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民歌


篇一:《江西电视台首创“中国红歌会”唱响全中国》

江西电视台首创“中国红歌会”唱响全中国

红歌的热潮,汹涌澎湃;红色的激情,绚丽烂漫。

继第一台红歌会在江西南昌的一个社区唱响之后,红歌会便高歌猛进:从南昌城到井冈山蔍,从江西老区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从泱泱华夏到太平洋彼岸„„红歌会,正以猎猎的燎原态势,唱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响在世界的炎黄子孙。

由江西电视台首创的“中国红歌会”以“唱响红色经典,弘扬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宗旨,每年一届,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4年来,共有25万多人次报名参加,超过6亿观众通过江西卫视收看红歌会盛况。“中国红歌会”入选“江西改革开放30年10件大事”、“永远的红歌”——中国红歌会唱响人民大会堂入选“2008年江西省宣传思想工作十大有影响活动”。《中国红歌会》还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的60个广播电视栏目”和第21届中国广播电视“星光奖”大奖,“中国红歌会”不仅成为江西电视台的品牌活动,而且成为了江西省的一个文化品牌,成为中国弘扬先进文化的代表。

“星火”从刘将军庙社区引发

2006年前后,“超级女声”、“绝对唱响”、 “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电视选秀活动接踵而来;《那一夜》、《狼爱上羊》、《该死的温柔》等网络歌曲蜂拥而至;《东风破》、《潘朵拉》、《单人床 双人床》等港台歌曲也风起云涌······不少群众发出了“是人们不再需要积极向上的精神滋养?还是传媒没有担当弘扬主旋律责任?”的追问!这劲爆的“流行”风潮,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关注。是“随波逐流”,还是“独辟蹊径”?江西卫视人认定: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一致的,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经过反复思考,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决定根植于江西的红土地,推出“中国红歌会”电视活动,“把红色做成特色,以主流引领多元”。

南昌市风光旖旎的八一公园之畔,东湖区百花洲街道办事处刘将军庙社区,便是2006年第一个搭台唱红歌的社区,中国红歌会的“星火”就是从这里点燃引发的,拉开了红色选秀电视节目的第一幕。

刘将军庙社区有住户1454户4614人,社区以服务居民为中心,以创新社区文化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导向,狠抓文化设施、文化队伍、文化教育的建设,开设了书报阅览、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健康教育、戏剧茶社、棋牌健身等服务项目,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求知求乐,充实生活,沟通感情,团结互助的场所,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是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即使时逢双休,社区文化站里仍是热闹非凡:唱红歌,拉二胡,看戏剧,各得其乐。

2006年8月下旬,江西卫视的工作人员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刘将军庙社区搭起了中国红歌会的第一个舞台,尽管社区居委会热情相助,但是在报名的前几天,只是来了一些围观群众,报名唱红歌的人却寥寥无几,随着开演日期的临近,工作人员都心急如火。为了兑现承诺,8月25日,红歌会还是在人们不太看好的情况下悄悄开唱。没有华美装饰的舞台,没有流光溢彩的灯光,没有高精效果的音响,但是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当那熟悉的歌声唱响,社区的居民再也无法平静,他们不断涌来,把报名处围得水泄不通,要求上台演唱的群众,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甚至几度争抢话筒,几度同时登台,报名演唱的群众迅速上升到几百人。社区支部书记兼主任鲁慧兰激动地说:“这是我们社区最盛大的节日,最快乐的时刻,最幸福的记忆,感谢红歌会的舞台,点燃了人们的激情,我们欢迎红歌会,人们需要红歌会”

这之后,中国红歌会的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走进了南昌其他十几个社区,使红歌会成为南昌居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和喜闻乐见的文化盛事。

即使是现在走进这个社区,社区居民仍然难忘当时的情景,仍然感到无比的自豪,一位开小店的张大姐听说记者是来了解红歌会的,便随口唱起了“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一旁的一位大妈说,她们是听着红歌长大的,一听到红歌就感到特别的亲切,也特别有劲头。鲁慧兰进一步分析说:南昌是座英雄城,是军旗升起的地方,80多年前,这里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开始中国革命的红色征程, 4年前,我们社区第一个搭建舞台唱响红歌,中国红歌会从此红遍大江南北,可以说,红歌的唱响,正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

