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蝾螈


篇一:《人工养殖条件下红瘰疣螈的生命现象研究》

人工养殖条件下红瘰疣螈的生命现象研究

段登武

摘要:为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红瘰疣螈的生命现象特点,对普洱市墨江县、德宏州潞西市、保山

市腾冲县、临沧市凤庆县和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等五个地区的红瘰疣螈样本进行人工养殖观察研

究,并走访了各样本来源地区护林员和当地居民、参阅相关文献。结果显示:红瘰疣螈生长比较

缓慢,均会出现蜕皮现象。不同地区样本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会出现差异性,如生长状况及食物要

求有一定差异性,蜕皮时间和蜕皮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红瘰疣螈;养殖;观察;生命现象

1概述

红瘰疣螈(Tylotorition shanjing)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

蝾螈科(Salamandridae)疣螈属(Tylototriton)的代表动物之一,全长130 cm~

170 cm。背部两侧各有一排圆粒,即为疣粒,14~16颗。彼此分界明显。指4,趾5。

尾较弱而侧扁,鳍褶较低。背面棕黑色;头部、四肢、尾部以及背脊棱和瘰疣部位均

为棕红色或棕黄色。捕食蚯蚓、蜈蚣、步行虫、蜗牛等为食。数量也较多,但其去内

脏的干制品称“蛤蚧”被捕捉;又以其色斑艳丽,活体也被出售供饲养观赏,数量急

剧减少。随着人口增长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事开发山

区,其栖息环境日益缩小,也影响其数量,亟需加以保护。喜欢生活于潮湿的环境中,

一般生活在海拔900~1200 m高的山区。属于我国Ⅱ级保护动物。在中国红皮书等

级上:属于需予关注 (中国红皮书等级生效年代:1996)。在2004年被《中国

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 等级[1]。物种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疣螈属的代表动

物之一,具有一定的药用级观赏价值[2]。当生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不同地区的红瘰

疣螈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一定的蜕皮状态,它的皮肤具有呼吸、防御、保护等功能[3]。

红瘰疣螈是我国的特有种, 或主产于我国;在我国主要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重

庆、甘肃、湖南、安徽、广西、海南。在云南主要分布于中部、西部和南部。新

平水塘,嘎洒,耀南也是其主要栖息地。最主要产于云南西南部丽江、泸水、盈

江、保山、腾冲、龙陵、陇川、永德、云县、凤庆、南涧、双柏、新平、建水、

绿春、景东共16县。显然,它在云南的分布也仅是少数县,占云南129县、市

的12.4%。

2材料与方法

2.1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4~6月,这个阶段主要采集的样本以幼

体样本为主;第二个阶段6~8月,在此阶段采集的样本主要以亚成体为主;而第三个

阶段8~10月,主要采集成体样本。分不同阶段性对样本进行采集,主要是为了了解,

在野外红瘰疣螈在不同时期的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且不同时期红瘰疣螈会出现怎样

的差异性。结合相关条件,在调节室内养殖条件开展人工养殖。

于2012年4~10月采集标本,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常林寨幼体、亚成体、成体

157只;保山市腾冲县中和镇中营村27只,;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乡、德宏州潞西市

遮放镇、陇川县、盈江县15只;临沧市凤庆县6只;哀牢山3只。

2.2养殖观察

2.2.1室内养殖条件

标本采集回来后,按不同地区样本分开进行养殖,饲养于养殖箱内(100 cm×80 cm

×60 cm),根据样本生存环境条件要求,在养殖箱内装有样本采集地的泥土,把泥土

堆成斜坡形,并在其上种植杂草;水深设为2 cm,保持潮湿环境,并3~4 d换一次

水,每次换水量约80%,水取自野外溪流水。

2.2.2观察及测量

2.2.2.1观察方法

于2012年8月12日取各地样本各2只亚成体进行分开养殖观察,并保持外界环

境条件一致(室温,食物及食物量等),进行观察样本生长状况、活动规律、食性及蜕

皮现象等等,并进行详细记录。

2.2.2.2测量方法

体长测量:把样本从养殖箱内取出,出去体表的杂物,在桌面上放一张干净白纸,

用线与直尺测量,在测量时带上胶手套,以免擦伤样本。而且每测5次,再取平均值。

体重测量:别样本从养殖箱内捞出来,出去体表杂物,样本置于相同规格袋子中进

行称量,每只称量5次,取平均值。

温度测量:每天按不同时间段进行测量,早上9时、下午15时和晚上21时测量,

中间间隔均6 h。取当天室温平均值。

仪器:主要是细线,直尺,天平以及水银温度计等。除测量之外,每天还得在不同{家养蝾螈}.

