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根据孔雀东南飞风故事情节以刘兰芝之死为题根据孔雀东南飞风故事情节以刘兰芝之死为题

根据孔雀东南飞风故事情节以刘兰芝之死为题


第一篇:《孔雀东南飞测验题答案》

《孔雀东南飞》测验题答案

姓名 分数

1.文学知识填空:(36分)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 叙事 诗。开头有一篇小序,介绍了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 汉末建安年间 ,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并在流传中得到充实提高。后收入 南陈 朝(朝代) 徐陵 所编的 玉台新咏 。这首诗的体裁是 乐府诗 ,诗的序曲以孔雀失偶 起兴 ,尾声以 鸳鸯 作结,富有民族特色。全诗在创作手法上是 现实主义 的,通过 刘兰芝 和 焦仲卿 的爱情悲剧,揭露了 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罪恶 ;结尾的手法又是 浪漫主义 的,表达了 人民对忠贞爱情及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全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达到很高成就,为人称颂。人们历来把这首诗与 北朝 (朝代)的 《木兰辞》 合称为 乐府双壁 。

2.指出加黑字的读音及解词完全正确的一组:( A )(2分)

A. 箜篌kōng hóu; 公姥mǔ公婆,这里偏指婆婆; 伶俜líng pīng孤单的样子;

B. 腰襦rú齐腰的短袄 ; 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貌 ; 遗施yí赠送、施与 ;

C. 玳瑁dài mào(又mâi); 磐石pán厚重巨大的石头; 誓违qiān,违背,违反;

D. 踯躅zhízhú徘徊不前; 赍钱jī赠送钱财;

鲑珍xiã鱼类菜肴,各种美味;

E. 白鹄舫hú fǎng舫,船 ; 龙子幡fān旗帜名

青骢马zōng 金镂鞍lòu

3.下列句中“为”字读音和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1)为仲卿母所遣;(2)为诗云尔;(3)君既为府吏;(4)非为织作迟;(5)君家妇难为;(6)黄泉共为友;(7)始尔未为久;(8)阿母为汝求;(9)时时为安慰;(10)遣丞为媒人;(11)自名为鸳鸯 ;

A.(1)(8)/(2)/(3)(5)(6)(9)(10)/(4)(7)(11)

B.(1)/(2)/(3)(5)(10)/(4)(7)(11)/(6)(9)/(8)

C.(1)(8)/(2)/(3)(5)(10)/(4)(7)(11)/(6)(9)

D.(1)/(2)/(3)(5)(6)(9)(10)/(4)(7)(11)/(8)

4.下列句中不含代词的一项是:( F ) (2分)

A.阿母为汝求; B.我自不驱卿; C.吾今且赴府 ;

D.汝今何罪过; E.渠会永无缘 ; F.卿可去成婚; G.以我应他人;

5.指出句中“见”字用法特殊的一项:(C ) (2分)

A.相见常日稀; B.君既若见录;

C.渐见愁煎迫 ; D.府吏见丁宁;

E.黄泉下相见 ;

6.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字用法相同的是( C )(2分)

A.谢家来贵门; B.多谢后世人; C.阿母谢媒人; D.谢家事夫婿;根据孔雀东南飞风故事情节以刘兰芝之死为题。

7.下面“适”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2分)

A.适得府君书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B.处分适兄意 适大病,不能行;

C.始适还家门 奴辈适至; D.适彼乐土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8.下列词语都是单纯词的一组是:( A )(2分)

A.徘徊 箜篌 窈窕 纷纭; B.伶俜 葳蕤 便言 玳瑁;

C.伏惟 丁宁 登即 络绎; D.婀娜 踯躅 彷徨 誓违;

9.下面词语都是由同义词构成的一组是:( C )(2分)

A.悲摧、 宦官、 扶将、誓违、 问讯 、教训;

B.否泰、 婚姻 、交通、 绫罗 、装束 、驱遣;

C.颜仪、 登即 、谓言 、遗施、覆盖 、纨素 ;

D.许和 、娇逸、 嬉戏 、蒲苇 、磬石 、丝履;

10.诗中叠音词表示人物思想感情的是:( 1、4、7、10 ) (2分)

(1)区区; (2)久久; (3)纤纤; (4)劳劳;

