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玉米


篇一:《常见油料作物出油率查询表》

常见油料作物出油率查询表

很多即将步入榨油行业的客户在咨询“yzy”榨油机的同时,都会问到某种油料作物是出油率,出油率是指油菜籽,大豆等油料植物榨取油料时每份油料植物榨取的油料数量。不同种类油菜和榨油机器不同都会影响出油率。出油率对农民以及油菜商十分重要。 出油率的公式为:出油率=出油数÷(总数-除杂数)×100% 。

常见各类油料作物出油率查询表:

篇二:《生物能源化玉米为汽油》

生物能源化玉米为汽油

目前,随着全球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以及不断上升的平均气温,人们被迫抓紧寻找替代能源,由纤维素、木薯、藻类等植物转化而来的生物能源似乎为人类昭示着美好前景——未来人类将不依赖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而是有源源不断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作依靠。然而,美妙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为何迄今为止生物能源依然仅仅是看起来很美?请跟随记者一起去探寻。

生物能源:化石能源最好的替代品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铁军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生物能源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唯一可以作为化学品或石油替代品的能源。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核能,都是非碳能源,主要以热、电的方式来利用。工业革命至今,人们一直倚重于使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含有碳元素的化石能源作为交通运输以及制造橡胶、塑料等化学品的能源来源。抛开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追溯碳源,由二氧化碳、水合成的生物质能是特有的可作为化石能源替代品的可再生能源。

此外,从生态环境角度而言,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危害环境,使全球气温升高,导致温室效应,危及人类安全。而如果生物燃料来自植物,植物生长过程中会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从理论上讲,与燃烧化石燃料相比,生物燃料可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累积。

王铁军说,目前生物能源的研究重点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源量问题。从农业、林业的当量(折合成多少吨标准煤的量)来看,世界生物质的量在能源储量中排四位,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然而,开发的困难在于这些资源非常分散,很难收集,收集成本占据生物能源成本的最大比重。我国“十二五”期间部署培育作为生物能源原料的能源植物,例如在我国西部地区非粮耕地培育能源植物,解决资源问题。

另一个研究重点则在于新技术研究,实现多途径的转化技术。目前生物能源的转化技术主要有生物方法和热化学方法。生物方法是将生物质转化为糖,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从而产生沼气、乙醇等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化学方法则是将生物质气化变成氢气、一氧化碳等生物燃气,再经过特定催化剂,将其催化合成液体燃料。

变废为宝:“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生物能源原料之丰富令我们难以想象。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谢舜源告诉记者,老所长曾说过,世上其实没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已”。

就原料而言,王铁军介绍,不同的生物转化技术有适用的不同原料。就生物方法来说,包括厨余垃圾在内的生活垃圾、禽畜粪便、含糖工业污水等含水量高的碳水化合物都可以转化成沼气等生物燃气。以前这些燃料用于供热等生活用能,现在,则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进行净化、压缩、罐装,用作汽车燃料,这在个别地区进入应用示范阶段。此外,也可以利用秸秆等植物纤维素制造燃料乙醇,也就是常说的乙醇汽油。例如,五年前,国家利用陈化粮制造乙醇汽油。现在,人们尝试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秸秆等非粮作物原料为主生产燃料乙醇。 热化学方法则主要针对树木、碎木片、秸秆以及小麦、棉花加工后的壳等林业、农业废弃物,将其热解、气化,制成交通燃料及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燃料。热化学方法要求原料必须是干物料,否则可能因为物料含湿量大,过程能耗大,影响设备。

此外,从藻类身上也能“收获”液体燃料。微型藻类是光合作用的“巨人”,某些藻类对入射太阳光的利用率达到3%,而玉米或甘蔗却只有约1%。这些藻类能更高效地将水、二氧化碳和阳光转化为油脂,而油脂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烃类的碳氢化合物。

如果要描绘一幅生物质能转化路线图,王铁军说,近期生物质能转化还是以生物燃气应用为主,主要用于热利用,中远期则是以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应用为主,例如生产生物柴油、纤维素燃料乙醇,以及制造橡胶、塑料、高分子材料等化学品。