时间段观察样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分白天与晚上进行观察。最后把测得的值用Excel

进行处理。

3结果及分析

3.1生长状况

如同表1、表2和表3是在室内养殖条件下8~11月,不同地区红瘰疣螈体长与

体重增长状况记录。来自墨江的红瘰疣螈样本月增长量:体长1.5~2.75mm,体重

095~1.5g;来自临沧的样本月增长量:体长2.5mm左右,体重0.75~1.5g;来自德宏样

本月增长量:体长1.25~2mm,体重0.5~0.7g;来自腾冲样本月增长量:体长1.75~2mm,

体重0.5~0.6g;来自哀牢山的样本月增长量:体长1.75~2mm,体重0.65~0.8g;不同

地区样本每月平均增长量:墨江:体长2mm,体重1.1g;临沧:体长2.5mm,体重

1.03g;德宏:体长1.75mm,体重0.58g;腾冲:体长1.91mm,体重0.55g;哀牢山:

体长2.08mm,体重0.75g;不同地区的红瘰疣螈样本在相同环境下,生长状况会出现

一定的差异性。出现以上差异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不同,适应

性不同。当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各自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

差异。

红瘰疣螈生长缓慢,但各个时期生长情况又有不同,在9~11月生长较快,特别

是10月份,出现冬眠前的增长状况,而随着温度下降等原因,到12月就基本处于不

增长状态,甚至是出现负增长的现象。这种冬眠前迅速增长现象可能是,为了适应环

境,为了冬眠而准备的。在温度过低,寒冷的冬季红瘰疣螈会失去食物来源,所以它

会需要更多脂肪来度过这个冬季,故而出现了这种冬眠前迅速增长的现象。

表1红瘰疣螈体长测量—览表(mm)

Table 1 Tylototriton shanjing - reference table length measurement (mm) 测量时间(年.月.日)

编号 标本来源 性别 2012.8.21 2012.9.23 2012.10.19 2012.11.21

A1 墨江 ♀ 139.0 140.5 143.5 146.0

A2 — ♂ 127.5 129.0 131.5 132.5

B1 临沧 ♂ 155.0 158.5 162.0 165.0{家养蝾螈}.

B2 — ♂ 151.0 152.5 154.0 156.0

C1 德宏 ♀ 135.0 136.5 138.0 140.0

C2 — ♀ 130.0 132.5 135.0 137.5

D1 腾冲 ♀ 143.5 146.0 148.0 150.0

D2 — ♀ 150.0 151.5 153.5 155.0

E1 哀牢山 ♂ 133.5 136.0 137.5 140.0

E2 — ♀ 130.5 132.5 134.5 137.0

平 墨江 133.25 134.75 137.5 139.25

均 临沧 153.0 155.5 158.0 160.5

体 德宏 132.5 134.5 136.5 137.75

长 腾冲 146.75 148.75 150.75 152.5

哀牢山 132.0 134.25 136.0 138.5

表2 红瘰疣螈体重测量—览表(g)

Table 2 Tylototriton shanjing - weight measurement at table (g) 测量时间(年.月.日)

编号 标本来源 性别 2012.8.18 2012.9.19 2012.10.18 2012.11.21

A1 墨江 ♀ 13.5 14.8 16.0 17.1 A2 — ♂ 13.0 14.0 15.2 16.0 B1 临沧 ♂ 19.5 21.8 22.6 23.3 B2 — ♂ 19.8 20.5 21.2 22.0 C1 德宏 ♀ 10.9 11.4 12.0 12.5 C2 — ♀ 10.1 10.8 11.4 12.0 D1 腾冲 ♀ 10.7 11.1 11.6 12.0 D2 — ♀ 10.5 11.2 11.7 12.5 E1 哀牢山 ♂ 9.3 10.1 10.6 11.5 E2 — ♀ 8.8 9.5 10.3 11.0

平 墨江 13.25 14.4 15.6 16.55 均 临沧 19.65 21.15 21.9 22.65 体 德宏 10.5 11.2 11.7 12.25 重 腾冲 10.6 11.15 11.65 12.25 哀牢山 9.05 9.8 10.45 11.25

篇二:《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

五彩缤纷自然界,生存着数以亿计的生物。而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比如:动物的性行为、利他行为、迁徙行为、通讯行为、学习行为、防御进攻行为等等。在各类动物行为中,动物的领地行为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家养蝾螈}.

1. 动物的领地行为的定义

通常,人们把能维持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称为动物的栖息地。而很多动物要占据一些地盘,并在那生活和繁衍后代,它们不允许其他的动物进入它们的领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动物的领地行为。动物对于自己的领地,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对其进行巡视,并在植物上、土地上留下自己独有的气味、粪便、尿液等进行领地的边缘的区分。

巢域是动物进行正常活动的整个区域,在巢域中往往还含有一个动物集中的活动区,大多数活动都发生在这里,这个集中的活动区叫核域。在有些情况下,巢域就是营巢地周围的一个区域,或者是食物和水源的所在地。虽然不同动物的巢域可以重叠,但是核域却很少重叠。领域是动物竞争资源的方式之一,是动物(个体、家庭或集体)排他性地占有并积极保卫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不允许其他动物侵入,其内则含有占有者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领域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领域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可随时间而有所改变);第二,领域是受到占有者积极保卫的;第三,领域的利用是排他性的,即它是被某一或某些个体所独占的。不同的领域一般来说是不重叠的,如果重叠也是少量和暂时性的,重叠区是可以被两个领域的占有者利用,但是所利用的时间是不同的。

