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艺术作文


篇一:《“品味宋词”话题作文导写示例【附例文】》

“品味宋词”话题作文导写示例

东莞市光明中学 彭登联(523126)

【原题回放】

以词为主的宋朝,人才辈出,群星璀灿,众多词作更是脍炙人口,久而弥香。读词,就是读人,读一种境界,读一段历史。

你品读宋词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以“品味宋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文化味极浓的话题作文,贴近学生的学习。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又一朵奇葩,堪与唐诗争奇斗艳。

话题为“品味宋词”,故宜在“品味”题眼上做文章。“品味”,是一种由浅入深地读,是一种掩卷之后的深思与感悟。通过“品味”,才能真正悟出宋词的滋味,才能真正读懂一个人、一种境界,才能真正理解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那么“品味”些什么呢?宋代词家群星璀灿,词作更是琳琅满目,可“品味”的内容实在是多。比如,你可以选定一首宋词,细细地品味,领略它的思想美和艺术美;你可以选定一组宋词,细细品味,把握宋词的某一艺术成就;你可以通过读宋词来读某个人,读懂他的内心世界;你可以通过读某宋词来读那段特定的历史;你还可以展示你品味宋词的体验与感受,把记叙与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另外,写这类文化味较浓的作文,必然会涉及到诗文引用。众所周知,引用诗文会给文章增光添彩。最常用的是直接引用古诗文,可以完整引用,也可以局部引用;还可以化用古诗文,截取部分诗词直接变成作文语言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佳作示例】

品味宋词中的智慧

光明中学高三(2)班陈彩虹

喜欢在夜深人静时,捧杯香茗坐在窗前,和半阙婉词,细细品读。找寻古仁人之情怀,感悟词中耀眼的智慧„„

年轻时的柳三变,是风流倜傥的的才子,自负才高八斗,也曾随波逐流想求一功名,可惜始终遇不到看好他的伯乐,无奈之下,只能道一声“忍把浮名,换得低斟浅唱”,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即便如此,博取功名之心总是不死,甚至于宋仁宗命他“且去填词”,他还更名为“柳永”继续参加考试,怎奈屡考屡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啊,终于他看开了,打着“奉旨填词”的旗号,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只要有井水处就有人唱柳词。倍受打击之后,他终于有了一种大彻大悟、气定神闲的智慧,“针线闲拈伴伊坐”。既然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呢?他放弃了功名,却拥有了生前死后的另一番声誉,千年之后,仍然还有人不断低吟浅唱的是婉约柳词,再也无人记得当年的高官姓甚名谁。从柳词中,我感受到的是历经磨难之后洒脱的智慧。

与柳永同一时代的苏轼也是命途多舛,但相比柳永来说,苏轼还是要幸运得多,总能够绝境逢生东山再起,似乎他更有一个豪放的心态,从来不会被挫折打倒,“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啊,人生总是有不顺心的时候,关键是要勇敢地去面对,等到风散云开,自会发现“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鼻祖,他豪迈,“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忠诚,“西北望,射天狼”,他也有情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很快又不介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积极的豁达超然的心态,他才得以成为那个年代少见的长者、智者。从苏词中,我品味出的是面对挫折之后豁达的智慧。

柳词智慧得洒脱,苏词智慧得豁达,他们的词不过是宋词中的一小部分,其中闪现的智慧也不过是众多智慧的冰山一角;宋词千万,词人千百,每一首词都是词人灵性的歌唱,每一个

人都有他独特的见解与智慧,这智慧承载于宋词,历尽千年,流传不息。

在一片茶香中,轻吟一首小词,细品其间智慧,静静地感悟这些不朽„„

〖魅力评点〗

文章亮点有三:一是以时下流行的文化散文的写法行文,着重品味柳永和苏轼其词其人,并在评品中,反观他们的人生智慧、做人哲学,这样的归结显得深刻、独到;二是脉络分明,章法严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分合式结构,清晰明了;富有文采,大量引用或者化用词句,体现了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且对柳永、苏轼认识较独到,行文流畅。 考场评分:25 25 10=60分。