发展瓶颈之一原料分散、成本高

生物燃料的远景看起来很美,但经过多年研究,它并没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石油,而是遇到了瓶颈。

王铁军介绍,目前科学界正在研究燃料丁醇,热值比乙醇高,性能和普通汽油基本一致,可以以任意比例与汽油混合。目前还处于示范阶段的燃料丁醇的应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生物燃料性能没问题,关键是成本问题。”他表示。

对生物燃料企业而言,原料受限是极大问题。因为生物能源不同于煤炭、天然气等很集中,其原料是分散式的,没有一个地方可储存如此多的原料。因此,相关企业的生产能力多是万吨级、十万吨级,不会达到百万吨的规模。在国外,一些生物能源农场建在土地宽广的地区,但即便有土地种植,要收集原料也非常困难。假设收集半径是10公里,要将原料收集加工,需经过收割、打包、运输、仓储等流程,每个程序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过程亦要消耗大量能源。如果将生产规模扩大,收集半径达到100公里,成本更是不堪设想。为了更容易取得原料,我国很多生物能源企业都坐落在米业、林业等加工基地,但受限于高昂的制造成本,生物能源领域目前尚无工业巨头。

在美国,科学家、公司CEO和政府决策者们都抱有美好的愿望,美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生物燃料还无法在价格上与汽油相竞争。玉米乙醇如今是美国唯一一种达到商业化生产规模的生物燃料,这还得归功于美国政府的财政补贴。根据

美国政府审计部门的数据,仅在2010年就拨给了玉米乙醇超过56.8亿美元的财政补贴。在没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玉米乙醇在价格上尚无法与汽油相抗衡。

王铁军说,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能源领域应该也有创造财富神话的可能性。“目前在技术上瞄准两个难点:一是廉价的生物质原料,二是通过新技术开发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成本难题,低成本油料植物的培育也是一个研究重点。

发展瓶颈之二与人争粮,与粮争地

此外,发展生物能源要避免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美国政府规定玉米乙醇必须占到全国客运车辆所用燃料的10%,这一政策推动了玉米乙醇的大量增长,产量从1979年的5000万加仑增加到了2010年的130亿加仑。但生产这130亿加仑玉米乙醇消耗掉了美国约40%的玉米作物,这些作物种植在13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上。2010年10月,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的报告指出,即使将2009年全美国的玉米都用于生产乙醇,其产量也只能代替美国汽油消费量的18%。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企图通过扩大玉米乙醇的产量来显着促进美国的能源安全看起来是不切实际的。而且,若利用所有玉米来生产,将会使人和牲畜无粮可食。 此外,即使只用玉米秸秆,通过纤维素转化而来的糖生产生物燃料,这种方法也会对环境和农业造成负担。收割之后,玉米秸秆留在田里,分解后可改善土壤的肥力,拖走会加速土壤的退化。在巴西,因为甘蔗更易种植,他们以甘蔗取代玉米秸秆来制造乙醇。但为了获得大量的甘蔗乙醇,人们需要夷平大片热带雨林以开辟更多甘蔗园,加剧对原始环境的破坏。 可以看到,如果玉米和甘蔗继续大量用于替代石油上,将会进一步对全球农业系统造成巨大压力,而全球农业正努力为70亿人以及牲畜提供食物、衣物和饲料。王铁军表示,在美国主要以玉米为主生产乙醇燃料,但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做法是遭到极力反对的。

未来:生物能源可完全代替化石能源吗?

王铁军介绍,就我国来说,目前生物能源的应用不到全国能源消耗的0.5%,到2020年,乙醇燃料、丁醇燃料等生物能源预计将替代1000万吨交通运输燃料。生物能源的发展及未来市场前景还将受石油等化石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

目前,作物里含有的所有能量,包括牲畜消耗的植物,用于纸浆、造纸以及其他木材产品的树木,加起来大概是1.8兆亿焦耳,相当于世界能源消费量的20%左右。在短期内大大增加这个量不切实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表示,生物能源的目标应定位为生产某些专用燃料,比如飞机的燃料。