所谓的“一山容不得二虎”,说明领地是同类或同种动物之间的边界划分,而在不同动物类别和动物物种之间,领地是重叠的,并且由此产生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即弱肉强食。例如,在同一块土地上,老虎之间的领地是基本清晰的,羚羊之间的领地也是基本清晰的。但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还生存着食草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在领地意识上,对于同一块土地,某只老虎认为是自己的领地,不容许其它老虎进入;某只羚羊同样会认为是自己的领地,不容许其它羚羊染指。但是,在老虎的领地里,羚羊的进入却不会受到老虎的阻止;同样,在领养的领地里,老虎的进入却不会受到羚羊的阻止。

在领地边界没有划定的地域,领地可以直接通过“先入为主”形成。对于已

经形成的领地也可以武力进行调整领地的大小,在体能上优胜劣汰,证明了适者生存,弱者将被淘汰。

2. 动物的领地

2.1. 具有领域意识的动物

领域行为在动物中非常的普遍。

其中有脊椎动物中是罪普遍的,包括硬骨鱼、蛙类、蝾螈、蜥蜴、鳄鱼、鱼类和哺乳动物。期中,鸟类的领域行为最发达,分布也最普遍。在啮齿动物和猿猴中,群体领域比较常见。

很多无脊椎动物也有领域,比如昆虫中的蜻蜓、蟋蟀、各种膜翅目昆虫、蝇类和蝶类、甲壳动物中的招潮蟹、端足类,软体动物中的笠欠、石鳖和章鱼,以及帚虫等。显然,领域行为在无脊椎的洪武中也是很普遍,很重要的!

2.2. 动物占领领域的方法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占领地的方式。有些动物通过在植物上、土地上留下自己独有的气味、粪便、尿液等进行领地的边缘的区分,有些动物则通过在树木上留下自己的抓痕,来确定自己的领域的范围。

例如:狮子是通过排泄尿液来占领领地的,狮子是无可争议的大猫之王,它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的喜欢群体聚居的家伙。一个狮群约有20到30个成员,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小狮子。母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它们极少离开出生地。狮群可能包含几头成年雄狮,但是肯定只有一头是领头的。成年雄狮往往并不和狮群呆在一起,它们不得不在领地四周常年游走,保卫整个领地。一般它们能够在狮群中做几个月到几年的头领,这要看它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击败外来雄狮。

狮群成员数目在4到37之间,平均为15头。每一个狮群的领地区域相当明确,在猎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方千米;而在猎物稀疏的地域中它们也许不得不建立大到400平方千米的领地。幼小的雄狮长足够强大(一般为5岁)后将击败某个狮群的老国王而成为新的统治者。多数雌狮成熟后留在原来的狮群里,个别则被赶走然后加入别的狮群。狮群的成员们一般会分散成几个小群体来度过每一天,而当聚猎杀戮或者集体进餐时它们将汇集到一起。 狮群会尽量避免与其它狮群遭遇。雄狮通过咆哮和尿液气味标记领地。它们一般会在每天晚间狩猎前和黎明醒来开始活动前咆哮一番。雄狮将尿液排在灌木丛、树丛或者干脆排在地上,或者在经常行走的通道上留下这些刺激性气味的标记宣示它们的领地

范围。有时候,雄狮也会将粪便涂在灌木丛上用作标记。遇上入侵者,或者仅仅是不巧经过的陌生狮子,雄狮一般都会咆哮着警告来者。

2.3. 动物保卫领域的方法

动物保护领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依靠声音显示、行为显示和化学显示。很少发生直接的接触和战斗,除非是在第一次建立领域的时候。例如:有一种莺的雄鸟在争夺领域的时候,常常发生直接冲突,但是领域一旦建立起来便不再依靠直接战斗来保卫领域。

动物在保卫领域时基本有三部曲:第一,是靠鸣叫声对可能的入侵者发出信号和警告;第二,当来犯者不顾警告非法侵入领域或进犯到领域边界时,它便采取各种特定的行为显示来维护自己的领域;第三,当鸣叫和行为明显都无效时,便采取去干和攻击行动。

2.4. 动物领域的分类

动物领域的大小是因使用的方法的不同而存在极大的差别,行为学家常常把领域区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类型A——生殖和取食领域:动物要在领域内求偶、交配、营巢和取食,领域面积比较大。

类型B——生殖领域:动物只在领域进行生殖活动,而取食活动主要不在领域内,领域面积大。

类型C——群体营巢。

类型D——求偶和交配领域:这种领域职工求偶和交配用,比如偶场。

2.5. 动物领域的标记

一个领域的占有者自己必须知道领域的边界在哪里,同时也必须让其他个体知道自己所占有的领域,这就要依靠几种标记行为并涉及几种感觉形式。主要包括:1. 领域的视觉标记;2. 领域的声音标记;3. 领域的气味标记;4. 领域的电标记。

在有些情况下,标志行为可以同时完成两种功能:驱逐其他雄性个体和吸引同种异性个体。很多鸟类在春天占有领域后边频频的鸣叫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知道找到配偶为止。此后它们的叫声便显著减少。一些青蛙和蟾蜍的鸣叫声也具有吸引异性和驱逐其他雄性个体的作用。

3. 动物领地行为的意义

动物占有和保卫一个领域,主要好处是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安全更有保证,减少对生殖的外来干扰。