品味宋词

光明中学高三(2)班叶宏

一直在崇尚、向往着历史中那片诗词并发的芳草地。当李清照带着“人比黄花瘦”的容颜从历史中向我走来,当岳飞的《满江红》激荡起我满腔的热血„„我的心中便荡起阵阵激流。宋词,那古老的精华,已融入我的生命。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过:“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我不去崇尚那种“美人”,也更没有那种精通诗词文赋的文人雅量。我只是用自己的心去咀嚼,去品味那或婉转缠绵,或雄浑悲壮的潜在词魂,在默默中倾听历史的心跳,让自己的血液流淌得更加奔放。

喜欢宋词,很欣赏它的那种明快的韵律。如蒋捷的“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金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字字清新隽永,绕耳不绝,让人忍不住地对此喜爱有加。

若领略了婉约派的似水柔情,便会深深地喜欢上它们的那种欲说还休,一咏三叹的韵味。才子柳永的《雨霖铃》便算得上是经典之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触龙颜而遭贬,不得不离开繁华的京都,登舟离开时,回望一眼这座让他失意,又爱又恨的都城,万般愁绪,万般滋味便涌上心头。无奈中,只有一任肝肠寸断,化作天涯一飞鸿„„柳永的身影消失在苍茫的历史中,但是,他的灵魂却在每一句词中,冲破历史的尘芥,永世长存下来。

在感叹婉约派的清丽、含蓄、缠绵之余,更不免惊叹豪放派的雄浑壮阔和沉郁苍凉。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到陆游的“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从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热血之誓,到辛弃疾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铮铮铁骨,字字铿锵,句句雄壮,让每一个人都倍增爱国之热情,倍感一眶之热泪。

无羁地吟哦,醉倒了世世的楚楚衣冠,撼动了代代的凡夫俗心。历史抚平了风涌乍起的波浪,吹干了沙场上映日而辉的英雄鲜血,但是,它却不能带走那些融入人们生命灵魂的菁华。 在回望中,在历史心脏强有力的跳动声中,我默默地用心灵去倾听,去找寻,去品味,去感受那历万世而不朽的词魂。

〖魅力评点〗

作者以极富抒情的笔调写出了对宋词精华的“品味”:宋词言情见长,作者品味出婉约的缠绵清丽,品味出豪放的雄浑壮阔;宋词节奏明快,韵律鲜明,一唱三叹。以文学的笔调品宋词的特点,写得别有情趣,非常优美。大量引用诗词,让文章增色不少,引得恰到好处。 考场评分:25 24 10=59分。{品味艺术作文}.

宋词言情

光明中学高三(2)班谭智明

当历史的浪潮慢慢退去之时,美妙绝伦的宋词与唐诗犹如一只只精巧的贝壳,布满了时空的

沙滩。唐诗与宋词虽说是古典双璧,但多情的我,更钟情于宋词。宋词里那浓浓的情,化也化不了;我对宋词的爱,解也解不开„„

一家国恨

“四面边声连角起”是塞下奇异的风景,“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不寐征夫的无奈。金瓯缺,山河碎,壮士洒热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国耻记心头,唯愿“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可满腔遗恨,只能让“还我河山”的誓言回荡中原„„

陆游也不心甘“身老沧州”,他以嘶哑的歌喉继续歌唱。哪怕年逾古稀,依旧梦断沙场,“尚思为国戍轮台”;更可叹,弥留之际,“但悲不见九州同”,留下感人的绝唱!“谁怜爱国千行泪”,一颗赤心,至死不渝!

一生奔走的辛弃疾也以自己的诗篇唱响收复旧山河的最强音。雄心勃勃,可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想“了却君王天下事”,可也只能一厢情愿,慨叹“可怜白发生”。面对滔滔江水,除了“西北望长安”,除了“把栏杆拍遍”,除了“可怜无数山”,又能何为?古道热肠的辛弃疾,只能将满怀的壮志、愁情和怨愤,和酒弹剑渡余闲,令志士扼腕„„

读词,也是读史,读人。有宋一代,家国耻,臣子恨,忧国心,思家情,不同的侵蚀,同样的凄楚。{品味艺术作文}.

