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原意和寓意


第一篇:《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2.学习朗读古文,能正确处理句子中的自然停顿。

3.理解寓言内容,使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掌握两个成语。

教学难点:懂的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用音乐引入:

第一次跟大家见面,送给大家一段好听的乐曲《凤凰展翅》(放乐曲),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乐器吹奏出来的吗?这种乐器叫“竽”(出示“竽”的图片),它是用竹子做成的。看字形,竹字头,下面是“于是”的“于”,跟老师一起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滥、充数)谁来读?标“滥”的读音,大家一起读。你怎样记住这个字?

(设计意图:用动听的音乐导入,巧妙的引出生字“竽,”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竽的制作原料,起到记住“竽”这个字的写法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古文时,能随机记住生字的写法。“滥”也是一个生字,同样,引起学生的注意,读准字音,试记字形。 )

二、学习古文:

(一)过渡:

打开书97页,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和以前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这正是一篇用两千多年前的语言写成的古文,短小精悍、语言精炼正是古文的特点,这则寓言,却把故事讲得清清楚楚。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通过观察,比较现代文与古文的不同之处。教师通过总结,点拨古文的特点,并强调“全篇只有44个字”,增强古文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

1.轻声读课文,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试着把句子读通顺。生读课文。

2.逐段读课文。

引导:你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大 家听老师读的和他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你们也像老师这样读读这句话。

3.过渡:他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还注意了句子中的停顿,我们像他一样试着读第二自然段。

指导重点字音:

设想:

读的时候出现错字:听出来了吗?哪个字读得不正确?

你怎么知道这个字的正确读音的?(生字表)——你真仔细!能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这个方法多好呀!——板书字音——再读(南郭处士 廪食)——两遍就能把古文读正确,进步真快!——(面对全体)我们读古文还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出示第二自然段停顿——来,你试着读一读(随时打断,指导)——大家都试试!——指名读——全班读。

4.过渡:既要读正确又要有停顿,自己试着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可以像这样用铅笔标一标。

设想:指名读——重点指导“湣”、“好”的读音:

真聪明,这个“好”字是个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请你分别组词。在这篇课文里,这个字读好(四音)好一一听之。 板书“好”及读音

5.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是第一次学习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个难点,如果这点做得扎实,对于了解课文意思有很大帮助。所以要抓住文章中易读错的字,多读多练,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并通过教师范读、试读屏幕上标有停顿符号的句子等方法,练习注意句子中的停顿,了解古文停顿的规则,增强语感。)

(三)你们第一次读古文,竟然读得这么好,你们真棒!那么,要想读懂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好办法?运用你所说的方法,试着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把不懂的字、词画下来。

1.第一自然段谁读懂了?生说意思。

在回答的时候,先读原文,再用自己的话说意思。

三百人,真多呀!谁来读?再来读!

一定(强调)要三百人,你再来读!

板书:必三百人

2.第二自然段谁来试试?出示幻灯

点处士——处士什么意思?——这个处士姓什么?——我们的姓都是一个字,南郭这个姓是两个字,所以是复姓,南郭处士也可以称他南郭先生。——师读半句,什么意思?——大王指的是谁?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若没说出请的意思:这个“请”字没用到,你们把这个字的意思带进去,再说说。 板书:请

廪食什么意思——廪食就相当于现在我们工作时领的工资。那齐宣王给南郭先生的待遇跟谁一样多?——数百人——这数百人就是上文说的——三百人——请你再说说“廪食以数百人”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南郭先生到底说了什么让齐宣王这么高兴?

出示:南郭先生( )地说:“ 。”

听了南郭先生的话,齐宣王高兴极了!谁来读读?(宣王怎样,再读)

3.第三自然段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人一个人的吹竽。板书:一一听之 逃

南 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南郭处士想: ,于是处士逃。

评价:南郭先生害怕了、心虚了、担心了、心惊胆战

体会南郭先生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了解文章意思时,第一、三自然段很简单,由学生说出意思,教师随时点拨;第二自然段很难理解,教师要根据在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予以引导,讲解。待学生弄懂意思之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合理想象,引领学生创造性的读出文中的语气。)

4.你还有不懂的吗?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有声有色!(找一至两位)——你能把刚才的想象加进去吗?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南郭先生请求为大王吹竽和南郭先生灰溜溜逃走的场景,体会两种不同情况下,南郭先生的两种不同表现,不同的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理解寓意埋下伏笔。)

(四)读懂寓意:

面对落荒而逃的南郭先生,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从而说出对南郭先生的忠告等,与此同时,理解寓言的寓意:做什么事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要有真本领。)

(五)巩固课文内容:

1.解释“滥竽充数”中“充”的意思。

(1)满,足 (2)装满,充满 (3)担当,充任 (4)冒充

(设计意图:把课后练习题及时穿插在课堂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成语的意思,同时减轻了学生课下的学习负担。)

2.你能用原文填空吗?

南郭处士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是因为 ;

后来,南郭处士不能滥竽充数,是因为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准确地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必须做到“不多字,不少字,用原文填空”。在此环节中,也可使学生正确运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

3.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咱们把它背下来吧!(教师提示背诵,给一分钟,看谁能不用老师提示自己背?)

(设计意图:增强本节课学习效果,使学生熟读成诵,积淀文化底蕴,在比较中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拓展阅读:

你知道吗?

1.“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鱼目混珠 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反义词:货真价实 名副其实

2.这些成语的意思大家可以查查成语字典,看看《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古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板书:

滥竽充数

必三百人 请

一一听之 逃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续编故事:这下我们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的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伴和你的家人听

第二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二、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 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滥竽充数的原意和寓意}.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滥竽充数的原意和寓意}.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滥竽充数的原意和寓意}.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 (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 蒙混进去 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 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投影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 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缗王 一一听之 逃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