(5)隐隐; (6)甸甸 ; (7)依依; (8)郁郁;

(9)诺诺; (10)恨恨; (11)寂寂; (12)奄奄;

11.分析下列诗句的含义,选择最适宜的答案:(8分)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里兰芝自请遣归的原因是:( A )

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

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2)“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诗句着力铺陈的作用是:(C )

A.表明兰芝恋恋难舍,强作精神,掩饰内心的哀怨。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写出兰芝有意装饰,绝不肯受别人歧视的心理。

(3)“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其话表明(D )

A.兄长所言虽然不合情,但合理,应该遵从。

B.终究给兄长添了不少麻烦,理应遵从兄长安排。

C.自己无可奈何,只好听凭兄长的处置安排。

D.对兄长有清醒的认识,不抱任何幻想。

(4)“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这样极力铺排太守迎娶的场面,作用是:( B )

A.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焦母的愚陋专横。

B.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C.太守家的重视与焦母的凌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焦母的专横无理。

D.隆重的迎娶与兰芝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12.按原诗故事发展顺序排列下面的情节:(8分)

(1)仲卿求情(2)焦母斥子(3)兰芝请归(4)兰芝整装(5)兰芝拜别(6)仲卿慰妻(7)中途密誓(8)兰芝还家(9)太守遣媒(10)兰芝拒婚(11)县令遣媒(12)阿兄逼嫁(13)兰芝备嫁(14)太守筹婚(15)仲卿别母(16)相约殉情(17)仲卿自缢(18)兰芝投水 顺序依次是 (只写序号): 3、1、2、6、4、5、7、8、11、10、9、12、14、13、16、15、18、17 。

13.这首诗的情节发展有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是交错发展的,请说说这样安排情节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15分)

答:人物性格是在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中充实起来的。如:最初我们只看到刘兰芝不甘心受折磨而自请还家的一方面,接着又看到她和仲卿夫妻恩爱的一方面,从而进一步认识刘兰芝不但料到再也不能团聚,而且勇敢地承担这种不幸。进而又从她被遣前的镇定态度看到她在内心里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正因为爱情越深痛苦才越重,也才能更突出她的不为威压所屈服的坚强性格。这样写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而深刻地痛恨迫害他们的封建家长制度和伦理道德。

14.用比兴开头是民歌中常见的手法,这首诗的开头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的。请你说说兴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15分) 答:兴的特点是由于对外界事物的接触,引起与之相关的感情。在古诗里叙夫妇离别之苦的诗,常以黄鹄起兴,“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这首诗也是如此,只是把黄鹄换成孔雀而已。

第二篇:《浅谈刘兰芝的死因及《孔雀东南飞》的主题》

浅谈刘兰芝的死因及《孔雀东南飞》的主题

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 曹清富

摘要:

目前主要的古代文学史都认为刘兰芝是被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致死,《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也认定为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这种建立在庸俗社会学上的观点已严重影响了广大师生对《孔雀东南飞》的解读,影响了对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体会和把握。其实,作品产生的时代,封建礼教远未成为当时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伦理关系也还未按封建礼教来约束。刘兰芝的死主要是由她的自尊叛逆的性格决定的。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性格光辉,折射出了汉魏时期自我意识初步觉悟时的真切生动的社会风情。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家长制 主题 性格 自我意识

高中课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投水而死。她为什么要投水?目前一般都把原因归结为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迫害,或说成刘兰芝为反抗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而死。《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也就概括为揭露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罪恶。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说,《孔雀东南飞》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孔雀东南飞》最大艺术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①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中说:《孔雀东南飞》“详尽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家庭的悲剧的全部经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这个故事告诉读者封建礼教制度如何摧残年轻一代的幸福。”②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说:“它以歌颂爱情忠贞,控诉宗法制度为主题,深度超过以往。”③《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下简称《辞典》)中说:“《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④

与此同时,论者都不约而同地把作品中的焦母和刘兄说成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和帮凶:“反面人物焦母和刘兄,是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⑤作品“对于作为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代表人物焦母和刘兄予以大力的鞭挞„„”⑥“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⑦

