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有几个


篇一:《国家级新区汇总》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国家级新区是我国于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

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共有11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1] 其中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系行政区,设立区委区政府,其余新区都是行政管理区,只设立管理委员会。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依托其所属直辖市,行政级别一般都调整至副省级。 而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其依托的主体城市为地级或副省级,若新区的行政级别同于甚至高于所属主体城市,意味着脱离相关城市的管辖。国家级新区,因有国务院批复体现国家级战略和新区发展需要,所在省按要求须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其实质均拥有副省级管理自主权,而与新区所处区域行政级别无关。如广州南沙新区,国家定位立足广州、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既不可脱离广州,又因港澳社会制度不同,甚至需要省级以上的权力来管理和协调,所以南沙新区是唯一获得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国家级新区。

新区定位编辑

上海浦东新区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92]145号)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以及中心城区杨浦、黄浦、南市的浦东部分。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定位及目标: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优势、创新优势和枢纽功能、服务功能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

天津滨海新区

2005年滨海新区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通过,滨海新区性质终于尘埃落定。2010年1月11日,滨海新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定位及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重庆两江新区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范围涵盖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三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定位及目标:依托重庆及周边省份,服务西南,辐射中西部。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央赋予重庆两江新区五大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等,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之中,规划瞄准的是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函(2011)77号),舟山成为中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2]

定位及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目标:舟山群岛新区将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甘肃兰州新区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批复甘肃省《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3]

定位及目标: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向西开放。

广州南沙新区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28号),原则同意《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9月12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批复设立广州南沙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至此,广州南沙新区成为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4]

定位及目标: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5]{国家级新区有几个}.

陕西西咸新区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陕西西咸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4〕2号)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

定位及目标: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要把建设成西咸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为把西安建设成为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拓展我国向西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发挥着积极作用。

贵州贵安新区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3号)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

定位及目标: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部,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4县(市、区)20个乡镇,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贵安新区是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要把建设贵安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路子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努力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

2014年06月0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71号)同意设立青岛市西海岸新区。

定位及目标:新区担负海洋强国和改革开放的双重使命,深入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体制转型”,努力实现在西海岸实现“三个再造”,即再造一个升级版的青岛港、再造一个升级版的青岛经济总量、再造一个升级版的青岛新城区,建设创新开放、幸福国家级新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支点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平台。[6]

大连金普新区

2014年0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76号)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

定位及目标:大连金普新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南部,范围包括大连市金州区全部行政区域和普兰店市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299平方公里。大连金普新区地理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经济基础雄厚。

建设大连金普新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加速发展,带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进一步深化与东北亚各国各领域的合作。[1]

四川天府新区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133号),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

定位及目标:四川天府新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主城区南偏东方向,其区域范围涉及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所辖7县(市、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建设四川天府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天府新区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等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7]

新区政策编辑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属的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数十部区域性经济政策文件层次分明、定位清晰。这些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分三大类:国家级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区域规划。

国家级新区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面积以千平方公里计。这些新区是国家重点支持开发的区域。

同新区相比,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及相关试验区(合作区)范围比较大,包括:成都和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武汉和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相比之下,区域规划文件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原则、战略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区域合作等实 实在在的内容,具有“细化”、“实化”、“差别化”的特点。这些规划包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

区域政策各有侧重

肖金成说,国家级新区具有改革先行先试区、新产业集聚区等特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这些新区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经济更繁荣、环境更美好,比老城区更有吸引力,可吸引老城区的经济要素向新区转移,从而减轻老城区的压力。

“从促进改革的角度说,这些新区实际上就是新的特区。为促进所在区域加快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往往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规划建设新区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对于设立相关试验区(示范区、合作区),肖金成认为,主要是为了深化体制改革进行试验,为更大范围的改革进行探索和积累经验。

肖金成认为,区域规划和设立新区及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很大不同,区域规划更加具体,不仅有指导思想、坚持原则等抽象一些的内容,而且有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等具体内容。编制区域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区域科学发展。

浦东新区编辑

新区概况

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范围包括黄浦江以夜色下的陆家嘴国际金融城

东到长江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南面与奉贤区、闵行区接壤,西面与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黄浦江相望,北面与崇明县隔长江相望。全区面积1210.41平方公里。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开发浦东”的决策,浦东新区的城区面貌变化很大。浦东国际机场在新区东临海部建成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积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

地理位置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全区面积1210.41平方公里(其中原浦东新区532.75平方公里,原南汇区677.56平方公里),人口268.6万人(其中原浦东新区194.29万人,原南汇区74.31万人)。由于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老市区。

现任领导

沈晓明: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姜梁: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浦东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滨海新区编辑

新区概况{国家级新区有几个}.

