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中作文把心静下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把心静下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把心静下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篇一:《让心静下来的句子,经典珍藏》

让心静下来的句子,经典珍藏

——选自《只想给你一心安宁》

喜欢一个人,一个背包,一个可以写字的笔与本,徒步走过沙漠,感受隔壁沙漠的凄美与苍凉,走过草原,感受塞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翻越过山川,感受深山大川的绵延与深邃,看过海洋,感受大海的壮阔与宽广,然后踏入江南的水乡,感受江南的空灵与秀美,宁静与淡然。当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些自然,会发现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寺一庵都有着自己生命与灵魂。

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走法,但是能有几个人,把这个过程走得有意义,走得有价值,多数的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迷失自己,我们总是把自己处于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即使我们活在繁华的世界,依然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们的灵魂一直处于游离的状态,没有一个安稳的归宿。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心灵回归本真与自然,我们需要给自己与世界一种平静,一种安稳与爱。因为当我们脱离了一种信仰与精神的依靠,我们在何处都无法找到幸福,金钱与物质,只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恐慌与不安,因为这些并不是灵魂里我们自己想要的东西。

世上任何的东西都有它存在的根本,无论是泪水,还是笑容,是欢乐,还是忧愁,一切都会有自己应有的结局,圆满的结局不代表幸运,悲伤的结局不代表不幸,因为一切的前缘与后世,都还没结束,只是没有了我们的感知,剩下一个善缘或恶缘,与一个灵魂在寻找下一个你。

一个人,只有在生命的最低处,才能触摸到自己的灵魂,才能顿悟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看清别人,才能看清自己,才能看清世界。所以我们不要把人生的低潮,看做是一种不幸,其实这才是上帝恩赐我们的宝贝,能不能获得这个财富,就要看我们能不能开悟,能不能放下一切,感悟这丝丝痛楚所带来的灵感。

我们越来越缺少美的东西,尤其是一些精神上的美,一种淡淡的,纯纯的,神圣的精神之美。多数的我们,生活中的自己并不是自己,所以我们需要找到真实的自己,犹如夹缝中的一点晨光,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是一种脱俗,用一种豁达的心去看世界,然后获得一心安宁。

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每一个细胞开始变得真实,每一句语言变得真实,每一个行为变得真实,每一个想法变得真实,每一个笑容变得真实,在真实的阳光下,感受一种轻松的幸福,何必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卸下一份虚伪,获得一心安宁。

一个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最后多数是一个哲人。一个能了解自我,又能了解生与死的人,最后多数是一个圣人。一个能了解自我,又能了解生与死和时间问题的人,最后是一个能开化人类真正智慧的神人。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思考自己,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想要成功我们就要不断地和现实博弈,和自己博弈,用思考面对命运,我们要与它厮杀,与它抗争,因为我们的骨子里有着想成功的魂魄,我们需要成功一次,不为别的,只为仅存的尊严。

一个人的生命,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太微不足道,我们要做的与能做的就是用短暂的几十年,把我们的生命利用到最大化,而不是放在废墟堆里等着腐烂,等着发臭。真正让自己活得既有血肉,又有灵魂,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让自己的灵魂自由,让自己的爱自由。

篇二:《让心静下来》

龙源期刊网 .cn

让心静下来

作者:常啸

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5期

世间最难静下来的是什么?不是狂风,不是骤雨,也不是尘世的喧嚣之声,而是一颗颗驿动的心。

也许你能呼朋引伴,抑或能呼风唤雨,但是,在纷扰的白昼,在静谧的夜间,你能唤住自己驿动的心吗?你能静静地与自己的一颗心轻声细语地对话吗?

让心静下来,在香茗散发的淡淡清香中,诵读风雅颂,研读文史哲,与经典对话,茶香沁润着书香,把心带到遥远的天际。

让心静下来,伴随着温煦的灯光,美妙的旋律盘旋环绕,沁入心脾。让流动的音乐洗涤蒙尘的心,把点点滴滴的“小”心挤出来,让心变得更加宽大与柔和。

让心静下来,笔尖在洁白的稿纸上沙沙移动,或者,手指在黑白键盘上轻轻点击,记录从业的成功与失败,抒写执教的喜悦和苦恼。这时候,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有节律地跳动,你会觉得这世界出奇的宁静,出奇的美好。

让心静下来。在这个熙熙攘攘为名为利的时代,别再让一颗心在浮名俗利中起伏浮沉,也别再让它漂泊流浪,居无定所;为它洗尽铅华,在宇宙间找到片刻的宁静,漫随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

