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体裁对同行业务,师德方面的评价对同行业务,师德方面的评价

对同行业务,师德方面的评价


篇一:《师德与专业同行观后感》

师德与专业同行观后感

我记得大学时候,我们老师跟我们说了关于现代教育的一个教育问题,就是有关于孩子的教育“加法”与“减法”这个问题。她说:当一对年轻的父母有了孩子后,便开始对孩子的未来有种种的期许和愿望。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天文地理无一不懂。无论哪一种期望,基本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不停地做“加”法,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完美的人生。但是,当我们为孩子的成长做“加法”的时候,是否也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用奥卡姆剃刀法则,做做“减法”,思考一下自己期望孩子最起码能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

周遭不乏这样的人:或者婚姻问题处理不佳,长期爆发家庭战争;或者同事关系处理不好,在职场中四处遇敌;或者整天心情抑郁,影响学习和生活。这些曾经的学校宠儿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他们无一不是天资聪颖之人,从小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里,接受了良好的大学教育,我想并不是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够多,恰恰相反,他们比一般人从小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只是在这些学习中缺失了一些最为基本的内容。因为在中国,学校生活的逻辑非常简洁,只要成绩好万事ok,也就能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至于孩子的生活能力如何?心理的抗挫折能力如何?身体是否康健?与人是否能良好的互动等都往往被学校教育所忽略。而这些东西却是孩子从学校生活走入社会生活之后必须的素质和能力。可以这么说,对一个人基本的生存而言,是否会弹钢琴并非必须,但是会与人相处则是必须的;一个人是否会跳舞

并非必须,但是身体健康则是必须的;一个人是否学富五车并非必须,但有谋生的一技之长则是必须的。记得有一个大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寝室关系处理得非常糟糕,一问寝室的同学说她在遭受了情感挫折之后就在寝室里大哭大闹,其他同学叫她能否消停一下,她理直气壮地说:“我追求自己的爱情,有错么?”这种简直是来自星星的思维方式完全阻断了别人与之沟通的可能,因为在她所接受的教育图景里面,压根没有“边界”一说,又何谈尊重他人呢。

当学校教育的内容被奥数、珠心算、外语等充斥时,被各种无厘头的作业要求填满时,家长如果没有一份清醒的警觉,去思考如何发展未来孩子长远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就极有可能频频给孩子做“加法”,但到最后最终压垮孩子却不是这些加法中的任何一项,恰恰是在那些加法背后没有被重视的基本。由此,当我们给孩子不断做加法时,能够回到教育的原点,用减法的思维去思考:“我起码要培养出怎样的一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就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是的啊,身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爱学生。爱学生就要容忍他们的错误,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还拿放大镜找他们的优点。看到很多特别受孩子喜爱的老师,通过观察你会发现这些老师和孩子真的是玩在一起疯在一起的。是啊, “把自己也当成孩子,你会找到最好的教育方法,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你会获得可贵的童心!”确实是这样,教师要想得到孩子的喜爱,就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时刻保持一颗童心,融入孩子的生活,幼儿就喜欢那些和他们一起疯

一起玩的老师,这种爱是渗入彼此的心里的。

师德与幼教专业知识相辅相成。教师的道德水准和知识水准,直接关系学生的成人成才,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整体上看,教师这一群体的师德令人尊敬,但不绝于耳的虐童等事件,也提醒人们,这些个案和“极端”,对受伤幼儿来说,就是百分百伤害,也会对全社会的幼儿教师形象产生亵渎。作为幼儿教师,虽然几十年如一日地每天“带孩子”,面对工作压力和“清水衙门”的经济窘态,难免有情绪的低迷和情感的失落,可能会滋生一些消极的思想,低迷地应对工作,敷衍塞责地了却工作。但是,当我们从事了幼儿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与祖国最美的花朵一起打交道,我觉得是非常荣幸的,当我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出现,就注定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就要以教师博大的师爱投入教育教学中,不言放弃,不言自我,不坠入低迷。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而崭新的生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是要去沿着生命自然的轨迹,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在课堂的开展中,要有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在我那个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富有情趣的课堂里,展现孩子们独特的个性,找到更好地教学契机,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发展。

就让师德与幼儿专业共同发展,为了幼儿教育事业更好地明天,以专业的知识去教育孩子,以良好的师德去爱孩子。幼儿教育事业,师德与专业一路相伴!