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截至2010年底,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48万人。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四的天津港,2010年吞吐量达到4亿吨,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2010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机构正式揭牌。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八个功能区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

滨海新区

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一带: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八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化工区、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临港产业区(规划)。

地域人口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现任领导

袁桐利: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

宗国英: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两江新区编辑

新区概况

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于2010年6月18日,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3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5 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

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

建设目标

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

重庆两江新区

国务院批复文件提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要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十年再造一个重庆

重庆两江新区被寄予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并列成为中国三大开发区,也是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根据两江新区公布的建设时间表,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将达到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的1/4;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以上,再造一个重庆工业。

打造水、陆、空物流中心

重庆要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而交通和物流是重要的基础。只有先成为交通、物流中心,才能成为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才能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核心极。在未来5年内,重庆将投入1500多亿,建设1500多公里铁路,加上的1000多公里铁路,重庆将形成3000多公里铁路线,届时将有10条高速公路通往除重庆外的地区。随着江北机场4条跑道以及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重庆正逐步成为水、陆、空物流中心。

现任领导

凌月明:中共重庆市委常委、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舟山群岛新区编辑

新区概况

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一项海洋经济战略决策。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战略定位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充分发挥战略区位重要、海洋资源丰富等综合优势,加快构{国家级新区有几个}.

舟山群岛新区

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迅速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开放水平最高、增长质量最好、产业结构最优、发展潜力最大的先导区域,为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构建国际物流枢纽和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提高港口物流服务和战略物资保障能力;发展壮大港航物流、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旅游、远洋渔业等优势产业,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拉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在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临港工业优化布局、科教人才培育引进、生态环境科学保护、国际合作深化拓展、管理服务能力整合提升等方面大胆创新,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体制机制,积极创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全国海洋科学保护利用积累经验。

发展目标

立足综合优势,围绕战略定位,未来10到20年,舟山群岛新区要推进实现五个方面的总体目标: 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全力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岛,进一步提高对国家战略物资供应安全的保障能力。

篇二:《中国国家级新区列表》

中国国家级新区列表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 2005年10月天津滨海新区 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

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012年8月兰州新区

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

2014年1月陕西西安西咸新区、贵州贵阳贵安新区 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 2014年10月四川成都天府新区 2015年4月湖南长沙湘江新区 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

2015年9月福州新区

2016年4月合肥滨湖新区、云南昆明滇中新区

篇三:《起底十大国家级新区》

起底十大国家级新区

6月3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时隔一月,7月2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大连金普新区总体方案》,提出金普新区打造“二核七区”的发展格局。除已获批的十大新区之外,全国范围内将新区规划上报的不在少数。国家级新区成为地方追逐的目标。

国家级新区含金量正逐年下降

那么,“国家级新区”这五个字含金量如何呢?

首先,谈论国家级新区需先了解其定义: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简要来说,一旦新区上升为“国家级”,那么将会获得多方面的“好处”。首先表现在行政属性上的变更。目前的10个国家级新区,其中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系行政区,设立区委区政府,其余新区都是行政管理区,只设立管理委会。

在行政层面的“好处”如何更加生动地理解呢?

“出身不同”。前段时间,备受外界关注的曹妃甸获九常委考察。一位曹妃甸当地官员的对曹妃甸当前目前发展困境如此归因。该官员向媒体讲述一则故事:在曹妃甸开发初期,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人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跑了两年多,终于拿到国开行110亿元贷款,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时期,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出任天津市副市长,后任市长,“据说,带去资金上千亿元。人家的资金是带过去的,水到渠成;我们是生跑来的,两码事儿。在资源分配上,在国家战略指导上,我们要想和滨海新区比,比不了,‘出身’不同。” “国家级新区”这五字在行政审批权限等方面的“好处”不言而喻。

此外,除国家将下放更多权力之外,获批国家级新区还能为地方带来更高的经济管理权限,更加有效的行政服务效率,将获得更多金融政策和机构支持,更加宽松的土地要素指标要求。而一些先行先试的改革个创新可以让创新型的政府领导班子放手大干。来自政策层面的支持,意味着更多改革、更加开放和更多创新。

但也有人认为,国家级新区的含金量正在降低。

此类观点认为,设立新区的意义在于放手先试先行,而不是伸手要资金。从两江新区开始,国家也不再继续给国家级新区直接资金支持。国家对新区的支持经历了从“直接补贴向税收政策,再向先试先行”的转变。相比当年的深圳特区,目前的新区政策含金量已经非常小了。

而十大国家级新区又分两个层次而言。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一直以来被当做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它们也是经国家深谋远虑近乎十年设置的一个最具战略性的区域发展规划。此后八个新区集中在最近四年设立,战略目标更多是肩负区域性发展的责任,国家没有大额资金扶植,仅仅是提供优惠政策。

二者被认为是不同量级的。目前的国家级新区更主要是一顶“帽子”,一种政策性优势和区域性名片。

十大国家级新区分布“两带”定位各不同

放眼全国,十大新区的分布呈现“两带”的特点:分别为沿海和中轴线两测。在沿海分布的国家级新区又居多,集聚了金普新区、滨海新区、浦东新区、舟山

群岛新区和南沙新区。剩余五大新区则分布在中国地图的中轴线两侧。从上图上可以看出,国家层面推动沿海经济发展和中西部发展的意图非常明显。

就经济圈而言,金普新区的获批使得东北经济圈首次拥有一个国家级新区。此前,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西部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均各有两个国家级新区。珠三角经济圈有一个国家级新区,此外,还有一个深圳经济特区。 作为上升至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十大新区的定位也各有不同:浦东新区的核心关键词是金融中心;滨海新区的核心关键词是航运中心;两江新区是服务西南;舟山群岛新区是海洋经济;兰州新区的核心关键词是向西开放;南沙新区的核心关键词是服务枢纽;西咸新区是内陆开放;贵安新区是航天航空;西海岸新区是海洋科技;金普新区的核心关键词则是振兴东北。

