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诗歌相遇


第一篇:《我与诗的故事》

我与诗的故事

从小到大,诗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今天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

我与诗相遇在南山脚下。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身影。

那么随意,那么放荡不羁,采一朵路边的野菊,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没有被困难挡住他的步伐,终于悠然的看到了南山的身影。

我于是相遇在草原上。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梵高正挥舞着手中的画笔,构筑那幅美丽的向日葵。 也许只有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中,他才会挥舞着手中的画笔,画出他的梦想。

于是,我看到了向日葵一花独秀的风采。

我于是相遇在海边。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昔日一统北方的领袖曹操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吟道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也许,只有大海才能懂得他的雄心壮志,用诗歌才能咏出他的志气。 于是便有了千里走单骑的英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采,才有了那华容道上一抹决然而去的身影。

我与诗的故事,有了陶渊明的步伐,有了梵高的画影,有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于是,我与诗的故事不再单调无味。

我与诗的故事,乐哉!悲哉!壮哉!

杜庄小学六年级:聂美玉

第二篇:《我与诗词再见时》

我与诗词再见时(杨贺颖)

在我还小的时候,总是被迫读背各种古诗词,那些艰涩难懂的文字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同天书无异。但当几年时光过去后,对于那本被锁进箱子的古诗词集锦,我突然有了翻阅的欲望。

再见诗词时,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那些简短凝练的文字如一幅缓缓铺陈开来的水墨画,意蕴悠长。它们是一段段沉重的历史,一个个深刻的哲理,也是几世唏嘘悲叹的岁月。从中仿佛能瞥见诗人或萧索,或独酌,或长叹,或欢笑的细碎片段,好像触摸到了连接几个时代的门槛,跟着他们一起喜怒哀乐。

在封建社会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条没有阻挡住卓文君对爱情的追求,一曲《凤求凰》使身为名门闺秀的她义无反顾地跟着贫困潦倒的司马相如私奔。从此娇生惯养的她学会了洗衣做饭,寄人篱下。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并不只是司马相如的倾慕,或许也是卓文君的信仰吧。从诗词中,我看到了一个女子的坚贞与勇气。

陆游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他早年与妻子唐婉到处赋词游乐,后来却被迫休妻,进仕做官,只在沈园留下两阙凄凉遗憾的《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交织了多少恩怨情仇。然而他的仕途也并非春风得意,当时兵荒马乱,奸臣当道,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报效国家的他一定是悲愤异常。‘‘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蕴含了满头华发的遗恨,‘‘但悲不见九州同”也道不尽一生沧桑。一首首诗词沾满了诗人的血和泪。

再见诗词时,心情是不同的,领悟到的内涵也全然不同。‘‘蓦然回首”的恍如隔世,是否萦绕着三生烟火,一世迷离?李白在月下独酌,吟着‘‘莫使金樽空对月”时,是否真的享受着这半醉半醒的浮生呢?这种潇洒自如怕是沉浮在俗世的最好形式吧。于谦的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震撼了多少高洁人士,这铮铮傲骨也让人肃然起敬。 诗词不仅是一个故事,还是一种精神。再见它,是一次领悟,也是一次洗礼。

我与老屋再见时

日月轮回,生命静好。你若安好,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题记

国庆长假七天,终于可以让稍显忙碌的生活得到暂时的休栖。一切归于安逸、平和。还未沉浸于午后暖阳的氤氲中,一通电话骤然响起。

“囡囡,今年老屋后的桂花开得那个多了,屋后的小山坡简直是一片花海啊„„桂花土蜂蜜我给你留着呢„„”老父亲有一句没一句地念叨着,电话里看不到他说话的神情,但我明显觉得声音中又多了几分苍老。

这一晃半年多了,要不是父亲的这通电话,我还真遗忘了些什么!于是买上礼物,带上行礼,马不停蹄地一家三口就风尘仆仆地往家乡赶了。

汽车下了高速,沿着蜿蜒的公路又行进了一个小时左右,故乡依稀出现在眼前了,那亲切而又陌生的老屋仿佛已向我招手。父亲这些年确实苍老了不少。半年不见,原本瘦小的身躯更显弯曲了脸上的道道沟壑愈益清晰,但掩饰不了满心的欢喜。他忙着帮我从车上搬行礼,又忙着向前来问候的隔壁邻居敬烟送水,但嘴角却始终挂着笑容。

父亲居住的老屋是他年轻时修建的一幢二层小楼,正如他的年龄一般苍老。灰旧的墙壁到处可见掉落的斑迹,木造的楼梯一踩上去,照依发出“咚咚”的响声,就像儿时我们欢快

地爬上爬去捉迷藏的欢乐,可此时似乎听到苍老喘气的声音。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独自守着这老屋,一个人独自忙着活,屋顶上有他上山采来的中草药,楼板上还躺着他采摘回来大捆大捆的玉米棒,屋角纸箱里藏着前几天他独自一人采下的柿子„„我不敢再看下去了,不敢想象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怎样搬回这些神圣的物品。老屋里承载着文老父亲对我多少的爱啊?可是我又何尝多打几道嘘寒问暖一番呢?我又何尝有空就多陪伴他呢?

