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哽的症状


第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症状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1.先兆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

(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无疼痛症状也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术麻醉恢复后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者;④伴有脑血管病的病人;⑤脱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

性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见,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说明梗死范围广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若无微循环衰竭的表现仅能称之为低血压状态。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因素,有些病人尚有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参与。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

(6)心力衰竭:发生率30%~40%,此时一般左心室梗死范围已>20%,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室顺应性降低和心肌收缩不协调所致。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发病最初数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也可突然发生肺水肿为最初表现。病人出现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3.急性心肌梗死的体征根据梗死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差异很大。梗死范围不大无并发症者常无异常体征,而左室心肌细胞不可逆性损伤>40%的病人常发生严重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1)生命体征:

①神志:小范围心肌梗死病人,或无痛型心肌梗死,神志可清晰;剧痛者有烦躁不安,恐惧等;并发休克的病人神志可迟钝,甚至昏厥;并发肺梗死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谵妄;并发脑血管意外或心跳骤停者,可出现昏迷。

②血压:发病后半小时内,病人呈现自主神经失调,前壁梗死多表现为交感神经亢进,心率增快至100次/min,血压可升高到<160/100mmHg(21.28/13.3 kPa);心排血量明显降低者,则血压明显降低。下壁梗死多为副交感神经亢进,如心率减慢,<60次/min,血压降低,收缩压<100mmHg(13.3 kPa)。以后随着心肌广泛坏死和(或)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或右室梗死及同时并脑血管意外者,血压会降得更低。这种血压降低以后多不能再恢复到梗死前水平。

③体温:梗死后多数病人出现低热(38℃左右)。此为心肌坏死物

质吸收所致的全身反应,多持续3~4天,一般在1周内自行消退。1周后体温仍高者可能为:A.再梗死或梗死延伸;B.并发感染。

④呼吸: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数呼吸较快,主要是由于疼痛、焦虑和紧张刺激交感神经活动亢进所致。有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肿时,或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栓塞、休克时,呼吸可达40~50次/min;并发脑血管意外可见潮式呼吸、陈施呼吸或Biot呼吸。应用吗啡、哌替啶时可有呼吸抑制。

⑤脉搏:心肌梗死病人脉搏可正常、增快或减慢,节律多整齐,严重左心衰竭时可出现交替脉,期前收缩时可有间歇,休克时脉搏细速触不到,出现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或电机械分离时,脉搏消失。

(2)心脏体征:主要取决于心肌梗死范围以及有无并发症。梗死范围不大,无并发症时可无阳性体征。望诊见心前区饱满时,提示有大量的心包积液,颈静脉间歇性巨大搏动波提示一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梗死范围大、室壁扩大、多次梗死,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心脏向左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常可触到收缩期前充盈波(A波),与听诊第4心音(S4)时间一致,早期左室舒张期快速充盈波,与第3心音(S3)时间一致,不常能触到。大的前壁透壁性梗死常在心尖搏动最明显的上内侧触到早期、中期或晚期收缩期搏动,此动力异常区域如持续至梗死发病后8周,表明可能存在心尖前部室壁瘤。若触及胸骨

第二篇:《心肌梗死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常有剧烈胸痛,持续时间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不能使之缓解,伴有恐惧感、濒死感、窒息感及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表现,可有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下面,北京体坛中医院心脑血管科专家陈以言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症状表现,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心肌梗死的症状有哪些?

① 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可伴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

②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③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道,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有呃逆;

④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⑤ 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主要为心源性;{心哽的症状}.

⑥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发生。{心哽的症状}.

心肌梗死的体征有哪些?

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多在2~3天有心包摩擦音。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血压降低。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相关的其它体征。

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医强调整体意识,运用“以肝论治 五脏同调”理念进行综合调治。

肝脏功能失调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心脑血管病多涉及肝、脾、肾三脏,其实质是脏腑代谢的紊乱,造成了五脏运行的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我院专家组采取“以肝论治”的原则,以疏肝、泄肝、平肝、暖肝、调肝、柔肝为主要治则。另外,在以肝论治基础上结合五行辩证学说加用了“五脏同调”的方法,如肝心、肝脾、肝肾同治等等在以肝论治为主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差异同调五脏,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

【专家温馨提醒】:以上就是关于“心肌梗死的症状”的相关介绍,北京体坛中医医院专家提醒大家:此病的发生与生活中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还请大家多加留意身体的细微变化,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行以对症治疗,才能快速恢复健康。

第三篇:《心肌梗死的重要知识》

第一部分:什么是心梗

导语: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发病率明显上升,每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超过了100万,发病人群明显“年轻化”,且女性患者开始增多,救治不及时是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专家指出,抓住胸痛发作后6小时的“黄金时间”是治疗患者生命的关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走进今天的健康大讲堂,今天邀请医院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心梗方面的知识,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主任。

嘉宾:你们好,很高兴今天和大家谈心梗的知识,非常感谢。

主持人:我们在前言当中提到心梗的危害性,首先要对心梗要有清醒的认识,让我们的网友认识什么是心肌梗塞。

嘉宾:这个是冠心病其中一种类型,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引起的一系列表现,心肌梗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类型,是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在短时间急剧破裂,导致血栓堆积,使得前方的心肌失去血流的灌注,在失去营养的状态下逐渐发生坏死,心肌发生坏死,心脏的功能会相应出现一些改变,这个是心肌梗塞完全一个过程。

第二部分:心梗的症状有哪些

主持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有哪些?