金普新区获批被看做是是国家“全盘棋”的第三步。在全国“一盘棋”中,沿海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最先布局的“二步棋”。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被称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第三步棋”。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作为东北经济圈唯一一个获批的新区,金普新区被寄望了振兴东北的重望。{国家级新区有几个}.

土地资源不可复制应避免短期内全面铺开

“不要像某些新区那样,一开始拼命开发房地产,与产业发展脱节,造成浪费和泡沫”,这是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王雅莉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金普新区获批时的担忧。

王雅莉认为,长期综合性规划十分重要,产城融合不可少。此外还要明确土地开发战略,有优化的土地长期经营策略,不能只考虑到短期热。“土地资源是新区开发中最为宝贵和不可复制的土地资源,应当避免短期内全面铺开的方式,要寻求慢节奏、高质量、目的高效的土地开发战略和经营战略。一定要把环境和生态的要求考虑在前面,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改。“

新区考验管理层政研能力“国家级帽子”不好戴

国家级新区考验的是管理层面的创新能力和政研能力。国家级新区不给项目不给钱,给的是一个先试先行的机会。先试先行,就是放手让新区的基层干部搞政策创新,想新点子、找新机会、创造新模式,为国家和东北区域的改革开放当试点。另一方面,单纯靠传统招商引资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这就需要管理层吃透国家政策的边界和内涵,领会新区规划的本质和意义。

也有观点认为,国家级新区的帽子对当地经济的作用应当“因地而异”。海南、汕头、珠海也曾经是国家政策特区,但后来经济发展也很一般,远落后于苏州、杭州、南京、青岛这些非特区城市。目前公认最成功的国家级新区还是浦东和滨海两个新区加上深圳特区。两江新区近期陷入拆迁成本过高和招商力度不够的双重困境;兰州、舟山、南沙、青岛还是没有突出的发展态势。由此可见,现在国家级新区的政策差异性并不是很大,能否快速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实力。

对于金普新区的获批,区域内的企业主和普通百姓也颇为关注。从浦东、滨海甚至深圳特区的经验看来,这三个中国的经济增长极经历了至少5-10年才让新区建设初具雏形,经济贡献和创新创业有所推动。如果追求短期收益,难免会陷入急功近利的路子,新区一旦止步于“空城”、“烂尾”,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 前有曹妃甸、前海、南沙等地经验可借,外有新加坡等地成功经验可取,国际级新区建设还需脚踏实地,耐心耕耘,耐心等待。

(来源:搜狐焦点产业新区)

篇四:《五个国家级新区》

中国五个国家级新区简介

2013年8月20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中国经济布局的走向再度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现就简单对中国的五个新区进行介绍。

一、浦东新区

(一)浦东新区地域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东缘。东濒长江口,南与南汇区,闵行区接壤,西和北分别与徐汇,卢湾,黄埔,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江相望。新区地处中国海岸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依物阜民丰的长江三角洲。而整个长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

(二)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浦东新一轮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轴三带六区”。“一轴”:就是从虹桥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的上海城市发展轴。“三带”:就是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核心的沿黄浦江发展带;以“一江三桥”(张江、金桥、外高桥、孙桥)等国家级开发区为主体的中部发展带;以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为依托的滨江临海发展带。“六区”:一是以金融贸易为核心的陆家嘴功能区域;二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张江功能区域;三是以现代制造和出口加工为主导的金桥功能区域;四是以国际贸易和海港物流为主导的外高桥功能区域;五是以会展旅游为主导的三林(世博)功能区域;六是以航空枢纽、空港物流、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川沙功能区域。

(三)浦东新区的发展概况

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汇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为国家战略拓展空间、增强动力,更好地发挥浦东在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为起点,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南汇划入浦东后,浦东新区区域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并后的生产总值3676亿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在新浦东区域内,集聚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洋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国家级的临港装备产业基地,集聚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

的60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100亿元,2008年的3100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总产值超过4200亿元,占全市近1/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49%左右。2005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4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0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72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浦东新区累计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家外资企业,合同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吸引9300多家国内企业入驻浦东,累计金额超过600亿元。

二、滨海新区

(一)滨海新区地域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

1、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2、一带: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3、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

4、七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三)滨海新区的发展概况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去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亿元,增长12.3倍,平均每年递增20.6%。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国家级新区有几个}.

164亿美元,增长31.8倍,年均递增33.8%。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1.28亿元,可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02亿元,可比增长4.1%,二、三产业比例为84.3:15.7。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可比增长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三、两江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