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体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第一篇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平等”》

龙源期刊网 .c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平等” 作者:陈华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 要: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范畴,意义重大。在古老的中国和古希腊,平等指财产占有上的平均;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平等指政治领域中,人们享有等同的权利;经典作家在批判旧的平等观的同时,认为无产阶级平等的要求就是消灭阶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是要保证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等; 内涵

中图分类号: D641;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1-0047-03 有史以来,平等,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和理想诉求。自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它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平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其中的理论应如何澄清?我们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这是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平等”概念的渊源

在汉语中,“平等”一词,本来是一个佛教用语,是梵文“Upeksa”的意译,简称“等”。佛教认为宇宙本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称平等。《往生论》认为:“平等是诸法体相。”我们祖先造字时也充满了智慧,《汉字字源》中解释:“平”字看起来就像一个均衡的天平。“等”字由“竹”和“寺”构成,“寺”指官署,引申为有法度,“等”是指把竹子截成同样的长度,“平等”指人或客体在某方面相同或相等的属性。《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同待遇。在《辞海》中,“平等”指人们在社会上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平等”一词源远流长。在古老的中国,孔子虽没有明确使用“平等”一词,但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表达了类似的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认为平等就是财富上的均匀。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人人平等的“玄同”观念:“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平等不是消灭贫富,而是确立贫富的限度,这是一种正义上的平等:每个人依其功绩的大小、品性的高低恰如其分地获取财富。亚里士多德认为平等是一种美德,它包括分配的正义和平等的正义,前者指按照个人的身份、地位与品德,分得相应的权利、荣誉与金钱等公共福利,后者指对属于交换物品范围的东西进行平均分配。

第二篇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使学生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含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的正确理解;

3.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平等观;

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平等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来说一说什么是人生价值观? 简单的说,人生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看法。也有人说,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理智的人,做任何重大事情的决定,基本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的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不能违反的规则,什么是可以背叛和违反的,这些东西在心目中的位置,构成了价值观。

知道了什么是价值观了,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观。

二、新课内容: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方面说(PPT演示):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国家层面)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社会层面)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个人层面)

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我们要学习核心价值观对小学生的要求,今天我们重点讲其中的一点——平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播放幻灯片:所有得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林肯(美国)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为大同.-----康有为(中国)

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古希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 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 步的机会.---习近平

2.什么是平等?

播放幻灯片:《元帅的故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元帅的故事》我们同学并不陌生,这是我们语文课本中刚学习的一篇课文。那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些什么事呢?(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故事中的朱德和彭德怀元帅是怎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朱德元帅不搞特殊化、人人平等。彭德怀元帅拒绝闭园接待首长,与人民群众平等。

点评:人与人之间有智力 能力和职务上的差别,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获得人民的拥护,就是因为让百姓们感受到了平等 体会到了社会地位的提升.在现代中国,平等的观念更是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结论:平等就是消除歧视,同等对待他人;平等就是所有人都享有同等的基本权利;平等就是要反对特权;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平等是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一直追求的社会目标.尽管人与人之间在个体上还存在差异,但是人们再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有实现了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顺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合作才能共赢。

三、同学谈体会(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

(1)思考一下自己的身边有什么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应该怎样来维护平等?

(2)讨论一下特权观念会给社会风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4.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平等观在生活中的实践。

第三篇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平等”》 第四篇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