二儿女情

词是长于言情的艺术。“多情自古空余恨”,儿女情长,生死相恋;离愁别绪,凄楚缠绵。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爱,豁达厚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情,宛然可绘。“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易安的相思,难舍真挚;“执手相看泪眼,竟语凝噎”,柳永的别情,黯然销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的愁似那不绝的江水,饱含多少悔恨和苦痛?“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柔弱的躯干里能否承载起了国破家亡夫死的重重打击?“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倍尝冷暖与无奈,也只能感叹“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

是呀,绵绵的“愁”,无尽无休。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就如朗朗的风,空灵的曲,穿越千年的风雨和云烟,依旧洋溢着动人的美,浓浓的情„„可,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魅力评点〗

这篇散文最大的亮点有二:一是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作者在“品味”宋词时,品出了豪放的家国之恨,品出了婉约的缠绵之情,按节行文,总分结构,使文章结构清晰;二是文采摇曳,极富才情。作者流连于词的情感境界,大量引用诗词,有全引、夹引、暗引等,引得恰到好处,流畅自然,体现出丰富的语言积累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考场评分:25 24 10=59分。

篇二:《用文化精神提升作文品位》

用文化精神提升作文品位

一、文化作文概念

文化,词典解释为:“①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②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

狭义的文化底蕴指文史修养,广义的文化底蕴则指对人类文化精神的深刻认识与领悟。文章的文化底蕴,是指作者在文章中透过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

文化,包括了古代文化、当代文化、生活文化。文化不仅是古代名人、诗词、典故、历史事件、哲学思想、文化遗迹,还包括了民俗风情、山川人文、儒道文化、当代新风、时尚新潮、全球文化、普世价值、生存方式与状态等等,是人类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文化的呈现形态是丰富多彩的,如饮食、建筑、服饰、工艺、文献、音乐、绘画、艺术、舞蹈、礼仪、习俗、群众运动、价值取向等等。高考作文以日常生活形态、社会热点形态、民情风俗形态、流行文化形态、历史文化形态等呈现的作文占绝大多数。

文化作文是文化的也是文学的,它通过文学的形式展现文化的内涵。所以文化作文可以定义为:表现一个民族或人类文化精神的作文;以文化的视角审视话题,以文化的眼光关照社会人生的作文;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等。

文化作文的最高形态,就是文化创作,写出能够体现本民族群体的内在心理、生存状态等充盈着文化精神的作品。所以,文化作文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必然的选择。

文化涵盖了古今中外自然、社会、人生、宇宙的方方面面,所以文化作文涉及人类物质与精神能够抵达的最远最深最高最广的所有地方,包括人类想象以及神话所能抵达的彼岸。因此文化作文的追求可以概括为十句话:

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

二、佳作欣赏

1、 咀嚼寂寞

一考生

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清愁,是“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落寞,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独,是“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

寂寞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呻吟。

诗人尤其容易寂寞。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标傲世的性格注定了他们的命运。昔时庄周钓于濮水,楚王“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从此开始了中国知识分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化苦旅。陶渊明归隐田园,更成为知识分子与官场决裂的一个极端的标志。唐代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一诗中感慨:“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其中仕途艰难、淡去之意隐然可见,故而读长卿“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便联想起“微雨燕子斜,落花人独立”的意境来,每每生出几分寂寞。

寂寞如花。你看得见花,却看不见花开。一如寂寞,缘何而来,缘何而去?你说不出个

所以然来,她只随春而来,同春而去。寂寞的色彩也如花,于向人处绚烂的绽放,点染出百媚千娇,待夜幕垂天。萤窗微语,便花色渐隐,与黑夜融为一体。寂寞的气息也如花,幽幽地,寂寂地,附着在你的袖口,弹跳在你的指间。味道很淡,好一似幽兰出谷。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写尽天下女子暮春闺怨,叠用三个“深’’字,足见其深居之苦,更可感其积怨弥深。故易安云:“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易安词中有“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深得六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诗意。这,该是寂寞如花的最好注脚吧?