“燎原”从井冈山上激发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长征热”的迅速掀起,红色纪念活动多,红色回忆文章多,红色影视作品多,涌现了崔永元领航的《我的长征》电视秀;将军后代重走长征路寻根活动;电影《我的长征》;电视连续剧《长征》;《长征组歌》 重新热唱;《十送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军民团结一家亲》、《拥军秧歌》、《黄河大合唱》、《南泥湾》等经典红歌开始流行,与此同时,红色旅游方兴未艾,“井冈精神”、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的研究如火如荼,把人们带进了浴血奋战、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使红色成为多元文化的主流。

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孟建柱认为,江西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应该乘势而上,把“中国红歌会”做成大型文化活动和电视品牌。“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红,是嘉兴南湖的红色航船,是八一南昌的的炮火连天,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红军长征的赤胆忠心,是新中国新世纪的红红火火。为了不该忘却的“中国红”,我们应怀念,当铭记。 “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此外,还包括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江西卫视人把“红色文化”、 “红色歌曲”、“电视选秀”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红歌会”的主体框架。

2006年国庆期间,红歌会在革命摇篮井冈山举行,江西卫视每天3小时连续一周直播,活动的名称叫“红歌总动员”,意在动员各界群众唱红歌。现场直播的“红歌总动员”,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赛歌会”。“唱歌要唱最红的歌”,只要你会唱红歌就可以来一展歌喉。另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由此而激发的来自全国的红歌热潮会如此之猛烈,对人们记忆的唤起、心灵的涤荡会如此之深刻,身处现场的工作人员,每每被演唱红歌的人们所感动,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届“中国红歌会——红歌总动员”参加年龄最小的两岁多,最年长的80多岁,共有来自全国各地3万多人参与,人员涉及各个行业和层次。7天21小时的直播有近400位选手演唱,观众自发发来短信21000多条,写来书信近千封,中国红歌会从此燎原成势,走向全国。“当回想起那一幕幕动人场景,阅读

那一封封感人信件,我的心弦不时被拨动着,眼眶也不时被泪水所充盈”工作人员似乎至今还沉浸在那份感动中。

对许多热爱红歌的人们,“红歌总动员”成为他们为之感动而守望的精神家园、为之付出而收获的红色秋季。

“感动”从五大唱区迸发

2007年, 中国红歌会又迎来了一个红色的秋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秋收起义8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召开。这一年,中国红歌会拉开了全国唱区选拔的大幕,沿用革命根据地名称的概念,设立了陕甘宁、晋冀鲁豫、云贵川、湘鄂赣以及北京高校五大唱区,不仅主题更为鲜明,内容更为充实,而且规模更加浩大,影响更为深远,赛事更为激烈。在严格控制全国选秀活动的背景下,中国红歌会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的特批,准许在江西卫视黄金时段播出。

2007年中国红歌会以“收复感动,唱响红歌”为主题。北京唱区,新四军研究会艺术团的15位老干部身着旧装,以音乐剧形式演唱了催人泪下的《松花江上》;北京的黄新平带着一样热爱红歌的女儿参赛,遗憾地没有获得红歌通行证,但他没有气馁,随后又赶到石家庄、南昌唱区参赛,他不图名不为利,就是要把心中的红歌唱出来与观众分享;南昌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师沈征宇,把红歌当成生命的另一个支点,他用不完整的身体演绎出了最完美的红歌。

在红歌突围战中,因为父亲癌症要做手术,孝顺的陕北汉子韩军曾想放弃比赛,回家照顾父亲,但是父亲对他说,“我想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你,只要你把红歌唱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为了父亲的心愿,韩军默默地坚持着,用最动人的红歌灿烂着红歌的舞台!

这样的感动,一直传递着,丰富着“红歌英雄汇”的每一个主题;这样的故事,一直讲述着,充满着“红歌英雄汇”的每一个过程。在主题分别为“红色摇篮”、“红色征途”、“红色军旅”、“红色浪漫”、“红色中华”、“红色英雄”的晋级赛上,每期都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红色故事:红军烈士李英群的“马前托孤”的故事,催人泪下;老红军钟明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忍疼做了眼部手术的故事,令人泪涌;一位老父亲为八个参加红军的儿子准备“八座空坟”的故事,感天动

地;女大学生吴新芬与断臂残肢军人王俊景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老军人王艾甫为了84份阵亡烈士通知书而找寻烈士亲人的的故事,感人肺腑;《英雄儿女》中王成英勇无畏的故事,震撼人心.!

