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我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我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

我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


第一篇:《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纠正不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5、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

6、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对“鲁滨孙”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目标2、3、4

教学难点:目标5、6

教时安排:两课时,(学生课外自读两周,读前读后各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利用互联网搜集英国作家笛福及其作品评价的资料并充分阅读。

2、学生人手一本《鲁滨逊漂流记》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又到了我们阅读分享的时间了。这是大家都喜欢的两句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名言,齐读)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2、前面我们花了近两周的时间来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名著,现在已完完整整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请示意一下。(生举手示意)

3、真不错。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有!)我听出来了,大家不但有信心,而且信心十足,那么,请听题!(师出示题卡读题)

(1)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多少年?(答案:28年)

(2)鲁滨孙遇到的灾难是什么?(答案:暴风袭击)

(3)鲁滨孙在何年何月何日被漂到荒岛上?(答案:1659.9.30)

(4)鲁滨孙用什么方法治好了自己的病?(答案:烟叶泡甘蕉酒)

(5)《鲁滨孙漂流记》结尾告诉我们,鲁滨孙一生中最可怕的是一次遇险是什么?(答案:遭遇300多只野兽)(师视学生答题情况予以充分肯定)

4、大家表现得真出色!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时间里,同学们有更精彩有表现!

二、学生简介作者、简述情节

1、首先谁能简单地介绍这部小说的作者呢?

(指名1学生介绍,不足的再指名1生补充)

你们在阅读小说的同时,还能关注小说的作者,这种阅读习惯真好!

2、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简要叙述一下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1)指名1-2人回答,师依据学生们回答予以板书:冒险生活——荒岛余生——返回英国

(2)师小结:《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就可分作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得最为精彩,尤其为人们喜爱。

三、精彩片段或语句赏析

1、多少年来,《鲁滨孙漂流记》不胫而走,响遍全世界,在许多国家,一直被当作儿童必读

的“生活教科书”;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鲁滨孙漂流记》的魅力究竟何呢?下面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出你的《鲁滨孙漂流记》和自己的阅读记录卡,我们一起来交流。

2、你们都摘录了哪些印象深刻的精彩句段?给大家读一读,最好还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果有哪些精彩的故事情节想给大家说说的也行。

(本环节师视学生交流的实情,适时穿插个人的看法,或出示自己的摘录和学生一起赏析) 预设:

(一)“记录时间”片段(生)

交流:1、鲁滨孙怎样记录时间?为什么记录时间(不忘记安息日和工作日,不让自己在寂寞、困境中丧失意志)。

2、你感受到什么?(方法可行、实用、主人公的聪明)

(二)“捕猎山羊”片段(或“驯良山羊”片段)(生)

交流:1、鲁滨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山羊的弱点,从而轻松地打中山羊,感受鲁滨孙的智慧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2、在驯服山羊过程中,找到窍门,并喝上羊奶,让人佩服。

(三)“挖独木舟”片段(师出示,交流)

1、过渡:同学们,老师阅读这部小说时,也摘录了一个关于鲁滨孙在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挖成独木舟的精彩片段,想与大家一块分享,大家愿意吗?

2、(课件出示“挖独木舟”片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一片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我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

„„我真是思船心切,立即开始工作。我砍倒了一棵杉树。我相信,连所罗门造耶路撒冷的圣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材。靠近树根的直径是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慢慢细下去,分成一些枝子。我费了无数的劳力,才把这棵树砍倒,我花了二十二天的工夫去砍它的根部。又花了十四天的工夫,使用了大小斧子和一言难尽的劳力,才把它的树枝和它那四面张开的巨大树顶砍了下来。然后,我又花了一个月的工夫把它刮得略具规模,成为船底的形状,使它可以船底朝下浮在水里。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工夫把它的内部挖空,把它做得完全像一只小船。我做这一步的时候,并不用火去烧,只用槌子和凿子把它一点一点地凿空,一直把它造成一个很体面的独木舟,其大可以容纳二十六个人,因此可以把我和所有的东西装进去。我完成这个工程之后,对它非常满意„„ (第68页)

交流:(1)用对比的手法,将造船的木料与所罗门造圣殿的建筑进行比较,说明木材之巨大。

(2)用具体的数字描述杉树根部直径,从而衬托出工程的艰辛。我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

(3)师小结:是呀!对于如此巨大的一棵树,鲁滨孙想依靠几把斧子去砍伐,这简真就比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不过倔强的鲁滨孙最终还是用22天时间把它砍倒,然后又用14天的时间去掉枝杈,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它削成船底的模样,最后又费尽心思和体力,花三个月的功夫,把它造成了一个很体面的独木舟,太不简单了!这需付出多大的艰辛啊!