静心,绝不是心如止水,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恬淡清润的心态,更是一种从容不迫的人生境界。让心静下来,才能看清过去,透视现在,预见未来;让心静下来,才能长善救失,不因一时的荣耀而沾沾自喜,也不因暂时的困惑而垂头丧气;让心静下来,并非远去南山,悠闲牧马,也非闲云野鹤,遁迹江湖,而是如雄鹰,停顿片刻后,一飞冲天,直冲霄汉,在云山雾海、风隔雨阻中去寻找人生的终极目标。

篇三:《忍让是一种态度阅读附答案》

忍让是一种态度

①有句至理名言就是:“忍不是弱者,让不是输家。”自古以来,忍让就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弱者和输家。在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弱必定胜不了强,以大欺小也是常见的现象,而失败的一方只好让步认输。因此,人们习惯上往往会认为忍的一方就是弱者,就是输家,其实不然,有很多人在竞争或纠纷中,看似成功战胜了对方,其实他在人格上,在未来发展上已经输给了别人。

②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皆经得起忍、让的考验。忍,不是示弱,而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失落中休养生息,在逆境中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让,就是退一步而进两步,不轻易认输,最终失而复得,发展壮大,达到目的。就有如春秋时期越王的。

③忍让,是人在逆境中,为了达到成功,而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逆向策略。它可能会使一个人暂时处在劣势,虽有委屈求全的时候,但却并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忍辱负重,以寻求东山再起的时机,忍让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在处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智慧才华和深谋远虑,以及一种灵活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忍让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恰恰是一种自信、大智若愚的表现。汉初军事家的,就是明证。

④忍让,是一种大智大勇的谋略。“,”(《增广贤文》)拥有忍让智慧的人往往不计较一时的高低和眼前的小利益,而是放眼全局,胸怀未来;忍让,是一种无私宽容的美德,拥有忍让美德的人,就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心灵,这样的人懂得去接纳人,感化人,团结人。 ⑤忍让,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修养。一个人假如拥有忍让的智慧,就能够在面对荣辱的时候宠辱不惊,心静如水。忍让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气度,就像一泓清泉能够浇熄那哀怨、嫉妒的火光。忍让,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冲突为祥和。忍让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假如别人不小心冲撞了你,内心必然会感到不安,这时候如果能够以忍待人,自然会得到他人的感激与拥戴,而不分青红皂白地计较,则会让两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 ⑥拥有忍让智慧的人一定是具有深厚涵养的人。忍让是一种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善待生活的境界。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人心灵的宁静升华与恬然享受。拥有忍让的智慧,就拥有了一块敲开良好人际关系大门的试金石,不但能够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还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慰藉。我们没有必要总是和别人斤斤计较,争强斗狠,只要给别人一条路,我们自己的路也自然顺畅许多。

⑦事实上,品味出“忍让”二字真谛的人往往是具有良好修养的成功者,容忍别人,能够使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人面前都表现出一种过人的风度。(网络文章,有删改)

16.请将第②③④段的论据补充完整。(5分)

⑴春秋时期越王

(人名)的

(典故)。

⑵汉初军事家

(人名)的

(典故)。

⑶“

”(名句)(《增广贤文》)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论点。(2分)

18.文章第①段划线部分在逻辑上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点加以订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通顺。(表述部分不多于60字)(4分)

19.当今是竞争的社会,忍让是否没有现实意义?请结合实际,如何处理“忍让”与“竞争”的关系。(3分)

答案:

16.(5分2 2 1)

⑴勾践 卧薪尝胆

⑵韩信 胯下之辱

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晴(空)”

17.(2分)忍让是一种态度,应当学会忍让。(意思对即可)

18.(4分)逻辑错误:

a. “弱必定胜不了强”应为“弱未必胜不了强”。

b. “看似

篇四:《把心静下来---很好的方法》

把心静下来,一切皆有可能

2011-07-07 13:13:35|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师父好,我针对今天的主题“把心静下来一切皆有可能”讲几句。我自己本身在学习对自己内心净化的过程当中,有一些体会。当我的心比较静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不会去攀缘,这个时候我如果有一些事情需要去处理,我不会不急不躁去处理,也不会说接下来可能去处理其他的事情,我会有一些心烦急躁。但是要把心真正静下来,仔细稳定地静下来,我想我目前一个状态是需要不断去学习,我的分享就这样。