领域并不总是同动物的生殖活动有关,例如,迁飞鸟类的越冬领域就与生殖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对于留鸟来说(如山雀),冬天占有一个领域对于在下一个生殖季节取得生殖的成功可能是很关键的。

另一方面,动物为占有和保卫一个领域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要花费不少时间并消耗不少能量。有时,占领领域的动物更容易遭到布什,比如雄性的非洲羚羊在建立了生殖领域以后,使捕食动物更加敏感。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并非如此,因为动物对领域内的情况比较熟悉,可以选择比较安全的隐蔽所。

4. 人类对动物领地行为的影响

在人类数以千百年的活动中,或多或少的对一些动物造成了一些影响,也不可避免的对动物的领域行为产生了影响。

比如狗和狼,两种动物都具有很强的领地性。用尿和粪便留下气味,是这两种动物通常用来表明等级、巩固社会顺序的方法,这种方法也用来标明领地。不过,与狼不同,狗特别喜欢用出声和吠叫来回应许多刺激。狼只有两种叫声,警告和威胁,而狗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叫声,比如当寻求关注时、防御、玩耍、问候和警告时,或是孤独的叫声。不过,狗比狼嚎叫的时候少。

也许正是这些领地保护和吠叫的性质,以及其作为早期警报系统的作用,吸引人们将狗作为伴侣。家养的宠物狗也生活在一个群体中,由人类的家庭成员组成社会阶层的一部分。事实上,斯柯德曾指出,“狗在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与狼在狼的社会的行为模式一样”。象人类一样,狗也有一个社会制度,这个制度是建立服从基础上,有一个不稳定的或可变的等级。

5. 种间领域

一般来说,同一种物种的个体会利用相同的资源,因此常用建立领域的方法排斥其他个体对资源的利用。此外,有些资源可能对一些个性特别重要而对另一个性别则不是那么重要,这种情况将会导致在物种内形成特定个别领域,例如雌性灰色老鼠为了独占食物资源常排他性的占有一个领域而不允许其他个体进入,但雌鼠与雄鼠的巢域却常常发生重叠。有时不同物种也利用同一资源,这种情况将会导致形成种间领域。

白眼雀鱼周是一种占有领域的珊瑚鱼,通常生活在西印度洋的浅水水域,生

性好斗,雌雄鱼全年都占有并保卫一个领域,既不允许同种其他个体侵入也不允许其他种类的鱼侵入。试验证明:白白眼雀鱼周对其他种类鱼的攻击强度是与它们在食谱上的重叠成都密切相关的。领域占有者对那些在食性上与自己最相似的入侵种表现出最强烈的攻击行为。由此可以看出,种间领域的确实与不同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这一事实相关联的。

篇三:《娃娃鱼养殖技术》

娃娃鱼养殖技术

娃娃鱼学名大鲵。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大鲵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中国大鲵是二类保护动物,其经济价值高,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因而颇受社会各界关注。

大鲵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现代临床观察发现,大鲵具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对贫血、霍乱、疟疾等有显著

疗效。同时,大鲵也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其肉蛋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1、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1.1.1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

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

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2、大鲵苗种放养及种苗鉴定

2.1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二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2鲵种消毒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呋喃类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2g或亚甲基0.5g兑水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2.3种苗鉴定

2.3.1大鲵苗种与其他苗种的区别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

大鲵极为相似,区别它们最主要的是比较其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隐鳃鲵科(大鲵)、小鲵科、蝾螈科形态特征比较

2.3.2大鲵苗体质优劣的鉴定 大鲵苗种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功与否。优质的大鲵苗种应该是机体健壮、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未变态前外鳃完整无病变。反之,则为劣质鲵苗。

2.4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3、养殖管理

3.1饵料投喂

大鲵饵料以鲜活的鱼虾蟹蛙及动物内脏为好,其饵料投喂与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样,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根据大鲵活动状况,投喂多在傍晚进行;定位,饵料投放位臵应在大鲵洞穴附近,便于懒惰的大鲵取食;定质,大鲵对饵料质量要求较严,要求鲜活,并且对饵料的品种不能变化太大,避免大鲵拒食;定量,大鲵贪食,喂食量应由少到多,循

序渐进,一般按体重的10~15%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在大鲵饵料投喂吃食时,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避免其吐食。

3.2调节水质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3.3调节水温和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3.4防逃防偷

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4、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