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生物能源要完全代替化石资源,我们尚需给予更多的耐心。

篇三:《玉米胚芽油市场分析》

玉米油:小油种大趋势,定论不宜过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加上我国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更使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食用油市场相继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油种。 由于中国每年的玉米总产量大约为1.6 亿吨,其中80%的玉米用作了饲料。20%的玉米进行深加工,做成淀粉,既有3000 万吨左右,其中玉米胚芽剥离出品率为7%,胚芽的出油率约为42%,因此中国玉米油每年全部产量为80多万吨,而向市场供应的全部精炼油是55 万吨。中国每年的食用油总量为2500 万吨,玉米油55万吨的供应量占比2.2%,占比非常小,所以玉米油是名符其实的小油种。

玉米油作为众多小油种中的一类新品项,由于国内市场大豆原料的供不应求和其自身的优点,近年在部分企业的大力推广下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尽管如此,也不能说明玉米油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随着食用油原料的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小油种将会被不断的开发出来,食用油行业将面临多品项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大豆油和花生油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也将会被悄然打破。但是,玉米油作为众多小油种中的一类品项,尚不能说玉米油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第一、玉米油价格高。我国精制玉米油的售价比较高,比其他食用油高出5%-10%,影响了市场销售和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尽管当前我国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水平已经大有提升,但是大部分消费者对于食用油的消费观念始终停留在十几年前,对于价格较低的食用油的消费仍占主流。

第二、消费者认知度低。玉米油耐储性差、易氧化、不易着色,以及消费者对玉米的保健功能缺乏认识等问题,致使食用玉米油受到冷落,对近期我国玉米油的扩大消费构成不小的障碍。

第三、国家政策的限制。国家玉米加工行业扩产最快的时期在2006 年,2007 年国家政策进行了调整,规定以玉米为深加工原料的项目要经过发改委发审批,之后,就没有新的工厂生产线获批。玉米深加工行业一直受政策限制,中国目前玉米的深加工率较低,主要是直接作为饲料使用。

第四、原材料的供应瓶颈。中国现有1.6 亿吨的玉米产量,其中,用于取胚芽的玉米占18%,即2880万吨。随着玉米加工集中度以及加工率的提高,用于压榨玉米油的玉米总产量受限,加上未来国内玉米油消费量的大幅增加,用于加工玉米油的原材料供应将会成为瓶颈。玉米胚芽剥离出品率仅为7%,胚芽的出油率约为42%,国内企业如果选择进口玉米的话将会大大增加原料成本,这对于本来总体利润率就低的玉米油更是得不偿失,玉米胚芽由于比较轻,企业不会考虑选择进口。

第五、行业内竞争加剧,玉米油面临众敌。我国油脂行业属于资本密集性产业,技术要求不高,转换成本低而且产品同质性强。行业进入门槛低,受改革开放前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散装食用油性质的小作坊仍然不少,这些家庭作坊式的油厂,生产成本很低,不需要培育品牌,更没有什么现代营销意识和长

久的规划战略定位等。而那些大油厂经营成本高,生产成本也高,再加上沉重的融资成本和品牌投入费用等,造成产品的高成本,在和小油厂产品市场价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利润微薄,为了争夺市场,他们也就只好不惜成本代价打价格战。在低价位的战争中,产品力的缺失是必然的结果。

当前玉米油也将面临这一问题,首先,对于小企业、小作坊极强的模仿能力,会造成玉米油消费市场的混乱,形成大企业不断树立玉米油的品类形象,而小企业、小作坊又在不断的损害玉米油的品类形象,最终使得玉米油不再是值钱的油种。其次,国内具有垄断性质的几家粮油企业在资本实力的前提下会迅速上马玉米油,而最终将会使得玉米油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得到饱和,玉米油的整体利润率也将很快下降。

作为小油种的玉米油在没有走出与众多小油种拼杀的战争窘境之前会很快失去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潜力空间。更不用说突破大豆油和菜籽油一统天下的格局了。

第六、不同地域消费者消费习惯难以统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油料作物,地域性的油料作物的不同造成了各地区食用油消费习惯的不同。比如东北地区盛产大豆,食用油种类比较单一,大豆油几乎一统天下,特别是三级大豆油;华北平原棉产区的居民主食棉籽油;在西南和江南地区生产油菜,菜籽油种类繁多,在整个食用油市场中占绝对优势,品种根据等级分为一级、三级和四级,四级菜籽油由于其特有的风味和低廉的价格成为该地区市民的主流食用油。菜籽油的销量占整个西南区域食用油市场的50%。同样,在西北菜籽油的种类也较多,占食用油消费的很大份额,其次是大豆油;山东、北京习惯消费花生油。