从2007年7月7日的中国红歌会海选,到10月7日的中国红歌会冠军之夜,从10月下旬的“庆祝十七大,放歌井冈山”红歌“集结号”,到11月初启动的各地红歌会巡演,感动无时不在, 感动无处不在。

“ 震撼”从人民大会堂爆发

2008年,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这年初,在中国的南方,一场罕见的冰冻灾害骤然而至,关键时刻,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和衷共济,谱写了一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乐章;这年的5月12日,在中国的西部,一场罕见的地震灾难突然爆发,危难关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铸造了一曲“团结就是力量”的战歌;这年的8月8日,在中国的北京,一场空前的体育盛会如期而来,奥运期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奏响了一曲“团结就是力量”的颂歌;这一年,在中国的大地,改革开放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三十年来,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高唱了一曲“团结就是力量”的凯歌„„ “团结”是2008年中国最真实、最有力的行动。

为此,2008年第三届中国红歌会以“团结就是力量”作为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以选手演唱各个时期的经典红歌为主要形式,以“凝聚力量,唱响红歌”为主题口号,通过唱响红色歌曲,弘扬先进文化,激励全国人们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团结大爱的力量,在奥运的胜利与喜悦中团结拼搏的力量,在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团结前进的力量。

第三届中国红歌在唱区设置上,继续沿用红色区域概念,如“晋冀鲁豫”唱区在济南进行,以红色记忆为主题;“闽粤赣”唱区在深圳进行,以改革开放为主题;“云贵川”唱区在成都进行,以救灾重建为主题;“东北”唱区在沈阳进行,以激情奥运为主题。除了以前演唱的经典红色歌曲,还增加和拓展至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新民歌、抗震救灾、奥运歌曲等各类健康进步、励志向上的歌曲。在“红歌英雄汇”阶段的五场晋级赛也分别以“前进的号角”、“奋斗的历程”、“岁月的洗礼”、“春天的故事”、“和谐的颂歌” 为主题,既引入真人秀环节,强化“力量”的概念,又引入团队对抗环节,强化“团结”的概念。

篇二:《民歌复习》

民歌一览

《银杯》—— 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首祝酒歌属于风俗类民歌。

《牧歌》——内蒙古东部民歌,音乐舒展辽阔,属于长调民歌(无伴

奏合唱)。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蒙古族民歌。

《天边》—— 是一首具有浓郁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 《桑塔露琪亚》——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

船歌:最初是指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抒情歌曲,现也泛指模仿此类风格的歌曲或小型器乐曲。船歌多采用中速的三八拍、六八拍。具有均匀晃动的节奏和轻舟荡漾的感觉。

《友谊地久天长》—— 苏格兰民歌,原名《过去的好时光》

《伏尔加船夫曲》—— 男低音独唱,是一首俄罗斯民歌。由俄罗斯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演唱 。

意大利歌曲 ——《我的太阳》是一首声乐独唱曲,有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

《军民大生产》—— 陇东民歌,演唱形式为领唱和合唱,具有一领众和的特点。{江西新民歌}.

《杵歌》:是高山族民歌、属于劳动歌舞。

《船工号子》—— 男声独唱,属四川民歌。

《哈腰挂》—— 黑龙江民歌,属搬运类(抬木号子)

《嶉咚嶉》—— 湖北民歌,也叫“打麦歌”,属(打场号子)

《青春舞曲》—— 维吾尔族民歌

演唱者,王洛宾:誉为“西部歌王”。

《赛乃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曲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

木卡姆:主要意思为“大型套曲”。因为它有十二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拉姆”之称;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

《我的金色阿勒泰》—— 哈萨克族民歌

冬布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塔塔尔族民歌

《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由库木孜弹唱。 《红河谷》——加拿大民歌 演唱形式为合唱,四拍子歌曲。 《拉库卡拉查》——墨西哥民歌

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

《无锡景》—— 江西民歌

《沂蒙山小调》—— 新民歌(有说是山东民歌)

沂蒙山小调又名《十二月调》这首歌是具有山歌风格的小调。 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它类似于文学创作中

“顶真”的修词方法。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做“鱼咬尾”。

《一根竹竿容易弯》——湖南民歌

《桃花红 杏花白》——山西民歌

《龙船调》——湖北民歌

《小放牛》——河北民歌

《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这首歌是藏族民间歌舞“弦子”中一首颇具典型性的歌曲。

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多在队前由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结构简练、曲调优美、舞姿舒展。 《阿玛勒火》——藏族民歌