篇二:《师德与专业同行观后感》

师德与专业同行观后感

九中 高美玉

师德的最高境界是“爱满天下”。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有老师从教60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有老师“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还有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但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麻木、浮躁、虚华、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和学生之间,于是少了耐心,少了爱。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真不像话,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怎么还不如我们小时候能干呢?„„老师对学生不满、责怪、苛求,“想说爱你不容易”。而学生则感叹:“谁知我心啊!” 师生间缺少理解沟通,缺少“心心相印”的和谐与默契。于是,逃学厌学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殴打教师者有之,“师爱”陷入了一种窘迫的境地。

我们不妨来读一读某报刊登的两位离家出走的少年写给老师的信:

“可敬的老师,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我们知道您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您,您为了我们升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您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您废寝忘食的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视,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感情,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我们只是您手下操纵的机器人。如果读书和牺牲是分不开的话,我们宁可不读书„„”

这封信尽管言辞有些夸大,看问题有些简单,但毕竟提出了一个教师如何真正爱学生,如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

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师爱”也遇到了新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应以新的视角来思考师德的要求,赋“师爱”以新的要义。

首先,师爱应是一种真正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冷眼观察冷静思考今天老师对学生的爱,我们就会发现:这爱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一种虚假的爱,其真正爱的是教师自己而不是学生。有的教师整天为学生加班加点,没完没了地搞“题海战术”,抢占了学生的所有时间和空间。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爱学生。而事实上教师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是为了自己的考核不至于落在别人的后头。有的教师为了成绩,在考前暗示学生:考试时能抄就抄;有的教师在考核组来临之前教育学生说假话。如此种种,能说是真爱学生吗?

教师要真正地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功利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爱。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

其次,师爱应是一种平等的爱,是无私广泛没有血缘的爱。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然而在现实中,也许是由于太忙太累,也许是因为“师道尊严”,老师们并非都能做到平等地对待儿童、尊重儿童。走过一些学校,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早上,值日的学生干部整齐地站在校门口,见到老师就鞠躬问好:老师好!老师好!而老师呢?有的视而不见,昂首挺胸走了过去;有的礼节性地点点头,却不曾仔细看看是谁在向他问好;只有少数的老师会充满真诚地回应:同学好!小朋友好!看似平常的画面,从中折射出的却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缺失,理解缺失,没有把学生当一个“大人”来平等看待。如果教师心中有“平等”,就应该懂得孩子们同样渴望被爱被尊重,向教师问好并非学生的义务。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良好师德的基础,是为人师者起码应该做到的。

在现实的教育中,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拥有一颗平等真诚的心。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课堂上,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氛围;在某些老师那里,学生就是学生,就得听老师的,“我讲你听”、“我管你从”。在教师的潜意识中往往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存在着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这样焉能培养出未来中国的主人和21世纪所呼唤的新人?

再次,师爱应是一种公正的爱,是惠及全体没有差异的爱。在现实的教育中,确实存在师爱不公的现象。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另眼相看;有的老师在学生与别班的孩子发生冲突时,总是偏袒自己班里的学生;还有的教师视学生的家庭差异对其关爱也有所差别。如此种种缺乏公正的爱,在滋润了少数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的心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如果教师的语言、行为稍不考虑,就很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不论出生贵贱,不论学习好差,不论是否本班学生,我们当老师的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篇三:《关于对xxx同志的师德评价材料》

关于对***同志的师德评价材料

该同志忠诚党的的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勤恳耕耘了数十个春秋。他道德高尚,思想纯正,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为人正直,忠厚诚实,言行堪称师生的表率。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重要思想及有关教育教学的重要文献,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时刻注意师德修养,努力塑造师表形象,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工作中兢兢业业,勇挑重担,克己奉公,恪尽职守,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2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长期超负荷工作,历年来把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神圣的职责,拼搏奉献,锐意进取。多年来一直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一直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中勤勤恳恳,经常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扎实,教学成绩历年来居总校上游。受到领导、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顾全大局,不谋取私利,正确处理学校事务、家庭之间的关系,凡事从大局出发,从来不因个人私事,影响工作,从来没计较过个人得失。

善待同事,平易近人,经常为同志排忧解难,关心学生,悉心呵护,全面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勤耕不辍,锲而不舍,不断涉猎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踏踏实实地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一名学生及家长喜欢、领导认可、同行敬佩的教师。

***总校

年 月 日

关于对王金明同志的综合评价材料

马春福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党的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言行堪称师生的表率。{对同行业务,师德方面的评价}.