寂寞如雪。天空沉聚的阴郁有一搭没一搭的飘落,房檐树梢都寂寂地期待,凝眸窗外。你的思绪穿透时间,回到那个牵手踏雪的旷野,风从袖筒里钻出来,打个旋,挟走你的笑声。而抬眼之间,天上地下已茫茫一片。寂寞就在你的眉宇间簌簌而落,覆盖了所有的色彩,充溢了整个心胸。

东坡公初登仕途,便以其超人的才气轰动文坛,果然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然贬官黄州,身同囚系,与流放已无二致。赤壁辞赋名噪一时,脍炙古今,众人多看到大江东去的英雄豪气,只见得渔樵于舟渚之上的旷达,又有几人曾留意,在东坡寄情山水、快意诗酒的背后,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凄恻,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愁。寂寞,那是学术达到峰巅时的独孤求败,是超世拔俗的高贵人格与一个时代的决裂,是置身于人群中却无法摆脱的刻骨铭心的冷落。

寂寞如诗。温婉、含蓄而深沉。浓浓的诗思从远古流淌而来,淌过毛诗,淌过楚辞,淌过唐风宋韵,一直淌到雨巷和康桥。撑一把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的雨巷,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漫长诗,抒写着永恒的寂寞。

寂寞如酒。听一曲敲窗夜雨,斟一杯疏梅月影,直面失意,独自啜饮,这便是古意吧。酒是曼妙的,让你醉,让你醒,让你忘忧让你忘形。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着寂寞下酒。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品味艺术作文}.

总想邀约稼轩,挟酒登舟,访五陵遗老。惜稼轩不许。稼轩的心中只有中原。几经“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的疼痛,稼轩却痴心不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最终却只能仰天长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辛弃疾的寂寞,最痛苦,最深刻,当是寂寞的极致。

2、 一蓑烟雨任平生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为奇迹而生,携坦然而去”,便是你,苏轼,一个传奇的名字。

你是那样的旷达,在“缺月挂疏桐”之时高唱“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你是那样的淡泊,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你又是那样的坦然,在蛮夷之地惠州竟也能写出《谪居三适》这样的名作。

我知道,你也有过“挽雕弓,射天狼”的志向,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放;我知道你的才能百年第一,无人能比;我知道你初出茅庐便名扬天下。你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可你却那样的锋芒毕露。高处不胜寒啊!你成了众人讥讽诽谤的目标。你官居高位却又似乎不那么快活。你是否也会为浮名所累,被卷入世俗、无法自拔,在那名利的烟雾中徘徊迷醉? 感激上苍,给了你闭目凝神、回眸静思的机会。乌台的烈痛、黄州的孤独帮你驱散了绕在眼前的烟雾,帮你听明了内心最真纯的呼唤。

在那样一个月夜,你“举杯邀明月”,“起舞弄清影”,慨叹自己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呜呼!甚也吾锋芒毕露哉!名利都是身外之物,要它何用?唯有读书养性,引觞独酌,才是人生的乐事。即使寻不得‘高山流水’的知音,谈不得陶公的‘七弦琴’,仅能‘侣鱼虾而友麋鹿’,又有何惭?”