此时,父亲已站到洒满阳光的屋后山坡上,那里存放着几个土蜂蜜箱。在金色的阳光下,他穿上蜂衣、戴上帽子和手套,坛坛香甜的蜜汩汩而出。父亲的蜂,我的蜜!{我与诗歌相遇}.

与老屋再见,我百感交集。父亲啊,你若安好,我的世界便春暖花开!

我与鲁迅故里再见时{我与诗歌相遇}.

一直以为,蕴含着深厚文化的地方就应该是净土,走进那里,可以涤荡污浊的心灵,憾醒愚昧的灵魂。

可是,今年国庆节,当我第二次走进绍兴古城,再见鲁迅故里时,我的心被重重撞击了。这里已不是十年前我曾经相遇过的柔美恬静富有韵味的烟雨江南。

且不去说,景区外街道上的繁华:热闹的特产叫卖、餐馆经营;小资气息浓厚的礼品店、咖啡馆;假借宣扬文化赚钱的提名写诗„„一切依着鲁迅的名气经商赢利。

不知是否因为实行免费参观之故,在景点的各大出入口以及里面有空置房屋的地方,都有商人摆摊经营。更有甚者,在里面经营烧烤、油炸的小吃生意,小小的空间里,弥漫着臭豆腐的臭味、烤鱿鱼的腥味、霉干菜的腐味,让人难以呼吸。

呜呼哀哉,如果鲁迅先生在天有知,面对此况会作何感想呢?{我与诗歌相遇}.

突然想起《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满满的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写着的两个字是‘利益’。”而如今,我满眼看到的都是两个字“利益”。为了利益,不惜破坏景区的格局;为了利益,不再尊重文化的和谐;为了利益,甚至亵渎伟人的灵魂„„ 再见鲁迅故里时,不禁让我想到又有多少像这样的文化宝地饱受着时代发展的冲击,遭受到无情的破坏。

再见鲁迅故里时,又让我想到如今的书店:各种教辅满柜,风水、理财、读心术各种充满功利充满浮华的书充斥全店。

再见鲁迅故里时,还让我想到学校、媒体„„文化就这样一点一滴被吞噬,净土就这样一块一块被湮没。

再见鲁迅故里时,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的头像在纪念馆的门墙上,横眉怒对着皆为利经的苍生们,大喝一声:“住手!”

于是,文化之地又成一片净土!

我与同桌再见时

当鲜花铺满小径,当掌声如雷滚荡,当霓虹初步灯杆,音乐四起的时候,我亲爱的同桌,我终于看到了你,看到了你功名成就、衣锦还乡。

你在清华园,我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初中校园,可谓天壤之别,相差之别有十万八千里之遥。可是,你还是年轻如昨,笑容依旧,对我嘘寒问暖,对我执手言欢,谈往昔,忆云烟。好像几十年的离别也只是小别数日。

你的音容笑貌把我拉回了往昔,拉回了那个我们同欢笑共患难的同桌年华。那时的我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成绩名列前茅的我对你常说“我要考北大,我要考哈佛”,而你每次都笑嘻嘻地说“你不考,谁考”,在每次言后都拼命地向我请教,努力追赶我。在我考上了本科之后,你去了专科校院,之后,你便如尘埃一样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与

你断了联系。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时光匆匆,白驹过隙,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口头专研中,“可怜白发生”。一年又一年的原地踏步。而一件件不如意的事也逐虚而进。

在一年年的蹉跎年月里,我已经模糊了你的身影,久违了你的音容。

像给我一个惊喜一样,你突然云降在我的面前,带着专家、博导的名衔,我惊讶,随之而来的是羞愧和难过。亲爱的同桌,我和你云山相隔啊!昔日聪明优异的我默默无闻、老态龙钟,作昔平常的你今日意气风发、红光满面。是什么造就了今日如此不同的你我? 你说,你考上了专科院校之后,发奋努力,磨破了数十双鞋子,写了几十箱笔记,才有今天之光环。哦,亲爱的同桌,今天我才真正领悟到“勤奋”“把努力付之于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你,是行动的巨人;而我是“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上帝啊,你是如此公正无私,多少行动就给予多少回报。

亲爱的同桌,我今日羞于与你见面,我要“老夫聊发少年狂”,用行动的烈酒祭奠昨日的轻狂与散漫,让我的余生为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教育天空。

我与故乡再见时

夜晚,静悄悄的,一切处于静谧之中。一轮明月当空挂起,显得那样皎洁明亮,我躲在床上,仰望着深蓝色的天空。思绪万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阔别家乡多年,再次踏上这方热土,呼吸这久违的空气,仿佛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份亲切,那份温暖,让人舍不得松开。