该同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进取,积极走进新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实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把握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探索精神,努力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给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营造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使学生有充分展示思维活动的机会,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提问、去挑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很受学生的欢迎,获得家长的好评。教学成绩突出,所任学科的教学成绩历年居全镇同年级同学科前列。

该同志业务能力较强,但仍然自加压力,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数万字,他还长期坚持业务学习,他的教案很有特色,教学反思内容深刻,体现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又注重了自我反思,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该同志爱校如家,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辛勤工作,严谨执教,他把全部精力、汗水和心血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深受领导和同志的爱戴和好评。

该同志是一名很优秀的教师,根据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评审条件,同意该同志评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八里罕总校

2010年5月10日

篇四:《同行评价说明及分析》

松岭二中师德评价表

同 行 评 价 表

师 德 考 核 评 价 说 明:

1、师德活动小组负责组织教师同行评教

2、被评教师范围:任课教师,在评教时无课教师,一个学年度脱产进修半年以上、病事假超过2个月,不列为被评对象;

3、参加评教教师范围:所有任课教师,包括被评教师人员本身和不被列为被评为对象的教师;

4、本次教师评教方式:以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测评、家长测评、学校评估、进行综合得分。并且由师德考核小组进行全面评价得分。

5、师德活动小组成员做好评教分析工作,公布评价结果。 6、评价原则:坚持公正公平,实事求是的原则。

7、评价时间:师德活动小组按不同时期确定评价具体时间。

松岭二中师德活动领导小组

2015年7月7日

( )教师评价分析

一、基本情况统计

1、教师总数( )人,参与评价教师数( )人,占教师总数 %; 2、发出评价表( )份;

3、收回评价表( )份,其中有效评价表( 二、评价情况统计

被评价教师数( )人,其中90分以上( ( )人,70分以下(不含70分)( )人。三、评价情况分析

1、优秀率占 %(90分以上); 2、存在的共性问题:

3、今后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4、个别情况的说明:

)份。 80分以上( )人,70分以上 )人,

篇五:《师德与幸福同行》

师 德 与 幸 福 同 行

攸县石羊塘镇中学校长 李向东

几位校长在一起的时候,谈论得最多的话题是,校长如何调动教师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这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难题。因为现如今,行业之间贫富差距较大,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道德滑坡,世风日下,这种现象波及到教师队伍,部分教师对教育工作态度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曾多次在教师会上讲过“敬业爱岗”和“做有崇高师德的教师”的话题,虽然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觉得还有部分教师离师德的标准或者说离优秀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许多时候我苦思冥想,除了金钱外,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唤醒教师们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吗?今天听了黄佑生主任的关于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后,深受启发,不仅被黄主任渊博的知识和侃侃而谈的口才所感动,更被他的新观点、新策略所打动,在我的思想上产生了共鸣。结合自己多年来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经验,我觉得新时期践行师德必须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谈几点工作体会。

一、校长要以德立己

许多调查表明,教职工对校长最不能容忍的问题之一,就是校长的品行不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校长自身如果品行不端,怎么能为人师表呢?怎么会给教职工带来幸福感呢?因此,校长应当不断修炼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高尚师德素养。校长要以德立人,首先要以德立己,才能立德树人,才能起到示范、引导、调节的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二、正确理解师德与幸福

多年来,我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校长的首要工作来抓,一边做好教师爱岗敬业工作,一边想办法给教师创造职业幸福感。黄佑生主任倡导新时期要有什么样的师德呢?观点之一是:老师是人不是神,不要将崇高师德当作教师普遍的道德要求。观点之二是:好的师德不一定是苦行僧、牺牲自己,师德与幸福是并行的,有德增福。这些观{对同行业务,师德方面的评价}.

点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为新时期践行师德指明了方向。

第一,师德是一种习惯、积淀和精神

师德是一种习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习惯。当良好师德成为一种习惯,所有的言行出于一种习惯自然就昭示着爱与责任,而这种习惯不是我们用言语表达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以泄露出我们是否是一个有师德的人。因此,黄佑生主任说:凭良心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就是好的师德。

师德是一种精神,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函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第二,践行师德也就是追求幸福

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幸福范畴是所有教师道德范畴如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的起点、归宿以及联系它们的扭结。为了学生,教师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的“雅福”,因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教师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能令我一天精神抖擞;学生们在日记中对我敞开心扉,无话不谈,作为班主任的我有一种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们的帮助更是给了我良好工作氛围,虽然我身体疲惫,但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教师的幸福,在校园文化的和谐中;教师的幸福,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的幸福在学生的幸福中;教师的幸福在学校的发展中。

三、为教师创造幸福

衡阳市23中校长彭书敏:坚持“教育就是创造幸福”的办学理念,所以在23中,

不仅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从小也受到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校呈现出路不拾遗,夜可不闭户的良好局面。

黄佑生主任说:权利与义务要对等,不能只要教师有职业义务,也要保护教师的权益。我认为,校长应引导教师、学生享受教育过程中的沿途风景,使教育不仅仅是奉献,也是获取成长的快乐。学校或校长要为教师创造哪些幸福感呢?

一是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学校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