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8002-2007


篇一:《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篇二:《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标准号】AQ8002-2007

【发布日期】2007-01-04

【实施日期】2007-04-01

【标 题】安全预评价通则

前 言

安全预评价是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落实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业园区建设安全生产规划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本标准对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报告格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为进一步制定各行业安全预评价细则提供了基础依据,对确保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是在《安全预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9]77号)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所有安全预评价行为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内容、程序和基本要求,以及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和社会活动的安全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建设项目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3.2社会活动

由活动的组织者按一定的目标、方案,在某一固定地点、场所或区域空间组织实施的,由社会公众参与、合法的商业、社会活动或集会等行为。

3.3工业园区

是指由政府统一规划批准建设的集中工业产业区域,主要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化工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4 内容和程序

4.1 安全预评价的内容

a)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b)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

c)提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等。

4.2 安全预评价程序

a)前期准备;

b)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c)划分评价单元;

d)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

e)提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f)形成评价结论;

g)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安全预评价的程序框图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4.2.1 前期准备

a)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b)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c)组建评价组;

d)实地调查被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现场勘察、准确记录勘察结果。

应搜集的参考资料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4.2.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辨识和分析被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4.2.3 划分评价单元

划分评价单元应符合以下原则:

a)自然条件

——地理状况及气象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周边环境、交通状况及居民分布。

b)基本工艺条件

——工艺流程;

——危险物质分布情况;

——作业人员分布情况;

——生产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

c)符合安全状况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d)便于实施评价

——评价单元相对独立;

——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2.4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不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可选用半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

——对于不同评价单元,必要时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4.2.5 定性、定量评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采用选定的评价方法以实地调查、现场勘察的结果为基础,并可参考类比对象的实际状况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确定发生的部位、频次、严重程度。

4.2.6 提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a)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总图布置方面

——工艺、功能方面

——设施、设备、装置方面

b)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组织机构设置方面

——人员管理方面

——设施、设备物料管理方面

c)其它。

4.2.7 评价结论{aq8002-2007}.

给出对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5 安全预评价报告

a)概述

1)评价依据

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被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其他参考资料。

篇三:《AQ8002-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 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Rule of Safety Pre-assessment

2007—03—05发布 2007—04—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安全预评价导则

AQ 8002—200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03—05发布 2007—04—01实施

目 次

前言 ………………………………………………………………………… 3 1 范围 …………………………………………………………………………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3 内容和程序 ………………………………………………………………………… 4 4 安全预评价报告 ………………………………………………………………………… 8 5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格式 ………………………………………………………………… 9

前言

安全预评价对落实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制订工业园区建设安全生产规划、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事故风险提供技术支撑。本标准对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报告格式等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对确保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为制定各行业安全预评价的具体细则提供基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浩、阴建康、任建国、鲁顺清、刘正伟、陈兵、陈立元、王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报告格式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工业园区规划或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预评价。 各行业或领域可根据《安全评价通则》和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制订实施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本(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安全预评价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等。

4安全预评价内容

4.1 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内容。

安全预评价参考资料目录见附录B

4.2 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4.3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4.4 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笺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4.5 为保障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安全运行,应从评价对象的总图布置、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装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运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

4.6评价结论

应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否安全运行的结论。

5 安全预评价报告

5.1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总体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是安全预评价工作过程的具体体现,是评价对象在建设过程中或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性指导文件。安全预评价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5.2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基本内容

5.2.1 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

5.2.2 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安全预评价的依据。

5.2.3 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工业园区规

划、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等概况。

5.2.4 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

5.2.5 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5.2.6 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做简单介绍。阐述选定此方法的原因。详细列出定性、定量评价过程。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监控情况以及预防事故扩大的应急预案内容。给出相关的评价结果,并对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5.2.7 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5.2.8 作出评价结论。

安全预评价结论应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

5.3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格式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格式应符合《安全评价通则》中规定的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预评价程序框图

篇四:《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

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标准号】AQ8002-2007

【发布日期】2007-01-04

【实施日期】2007-04-01

【标 题】安全预评价通则

前 言

安全预评价是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落实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业园区建设安全生产规划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本标准对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报告格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为进一步制定各行业安全预评价细则提供了基础依据,对确保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是在《安全预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9]77号)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所有安全预评价行为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内容、程序和基本要求,以及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和社会活动的安全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建设项目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3.2社会活动

由活动的组织者按一定的目标、方案,在某一固定地点、场所或区域空间组织实施的,由社会公众参与、合法的商业、社会活动或集会等行为。

3.3工业园区

是指由政府统一规划批准建设的集中工业产业区域,主要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化工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4 内容和程序

4.1 安全预评价的内容

a)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b)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

c)提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等。

4.2 安全预评价程序

a)前期准备;

b)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c)划分评价单元;

d)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

e)提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f)形成评价结论;

g)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安全预评价的程序框图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4.2.1 前期准备

a)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b)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c)组建评价组;

d)实地调查被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现场勘察、准确记录勘察结果。

应搜集的参考资料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4.2.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辨识和分析被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4.2.3 划分评价单元

划分评价单元应符合以下原则:

a)自然条件

——地理状况及气象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周边环境、交通状况及居民分布。

b)基本工艺条件

——工艺流程;

——危险物质分布情况;

——作业人员分布情况;

——生产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

c)符合安全状况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aq8002-2007}.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d)便于实施评价

——评价单元相对独立;

——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2.4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不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可选用半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

——对于不同评价单元,必要时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4.2.5 定性、定量评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采用选定的评价方法以实地调查、现场勘察的结果为基础,并可参考类比对象的实际状况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确定发生的部位、频次、严重程度。

4.2.6 提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a)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总图布置方面

——工艺、功能方面

——设施、设备、装置方面

b)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组织机构设置方面

——人员管理方面

——设施、设备物料管理方面

c)其它。

4.2.7 评价结论

给出对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5 安全预评价报告

a)概述

1)评价依据

篇五:《安全评价通则》

安全评价通则

文献:1.《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

2.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aq8002-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AQ8002-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

6.AQ8003-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安全评价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系统的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产生于保险业,20世纪60年代, 由于制造业向规模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 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 首先是在军事工业逐渐形成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由于安全评价在减少事故, 特别是在减少重大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效益, 许多国家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安全评价, 2002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0号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1月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发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在规定了对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管理和监督的同时, 提出了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一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生产、储存、使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