烟气浓浓的工厂,如今已变成一座座大公园,花草树木,五彩缤纷,翠意盎然。公园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人们站在溪边,看着自由自在的小鱼在水里游动,真的是赏心悦目;小溪两边,种着几棵杨柳,那垂柳,长长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着;小溪的旁边有一片树丛,长着一些高大挺拔的杨树,还有几棵依附在旁的梧桐树。汽车沿着公路行驶,我坐在车内,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只见路两边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那大建筑物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有的色彩艳丽,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小巧玲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座新一代的儿童游乐园,可不比香港迪士尼乐园逊色,这一直是我期待已久的。因为新开张不久,屋顶上的圆圈周围都还飘着五彩的旗子呢,似乎在向我招手表示欢迎呢。

几年不见,家乡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多年前的平房和几层的小旧楼,都被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替代;石子铺成的小路也由柏油路、高速公路替代了。犹记得小时候的家有个大院,因旧村改造需要造立交桥而被拆。现在站在这儿,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惬意。

故乡是美丽的,故乡是富饶的,我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再次与故乡相见,心中感触油然而生:快乐活在当下,知足就是完美。珍惜眼前,幸福伴随左右。

自此归程是让人心生愉悦,亲爱的故乡,我永远爱你!伴随着“嘀嘀”的汽车喇叭声,离家乡越来越远,可依然回首,莞尔一笑,心中有个声音:我会再回来的,等我!

第三篇:《我与诗的故事》

我与诗的故事

从小到大,诗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今天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

我与诗相遇在南山脚下。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身影。

那么随意,那么放荡不羁,采一朵路边的野菊,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没有被困难挡住他的步伐,终于悠然的看到了南山的身影。

我于是相遇在草原上。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梵高正挥舞着手中的画笔,构筑那幅美丽的向日葵。 也许只有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中,他才会挥舞着手中的画笔,画出他的梦想。

于是,我看到了向日葵一花独秀的风采。

我于是相遇在海边。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昔日一统北方的领袖曹操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吟道“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也许,只有大海才能懂得他的雄心壮志,用诗歌才能咏出他的志气。 于是便有了“千里走单骑”的英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采,才有了那华容道上一抹决然而去的身影。

我与诗的故事,有了陶渊明的步伐,有了梵高的画影,有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于是,我与诗的故事不再单调无味。

我与诗的故事,乐哉!悲哉!壮哉!

杜庄小学六年级:聂美玉

第四篇:《征文:我与诗歌》{我与诗歌相遇}.

征文:我与诗歌

征文:我与诗歌

初二9 上官雅萱

我曾妄想把生活记下

我没有相机,没有颜料

不会摄影亦不会绘画

仅有的只是一支笔一张纸和一颗热爱诗歌的心

诗歌,是文字王国中最美的精灵

几个词,勾勒一种境界

几句话,了明自己的心意

轻哼几句,一个世界跃然上纸

诗歌,是最忠实的伙伴{我与诗歌相遇}.

在没有星星的夜晚,它伴我在月下惆怅

在不见太阳的雨天中,它陪我在屋下等待彩虹

在不留光芒的深渊里,它与我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我曾迷路过,在走不出的迷宫中打转

我曾消沉过,在逃不出的低谷中自爱自怜

我曾绝望过,在无所事事的日常中自甘堕落

但是,我却拿起了笔

一字一句,落在白纸上

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愿望

我在思考我在享受我在祈祷

它们变成曼妙的文字

带着动听的旋律踩着奇幻的舞姿光临上纸

最终成为了一首诗歌

我将它吟诵{我与诗歌相遇}.

它是有灵魂的,是有生命的

它在舞动它在闪耀

它带我回到属于我的生活

属于我的轨迹

成为一颗独立的行星 旋转在浩瀚的宇宙中

尽管孤独,却又自由

那是一种绝妙的体验

比任何一种娱乐都更加耐人寻味

诗歌成了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书写它 吟诵它 与它在一起

愿有一天

它能变成我的呼吸我的心跳我的信念

带我走过生命中的精彩

我与诗歌

天长地久

诗意生活—我与诗歌

初一4 郑泽颖

从小和诗歌打了不少交道。

从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床前明月光",直到现在的"思君不见下渝州",背过那么多唐诗宋词,还真让人感到有些骄傲。

不管怎么说,家人都算爱诗吧。有时,我和老爸一兴奋,就开始"咆哮"起唐诗来,李白的作品自然是最好的选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就这样,我俩你一言我一语,吼得面红耳赤,叫得青筋暴起。隔壁的邻居不知有何感想,大概会为我们一家子的豪气鼓掌吧!

我不仅喜欢李杜的古典诗,也喜欢现代诗。听吧:"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一篇《黄河颂》,多么有气魄,不愧是中华儿女的呼声。冰心的《繁星·春水》,意蕴幽微,清新淡雅,这是女性特有的情调和心情啊。

诗读多了,自然也想写诗。我写的第一首诗傻里傻气。当时看着桌上的橘子,灵感一下子来了,写下:"一个一个又一个,两个三个四五个,六个七个八九个......"第四句可就接不上了,捉摸了一晚上,摸出了一句话"怎么没有第十个?"就这样,一首诗完成了!这诗新鲜出炉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