嘉宾:心肌梗塞从轻到重有典型和不典型,典型心肌梗塞是心绞痛一个急剧发作,剧烈的胸骨后和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感、濒死感的疼痛,伴随着胸闷、憋气、大汗、甚至有恶心、吐,这是典型的症状。不典型的症状千变万化,有的病人最轻就是我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生心肌梗塞,他是在看其他的疾病,或者以后看病当中,从心电图发现有一些心肌梗塞的改变。还有一些轻微的改变,就是轻微的心绞痛,轻微的胸闷,气短,这个症状轻重不同,和每个人的痛阈感觉不一样。

有的人糖尿病的病人,神经感觉会降低,所以疼痛感觉会很轻,有些不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咽堵感、嗓子疼、牙疼、下颌疼,甚至有时候肩背疼,有的还是上腹疼。甚至大部分不典型的症状被一些不是专业的医生会误诊。我曾经碰到过一位高龄老年女性患者,她在我这已经在一周了,一直按胃病治,恶心、呕吐,在医院开的药都是胃痛药,甚至疼的厉害的时候基层医院按胃疼打止痛针。到我们这先做心电图,这时候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这是非常危险的。

主持人:您刚才业介绍一个病例,有什么先兆症状让人们通过一些情况能判断,我可能是发生了心梗。

嘉宾:还是有一些先兆的,大部分人有一个前期的症状,会给你提示,所以有少部分病人是突发的,就是初次发病都很重,一下子就发生了。这种前期症状都是什么症状呢?我们叫从稳定性心绞痛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过度,稳定性心绞痛,虽然有心绞痛,但是病变相对比较稳定,我们叫心绞痛阈值恒定,就是冠心病程度是恒定的,但是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心绞痛,比如走路走五百米或者一千米的时候就会不舒服,但是停下来休息就会自行缓解,一般都是每次走到这种程度都心绞痛。有的人上到三楼会心绞痛,但是二楼的时候就没事,这就是属于心绞痛阈值恒定不变。心肌梗塞前期的心绞痛都是在稳定性心绞痛症状一个明显的

加重,一个程度的加重。以前心绞痛几分钟就可以缓解,或者几分钟发作以后我用一片药物就可以缓解,在心肌梗塞当中,心绞痛持续不缓解,程度的加重,甚至我们医生判断心绞痛是否像心肌梗塞有演变的危险,比如有时候病人伴随大汗的心绞痛,一定要重视。

我们在门诊,疼起来脑门冒凉汗,这个是提了一个警钟,一定要开始注意了。要防范于未然是很重要的。

第三部分:突发心梗应该怎么急救

主持人:如果家里有这样的病人,如果突发心梗应该怎么急救呢?

嘉宾:心肌梗塞发生以后,全程合理处理会给病人带来益处,第一站就是家属,心肌梗塞发生了剧烈的心绞痛,这种心脏病的情况,首先一个要是患者本人避免一切给心脏带来负荷的活动,在任何场合要坐下,躺下,制动,患者不要从事很多活动,哪怕自己在一个地方,你要坐下来,躺下来。有时候病人开车不舒服,自己支撑着到医院,有的患者要支撑着走到家,经常碰到这些突发情况,但是很难受,他一定要走回家,这个是绝对不可以,制动是很重要的。

尽量能躺下就躺下,因为平躺着心脏负荷最小。第二不管自己或者家人,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就是尽快给他舌下含服,改善心肌的供血。还有一大部分心肌梗塞时候都会造成血压增高,这个时候心脏负荷也会增加。下一步就是不管患者本人,家属也好要尽快打电话,打到120,让车坐120到尽量大点有心脏科的医院,会进一步的进行抢救措施,我多次接受采访,在不同给患者讲到,一般市民有这种观念,发生心脏病先不要动,也不要搬动,这个观念应该适当发生改变,不动可以,但是应该尽快就诊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因为正规的心血管专业很通俗的话,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争过来几十秒都是有好处的。 患者紧急进入急诊室,发生这种严重的猝死,你在医生手下存活几率增大。

主持人:救护车赶到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家人除了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一般心肌梗塞突发症状会感到闷,是不是应该给患者吸氧?

嘉宾:一个是吸氧。一个是尽快送到医院就诊。

第四部分:急性心梗死亡率较高

主持人:急性和慢性哪种死亡率高?