这种观点至今已大大影响了中学语文课本、教参,影响了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对诗歌的解读,影响了对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体会和把握。其实,我们若比较全面、冷静地考察封建礼教的教义、诗歌的内容、刘兰芝的性格类型以及东汉前后的社会习俗,就会觉得,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论者们在讲到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刘兰芝时,大多语焉不详,大有证据不实之感。只有《辞典》说得稍微具体一些:“《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是孝顺这一条。”⑧我们以为这个说法是武断的。焦母当时的文化素养有多高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在诗中并没有看到她如何引经据典地援引《礼记》条文迫害刘兰芝和焦仲卿。并且,我们都知道:“《礼记》是儒家经典《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之一。西汉尚《仪礼》、东汉兼讲《周礼》,三国之后才兴起讲《礼记》之风。”⑨《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于东汉末年,三国后学术界才兴起讲《礼记》之风,《礼记》不可能成为东汉时的道德准则,不可能成为那时一部分人的杀手锏和另一部分人的紧箍咒。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认定是用《礼记》迫害了刘兰芝、焦仲卿,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了刘兰芝、焦仲卿,岂不是像在某种作案工具还未产销,就仓促判决谁谁用此种作案工具作案了一样草率么?

必须指出,论者们似乎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孔雀东南飞》中大量的违反《礼记》条文的内容。如:“父母存,不许友以死。” ⑩刘兰芝、焦仲卿相约以死,作者对他们的殉情抱有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如果作者以所谓孝道来评判刘焦,那么,就会从根本上否定他们的置为父母养老送终于不顾的自杀行为。如果当时的社会被所谓封建礼教浸润了,那么,就会将殉情赴死的壮烈认定为大逆不道,就会将这篇诗歌认定为伤风败俗。但这一切并未发生。

如:“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

11刘兰芝“女行无偏斜”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奉事循公姥”,不算未

孝未敬之人。即使焦母硬要以为她不孝敬,也不用生气埋怨。应对她进行教导,如还不听教导就责备她,责备后仍不悔改,才叫儿子把她休掉。而焦母对知书识礼、聪明美丽的刘兰芝总看不顺眼,无事生非,故意找茬,本身就是大大违反礼教的。

12意思是说,如:“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 ○

对儿媳辛勤劳累之事,公婆即使特别疼爱她,也只好任她去干,但要不时劝她多休息。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焦母不但不叮嘱她休息,反而嫌她织慢了,严重违反了礼教。

3焦父未有出如:“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1○

场,虽有“公姥”并举的情况,但大都认为这是个偏义复词,意义指向于“姥”:焦母。从“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看,焦母应说是一个寡妇。我们都知道,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如果焦母丈夫还在世,那么,家里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就轮不到她;如果焦母丈夫已去世,那么,她就应听焦仲卿的。刘兰芝好像也死了父亲,而刘家发号施令说一不二的却是刘兄,并不是刘母。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焦仲卿像刘兄一样,在家里由他说了算,刘兰芝就不会被驱遣;如果刘母像焦母一样,在家里由比较理解、同情女儿的她说了算,刘兰芝就不会被逼再嫁。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封建礼教在焦刘两家都未严格地贯彻执行。刘兰芝的悲剧甚至还可以说是由于“三从四德”未贯彻落实好而造成的。

14 如:“一与之齐(同“醮”,指妇女出嫁),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

封建社会中确实有从一而终的教义和鄙视寡妇弃妇的风气,但我们在诗中看不到这一点。相反,我们看到了刘兰芝被遣送回家后,县令、太守家先后派人来求婚的情景。这时候,刘兰芝不为所动,并不是她中了封建礼教的毒,而是她忠于爱情、敝蓰尊荣、重然诺守信用的高贵品质使然。刘兄力劝妹妹改嫁,也未必是反封建礼教的壮举,按时下的说法,是他趋炎附势、粗暴寡

情性格的反映。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些比小吏仲卿更有权有势的人家竟然不嫌兰芝的弃妇身份,竟然使兰芝身价倍增,这究竟是文学的夸张还是当时社会上真实面貌的反映呢?我们可以看看当今的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此种情况也不多见。而类似的情况,我们从汉魏史料上却还可以看到不少。