篇四:《第一届IBO 全》

第一届IBO试题 四选一题 1.蘑菇(真菌)与光的关系是: A 它们的生长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光 B 它们的生长不需要光,但许多类型的蘑菇需要一定量的光才能产生孢子 C 它们的存在根本不需要光 D 它们需要光,但有许多例外(光有促进作用,例如能促进生长和有利于菌稻中色素的形成) 2.对于种子的萌发,光: A 只对某些种植物是必要的 B 对所有寄生植物都是十分必要的 C 只对喜光植物是必要的因素 D 对任何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光都不是限制因素 3.光不足与叶片变黄的关系是: A 光不足对叶片变黄无影响 B 光不足延缓叶片变黄,特别是在高温下 C 光不足延缓叶片变黄,特别是在低温下 D 光不足加速叶片变黄,特别是在高温下 4.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长于同一溶液中。已知草履虫每星期消耗0.10摩尔葡萄糖,藻每星期消耗0.12摩尔葡萄糖。现在该溶液中每星期葡萄糖的净产量为0.25摩尔。这一溶液中每星期氧的净产量是多少? A 0.03摩尔 B 0.60摩尔 C 1.32摩尔 D 0.18摩尔 5.脂溶性维生素中有: A 维生素K B 吡哆素 C 硫胺素 D 维生素C 6.下列作用中哪一种释放能量最多? A 光解 B 糖酵解 C 柠檬酸循环 D 呼吸链中的氧化作用 7.进行光合作用细胞中的物质和此细胞所产生的物质是下列4组中的哪一组? A 葡萄糖和CO2„„„„水和O2 B 葡萄糖和O2„„„„水和CO2 C 水和O2„„„„葡萄糖和CO2 D 水和CO2„„„„葡萄糖和O2 8.下列作用中哪些是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关的? NADP ATP CO2 激发的叶绿素

NADPH2 ADP C6H12O6 叶绿素 A 1、3、5 B 1、4、6 C 2、4、6 D 3、5、6 9.无氧糖酵解在能量上的效果是产生2分子的: A 乳酸 B 丙酮酸 C ATP D 乙醇 高二生物作业第1页(共16页) 10.在C3光合作用中CO2的受体是:

A 3–磷酸甘油醛 B 核酮糖l,5–二磷酸 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 铁氧还蛋白 11.光呼吸是什么植物所特有的? A 所有植物,无例外,且强度大致相同 B 主要是C4植物 C 主要是C3植物 D 此过程不是植物所特有的

12.花的白色是由于: A 细胞间隙的空气将光反射 B 花瓣和喜片将落在其上的光全都吸收了 C 溶于液泡中的特殊的白色物质的存在 D 大量白色体的聚集 13.胞间连丝的定义是: A 围绕着液泡的膜,更准确地说,是将一个细胞中几个液泡联结起来的膜系统 B 相邻的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联络丝 C 加厚的细胞壁上的孔 D 核膜上的小孔 14.什么植物的细胞渗透压最大(渗透势最负)? A 水生植物 B 中生植物 C 旱生植物 D 盐生植物 15.哪种细胞器直接作用于核被膜的形成?

A DNA B RNA C 内质网 D 高尔基器 16.巴斯德发明或发现: A 用牛痘预防天花 B 鹦鹉热的病因 C 狂犬病的防治法 D 噬菌体 17.具有显著的营养繁殖能力的是: A 滨黎属 B 车前属 C 款冬属 D 菊苣属 18.在植物生活史中,配子体是由什么产生的? A 经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配子 B 由配子产生 C 由配子囊结合而产生 D 由细胞核中具有单倍数染色体的细胞产生 19.下列树种中只具有一种类型花的是:

A 榛属 B 杨属 C 落叶松属 D 胡桃属

20.茎棱形,花奇数轮生对称并生于密集的花序上,雄蕊两长两短,有这些特征的科是:A 十字花科 B 罂粟科 C 唇形科 D 玄参科 21.柳树的传粉和种子的散布各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A 风,风 B 风,动物 C 昆虫,水或动物 D 昆虫,风 22.不形成菌丝体的是: A 毛霉 B 麦角 C 禾柄锈菌 D 酿酒酵母

高二生物作业第2页(共16页)

23.蓝藻门和红藻门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 细胞结构或多或少相同 B 颜色或多或少相同 C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D 生殖时产生相似的单细胞 24.除具单个子叶外单子叶植物还具下列特征: A 形成层,不定根,花被 B 形成层,生根,侧根 C 分散维管束,主根,侧根,花被 D 分散维管束,不定根 25.毛茛属花的特征是: A K、C环状排列,A、G螺旋排列,雌蕊离生 B P环状排列,A、G螺旋排列,雌蕊离生 C 所有部分环状排列,雌蕊离生 D 所有部分螺旋排列,雌蕊生出胎座 26.具有包被种子的植物(被子植物),种子来源于: A 子房和萼片 B 子房 C 胚珠 D 受精卵 27.硅藻是单细胞有机体: A 以异养为主,成群体生活 B 借助鞭毛或伪足运动 C 形成CaCO3双层细胞壁 D 形成SiO2细胞壁 28.在系统演化中,植物从水的环境到陆地上时发生哪些主要变化? A 机械组织和繁殖方法 B 同化组织和输导组织 C 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D 繁殖和输导组织 29.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细胞有机体可能在: A 2×109a(20亿年)前 B 3×109~4×109