——张伟

把心静下来,如果说真的能静下来那就不用说了,如果静不下来,那就要找到静不下来的因是什么。我总觉得到香海禅寺来从一开始是为了自己,过程当中就觉得我要感恩这个平台,要回报一些什么,后来发现报答也是一种需要,付出也是一种需要,当你无所求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收获更多。我觉得人的习气真的很重,觉得自己在承担一些东西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的话,就像慧律法师讲的那样子,没有那种空性的般若智慧。所以当烦恼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还是会爆发,

所以我一直对治我自己,不让自己去发脾气,不让自己跟谁争执,如果我跟谁争执了,我就检讨我自己。阿弥陀佛,这就是我的分享。

——慧照

很高兴又回到香海禅寺。因缘所致,以前在香海禅寺前后呆了四个多月,香海禅寺对我的人生改变还是很大,我们现在到社会上去做事,我们感受最大的是什么,现在社会追求技巧性的东西特别多,技巧越多就像水一样,浪花很多,浪花四溅,花样很多,实际更多的表露它的一种肤浅,大家都看到水的表现,很平静、宁静,很透彻,但是力量是很大的。所以技巧到了无心的时候是最好的,世人都会追求一些名利,或者是目标的东西,往往我们的力量会有所限制,如果真的是像禅宗讲的无所挂碍的话,这个地方是最大的,所以我觉得现在市面上讲的成功学,所谓急功近利的很多方法,还不如禅修来的更直接、更干脆、更单刀直入,也会产生更大的力量,这是我一个很大的体会。实际上在社会上很多人在某些方面会追求很多技巧性的东西,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当我们的心安定的话,我想这些技巧都不重要,我们很多人会训练我们的身体,比如打高尔夫、打篮球,甚至练武术,但是如果把心不断的训练,通过训练这种专注、这种清明,我想做事效率会更好,专注会使我们的效率更高,这种心的清明会使我们的觉察力更强,更容易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抓住它的本质,了解它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今天看香海禅寺的文章,我突然看到法师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悟道在无常,我思且无量》,这句话特别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实际上人生充满无常,打个比方,就象打电话,不是你挂就是我先挂,最后大家都得挂,这个是很有限的时间。但是怎样达到心灵的自在,发挥无限可能,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事情虽然有顺和逆,但是心是没有颠倒,如果真能做到心不会被外界所牵着走,不管怎么样我觉得都可以俯仰皆得,我感觉应该怎么样都好,怎么样都会过得很快乐。我能体会到达摩大师当年到中国来的开示,就是随缘心,万事万物都有缘起缘灭,道家讲道法自然,中国的易经里面是把这个从现象上讲的比较多,佛教从本质上讲的很多,所以我们随从这些东西,这些因缘,把我们的心安住在当下,我觉得这是最幸福的、最自在,谢谢各位。

——客人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到我自己,“把心静下来,一切皆有可能”,其实我想的是心静的过程就是静心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从2009年来到香海禅寺到现在有一年半了,中间也发生很多事情,然后发现自己每次来的感触都不一样,心静的程度也不一样。现在好像感觉撞击越大的时候,心静的程度也越快,我也觉得有点奇怪,这是为什么,所能想到的就是可能这个道场给我的力量吧。每次回到这个环境,自然而然心会有一种归属感,会有很柔和的感觉。再从以往

经历的事情上慢慢沉淀,一路走过来心慢慢安静下来的时间也慢慢缩短了,刚刚其实一直在想,这段话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一定要分享一下,但是又觉得此时此刻好像心也没有那么安静,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有点乱的语言可能也是最真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准备。

之前学中医的时候,有看到一句话,叫心主神其华在面,心静的可能神志也会清醒一点,对于看问题可能也会比较明确。所以心不静的时候真的不能做什么决定,而是先要努力让心静下来,当心真能静下来的时候,就像法师讲的,很多问题也不是问题,所以一切皆有可能。今天分享这个主题给我的感触还是蛮深的。其实还想说些什么,但是此时此刻不知道该再讲些什么了,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客人

阿弥陀佛,法师,我是后来的。心静,首先我们心里面无怨,从我们的生活到我们的感受,乃至于我们看问题,首先没有抱怨,那我的心会很安。

第二个就是无争,从我的心里跟他人、跟外面没有什么好争的,那我的心会安静,静下来。

第三个我认为就是无悔,对于过去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后悔的,这样会使我们的心安下来。