你是那样的单纯,单纯到无法适应政局的多变,只得投身于文化的博雅之塔。你追求最自然的美丽,“枝上柳绵吹又少”,“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仕途偃蹇,命运多舛。经历了风雨之后的你终于看透了这一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你醉心于饮酒作赋,徘徊于胜人名家之间,你不屑于沾染尘俗,着心于文化之魅力。人世的坎坷你已历尽,再多的苦难都已不成牵绊。你已超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往今来,苏子一直是旷达的代名词。然而现在我才发现,他的旷达来自他的坦然。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从儒到道的过程,苏子却传奇般的儒道融汇:儒的积极应世,却有道的超然。

淡泊坦然,醉心诗文,便是苏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寻找前生诗的江南

江南,如诗、如画、如魂牵的前世,似雾、似烟、似梦萦的今生。

生在北大荒的我,在唐诗宋词的余韵中无数次的向往过江南的绮丽多姿„„对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望着北方的莽莽河山,我无从想象纤丽秀美、清韵流转的江南风光。那古诗词中认识的江南,就此化做我魂梦中的前生,遥远地生活在微淼的烟波之中。

直到来到江南,我发现我终于走进了令我陶醉过千万次的唐诗宋词的意境。看到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看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湖光春色;看到高大浓密的法国梧桐那鲜秾艳丽的秋景;还有“踏雪寻梅时”“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冬趣;也看到“山衔落日,水映斜阳”的寻常景色;吹惯了北大荒打在脸上如针刺一般透骨的冷风,蓦然走在“沾衣欲湿杏花雨”中,沐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我常常就这样梦一般地站住,痴痴地呆愣在古诗词中早已熟悉的江南,寻找我前生的影子。我看到了李白举杯邀过的明月,对过的花影;东坡咏过的大江东去、三国赤壁;也赏过易安居士那“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也曾在“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的时刻陶醉在点点梅光中,沉迷地忘了夜色已深;也曾发出“共君今夜不须眠,未到晓钟犹是春”的邀请„„

诗的江南。行,也是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卧,也是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睡梦里听了一夜的雨打芭蕉,醒在处处可闻的啼鸟声中,又看见经了昨夜的雨疏风骤,因而绿肥红瘦的海棠。

可曾误入藕花深处,惊起过那一滩鸥鹭?可曾在东篱把酒黄昏后,让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实在我贪婪的眼睛里,江南本就是一卷长诗,是我前世今生永远的吟哦。漫步于江南,我只想成为这卷长诗的一个标点。朋友们啊,请不要笑我痴狂,也不要怪我流连„„

4、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品味艺术作文}.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置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之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相陪。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自刎。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5、苒苒物华间,悠悠中华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熠熠生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宋元词曲,清新婉转;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斜阳„„中华情思就这样如小桥流水般继承着。 文学经典《诗三百》,采撷前生记忆,温润今日之情。还记得那忠贞不渝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记得那温婉缠绵的相思情结,“忧哉游哉,辗转反侧”;还记得那毅然的决别之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却是中华文化

的开端。

屈子,那个有着香草美人情结的三闾大夫,他行吟泽畔,不愿与世同流合污。当时,楚怀王的身侧已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身前是令尹子兰的肺腑之言,言之凿凿,身后是佳人郑袖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他只好举身赴清流,嘴中仍然唱着“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于是,一曲被后人称颂的《离骚》便流传于世。他那“指九天以为正兮,其惟灵修之故也”的浩荡情怀,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被嵌入历史名册中,永垂不朽。

李白,那个一生都放荡不羁,被后人选为诗仙的人。他曾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许只有像唐朝那样的世纪王朝才容得下他的脚步。酒入愁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有着“御手调羹,龙巾拭吐,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殊荣,有着气吞山河的博大胸襟。青莲居士,作为大唐的象征,传承着中华文化,也传递着浓浓的中华情。

纳兰容若,出生在锦衣玉食的贵族之家,却有着一腔华贵的忧愁,他的诗卷让人不忍卒读,字里行间都充溢着无言的悲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夜雨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容若,如一个水墨江南般似烟若雨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男子,用淡淡的笔触抒发着淡淡的忧愁。于是,便成就了艺术价值极高的纳兰词。

中华文化犹如一朵奇葩,绽放在历史的长河中,香远益清,越发显得清幽。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情怀;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无边盛景;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坦荡胸襟;是“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的高无境界;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

中华文化以它特有的形式记录着点点滴滴,唐诗,宋词,元曲,无不代表着文学艺术的巅峰。

传承经典,演绎经典。承载一腔中国情,让世界睁开眼睛看中国!