我国居民消费者65%--75 %以消费大豆油为主,其次20% --25%为花生油,而山茶油、葵花油、玉米油等所占比例连10%都不到。近几年我国油脂市场消费总额每年大约为1000 亿左右,大豆油占有650 亿,花生油占250 亿,其它油脂总和不到100 亿。玉米油作为一个小油种,要想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不仅面临着突破大豆油和花生油一统天下的格局的压力,同时还面临着教育全国不同地区消费者的艰难任务,这种由于地域性不同造成的食用油消费习惯的不同很难整合协调。这就好似调味品行业一样,消费的区域性较强造成行业中不同品类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很难协调一致,这就是所谓的众口难调。玉米油受这种地域性消费习惯的影响,也将会很难协调不同区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综上所述,玉米油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将会面临重重的阻碍,玉米油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不但要在众多小油种的混战中杀开一条血路,还面临着挑战大豆油和菜籽油一统天下的困局,最终不同区域的消费者能不能统一起来消费的习惯性选择,还是一个未知数,要说玉米油是未来食用油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还为时过早。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liguohua3071@126.

篇四:《18种食用油你了解几种》

一:棉籽油:

用法: 炒菜,炖菜。

棉籽油是以棉籽制浸的油,可用于烹调食用,亦可用于工业生产作原料。

棉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可达44.0-55.0%, 亚油酸能抑制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此外,棉籽油中还含有21.6%-24.8%的棕榈酸、

1.9-2.4%的硬脂酸,18%-30.7%的油酸,0-0.1%的花生酸,人体对棉油的消化吸收率为98%。

二: 大豆油:

用法: 炒菜,炸食

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 心脑血管病变。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有回味倾向。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

三:菜籽油:

用法: 炒菜,炸食

菜籽油是以油菜籽经过制浸而成的油,又称“菜油”, 是我国食用油品种之一。

菜籽油呈深黄略带绿色,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辣味.一般需经碱、脱色、脱臭等处理方可食用。菜籽油的粘度大,皂化值在半干性油中为最小、芥酸含量高,以此可以来鉴别菜籽油。

菜籽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作为食用油,它的消化利用率可达99%。除此之外,工业上还可以作为润滑油、卒火用油、金属防腐剂以及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四: 椰子油:

椰子油得自椰子肉(干),为白色或淡黄色脂肪。椰子肉(干)含油65%-74%、水分4%-7%。椰子树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岛上或大陆沿岸。我国的主要产区是海南省、雷州半岛、云南省和台湾省的南部。

由于椰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同时可挥发性的脂肪酸含量力15%-20%(其中水溶性脂肪酸占2%),因此椰子油具有如下特点:

1.在乙醇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一份椰子油可溶解于两份乙醇(95%)中。{油料玉米}.

2.室温下呈凝固状态。

3.比较容易酸败,因为椰子油中含有相当数量的低级脂肪酸。

4.椰子油的平均分子量较小。

5.椰子油的碘值小,皂化值较大。椰子油在其它油品中的百分含量-般可用混合油的皂化值计算出来。{油料玉米}.

6.椰子油中不皂化物的含量约0.3%,其中三分之二是固醇,还有生育酚及角鲨烯。

椰子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也是人造奶油的上等原料。椰子油中类脂物的含量很少。椰子油是香皂皂基的主要配方之-,它的中等长度碳链的脂肪酸含量是制造航海用皂的主要原料。

五:调和油:

调和油又称高合油。{油料玉米}.