3、小说当中是否还有像鲁滨孙挖独木舟、捕猎和驯养山羊这样的内容,也能体现鲁滨孙依靠自己的智慧、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辛勤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呢?(有。)比如说:(生答:挖凿山洞,烧制陶器,制作面包,修筑栅栏,种植谷物„„)是呀!小说中这样的内容真不少。讲到这,林老师就想起上学期我们班在湖尾野炊的一幕幕,不知你们还记得,当时我们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四)“可怕的大脚印”片段(生)

交流:1、抓住两个比喻句——“像换了一个晴天霹雳”, “又像是活见了鬼”体会鲁滨孙

受到的惊吓。

2、为什么说“就是一只受伤的兔子逃进它的草窝里去,一只狐狸逃进它的地穴里去,也没有我那么胆战心惊”呢?

(五)“野人吃人”片段(师出示片段)

正当我观望的时候,从望远镜里又看到他们从小船上拖出两个倒霉的野人来。这两个野人大概是他们事先放在船上的,现在拖上岸来准备屠杀了。我看到其中一个被木棍或木刀乱打一片,立即倒了下去。接着便有两三个野人一涌而上,动手把他开膛破腹,准备煮了来吃。另一个俘虏被撂在一边,到时他们再动手拿他开刀。这时,这个可怜的家伙看见自己手脚松了绑,无人管他,不由起了逃命的希望。他突然跳起身奔逃起来;他沿着海岸向我这边跑来,其速度简直惊人。 (第109页)

1、过渡:如果说“可怕的大脚印”这一片段让我们感受到鲁滨孙生存环境的不安全,那么“野人吃人”一幕,是否让你有更深的体会呢?请看老师摘录的片段(课件出示片段)。

2、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有什么要说的吗?(环境太险恶了。)试着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师小结: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不但感受到了野人的恐怖,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鲁滨孙生存环境的险恶。就是在荒岛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天变成了星期,星期变成了月,月变成了年,28年来是什么支撑着鲁滨孙从黑夜万向成功的明天呢?

(生:智慧、勇气、锲而不舍、勤劳、超强的生存能力、乐观„„师相机板书)

4、鲁滨孙独自一人漂流到荒岛,并在那顽强地生活了28年,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如果把你抛到荒岛上,有一艘船供你充足的食物及日用品,这个岛上没有凶猛的野兽和野人,你愿意呆在那吗?你若变成那样,你会怎么做?

(六)“鲁滨孙名言”

1、《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中,不但有许多惊险传奇的故事,而且也不乏一些给人启迪,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的精彩语言,哪些人摘录了这样的句子呢?

2、指名两名学生交流。

3、师相机出示自己摘录的精彩句子(名言)

*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

*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1)其实,小说中这样的精彩句子还很多,老师也摘录了一些。让我们一起读读吧!(课件出示名言,生齐读)

(2)你们喜欢吗?如果喜欢,课后我们把它抄下来,你们还可以从中选出一句做为自己的座右铭。

(七)同学们,我们走到这里,就走进鲁滨孙的世界,我们和鲁滨孙在书中相遇。28年来,鲁滨孙在荒岛上建起了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王国,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啊。这笔财富是什么呢?

老师也想写上一句:“困境是一笔财富”(板书),这就是鲁滨孙给我们带来的。

(八)谈收获与体会

同学们,当你们读完这部小说之后,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将你们阅读这部小说后的最大收获和体会说出来吧!

(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谈收获)

四、感悟性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鲁滨孙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凭借勇敢和智慧独立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成为一个传奇、一个神话,作者在叙述时处处采用质朴和严肃的态度,别具匠心地向我们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至今还没有失去,而且永远不会失去它的光彩的原因。同学们阅读小说后,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困难,一定有了正确的想法,回去以后请把它写成一篇读后感。

五、推荐优秀书

1、海明威曾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老人与海》中我们也许能够找到桑提亚哥“硬汉性格”的影子。

2、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曾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但你相信她是个残疾人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会告诉你答案。

3、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还能进行写作吗?告诉你,能!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完成的不朽之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跌宕起伏、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亿万读者。

如果你对这几本书感兴趣,不妨找来原著读一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交流会

冒险生活

荒岛余生——乐观、智慧、锲而不舍、勇气、勤劳、生存能力我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