耳边,再次回荡起“萧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读书声,依旧那么传神,生动„„

6、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端坐在寂寂的唐朝,钓着一江的寒冷,守候着最后的一片洁白的孤独。 捧读时隔千年的诗篇,感受着从千年前的永州吹来的寒风。

我意外,甚而惊悚。

群山孤寂,将想象截成了一重又一重。雪白的驼峰圈画着生命的领地。雪山邈远,足迹尘封。这里唯有超然的孤独,唯有生命的绝响,唯有精神的自由。

谁能承载这一江的寒冷,谁能用一丝细线垂钓绝望,谁能以这种方式把自己交付给永州这片山水?

我意外,甚而惊悚。

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昂的头颅吗?你稍微施一点伎俩,也就不会把自己逼坐在江雪里。

把钩放下。端坐。收竿。把钩放下。一尾盛唐就这样被你轻轻提起,又被你轻轻放下。 我顿悟了,我明白了。

你,一介书生,心忧天下。为捕蛇者感慨万千,对钩心斗角者义愤填膺。你的洒脱不羁,你的不屈人格,注定要把你推向永州。这样,你便贴近了寂寥凄清的小石潭,你便登临西山

篇三:《品味家乡文化》

品味家乡文化{品味艺术作文}.

----太谷秧歌

教材分析:

太谷秧歌流行于晋中、吕梁、太原等地区,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内容大多是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生活,基本上是一戏一调,节奏明快,易于上口,深受城乡大众喜爱。

太谷秧歌是晋中盆地,以祁县、太谷为轴心,辐射周边10余县的乡土小戏,是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轶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它是我省戏曲花篮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应该深入研究,很好继承发展,使它更加繁荣兴盛,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

目标:

1.通过资料和图片,了解太谷秧歌的相关知识。

2.了解太谷秧歌的过程中,品味家乡文化,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3.热爱家乡,有为家乡贡献自己一份力的决心。

重点:了解太谷秧歌的相关知识,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难点:了解太谷秧歌,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过程:

1

一、起源初考

明代正统到崇祯年间,是小曲(亦称时曲或俗曲)广泛传播的时期。当时晋中一带,已流行着当地民间艺人传唱的小曲曲。太谷县文化馆曾搜集抄录了不少古代小曲曲,如:《编根罗》(夸耀长袍)、《并蒂莲》、《一块铜》、《小尿床》、《高老庄》、《小二姐拜媒》、《铜青蚂昨》等20余首曲词。它们大都是反映当时当地民间生活故事的,从中可以看出端倪。 据明英宗朝廷禁唱‚妻上夫坟曲‛条令称:正统间,北京满城忽唱《妻上夫坟》曲……(亦称《小寡妇上坟》曲)祁太秧歌中亦有此曲。《顾曲杂言》云:嘉靖、隆庆年间,‚乃兴 《闹五更》、《哭皇天》、《粉红莲》……‛等曲,与太谷秧歌小曲不但同名,而且形式也大同小异。

明代万历刊本,《玉谷调簧》里,有咏私情的问答体小曲,同太谷秧歌小曲《娘问女》、《挑水》的题材和体裁极其相似。可见明代小曲盛行之时,晋中平原的小曲亦在广泛流行。 2

每逢元宵节闹红火时,各地大搞龙灯、旱船、背棍、高晓 以及鼓乐欢奏等活动,大大小小的舞队极其普遍。其中的扮演者,在舞蹈间歇唱支小曲,渲染气氛,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这种形式就是太谷秧歌的起源。{品味艺术作文}.