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

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其加工过程是: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炼过的油酯,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成为调和油。调和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目前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今后,调和油的发展前景是好的,它将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油品之一。

有以下几种类型:

1)营养调和油(或称亚油酸调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调至亚油酸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约30%、软脂含量约10%。

2)经济调和油,以菜籽油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价格比较低廉。

3)风味调和油,就是将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与香味浓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轻味花生油”,或将前三种油与芝麻油以适当比例调和成“轻味芝麻油”

4)煎炸调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上述调和油所用的各种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榈油外,均为全炼色拉油。

六:玉米油:

玉米油又称玉蜀黍油,是从玉米胚中提取的油。

玉米胚中脂肪一 般在17%~45%之间,大约占玉米脂肪总含量80%以上,所以,玉米胚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丰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86%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56% 是亚油酸,人体吸收率可达97%以上;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而维 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很多含油食品中为了防止氧化需专门 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E对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玉米油的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仅次于麦胚油,

脱臭后仍含有油重的0.8%~ 1.2%玉米油中还有少量的辅□,其也有抗氧化性能;含有的谷固醇及磷脂,有防止衰老的功效,可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强人 体肌肉和心脏、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玉米油的脂肪酸由于在甘三酯中呈规则性排列,因此结构性稳定; 同时,一般油脂在光的作用下,叶绿素能使其加速氧化,而玉米油中 没有叶绿素,所以玉米油又比较稳定。鉴于以上原因,玉米油即使在 深度煎炸时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也比其他油有较长的保质期。

玉米油色泽金黄透明,清香扑鼻,很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用油, 它既可以保持蔬菜和食品的色泽、香味,又不损失营养价值。{油料玉米}.

玉米油亚油酸含量丰富,是医药工业上制造脉通、益寿宁等药品 的原料。用玉米胚芽榨油始于美国,1890年试生产,20年后批量投入 市场。由于它的原料是加工玉米的副产品,资源丰富,有利条件多, 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年产已达20万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如朝 鲜、墨西哥和南斯拉夫等也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七:茶仔油:

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58%-60%),是我国特产油脂之一。

油茶属山茶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我国南方各省都有生长,以湖南为最多。 茶油呈浅黄色,澄清透明,气味清香。

精炼后的茶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常数与橄榄油相近,油酸的含量在80%以上,亚油酸,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少。

除食用外,茶油可作制造发油及皂类的原料。

八:芝麻油(麻油,香油)

芝麻油取自芝麻的种子(含油约50%,并含有约25%的蛋白质)。用常规方法制取的芝麻油(称“大槽油”)呈淡黄色,香味较淡。经直接火焙炒后用水代法或压榨法制取的芝麻油(又名“香油”、“小麻油”或“小磨香油”)呈红棕色,有令人喜爱的特殊香味,是我国人民膳食中上等的凉拌油脂。它的营养价值高,在东方被称为“油脂国王”;在西方则为“油科作物皇后”,足见人们对芝麻及其油脂的厚爱。{油料玉米}.

芝麻油中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小,但芝麻油仍然很稳定,这是因为油中含有较多的不皂化物,主要是固醇、芝麻酚,芝麻酚林和芝麻素之故。芝麻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这是其它植物油所没有的,它使芝麻和芝麻油成为“长寿食品”。

芝麻油用途很广,除食用外,在健康食品、医药品及金属、印染工业也多有应用。和橄榄油、浓香花生油一样芝麻油也是不经任何精炼即可直接使用的全天然油脂。{油料玉米}.

芝麻油还是生产很多药品及化妆品的必需原料。

九:米糠油:

米糠的化学成分以糖、脂肪和蛋白质为主,此外还含有较多的灰分和维生素。其中油脂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在12%-20%。籼稻米糠的含油率比粳稻米糠高。一般用直接浸出法制取米糠油。糠粕可作饲料。米糠粕含有约5%的植酸钙,可提出来生产植酸及肌醇。

米糠油有非常好的抗氧化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它含有成分复杂的天然抗氧化剂。油中除含有天然生育酚外(平均总生育酚含量为400mg/kg油),还含有角鲨烯和多种阿魏酸酯,它们都有助于抗氧化。

精炼米糠油色泽淡黄,油中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很高,因此人体对米糠油的消化吸收率较高。米糠油具有降低人体血脂的功能;是一种良好的食用油脂。由于米糠油精炼成本比较高,得油率低,因此对米糠油目前只能大量用于制造肥皂、润滑油、脂肪酸。

十:橄榄油:

