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实践方面的文章


篇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系 别: 国际工商管理系

专 业: 市场营销全英

班 级: 11市场营销全英1班

姓 名: 李婉莹

学 号: 1140413113

联系方式: 1382605026

指导教师: 高攀

报告日期: 2013 年 3 月 2 日

参加假期务工实践报告

很多企业反映当代大学生缺少一种实践能力,只光有一身理论与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对于现在这个相对择业困难的中国社会来说,应届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不受大中企业的青睐,从而使大学生中流行了一种说法:“大学生一毕业便失业”。

但是,依我看,其实此种说法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推翻,是否自己会一毕业便失业取决于你如何度过你的四年大学生涯,取决于你是否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并为之付出行动付出努力。于是,如果你的大学四年都是哄哄庸庸、玩玩闹闹、随随便便、得过且过,整天只顾享乐,那么可想而知,就算你最后应付着毕了业,也学不到东西,更别说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样来说,如果你认真学习了却没有在课余时间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你正是那些空有理论没有实操的人。

所以,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来说,应该懂得利用课余时间,例如寒假和暑假,到外面实习,多接触一下社会,要与社会有接轨,那么待你毕业后,才更容易对工作上手。

当我进入一间公司实习后,我才发现其实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少,而有的知识对某些公司来说是华而不实的。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很粗糙的,换句话说都比较笼统,只有枝干,而不是具体到如何操作、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但是,当我去实习后,我发现我能很仔细的了解到一些课本没有详细讲到的地方。

就好比在我这个寒假进入实习的公司一样,这个公司叫佳联百货有限公司,是一间大型的服装鞋子商场,位于广东广州白云区龙归金

箔广场三楼。虽然我实习的单位仅仅只是服装区的女装组,但是在这一个小小的女装组里面我就学到挺多东西,学到了具体是如何管理员工,并了解到它公司的部署,运营及公司的管制。这个公司在管理员工上让我受益匪浅,从小组说起,这每个小组它的管理方式都略有不同,我所在的小组每天都需开个小会,而主持会议的不是组长,而是每个员工都必须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当天的任务包括安排值日并检查组内各队员所负责的区域是否合格,当然还有就是主持会议,而开会的内容需包括,对近日来小组的运作进行评价,提出意见,提出问题,说一下小组内做得不足或值得表扬的地方;还需跟下一班次的员工交接一下工作。最后由组长来总结当天这个会议,并下达当天的业绩目标。

首先组员轮流当小组长、主持会议这一点,既让每个组员都能得到站在众人前当领导者当众说话的锻炼,又能让每位员工都了解到管理上的难处,这样一来管理层在领队上会更容易了;不仅如此,这样的一次机会会让员工们都能互相体谅,同时带动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这对整个公司的运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若说到整个公司的管理,首先它的部门设置、管理层次设置令它公司日常的运营有序无恐。它一级对下一级的进行管理方式恰好让我能把《管理运筹学基础》里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另外有一点,让我觉得我是见识到新知识了,最高层管理会在员工每天下班前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主要是把每天各部门反映上去的问题都指出来,有时也宣布一些公司的新决策。这个做法,既拉近了高层管理与底层员工的距离,

又让同事们形成一种团体的意识;同时,公司每天都在查漏补缺,无形中还对员工进行了一种宏观管理,这些都是利于公司每天都进步的重要因素。

说到公司的营销方面,它充分利用到消费者行为学,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他们没有采用现在商场普遍都采用的简单打折促销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根据中国消费者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来派发现金券的方式来吸引顾客的眼球,尽管有些顾客本来没有购买商品的打算,看到现金券也后到商场看一下是否有合适的商品,因为他们希望能不浪费这样一个飞来的“现金”。于是大部分拿到现金券的行人都会到达商场现场成为潜在消费者,这时候商场里面的人多了,买的人自然就会多,因为人们都会有一个从众心理,有些人本来不打算买,当他们看到其他顾客买,而且还能用上现金券,他们很大可能就会跟着买,尽管他也许并不是真的很需要这个商品。

对于我自身,在这次实践中,我更好的理解了从课本上学的知识,同时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学过的东西,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例如:要如何销售才能提高自己的销售额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这时候便能更好结合我所了解的消费者行为,更能督促我学习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外是销售,对内是交际,这次兼职务工实习,让我更懂得了与他人相处,与同事、与上级甚至与竞争对手的相处。在这次实践中,我取得了高层管理者的高度赞赏,总经理他在 我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中“实践单位意见”上说并不是因为我的业绩好,而是因为我的团队精神,还有拼搏精神。

回到文章起初的说法,如果你能在你的毕业论文及简历上出具满满你的实践经历,还会怕“一毕业便失业”吗?会有哪件中大企业会莫视你的简历?

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应该多参加务工实习才会增长自己的实践能力,到毕业的时候你才会比别人略胜一筹,而且到真正进入工作当中时才会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和融入公司集体。

学生姓名 李婉莹

篇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手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手册

(三年级)

学 院:___信息科学学院 __

班 级:___2012****** ___

学 号:___2012********___

姓 名:___ ******____

联系方式:___189****2130 ___

任课教师:___ 刘颖_____

注: 1、每位同学必须做足12学时,多了不限。

2、必选内容每个主题至少做一个,自选内容建议选做一个。

3、每位同学只需打印上交自己已做内容即可。

4、请同学们利用暑假完成实践作业,下学期开学上交到政治学院。 思政理论教学部 2013.7

大学三年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必选内容

一、“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

1、 “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记录表

篇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合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习

系 别:

姓 名:

课程名称:

一、诚信的定义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经济系金融学(2)班 大学生诚信度情况调查分析

什么是“诚”?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什么是“信”?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二、诚信的重要性

老子曰:“弃信则无得,无诚则有失。”

卡耐基:“你可以没有健康,可以没有美貌,可以没有机遇,可以没有才学,可以没有荣誉 也可以没有金钱,但你不可以没有诚信。”

陶行知:“诚信满溢的社会才是五彩斑斓的社会,诚信充塞的人生才是魅力无穷的人生。”

1、诚信是立人之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 情也做不成。{思想政治实践方面的文章}.

2、诚信是齐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诚信、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

3、诚信是交友之基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实践方面的文章}.

4、诚信是为政之法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5、诚信是经商之魂

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

6、诚信是心灵良药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诚信缺失的表现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

3、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思想政治实践方面的文章}.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四、诚信缺失的原因

守信者未得到肯定、失信者未得到惩处,守信经常会吃亏,而失信却往往得利。 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信仰的缺失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

人是社会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它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竞争、创新、公平意识,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求利的心理,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许多人不顾道德和良知,不择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当着孩子的面谈论和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如职称考试请人代考、作弊,行贿受贿、不兑现对孩子的承诺等,这些看起来是一些小事,许多家长也不以为然,但是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养成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在其心目中可能就会种下不诚信者获利的种子。

3、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它不仅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 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好坏,

最后,学校、教师的诚信缺失。有些学校,在招生、评估等方面弄虚作假,有些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常常做出不诚信、不守信用的事情来。 在大学里,思想品德课一般都是以大课的形式上课,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教师基本上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上课的时候也无从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在大学,学校则关心学生的四、六级过关率、就业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赛获奖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质修养的教育。

4、社会信用体系薄弱。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受益的并不是诚实守信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投机取巧、欺蒙哄骗、弄虚作假的人。客观上也就造成诚信者吃亏、失信者占便宜的现象。如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弄虚作假,涂改成绩,伪造简历获得好工作;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作弊,还获得好的成绩,并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奖学金等。这些不诚实获益的现象对于诚实者来讲,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态,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诚信观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