二、发展简况

踩街秧歌的由来

据《祁县志》康熙四年版载:‚臵里镇臵市集奠民居而通民财也。‛‚县市奇曰各街轮开自辰至午。十五日为上元节祭天地,设鳖山,悬花灯,放烟火,聚欢弦歌,有太平景象。‛可见,当时太谷县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民间文艺也比较活跃,走村串乡的艺人来往不断。据清代《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四十五刑杂犯》法令:‚民间如女中有一等秧歌脚惰民婆,及土妓流唱、女戏游唱之人,无论在京在外,该地方官务尽驱回籍……‛康熙 十年,禁唱秧歌妞女条:‚凡唱秧歌妇女及惰民婆,令五城司坊等官,尽行驱逐回籍,毋令潜住京城……‛当时太谷县一带经济优裕, 3

交通畅达,卖艺求生的‚凤阳花鼓‛艺人,来到这里学唱流行的秧歌,以演唱为生计。这说明秧歌较早就见于文字记载了。

清康熙四十七年,孔尚任《平阳竹枝词》第一首‚踏歌词‛有:‚凤阳少女踏春阳,踏到平阳胜故乡。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断路人肠‛。从词中可以看出凤阳少女在平阳(今临汾)表演凤阳花鼓踏歌的情景。太谷秧歌歌舞节目《打花鼓》中亦有:‚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洪武,十年倒有九年荒。(锣鼓介:呛得隆咚呛)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花鼓夫妻没得卖,身背花鼓走四方(锣鼓介:呛得隆咚呛),南京收了走南京,北京收了到北京,南北二京全不收,黄河两岸度春秋。(锣鼓介:呛得隆咚呛呛!呛得隆咚呛!呛得隆咚呛呛呛!呛得隆咚呛!)又《缀白裘》中多处谈到凤阳花鼓,如:《闹灯》中有:‚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人跟着跑‛之句。可见凤阳花鼓于清初就流行到了山西南部、中部一带。

4

《平阳竹技词》第二首中的。‚踏歌词‛‚蹴鞠场中不用球,轻轻对踢眼斜瞅,分明学得秦楼舞,五彩裙边露凤头。‛描绘了两个秀丽女子表演踢球游戏的情景。太谷秧歌中的《踢僦球》,又名《踢绣球》,也是姐妹二人表演踢球。唱词是:‚二月里来龙抬头,姐妹三人踢蹴球,大姐姐踢了个龙摆尾,二小妹妹来接球。走三走,扭一扭,踢了个狮子滚绣球,哎咳哎咳,踢得咱家姐妹二人,两鬃间儿、水汗珠儿,滴淋淋淋往下流,吼吼吼!‛两者对照,充分说明《踢蹬球》确是凤阳花鼓艺人所传播:又如《采花》、《采莲》、《珍珠倒卷帘》、《十二月对花》、《荣莉花》、《小放牛》等一批节目,也是当时流传到晋中一带的歌舞节目。

凤阳花鼓艺人的活动形式是:每到一地,由二人打鼓敲锣、引来了观众,先唱‚凤阳歌‛、‚广东调‛、‚满江红‛等小曲。接着表演歌舞节目‚踏歌‛等,有时也唱几段北方流行的秧歌曲调,以迎合当地观众的喜好。这种活动形式,被晋中民间艺人吸收、溶化,逐渐发展成了踩街秧歌队。

踩街秧歌队的表演形式,是由俊扮和丑扮两个公子相配,手持折扇领头,带领身背花鼓的女角色和拍小钗、敲小锣的男角色共二三十人,分两行沿街行进表演,炮声响处,走至迎接的户主门口,由领队公子咏颂,如:‚男人种地女织布,和和气气闹家务,指望今年收成好,儿孙满堂全家福。‛之类的即兴顺口 溜,朗诵完毕,两三个演员进入场地中央,边舞边唱小曲,表演歌舞 5

篇四:《初中作文:校园艺术节》

校园艺术节

当你站在领奖台上举起奖杯大声欢呼时,你是否有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当你因失误而与奖杯擦肩而过时,你是否有一种永不服输的意志;当你正在看一场激烈的比赛时,你是否想为参赛对员呐喊助威。艺术节,就是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多姿多彩!

早晨,艺术节在同学们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缓缓拉开了帷幕。哇!跳蚤市场好热闹呀!各班的小贩们都把商品摆在摊位上,等着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