封等方式均不属于可靠切断的手段。

10. 缺氧环境是指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低于19.5%。富氧环境是指空气中氧的 体积百分比高于23.5%。硫化氢正常状态下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3,停留时间为8小时。CO含量不超过24ppm(30mg/m3)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11. 在缺氧或有毒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 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12. 配戴长管呼吸器时,应仔细检查气密性,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 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

13. 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 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14. 进入带有转动设备类的有限空间,必须办理停电手续,切断电源,并在开关 上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禁止启动”等警示标志。

15. 有限空间的坑、洼、沟或孔、通道出入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 间应设警示红灯。

16. 进入竖型、筒形、圆柱型等不易施救的有限空间及在其内部检维修作业的人 员,必须全部系挂一根可靠牢固的“安全绳”(救命绳),绳端要固定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该“安全绳”(救命绳)不得替代防止高空坠落的安全带。监护人应通过系在作业人员身上的保护绳进行沟通。

17. 在金属设备内和特别潮湿作业场所电焊作业,要提高电绝缘防护等级(如使 用电绝缘靴、铺设绝缘板等),更换焊条时身体不准靠在导电物体上。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电气设施,包括电动工具、通风、照明设施等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18. 当有限空间为原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容器的,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 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应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

19. 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手持行灯必须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在金属容器、潮湿环境、狭小容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内作业,电压

应小于等于12V。

20. 硫化氢中毒:硫化氢(H2S)是无色气体,臭鸡蛋味,易溶于水;属窒息性、 剧毒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等低洼处。

21. CO中毒:CO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易燃易爆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 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相对于氧气)而造成组织缺氧。

22. 氮气,正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且通常无毒。空气中氮气含 量过高,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9.5%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23. 因设备检修维修或施工作业临时形成的有限空间(如打人孔需进入的管道、 围堤、坑洞等),作业前,应在现场设置“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明确告知有限空间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包括应当准备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施、应急电话)。

24. 有限空间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窒息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缺氧、易燃易 爆物质、液体、物料、触电、坠落、旋转设备、高温/低温、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25. 有限空间危险因素辨识方面内容:

一是有毒有害和窒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 引起中毒或窒息的危险;

二是可燃气体、液体、固体及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三是液体水位升高或坠入液体储存设施内引起淹溺的危险;{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感想}.

四是固体坍塌引发掩埋或窒息的危险;

五是设备设施转动引发绞伤的危险;

六是潮湿环境引发触电的危险;

七是高处坠落或高处落物的危险;

八是温度、噪音、腐蚀性化学品等其他危险。

26. 有限空间作业3个方面的危险特性:

一是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二是危险性大、 发生事故后果严重;

三是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有限空间作业造成伤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施救不当,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

27. 公司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窒息性和易燃易爆气体分 别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煤气(主要有毒成分是C0)、硫化氢(H2S)、甲烷(沼气、H4C)、二氧化硫(S02)、氨气(NH3)、氢气(H2)、氧气(02)等窒息性气体:氮气(N2)、氩气(Ar)、二氧化碳(C02)等。

28. 根据有限空间潜在的危险性和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应把有限空间分为 A级、B级、C级、D级进行分级管控和分级审批。

(一)A级:可能造成作业人员多人伤害或死亡的有限空间作业;由单位分 管生产、设备、工程的厂领导审批;

(二)B级:可能造成作业人员死亡、重伤或较大及以上险肇事故的有限空 间作业;其中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和窒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作业由单位主管生产、设备、工程的部门负责人审批,其他类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可由作业区主管审批;

篇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方案措施

一、 工程概况

西三旗建材城危改项目市政道路及雨污水工程,位于昌平区和海淀区交界处西三旗地区v。本工程西起建材城中路、东至城市铁路;南起规划西三旗路、北至西三旗北路。此工程包括东小口村西路排水及道路、硅谷先锋北路排水及道路、建二路排水及道路、西三旗北路排水的规划与污水管线的修建。

二、 本工程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内容

根据工程投标文件,现场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内容为:顶管施工、管道清掏施工。

三、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1、主要负责人职责:各作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①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②组织制定细化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③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④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⑤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感想}.

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作业审批: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各作业单位应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危害告知:作业单位应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对所属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告知作业人员由于上部道路存在原来旧污水管道渗漏现象,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如果未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并未正确佩戴相应防护用品可能存在气体中毒隐患,必须提高安全意识,掌握相应安全知识,杜绝盲目施救造成二次伤害。作业单位必须在进入点附近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4、现场监督管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①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②作业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③监护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

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5、承包管理: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