囊玛:藏族的一种古典歌舞形式,以歌为主,以舞为辅,演出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常在室内演出。

《正月十五那一天》—藏族民歌

堆谐:主要流行于西藏的西部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堆谐具有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

《彩云追月》:合唱歌曲,是根据民族管弦《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

山歌:指在山间野外从事劳动的人们抒发感情即兴编唱的民歌。我国山歌丰富多彩、分布很广,其节奏大多舒展自由,旋律高亢、奔放、悠长,常加入衬词、衬句。

《打支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信天游)

演唱形式:领唱、合唱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主要流行于陕北、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的西部、内蒙古西南部等地区。唱词多为即兴创作,往往具有叙事性特点,其结构由上下句乐段构成。

《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花儿)

花儿:流行于青海和甘肃及宁夏大部分地区的汉、回、撒拉等十多个民族中的一种山歌。花儿中的长调子节奏自由,旋律高亢悠长,山野风味浓郁,花儿中的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旋律平稳流畅。

《樱花》——日本民歌

《像花儿一样》——伊朗民歌

这首歌曲的演唱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尾音的托腔很长。 《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民歌

飞歌:流行于贵州东南部的一种苗族山歌,其主要特征是音调高昂、节奏宽广自由、旋律起伏大,常用滑音。

《苏木地伟》—— 酒歌

酒歌:概指民间喜庆节日间饮酒时所唱的歌,主要流传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且多为即兴编唱,演唱形式多样。

篇三:《江西井冈山导游词》

淘宝专供 ID:文字商城

江西井冈山导游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江西新民歌,“赣赣赣,江西老表自古抱成团,干干干,干出个勃勃豪气冲霄汉,赣赣赣,干出个鄱湖秀色映两岸,干干干,干出个井冈大地前景灿烂。”来到井冈山,大家一定会深有体会。名于世。在这里,您可以尽情感受巍峨的山峰,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各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次欣赏茨坪、龙潭、黄洋界、14℃忘返,乐在其中。

“十里杜鹃长廊”。笔架山海拔大约1400米,静谧引成千上万的游客驻足欣赏。

现在是出游的好季节,眼前大家所看到的这些大片大片的杜鹃花便是明证。每年的四月份和五月份,都是杜鹃花的花期,沉浸在这片花的海洋中,大家一定觉得特别惬意吧!再看那边陡峭的山脊上,红黄白紫各种颜

淘宝专供 ID:文字商城 色的杜鹃花都竞相开放,密密麻麻地直上云天,映红了大地满片。那些五角形的花瓣,有的大若碗状,有的小如纽扣,形态各异,非常罕见。 在笔架山,您还可以欣赏到十里台湾松林、一些珍贵的植物、河西垅大峡谷、高山盆景等等,您还可以去亲身体验一把漂流的惊险和刺激,与

篇四:《我心中的民乐》

我心中的民乐

(茶文化091,张维,200919010128)

摘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的民族音乐亦是这样,它古朴却不失高雅,但是在这个文化冲击的年代,传统民族音乐却被冷落,如何才能振兴民族音乐仍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关键词:民族 音乐 古典 文化

民乐,即民族音乐,相对于西方音乐而言我更喜欢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旋律、节奏及音色变化等,均不同于西方音乐,而这些主要是因为中国乐器所具有的独特音色及演奏风格所形成的。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民族音乐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人文背景。民族音乐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

一曲琵琶弹奏的《十面埋伏》就似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抹紫色迷雾,将历史上刘项争霸的传奇挥撒了整个壮丽山河;活着是为了更加美好,就是这样美好着,充满着无限美好的希望,寓意着吉祥和谐的凤凰理应被朝拜,顿时清风明月,自然与人和谐而一,集日月之精华,寄托了人们无限美好的希望。而这一切皆听于一曲唢呐曲——《百鸟朝凤》;一曲《渔舟唱晚》,听古筝演绎出的山水花鸟,不经意间,便是一幅大好的泼墨山水画,落月正明知未晓,暗泉甚远只闻声;听着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会禁不住潸然泪下的。偌大的世界上有着一轮明月。在阿炳二胡拉奏的音乐里,一山一水,都是那么频频动人„„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古音的美妙,体会到了古典的魅力所在。