汉武帝之姑馆陶公主出嫁给陈午而寡,宠爱情夫董偃十余年,毫不避讳舆论。权贵称董偃为“董君”,汉武帝称他为“主人翁”。死后,这对情夫情妇竟然公开合葬。

汉朝的临邛富户的女儿卓文君,爱好音乐,丧夫寡居,司马相如弹琴示爱,文君有感,趁夜色从家中逃出,与相如结合,成就了一段有名的郎才女貌、琴瑟和谐的佳话。

与《孔雀东南飞》同时代的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名琰),十六岁嫁给卫仲道,不久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子,就回到娘家,兴平年间,文姬十八岁,天下丧乱,她被胡骑所虏,身陷南匈奴十二年,与匈奴左贤王生有二子。文姬的父亲蔡邕与曹操有交情,曹操统一北方后,便派人用重金将她赎回,不久再嫁给屯田都尉董祀为妻。他们都未遇到任何来自封建礼教的指责。

对那时的社会风尚,学者们有这样的描述。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

15罗宗强先生说: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这一时期,

16徐华女士在谈到汉末文人士大儒家伦理道德准则已失去普遍的约束力。” ○

夫自我意识觉醒时,也认为,“传统的儒家礼法已经不能再作为准则而被人们

17 认同了” 。○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两点结论:一、从作品本身看,焦母、刘兄有暗合封建礼教加害刘兰芝的行为,却有更多的严重违背封建礼教而加害刘兰芝的行为,我们不能说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就和不能说焦母是反封建礼教的斗士一样。但总的来看,若严格地按《礼记》的教义来行事,刘兰芝的命运可能还要好一些。刘兰芝的悲剧绝不是所谓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造成的。二、从作品内外的社会环境看,以《礼记》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在当时远未成为社会大众(包括作者)的基本的价值观,家庭中的伦理关系也还未按儒家的那一套教义来约束,并不存在什么专门扼杀幸福婚姻和美满爱情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宗法制度。因此,我们认为,不能把刘兰芝的死归罪于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迫害。

我们认为刘兰芝的死与她自身的性格有关。

刘兰芝很自信,对自己的聪明能干很自负。“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自我评价很不差。同时,她又很敏感。婆婆对她的不满、存心找茬,她十分清楚。“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倔强的她无法逆来顺受。她不迂回、不婉转,她直来直去、主动地表明立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其自尊与叛逆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不由婆婆驱赶,自己先予提出,本身就是自尊与叛逆的举动。

刘兰芝的自尊和叛逆突出地体现在离开焦仲卿前的“严妆”上。“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是乐府诗的铺陈写法,这种写法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与审美趣味的反映。李泽厚先生在论述魏晋时期的士人的“漂亮”时说,他们“要求以漂亮

的外在风貌表述出高超的内在人格,正是当时这个阶级的审美理想和趣味”。18仪平策先生也说:○“‘瞻形得神’成为魏晋时代人物美品鉴的一种风尚。实际上,在审美文化意义上,重视人的容貌声色之美,往往与自我价值的发现、个性情感的张扬、生命意义的重建等人文思潮的涌动息息相关。具体到魏晋,则与该时代‘自我超越’的文化主题直接相联。所以,大约从汉末始,随着

19在这里,我们可以个体自觉意识的发动,讲究容貌之美的风气即已兴起。”○

窥见刘兰芝“严妆”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基础。

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和性格塑造上作用巨大。情节上为县令家、太守家求婚铺垫,为后文的悲剧结局张本。性格塑造上主要是为了突出她的自尊。历来女子被遣回家,大都或面容憔瘁,或衣冠不整,或泪流满面,或寻死觅活。但刘兰芝觉得这样做是对自身形象的糟蹋,对自我尊严的损害。她尽管也有巨大的悲伤哀怨,但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光彩照人、风姿绰约的动人形象。同时,显示自己的漂亮和美貌,也是对焦母的示威与抗议。你不是说东家的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窈窕艳城郭”吗?她究竟有没有本少妇漂亮?你不是希望我窝窝囊囊地扫地出门吗?我偏要比做新娘子时更鲜亮更神气。这分明是一种抗议与示威。果然,她“上堂启阿母”时,“阿母怒不止”。她的“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正话反说,又是在婆婆面前所作的最后的反抗与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