安心、心静,我想可能从这几个方面会比较好一点,差不多就这么多,谢谢。

——客人

贤宗法师——

实际上这句话是前两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吃饭的时候被他们拉去看电影,看《功夫熊猫2》,它里面的中心思想就是让我们把心静下来,他说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有可能,也就是《功夫熊猫1》那个龟仙给那个教练最后一个功课,就是如何训练让自己的心时刻保持清净。我觉得这个影片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把中国功夫的文化解读的很透。我在那里想,我们学佛的过程里面实际上就是训练我们那个心,训练到什么样一个状态?训练让它安静下来。我有时候在想,当你的心安静下来的时候,很多不清楚的东西清楚了,不透的东西透明了,不能理解的东西你也能知道它,原来想不通的问题你发现在这个时候你一下子都能明白过来。实际上这里面的功能就是训练我们那种执着、那种欲望,那种放不下来的心。心静下来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它就是一个清净的心,就是一个光明的心,就是一个包容的心,就是一个高远的心,当具备这种心的时候,你发现原来那种纠结的心打开了,原来那种挂碍的心放下了,原来那种焦虑而恐惧的心平和了,都是一种安静的心,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你发现整个身体一下子轻松。当轻松的时候个人是属于

篇五:《2015南京市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南京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

2015.07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里或横线上。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A.黝黑/良莠 迄今/修葺 义愤填膺/应有尽有 ......

B.悲怆/创伤 赡养/占卜 缄口不语/熏陶渐染 ......

C.模糊/摹写 鞭笞/纷沓 大放厥词/波诡云谲 ......

D.绚丽/炫目 蜕变/褪色 纵横捭阖/荷枪实弹 ......

2.在下面几句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①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固然带来了交际的方便,但大量网络语言暴力的存在, ▲ 出了民族文化心理中非理性、不成熟的一面。

②虽然名气大、斗志强,但关键技术不能更新提高,对系统性训练 ▲ ,也将使得‚体育大师们‛在各类比赛中无法一帆风顺。

③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TM机日前通过验收,一旦与银行、公安等系统联网,非法持有他人银行卡的人, ▲ 知道密码, ▲ 不能取钱。

A.映射 漫不经心 虽然„„但

B.折射 漫不经心 即使„„也

C.映射 漠不关心 即使„„也{把心静下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D.折射 漠不关心 虽然„„但

3.下列各句描绘的意境与“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最为相似的一句是(3分)( ▲ )

A.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B.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C.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D.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4.阅读下面的近年中国石油日均进口量图表,总结出三条结论,不要出现数据。(4分)

答:(1) ▲

(2) ▲

(3) ▲

5.阅读巴金小说《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曾有什么样的“幻梦”?他的“幻梦”又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答: ▲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

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周朴园 你静一静。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

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 (低头)哦。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

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 (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 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 那双方面都好。再有,我要问你的,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鲁侍萍 他在你的矿上做工。

周朴园 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 他的脚趾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

周朴园 (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 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 (沉静)他还是我的儿子。

鲁侍萍 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选自《雷雨》,有改动)

6.选段中,周朴园主导了剧情发展,请简要概括周鲁之间的三次主要交锋。(6分) 答: ▲

7.请简要分析下面台词中的人物心理。(4分)

(1) 周朴园 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答: ▲

(2)鲁侍萍 什么?

答: ▲

8.有同学认为周朴园亲情冷漠,也有同学认为周朴园内心深处还残留着一丝亲情。请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二)

程子曰:‚孟子之论王道,不过如此,可谓实矣。‛又曰:‚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犹知尊周之为义,故《春秋》以尊周为本。至孟子时,七国争雄,天下不复知有周,而生民.

之涂炭已极。当是时,诸侯能行王道,则可以王矣,此孟子所以劝齐梁之君也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圣贤亦何心哉视天命之改与未改耳。‛

(选自《孟子集注》)

9.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荒年 .

B.直不百步耳 直:只是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 .