返回英国

困境是一笔财富!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交流会

[size= 0]

[size= 0]

[size= 0]交流目标:

[size= 0]1、通过师生共读,使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并能从鲁滨逊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顽强与乐观的精神。

[size= 0]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size= 0]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size= 0]交流重点:通过对话交流,阅读赏析,理解作品主要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学到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方法。

[size= 0]交流难点:从阅读中学到相关的写作方法,能学以致用。学到做人的道理。

[size= 0]课前准备:人生因读书而精彩,生活因读书而充实。(幻灯片1)

[size= 0]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交流会 (黑板)

[size= 0]一、导入作品:

[size= 0]亲爱的同学们,人生因读书而精彩,生活因读书而智慧.。这是戎老师最近读书的一段内容:

[size= 0]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下,也有一些积极的东西值得回味。

[size= 0]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这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些经验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幻灯片2)

[size= 0]师::知道这段文字描写的什么内容吗?它来自哪一本书?

[size= 0]生: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的心灵感悟。

[size= 0]它来自一部世界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幻灯片3)

[size= 0]二、简介作品

[size= 0]师:谁来简单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这本书?

[size= 0]生:这是一部外国名著。

[size= 0]生:这是一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外国小说。

[size= 0]师:在很多国家,它一直被当作儿童必读的“生活教科书”,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它。

[size= 0]三、观看一分钟视频,进入情境。(幻灯片4)

[size= 0]四、简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size= 0]师:谁来说说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我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

[size= 0]生:这本书讲述了鲁滨逊去海外历险,被困于孤岛上,孤苦伶仃,生存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孤岛上存活了下来,并且还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成了孤岛的岛主,经过28年的等待,最终回到了祖国。(幻灯片5)

[size= 0]师:这本书主要写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

[size= 0]五、走进名著

[size= 0]师:这本书上有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size= 0]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

[size= 0]1、鲁滨逊在荒岛上杀死野山羊的过程。

[size= 0]那种如实的刻摹仿佛就在眼前,也同样用丰富多彩的细节使读者相信,使传奇故事被穿上了纪实的外衣。

[size= 0]2、鲁滨逊烧制陶器的过程。

[size= 0]这段文字同样以细节的精确、语言的优美擅长。它赞美了人的智慧,在艰难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创造财富。另外它具体交待了准确的数字、日期、制作方法和过程,使读者看后一目了然。

第二篇:《《鲁滨孙漂流记》导读张加群》

“名著导读”教学课例分析

----《鲁滨孙漂流记》课堂实录与评析

摘自:《徐州教育信息网》

教学实录:徐州八中/张家群

导读

老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了吧?(生答:知道,《鲁滨孙漂流记》)。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问世以后,已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的版本,成为了世界名著。十八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解读一下,好不好?(生答:好。)

在同学们解读这本书之前,我想知道有多少同学通读过这本书。请举手,我看看。(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只有两三个学生没有举手。)好,请把手放下。看来,大部分同学都通读过这本书,解读起来应该不难。这样,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一排为一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解读的内容,也就是学习成果。每个同学可以先把你想向同学们介绍的内容告诉给组长,由组长整合协调,把你们组要展示的内容分解到每一个同学。然后,同学分头去准备,由组长安排展示的顺序。听明白了吗?(生答:听明白了。)好,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十分钟后,组长来抽签,确定小组展示的顺序,好不好?(生答:好。)那就开始准备吧。

(小组同学集中到了一起,商量展示解读的内容、顺序和形式。有的查阅相关书籍,有的上网查阅资料,准备展示。老师巡视指导。)

展示

老师:同学们,准备的怎么样了?(生答:好了。)那好,就请四位组长到前面来抽签吧。(四位组长走到讲台,每人抽了一个签。)现在,还要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把你们小组解读的内容要点写在黑板上。(每组去了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去写要点。)好,现在就请抽到1号签的小组先展示吧。(抽到1号签的小组首先展示解读的内容。)

生1(主持人):大家好。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小组向大家展示的主要内容:1、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2、鲁滨孙日记的精彩片段;3、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征;4、这本书的艺术特色;5、卢梭为什么建议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读这本书;下面就请胡晗旭同学为大家介绍《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的作者及背景。

生2:主要介绍了作者笛福的生平、经商挫折和英国人的殖民意识等。

生3:介绍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突出了鲁滨孙挖山洞、修栅栏、养山羊、种谷物、制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创造性的活动。(讲得较全面)

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