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阅读名著


篇一:《浅谈阅读名著之于写作的功用》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阅读名著之于写作的功用

作者:李本国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年第07期

【内容摘要】名著,是经受住时间考验而经久不衰,通过了人性甄别而历久弥新的作品。名著阅读对于写作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中汲取写作技艺,积累说理论证素材,依托名著新编故事,能极大地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写作艺术 ;说理论证 ;故事新编

名著,是经受住时间考验而经久不衰,通过了人性甄别而历久弥新的作品。语文新课标已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已把名著阅读纳入新编语文教材。在新课标理念的倡导下,教者重视教,学生重视读。但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点,或者说是不够重视的一点,就是名著阅读对于写作的重大的促进作用。名著阅读不仅增强语知,陶冶情感,熏染思想,而且对于写作技法的提高、文学素养的积淀、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要高度认识阅读名著对于写作的功用。

一、汲取名著写作艺术

作文写作有技法可依,有规则有循。但了解写作的人都知道,拥有一大堆写作技巧的人,却不一定能够写出像样的文章出来;而不知道创作技巧的人,在写作艺术层面上又不会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写作实践表明,写作要会作法,懂技巧,但所有作法与技巧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还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在阅读体悟中,在习作实践中,把写作的技法与技巧锻炼内化成自己的写作能力。阅读体悟是掌握写作方法形成写作能力的重要渠道。很显然,名著阅读就是阅读体悟的重要内容。名著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在经典名著中几乎包蕴着所有的写作技法,这些创作技巧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地阅读体悟,咀嚼消化,借鉴过来,为我所用。比如说我们中学生在叙述事情时,不少学生总是缺少描写的意识,只会概括叙述,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不会通过细致描写,去告诉读者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因而使文章缺乏感染力,这是好多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比较苦恼的事情。其实描写在名著中随处可见,描写的种类齐全,方法灵活而典范,只要我们多读多体会,我们一定能够体悟到描写的真谛,掌握这种作法技巧。请看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关于范进喜极而疯情节的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作者从动作、神态、语言三方面对范进作正面描写,又从老太太与报录人和邻居的反应方面作侧面描写,把范进多年来委屈辛酸而一朝得势狂喜致疯的情形描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令人拍案叫绝。透过范进逼真的疯相,又让人对他那热衷功名的性格烙下深刻的印象。传神的描写真是魅力无穷,收到了入木三分的讽刺效果。不仅描写,名著中的烘托映衬、叙议结合、联想想象、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对比衬托、托物言志、修辞手法等等各种写作技巧,都

篇二:《如何阅读名著》

如何阅读名著(要求学生认真、反复阅读)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咱们的语文书第五单元节选了中国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部分精彩篇章,重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生要扩大知识视野,积累文学素材,提高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必须认真地、仔细地阅读名著。

凡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赢得广大群众喜爱的,在文学史、思想史、哲学史等各方面有一定影响的著作,甚至是划时代的著作,都可以称为名著。如: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代表作,历代著名小说、文言小说;近代的有鲁迅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郭沫若的新诗集、历史剧;朱自清、叶圣陶等名家的代表作;历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等,都可以尝试着阅读。

在学习生活当中,常听有同学感叹:名著太难懂,啃都啃不进去。欣赏一部名著真的这么难吗?事实上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欣赏的方法是不是对,阅读的毅力是不是够强。

首先,阅读前你要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是意大利但丁猛烈鞭挞教会的诗,是法国莫里哀富有讽刺性的剧本,是苏联高尔基蕴含有斗争意义的小说,还是闻名于世的传记或者历史。当然,你要想知道得更多,读前要查一查目录,读一读前言和后记,或者在《读者百科全书》中查一查题目和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的背景。事实上,你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越详细,你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这本书或这篇文章,你就会进一步明白隐藏在作家作品中的自传性的花絮。总之,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你理解作家的观点,帮助你跨越时代鸿沟,从而达到未曾谋面似曾相识的效果。

其次要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有的人喜欢躺在床上看书,阅读本身是一个思想活跃、器官敏锐的活动,如果躺在床上读,你就想睡觉,那么当你开始打瞌睡的时候,就会埋怨这本书,以至于从内心不愿接近它。阅读时更不要被书中长长的人名、繁多的人物所左右,记得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第一章中就用了22个又长又繁杂的名字。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着往前翻,坚持看下去,渐渐地这些人物在你眼前就会变得清晰。你会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你的老朋友在一起一样。当然,遇到阅读的困难,不要过早地找“我看不懂”这个借口,要坚持读完。如果你认真看了,但确实看不懂,你不妨把它放在一边,搁一天或者一年,先去读另一本书,回过头来再重新翻阅,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开始喜欢这本书。需要强调的是:名著必须精读,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行了,要读三遍无边,甚至十遍八遍才行,如果能像茅盾先生背诵整部《红楼梦》那样就更好了。当然,背诵整部作品,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但是作品的经典章节,学生肯定是要能够了如指掌的。一般说来,精读中不但要记住情节、人物姓名,而且要注意识记、理解文中的诗词妙语,精妙的章节甚至能背出来,只有这样,我们在今后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要写。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起到推动读书的作用。既然是一部名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一定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学习,从大得思想内容到小的只言片语都可以是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欣赏名著要大段大段地读,千万别小口小口地啃,你读的句子越长,你就越能进入书的节奏和感情,从中得到的乐趣也就越大。对于名著,尤其要学会细细地回味和反复研读。所有名著都经得起细评和反复读。当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可以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回味它,或者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对它的了解更深一步,甚至找到了作者当年的感受。很多人都有一种感受,几年前读过中国四大名著并且喜欢它,然而今天