D.故《春秋》以尊周为本 本:根本 .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4处)(4分)

此 孟 子 所 以 劝 齐 梁 之 君 也 盖 王 者 天 下 之 义 主 也 圣 贤 亦 何 心 哉 视 天 命 之 改 与 未 改 耳 。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3分)

答: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答: ▲

(3)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犹知尊周之为义(3分)

答: ▲

12.程子说孟子论王道“可谓实矣”,“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一)概括说明。(4分)

答: ▲

四、(10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寄乐天

元稹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

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未生。

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

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

(1)“乐天”是唐朝诗人、文学家 ▲ 的表字,和元稹一样被贬谪的他写下了“感商妇之漂流,叹谪居之沦落”的叙事长诗《 ▲ 》。(2分)

(2)诗中“追寻”了哪些“往事”?(4分)

答: ▲

(3)诗歌尾联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五、(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 。(《论语·季氏》)

(2)夙兴夜寐, ▲ 。(《诗经·卫风·氓》)

(3)乘骐骥以驰骋兮, ▲ !(屈原《离骚》)

(4)连峰去天不盈尺, ▲ 。(李白《蜀道难》)

(5)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

(6)小楼昨夜又东风, ▲ 。(李煜《虞美人》)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 。(晏殊《蝶恋花》)

(8)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六、(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读中国古典

张炜

①一个人去山里封闭读书的情景,我们只能在古书里看到,带一些书到山里,欣赏大自然,采一些草药,采一点茶来喝,是何等快意。那是一种遥远的情怀、一种生活状态,再没有一种生活比它更迷人了。有书,有大自然,有安静,再采摘和制作些对生命有滋补的食物,当然是太美好、太理想化了。可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是不可抵达的仙境。

②《楚辞笔记》是我在深山独居的一段日子读屈原的心得。读古书特别需要安静,因为屈原的作品不好懂,即便带着很多注释读起来也比较困难。要感悟屈原当年的处境、心态,把自己化进作者的情境语境里面,会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而我们一般的阅读,把字和词的意义搞清楚就可以了,这还是浅阅读。最深入的阅读是从字里行间还原个人,这个人就是作者——当我们把一本书读懂了,不是读懂了情节和所谓的主题思想,而是读懂了这个人。比如说他站在面前,你闭眼睛,这个人的音容笑貌都活生生的;随便的一个事情,我们都知道他会怎样处理,想见他眉眼里的神采。

③那时我在山里面找了个地方,在那儿住了很久,带着基本的食物和书。那个时候万籁俱静,周边只有一点鸟声,或偶尔来几只兔子和獾。到了夜间,星星特别明亮。现在的城里已经很难看到星星,就算看到也是稀疏黯淡的几颗。但是山里的星星不仅又大又密,离得很近,而且似乎觉得它们在旋转,数不清的混沌生命散在远近,就像一些精魂的眼睛。在这种环境下读着屈原,突然觉得跟古代那种没有污染的人与自然的距离相似。这种感受显然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个太奢侈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也不是每个人随时都能找到这种环境。

④但如果有了这样的条件,必得好好地利用,没有这种条件,也可以尽其所能地接近。这是一种心态。在我们的课堂、车间和办公室,也同样可以去寻找自己心中的屈原,毕竟环境不是最大的问题,形式也不是最大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让心静下来。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人人匆促。但是我们要使它慢下来,再慢下来——如果不能够慢下来,我们的创造力,包括人生的享受,都会大打折扣,大大受挫。设法慢下来的最好途径,还是归结到刚才说的两个字:阅读。

⑤一个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读中国的古典名著。诸子散文要不停地读,百读不厌。对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这些古代作家,是一生都不应放弃的,每一次阅读都给人全新的东西。比如把苏东坡的所有文字全部仔细地看遍,再读一下他的传记,会觉得那个传记只可打七十分。我们通过作品所理解的苏东坡比别人写的还要丰富、多趣和怪异。要了解这个极其复杂的人,惟有读他的作品。如果从他创造的全部文字去接近他的灵魂,就会觉得这个人简直是太有趣了,太迷人了——我们现代人比起苏东坡的丰富,实在是太贫瘠、太单薄无趣,也太枯燥了。我们是那么狭隘,那么不堪一击。

⑥现代人与人的关系是种利益的需求,而古代人也会面临当时的人际关系,也有他的社会性。比如说苏东坡,在权力斗争中不停地被流放,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个小官,南北奔波。他的人生起伏跌宕到了极处。我们很多时候不停地抱怨自己命运的曲折艰难,那就看看苏东坡,原来他比今天大多数的抱怨者要苦上十倍。但是苏东坡多么达观,就在这种苦境下仍写了那么多意气风发的有趣文字。他还研究怎样长生,开出很多药方,过得非常有滋味。{把心静下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⑦对中国的古典,许多人的体会是,只要读进去,就会享受无限,收获无限。每一个古典作家都值得我们一生相伴。

(选自《张炜文集》,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