在清闲的时候,一壶茶,一炉香,伴着幽幽古韵,悠闲自在,可以忘却一切凡尘俗世……城市、街道、商店……这个世界每一处的风景都慢慢的越来越相似了,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的人们都已开始被渐渐同化了,大街上漂浮着全是漠然和无奈的面孔。而有一种声音,它是独特的,能让每一个流淌着同样血液的龙的传人为之深深打动和迷恋,那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民族音乐。它来自本源,敲击着中国人灵魂深处的门。 中国民族音乐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的梦想与信仰,它吟唱着希望,歌颂着劳动与爱情,诉说着人生。当古曲《春江花月夜》那优美的琵琶声响起,已将心灵带入了江南春江月夜那旖旎的风光之中。这首乐曲以优美典雅、抒情感人的旋律,深情地描绘了夕阳尽染、渔舟徐归、胶月东升、花影绰绰的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夕阳西下,春风

吹拂下的一江春水,渔舟轻荡。晚霞未退,已是皓月当空。若心里住着那小桥流水、菊花古剑……便能听得出二胡的哀怨、琵琶的婉转、古筝的激越……恰如清幽的雨巷、江畔锦衣夜行的女子以及悲伤思乡的游子。这些民乐乐器,都拥有各自的性格,当你走近并了解它们时,您一定会被打动并深爱上它们。细细品味,自有感动渗出……

但是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自己独特的元素已然不多了,热爱古风的人虽然不少,但能工于民族器乐的演奏者已经屈指可数了。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并且现今的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使他们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仅是个人的理解和意见,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建议没有考虑到。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应得到传承和发展,并且结合时代的主题不断的创新从而使它焕发新的生机。

篇五:《第一章 民歌和古代歌曲》

第一章 民歌和古代歌曲

课堂提问:

1、同学们对民歌的看法和认识是怎样的?

教师认识:民歌是人民心声的一种反射,常常是人民最真实的精神写照。同时,民歌又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方言、气候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紧密联系的。如:南方民歌大多比较细腻甜美,北方民歌大都比较豪迈粗放。特别像陕北、江浙一带,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风土人情特别突出,所以民歌形式极具特色。如:内蒙的长调、江南小曲、采茶戏、船工号子、山歌等,都是因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而各具特色。而不同的民歌也是对当时特殊社会现象的一种反应,如著名民歌《提起哥哥走西口》(陈P37)就是对“走西口“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再现。

2、有没有人能演唱自己地区的民歌?

教师认识:民歌必须用当地的方言演唱才会好听!(方言演唱)江西民歌『陈书P48』《打只山歌过横排》《我们山歌牛毛多》(客家山歌);不同地区的民歌韵味截然不同:对比——山西民歌《交城山》(陈P14)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陈P24)

3、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民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如: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的《思乡曲》就是根据内蒙包头民歌《城墙上跑马》的主旋律改编而来(陈P36);著名的《东方红》就是由陕西农民李有源根据陕北米脂绥德一带的民歌《骑白马》改编而来,而《骑白马》的曲调又是从《探亲》(酸曲)演变而来(陈P51);高枫的《大中国》曲调来源于东北大秧歌;《闪闪的红星》曲调来源于赣州的民歌;《十送红军》曲调来源于井冈山民歌„„

第一节 民间歌曲概述{江西新民歌}.

一、历史简述

1、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国风“是当时北方十五个地区的民歌。

2、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楚辞》,其中包括两类作品,见书P7;

3、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相和歌,进一步完善了民歌的体裁结构和表演形式;

4、唐代民歌,在曲调风格、演唱形式上都有繁荣发展;

5、明清时期,我国民歌发展到高峰,(书P8划);

6、鸦片战争以后,反帝反封建成为民歌的主要内容。

总结——不同时期的民歌,总是反应当时突出的社会现象,并随着社会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

古曲欣赏:《苏武牧羊》《满江红》《胡笳十八拍》《阳光三叠》等

二、民间歌曲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1、反应人民的思想感情。A、反应人们对生活状况的要求,及对统治阶级的反抗:如《硕鼠》,《矿工苦》等;B、有的少数民族甚至用民歌来选择配偶,对山歌就是这样一种形式。在山歌对唱的过程中,反应和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生活智

慧。书P9有具体形式;2、在生产劳动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如劳动号子用来打节奏等;3、民歌中反映生活智慧,是一种经验知识的总结和传授,如:赣南地区的“锁歌“——“什么圆毛飞上天?什么要淡加把盐?什么要前反向后?什么遇冷水就沸腾?”