a(30~40亿年)前 C 1Ma前 D 800Ma(8亿年)前 30.厚壁组织是由下列哪种细胞组成的? A 具薄壁的细胞 B 细胞壁只在细胞角隅处加厚的细胞 C 细胞壁相当厚的细胞 D 在一个方向相当伸长的细胞 31.莱尼蕨具有在系统演化中最原始的维管束,它是: A 辐射状的 B 具木质中心且向心的 C 具髓中心且向心的 D 两侧的 32.在被子植物细胞中,贮藏物质积累在: A 所有类型的质体中 B 线粒体中 C 造粉体中 D 叶绿体中 33.从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形成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下述哪种组合是正确的?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A 脑和脊髓 血液 肺 B 脑脊液 大肠 肺 C 皮肤 骨骼 肾 D 表皮 肝 心脏 34.下列动物成体中仍保留有脊索的是: A 海鞘 B 鲟鱼 C 七鳃鳗 D 酭 35.最原始的具胎盘的哺乳动物是: 高二生物作业第3页(共16页) A 食虫类 B 有袋类 C 啮齿类 D 单孔类 36.草食性的反刍类动物中,食物主要是从何处返回口腔咀嚼? A 皱胃 B 网胃 C 瘤胃 D 瓣胃 37.欧洲种类的两栖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 A 主要是动物 B 主要是植物 C 幼体吃植物,成体吃动物 D 幼体是混合性的,成体吃动物 38.棕蛙(林蛙,欧洲的一种普通蛙)牙长在: A 上、下颌 B 上颌和口腔顶部 C 下颌 D 没有牙 39.泄殖腔是: A 鱼类、两栖类与某些爬行类的性器官 B 鲨鱼和某些鱼的肠中螺旋瓣的表面 C 消化、排泄和性器官的共同开口 D 水生鸟类的为给羽毛涂油的腺体 40.欧洲的蜥蜴能威胁人类的健康是由于: A 用具毒腺的牙咬人 B 作为某些肠道扁形动物(扁虫)的中间宿主 C 靠咬和用来自口腔的有毒分泌物感染伤口 D 它们没有任何危险 41.动物传播的涵义是: A 靠动物的活动撒播种子与果实

B 由动物的皮毛携带传染病 C 动物在地球上分布的科学 D 用于一些动物与其他动物种类的生物竞争 42.在欧洲的两栖类中卵的受精发生在: A 雌性体外的水中 B 雌性体内 C 蛙类在雌性体外,蝾螈和北螈在体内 D 娃和北螈在水中,蝾螈在雌性体内 43.大山雀的巢一般是位于: A 很密的灌木树杈上 B 多数在灌木下的草地上 C 通常是用草茎编织并悬挂在离地3米高的树权上

D 在树洞中 44.下列哺乳动物中有一种不冬眠? A 欧洲大睡鼠 B 欧刺猬 C 欧鼹 D 大耳蝠 45.下述哪种捕食鸟主要靠捕食较小的鸟为生? A 普通鵟 B 白头鹞 C 红隼 D 雀鹰 46.乌喙突最早出现在: A 麻雀 B 蝙蝠 C 蝾螈 D 鼹鼠 47.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获得:

高二生物作业第4页(共16页)

A 嘌呤 B 嘧啶 C 果糖 D 芳香族氨基酸 48.群体概念的含义是: A 生活在某一地区并包括各个发育阶段的一个物种的一群个体 B 生活在某一地区不包括不同发育阶段的一个物种的一群个体 C 生活在共同环境下的所有物种的一群个体 D 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在遗传上无关的一群个体 49.迪一温伯格定律表示群体在逐代中的遗传平衡,这一定律的数学表示为: A H=2pq B p2+2pq+q2

=1 C (p+q)=(p一q) D (p+q)·(p一q)=p2-q2

50.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 A 核苷酸 B 核苷 C 核小体 D 类核 51.下列因素中哪个不是诱变剂? A γ射线 B 紫外线 C 吖啶类染料 D 乙酸 52.核型是指: A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交叉 B 性染色体的标记 C 细胞核心的特征,如原核类等 D 某一个体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结构特征 53.具完全显性的单基因杂种在F2的表型比是(亲本是纯合子); A 3︰1 B 1︰2︰1 C 9︰3︰3 D 1︰1 54.正常女人具有的性染色体是: A XY B XX C YY D XO 55.一株开粉花的植株种在一个孤岛上,它的基因型为Cc。它是一年生的自花授粉的植物,一年结4粒种子。如果它的后代出现一株开白花的植株,这植株是: A 多倍体 B 隐性纯合子 C 具不完全显性的杂种 D 一种突变 56.双亲的血型分别为O和AB,它们子女的血型是: A O,AB,A,B B A,B C O, AB D Ab 57.基因型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在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58.在系统发生中,中胚层首先出现于: A 钵水母纲 B 涡虫纲 C 有气管亚门 D 环节动物门 59.白蚁(等翅目)和在白蚁肠道内靠取食木质纤维为生的微小生物共同存在的这种现象是: A 竞争 B 捕食 C 互惠共生 D 共栖 60.菜粉蝶的幼虫化蛹的位置在: A 靠近一株有营养植物的地下 B 地上的各种物体(树木、柱子、墙壁)上 C 在一株食用的植物上 D 不化蛹,因为不是完全变态的昆虫 61.马铃薯叶甲虫从北美被携带到欧洲是在: A 1925年 B 1938年 C 1947年 D 1914年 高二生物作业第5页(共16页) 62.蟋蟀鸣声产生于: A 前翅的互相磨擦 B 前翅与后足的磨擦 C 腹部下侧的特殊器官 D 空气通过气门 63.像所有的线形动物一样,轮虫的下列系统之一不存在。 A 消化系统 B 排泄系统 C 呼吸系统 D 神经系统 64.平衡棍是: A 木贼属喜湿的带状孢子 B 某些甲虫的上颚的部分