再重新读一遍的时候,都不相信这是几年前自己读的那本书。

是啊,坐拥名著,可洞窗八面,会千古人,知天下事,观五洲奇景,看异域风情。一部名著读完后,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被那些历史上最有天赋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着。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同学们,让我们马上起程,开始名著之旅吧!

篇三:《阅读名著,助你写作》

阅读名著,助你写作

[摘要]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

阅读文学名著,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

作兴趣,为写作提供素材,丰富作文的语言词汇,还可以提高写作

技巧。只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名著,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然会达到一

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名著阅读 写作能力 兴趣 素材 写作技巧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培养无论

是在《中学语文大纲》中,还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都被列为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无论是从课时的安排上看,还是从

它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看,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都是不言而

喻的。然而每次布置作文,老师虽有详细指导,学生却还是绞尽脑

汁、冥思苦想,凑足字数或抄袭作文选之类,一交了之。都说写作

源于生活,但学生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多数时间是在学习中度过,{作文阅读名著}.

他们的许多知识和能力都是从学习中来的。这样,阅读也成了他们

写作的源泉,文学名著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

珠。因此,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疑有很大

的帮助。

一、阅读名著,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非常重视学生情感

态度对写作学习的影响,将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放到了首

篇四:《初中作文及名著阅读试题(含答案)》

应试作文八法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三、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不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文不对题,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或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能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则又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回败局,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

一、移花接木法。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二、直接代入法。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

三、将错就错法。在应考作文时,有时由于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四、编拟提纲法。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大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考生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中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回扣标题法。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某市有一年中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照应开头法。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考作

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

八、画龙点睛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考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

抬头看,会有别样风景:

一个抬头的瞬间,是怎样的怡人风景尽收眼底,怎样的美好启迪流连于心田?无论你的前进是否曾被坎坷羁绊,你勇气的天空是否曾被阴云充盈。稍稍抬起头,你就会与心灵邂逅,用灵魂体味那别样的风景带来的至美之感悟。

重重摁下最后一个音,手臂仍颤抖不止,一抹泪毫不争气地滑落,只剩嘴角溢满酸楚的味道。我狼狈地跑下台,纷纷的议论声接踵而至,我乱麻般的心揪着,仓惶地逃回自己安静的一隅。瘫在床上,大片的黑暗涌起,眼泪伴着秒针的嗒嗒声,漾出一地的悲伤。良久,思绪渐渐明朗了些,一束泛红的微光在眼旁流淌。心房倏地安静下来,我迈着坚定的步子走近窗台。现在正是落日之时,太阳在山的那边虽仅剩一半的身姿,但仍散发出缕缕光彩,装点着天空,绽出属于自己的美丽。她晕染着天边的云儿,一层一色,一色中又翻腾着更多的流彩。虽已成夕阳,但仍然极力地发光,像绣着风景画,又像作着画中诗。街边的行人只顾行色匆匆,全然没有眷顾到他身旁的美丽。

我笑了,忽然觉得这别样的亮丽风景照亮了自己的心:我上一次的失败、观众的嘲讽与老师的责怪也正如那不屑的眼光吧。可是只要我不屈于闲言碎语,自身努力,为信念而前进,为梦想而追求,终会弹奏出自己的光芒。我握紧拳,又一次充满力量地努力练习。

又过一年,我坐在千人瞩目的光环下。琴声起,静谧的世界似乎只剩空气伴随琴音流淌。有力的指尖驰骋于黑白键上。我闭上双眼像回到窗前,与夕阳一同畅叙深情,奏出一个小小女孩的心路篇章!

谁说人生路上与困难相伴的唯有辛酸?其实,抬起头,用一种新的目光发现那别样的风景,获得启迪,坎坷的路途也将平坦,叩紧的心锁亦能释然……

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2003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2、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 (2002年哈尔滨中考试题)

3、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

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2003年南京题)

二、填空类、 1、完成下列题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_______》的开篇词。

2、“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2002年黑龙江中考试题)

3、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 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4、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 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5、“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2003年福州市中考试题)

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7、“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2003年鄂州市中考试题)

8、“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9、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______。

10、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2002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 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 ____。

(3)《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