三、民间歌曲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民歌曲调被改编成许多其他民族音乐形式(P11——P15)

第二节 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

一、民歌的一般特点(P16)

二、民间歌曲的各种体裁及其艺术特点

1、劳动号子(P19)

2、山歌(P28)

3、小调(P41)

4、长歌和多声部民歌(P48)

第三节 古代歌曲

1、种类

2、保存原因

3、创作形式

一、汉族的古代歌曲{江西新民歌}.

欣赏《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扬州慢》

部分知识点:姜夔音乐的特点;“双叠”;“换头”;古代歌曲的意义

二、其他兄弟民族的古典歌曲

1、内容

2、梅葛

3、米果库

4、阿诗玛{江西新民歌}.

第四节

1、内容

2、特点

新民歌

篇六:《民间歌曲1》

民间歌曲

1、民歌:即通常所说的的简称,民歌是民间的歌,是生活和 中经过广泛 传唱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反映 与 密切联系的一种歌唱艺术。2、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民歌、民族器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说唱音乐)

3、按照体裁划分为:、、4、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传统的劳动号子按不同工种可分为 、 、 、 和作坊五类。

5、山歌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山歌的名称也不相同,如山东的的 又叫 、 小曲子 ,流行在陕西北部、甘肃及宁夏东部、内蒙古西部的一种山歌。山西的 、内蒙古的 “牧歌”、青海的 和四川的 “神歌”“落魂腔”、湖北的“赶五句”、安徽的“慢赶牛”“过青山”、苗族的

小调( 、 、 、 ):是指号子和山歌以外,人们全是在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编创和演唱的一种民歌体裁

6、小调又称、、娱乐、集庆等场合编创和演唱的一种民歌体裁

7、蒙古族民歌主要有 两大类,的草原》、《牧歌》,蒙古族的短调歌曲鄂尔多斯民歌《黑缎子坎肩》、《思乡》、《嘎大梅林》、《森吉德玛》

8、藏族音乐可分为 ,等五类。藏族民歌包括 ,,歌曲体裁有: , , , , ,

等,囊玛是西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因在拉萨的布达拉宫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

这种歌舞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囊玛得音乐基本上有三部分组成,即中速的 ,慢板的 ,快板的 。

9、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人民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中龟慈乐 、伯音乐的因素,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 ,、五大类。

10、《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 的写法,歌词以“ ”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沂蒙山小调》又名 ,旋律来自花鼓调 , 曲调曾被填上 的新词。

11、在全国范围内都传唱的一首江苏民歌是( )

A.《兰花花》 B.《交城山》 C.《茉莉花》 D.《五哥哥放羊》

、12.在青海、甘肃、宁夏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 ){江西新民歌}.

A.开花调 B.漫瀚调 C.山曲子 D.花儿{江西新民歌}.

13.阿宝是我国著名青年农民歌手,他的演唱方法属于( )

A.原生态唱法 B.民族唱法 C.通俗唱法 D.美声唱法

14.歌舞“囊玛”和“堆谢”所属的民族是( )

A.门巴族 B.回族 C.藏族 D.羌族

15.不同地区的山歌名称也不同,内蒙古为“爬山调”,青海“花儿”,陕北的称为( )

A.晨曲 B.信天游 C.山曲 D.飞歌

16.蒙古族最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是什么( )

A.冬不拉 B.马头琴 C.三弦 D.琵琶

17、蒙古族民歌中有一种极具特色的歌唱方法称作呼麦,其特点是( )

A.唱出延绵不断的长音 B.同时发出高低两个音

C.运用特殊方法唱出极高的音 D.同时发出高中低三个音

18、丛央视三套“星光大道”栏目中脱颖而出的农民歌手阿宝,他曾是一位来自西北的民间放羊娃,曾在2006年的春节晚会中与吴雁泽、戴玉强二人合唱了一首家喻户晓的内蒙古民歌( )

A.嘎达梅林 B.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C.牧歌 D.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9.下列哪首歌曲( )是藏族民歌

A.一杯酒 B.牡丹汗 C.翻身农奴把歌唱 D.歌唱美丽的家乡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沂蒙山小调》、《嘎达梅林》、《对鸟》分别属于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

A.云南 西藏 湖北

C.山东 内蒙古 浙江 B.河南 内蒙古 浙江 D.山东 新疆 河北

20“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根据歌词回答问题

此歌曲调取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