橄榄油是一种优良的不干性油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古老的油脂之一。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们广泛食用这种油脂。

橄榄油取自常绿橄榄树的果实。整粒果实含油35%-70%(干基),其果肉含油75%以上。橄榄油的形状与制油工艺密切相关,优质的橄榄油只能用冷榨法制取,并且需要从低压到高压分道进行,低压头道所得的橄榄油勿需精炼,即可食用。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特殊温和令人喜爱的香味和滋味。而且酸值低(通常为0.2-2.0),在低温(接近于10℃)时仍然透明。因此低压头道橄榄油是理想的凉拌用油和烹任用油。

篇五:《高油玉米效益》

高油玉米产业化

背景

高油玉米是高技术培育的一种新的优质玉米类型,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一般为7%~10%),且具有相对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等有效成分。它的出现,使玉米从单纯的粮食或饲料作物变成了粮油或油饲兼用作物,已被国家科委列入《科技成果重要推广项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和积累,高油玉米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球高油玉米的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已成为种植规模扩展最快的优质玉米类型,HOC(High oil corn)也因此成为国际玉米贸易的一个重要品牌。高油玉米育种是其大规模种植和实现产业化的基础,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在此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近两年实现了对美国的技术输出,成为继杂交水稻后我国作物育种研究领域的新亮点。 特点

营养富集、VE含量高

高油玉米同普通玉米相比,主要优点是有较高的含油量。普通玉米的含油量只有4%~5%,而高油玉米的含油量可以达到7%~10%,含油量最多的超过了20%。高油玉米的产油量可与相同面积的大豆产油量相当。

高油玉米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由玉米胚芽榨出的玉米油,该油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深为消费者喜爱的高级植物油。

食用油质量的优劣,主要看油中各种脂肪酸含量的多少和所占比例的大小。植物油中含有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又称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十八碳一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芥酸等,各种脂肪酸在不同植物油中所占比例是不同的。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高的食用油品质较好,亚油酸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具有一定的疗效。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一般是因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使动脉硬化而引起的。亚油酸和胆固醇结合可以产生低熔点脂类物质,该物质容易在血管内移动,脱离动脉壁而达到降低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的目的。不同油脂对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不同,食用动物油,特别是黄油,使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大大地提高。植物油有不同程度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其中以玉米油和红花

油降低得最多,向日葵次之。大豆油和棉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也高,但对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不及玉米油大。这是因为,除亚油酸外,玉米油中还含有阿魏酸脂(谷维素)、植物甾醇等成分,都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效果。这些成分和亚油酸结合,并与维生素E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玉米油降低胆固醇的能力。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和油酸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是26.6%和58.7%,,而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仅为11.5%。

在常用植物油中,脂溶性维生素E的含量以玉米油最高(938毫克/千克,棉籽油68.2毫克/千克,大豆油49.2毫克/千克,花生油44.4毫克/千克,菜子油44.1毫克/千克)。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有保护亚油酸双键不被氧化的作用,延长了玉米油的保存期。维生素E同时对人体代谢有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如加速细胞分裂繁殖、防止细胞衰老、保持肌体青春长寿等,还可以抑制过氧化脂质在血管中沉淀形成血栓,防止动脉硬化。缺乏维生素E会引起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机能障碍,也会引起贫血、激素代谢紊乱,并损害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玉米油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具有防止干眼病、夜盲症、皮肤炎、支气管扩张及癌症的作用。此外,玉米油中还含有谷固醇和卵磷脂,前者具有抗哮喘、预防皮肤皱裂的作用,后者具有降低胆固醇,加深记忆、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精练后的玉米油是优质的食用油,味道纯正,营养价值高,具有较高的能值,是各种植物油中的佼佼者。玉米油的热值为9413千卡/千克,芝麻油的热值是9330千卡/千克,胡麻油为9364千卡/千克,花生油为9410千卡/千克。玉米油因熔点低,易为人体所吸收,吸收率可达98%以上,精练后的玉米油呈金黄色、不浑浊、无杂质、味觉好、无异味、不易变质,是人类较理想的食用植物油。 销售价格

在同质条件下,可按每公斤高于普通玉米0.1元的价格向加工企业做订单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