C 缩小的翅,如蚊子(库蚊属) D 同翅目昆虫身体后部上的感觉毛

65.哪一种寄生虫有一个生活在淡水中的发育期? A 人蛔虫 B 旋毛虫 C 牛带绦虫 D 肝片吸虫 66.以下动物中,哪种不出现孤雌生殖现象? A 轮虫 B 昆虫 C 甲壳动物 D 蜘蛛 67.昆虫的足最多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 A 5 B 6 C 9 D 15 68.扁卷螺呼吸: A 是通过藏在壳内的鳃,故鳃实际是在体内 B 是通过两个鳃(外部) C 是通过一个肺囊,而肺囊是由壳内的壁形成的 D 是通过一个靠近肛门的栉鳃 69.在下列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山毛榉森林 B 草地森林 C 山地松树林 D 欧石楠和栎树林 70.具有明显的主动运动能力的水生生物群落是: A 浮游生物 B 底栖生物 C 自游生物 D 漂浮植物 71.指出下列的植物生态类群中,哪一类群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具有细而柔韧的茎,机

械组织不发达,茎内有很大的细胞间隙,叶肉质,表皮薄。 A 中生植物 B 水生植物 C 旱生植物 D 喜温植物 72.标记领域对于下列哪种现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 寻找配偶 B 遗传适应 C 在生存斗争中取胜 D 种内竞争 73.腐败细菌属于: A 生产者 B 一级消费者 C 二级消费者 D 分解者 74.酸雨对自然界有消极影响,同时: A 可影响太阳辐射的特性

B 可增加生态系统中Ca2+

和某些金属的运行

C 可提高大气中H2O2的含量 D 可引发产生烟雾 75.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下列哪类物质的过高含量引起的? A 水中的钾和CO2 B 水中的氮和磷 C 水中的钠和钙 D 水中的糖类 76.栎和鹅耳枥森林的林下草本层中的优势种是:

高二生物作业第6页(共16页)

A 颠茄 B 正在更新的山毛榉 C 肿根 D 繁缕 77.同玉米田相比较,高山云杉林: A 更稳定,其生存不需要额外的能量补给 B 更稳定,但需要输入大量的额外能量 C 稳定性较差,其生存要依靠大量补给额外能量 D 稳定性较差,但由于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不需要额外能量的补给 78.每单位表面积使太阳能得到最充分利用的是: A 麦田 B 草地森林 C 松树林 D 水牧场 79.桦树是属于何种性质的树种: A 喜强光 B 喜阴 C 对光无特别要求 D 喜光也喜明 80.伴人物种(synanthropic)是指下列的哪些物种? A 补充到地方动植物区系中去的外地物种 B 家养动物 C 被人从其原产地带出的生物 D 与人密切相关地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和植物 81.趋光性是指: A 某些物种与遮阴地点或非遮阴地点之间的生态学联系 B 某一特定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单位时间光量 C 由光所引起的定向行为(例如昆虫) D 昆虫幼虫生长与光条件之间的关系 82.什么是土壤生物(edaphone)? A 用声波驱赶昆虫(如蚊虫)的装置 B 生活在土壤中的全部生物之总和 C 蚱蜢听觉器官的一部分 D 蚊虫听觉器官的一部分 83.单食性(monophagus)是指: A 能够吞噬外界颗粒(如微生物)的细胞 B 只在发育的某一个阶段才摄取食物的动物 C 食性极端特化的动物 D 只攻击极特化真核细胞的病毒 84.捕食者(predator)是指: A 捕杀和猎食其他动物的食肉兽 B 生活在另一种动物体表或体内并以它为食的动物 C 在其体表或体内携带有其他生物的胚种或其他发育阶段的动物 D 这样一种动物,它的存在标志着其后会有另一种动物出现 85.信息素(pheromones)是: A 一种含铁化合物的物质,昆虫身体的覆盖层就是由它形成的 B 是一种激素,用于昆虫种内个体之间的通讯 C 是一种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化学染料,它可使某些类群的昆虫产生金属光泽 D 是一种激素,用于不同种类昆虫之间的通讯 86.拟态(mimicry)的含意是: 高二生物作业第7页(共16页) A 昆虫身体表面的微型感觉毛 B 某些种类的昆虫通过模拟其他种类的昆虫而得到特殊的保护 C 在预示着危险的外界刺激的影响下某些昆虫所处的状态 D 一些昆虫雌虫的行为,此行为意在吸引雄虫 87.什么树种向环境中释放异株克生物质(allelopatic)? A 山毛榉 B 杨柳 C 刺槐 D 银树 88.孑遗种是: A 某一地区非土著的快速散布的一种生物 B 能引起危险疾病的一种生物 C 遗传上不稳定的杂种 D 某地区早先曾广泛分布的一种生物的残遗 89.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缩影)是由下列学者中谁提出的? A E.赫克尔(海克尔) B G.居维叶 C J.B.拉马克 D Ch.达尔文 90.小进化的基本材料是: A 饰变 B 表型可塑性 C 突变 D 表型模拟(拟表型) 91.人的呼吸肌是: A 内横向胃肌和膈 B 内、外肋间肌和纵向胃肌 C 内、外肋间肌和隔 D 大、小胸肌和隔 92.在静息时神经细胞膜的表面是: A 正电性 B 负电性 C 中性 D 没有电荷 93.淋巴液的成分类似于血浆的成分。选择正确的描述: A 淋巴液中缺少蛋白质 B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D 差别在于钠离子的质量 94.半月瓣分隔: A 心室与动脉 B 左心室与右心房 C 右心室与心房 D 腔静脉与右心房 95.分泌孕酮的组织是: A 格雷夫氏卵泡(囊状卵泡) B 黄体 C 成熟的卵 D 排出的卵 96.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发生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但有一例外,它是: A 胰腺细胞 B 肠粘膜细胞 C 成熟的红细胞 D 白细胞(淋巴细胞)

高二生物作业第8页(共16页)

第一届IBO题解

四选一题 1.B

真菌都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长不需要光。光对真菌的生长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可能有抑制作用。菌褶中色素的形成也与光无关。只有某些真菌孢子囊的开裂和抱子的散布与光有关。所以只有B是对的。 2.A{家养蝾螈}.

只有某些植物的种子是喜光的,即其萌发为光所促进,如烟草、莴苣、水浮莲的种子。许多栽培植物的种子在光下和暗中都能萌发。喜光种子并不一定是喜光植物的种子,更不一定是寄生植物的种子。喜光植物是指在光强时才生长良好的植物,与其种子是否喜光是两回事。 3.D

叶片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分解的速率大于其合成的速率,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在高温下叶绿素分解较快,所以在温度较高而光又不足时,叶片变黄会加快。 4.D

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有呼吸作用;草履虫只进行呼吸作用。C6H12O6+6O2

6CO2+6H2O这一方程

式代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两者的呼吸作用共消耗6×(0.10+0.12)=1.32摩尔氧,光合作用净合成0.25摩尔葡萄糖,应产生6×0.25=1.50摩尔氧,所以氧的净产量为1.50-1.32=0.18摩尔。 5.A

维生素中,脂溶性的有A、D、E、K等,水溶性的有C(抗坏血酸)、B1(硫胺素)、B2(核黄素)、B6(吡哆素)、B12(钴胺素)等。 6.D

光解一般是指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即水被光分解释放出氧,这是消耗能量的反应,不会释放能量,但每1个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通过糖酵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只能产生2分子ATP;每2分子丙酮酸(相当于1分子葡萄糖)通过柠檬酸循环也只直接产生2分子ATP。只有通过呼吸链的氧化作用,每分子葡萄糖才能产生至少36分子ATP(包括糖酵解与柠檬酸循环中所产生的4个ATP分子)。 7.D

光合作用以水和CO2为原料,产生O2和三碳糖,三碳糖然后形成六碳糖。B中的葡萄糖和O2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其结果是产生CO2和水。A和C的两组物质都毫无意义。 8.B

上述各反应中,反应6为叶绿素的激发,这是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的第一步。反应1为NADP的还原,这是光合作用电子传递的产物;反应4为ADP磷酸化的产物,即光合磷酸化的产物,所以反应1、4、6为与光反应有关的产物。反应5由CO2形成糖,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反应2和3也是发生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作用。 9.C

糖酵解的结果是使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ATP,ATP是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形式。在乳酸发酵(如乳酸菌及肌肉细胞中)中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在酒精发酵(酵母菌及某些植物细胞中)中则丙酮酸被还原为乙醇。 10.B

在C3光合作用中,CO2的受体是核酮糖1,5–二磷酸,其羧化的产物是2分子3–磷酸甘油酸,后者再被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C4光合作用中CO2的最初受体,羧化产物是草酸乙酸(4C酸)。铁氧还蛋白是光合电子传递链中光系统Ⅰ的电子受体,与CO2无关。 11.C

光呼吸是在光下发生的“呼吸作用”,它仅发生于植物的绿色组织中。发生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的呼吸作用,不论在光下和暗中都会进行,因此称为暗呼吸。暗呼吸在线粒体中发生,光呼吸则在叶绿体及其他细胞器的协同作用下发生。光呼吸的原因在于核酮糖核化酶既有核化作用,即可以催化核酮糖二磷酸核化产生2分子3–磷酸甘油酸的作用,又可以催化校酮糖二磷酸加氧产生1分子3–磷酸甘油酸和1分磷酸乙醇酸的作用。磷酸乙醇酸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被O2氧化产生CO2,这就是光呼吸。C3植物是典型的有光呼吸的植物,C4植物则由于有一种集中CO2的功能,使发生核酮糖二磷酸羧化作用的细胞中CO2/O2的比例增高,从而大大地抑制了加氧作用,所以光呼吸极不明显。因此C是正确答案。 12.A

物体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不吸收任何波长的光,而将光全部反射。花瓣和萼片中的细胞间隙的空气就是这种反射光的物体。如果花将照射在其上的光全部吸收,那就应该是黑色的。花的各种颜色常常是由于溶解在液泡中

高二生物作业第9页(共16页) 的花色素和有色体中的色素所致,但是并不存在“白色”的色素。白色体是不含色素的细胞器,与花的白色无关。 13.B

胞间连丝是一种细的细胞质束,穿过细胞壁上的小孔。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而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