嘉宾:当然是急性,急性是血管管腔的急性闭塞,导致心肌坏死,心肌要释放一些坏死的物质,心肌的电学也不稳定,为什么死亡率高,就是因为心电不稳定,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心率失常导致猝死。这个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脏是一个肌肉的泵,心室壁发生全层透壁坏死之后,这个地方组织很薄弱,也没有力量,在急性期会发生心脏破裂,所以一些心脏里面的结构也会发生一些改变,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致命性的并发症。

心肌既然是一个泵,泵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受到严重的打击,缺血的心肌像给了一闷棍的人,这个心脏就会发生各式各样的严重并发症。

主持人:这个心梗不等同于心脏病。

嘉宾:心脏病就是心脏发生的疾病,心脏发生疾病有很多种,心梗只是一种类型。

第五部分:心梗的检查和治疗

主持人:如果到医院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之下要采取哪些检查?

嘉宾:一般是送到心脏急救中心,首先医生让病人平卧吸氧建立抢救通路,这个不需要医生,这个都是一个操作流程。然后医生要紧急给病人做心电图,给病人做全面的查体,同时做尽量病史的询问,对判断哪种疾病非常重要,心肌梗死的病人来了以后,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心肌梗塞,只要是看心脏病,心电图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检查。有的病人到了门诊,大夫不用做心电图,我两个月之前做过,我经常给他们说,心电图是反映这个患者当时的心电的情况,一个人为什么有时候在CCU病房里面,一个病人反复做心电图,有的家人不理解,这个随着心肌坏死不同阶段,心电图有不同的变化。所以进到急诊室,心电图的动态变化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医生会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来采集这些心肌坏死的血清,化验检查对心肌梗死的检查。

主持人:随着医疗设备的先进,有CT等等的,是不是也可以判断心梗到哪个程度? 嘉宾:现在螺旋CT可以通过放射的影像也可以看到一些症状,但是用CT做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还是少。

主持人:你像发生心肌的患者随身带一些药品,专家建议随身带什么常用药物? 嘉宾:我们心血管专业,最肯定药物是硝酸甘油。这个不是速效救心丸,速效救心丸广大患者非常接受这个药,这个也可以,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强度不如硝酸甘油,硝酸甘油马上就能起效。

主持人:很多病患者有一些误区。

嘉宾:这两个药比较起来,硝酸甘油发挥时间更早,强度更大。

主持人:我们前面提到了,并发后六个小时是抢救的关键时期,为什么说这六小时是黄金时间呢?{心哽的症状}.

嘉宾:跟心肌耐受缺血缺氧的病理机制有关系,心室壁分心内膜,肌层、心外膜,一般我们阻断供应心脏的血管,心肌发生坏死在3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过6小时,心室壁就发生全层透壁的心肌梗塞,这个六小时是有理论根据,如果在6小时之内再通了血管,这个心室壁不会发生全层透壁,如果不发生全层透壁,你这个心内壁还能得到保存,这个对今后的功能有很大的益处。

主持人:出现了心肌梗塞该怎么治疗呢?

嘉宾:病理机制搞清楚了,治疗起来很简单,不管采用任何方法,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开通血管,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其他配合的治疗就是像以前最古老、最原始的治疗,像吸氧、卧床。开通血管是最最重要的,围绕开通血管,我怎么把这个血栓打开,就是当时闭塞的打开。就是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的手段也不少,总的来说是分三种,其中一种就是比较原始的,溶拴治疗也是很多年比较成熟的治疗,但是虽然随着溶拴剂的改变,以前是非选择性的,像链激酶,尿激酶是比较老的,现在又出现rTPA,这种他是针对新鲜血栓的部位,但是不管再通率有多高,血管通畅率一般在50%-70%左右,是什么意思呢?用了这些药以后,血管还有20%-30%的患者通不开。溶拴剂还有一些禁忌的地方,会带来出血的并发症,心肌梗塞都是高血压、心脏冠心病合并症比较多,在这些高龄患者当中还有一个风险,就是脑出血的问题,会带来很多情况还不能去使用这个手段。再有就是现在大家已经普遍接受这种,就是介入治疗办法,通过内科范畴的治疗,通过导管、微创,在血管上做穿刺,不管是桡动

脉还是股动脉,稍微比静脉输液的针要粗,同样也是穿刺进去,不会动手术刀,这样很简单。通过心内科大夫的技术,还有先进的器械,推对比剂,就能清清楚楚看到病变的部位,当时是什么情况呢,当时还是闭塞的,血流好与不好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我们会用技术把血管扩开,为了防止下一步再狭窄出现问题,把支架进入进去。就是打开以后,把血管完全疏通成正常血管粗细这样,这样在极短时间内恢复很好的血流灌注。

还有急诊的冠脉搭桥术,一般就是患者病变部位比较特殊,病变范围比较广,用支架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做一个急诊搭桥术,建立一个桥血管,从桥血管把远端血流恢复。 主持人:您刚才介绍这么多治疗办法,目前效果最好的是哪几种?

嘉宾:现在治疗办法可以说最好就是支架,为什么他最好呢?因为他最快,最确切,并发症最少,最先进也是这种治疗办法。

主持人: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了吗?

嘉宾:非常成熟。这项技术发展以来,已经有20多年,在咱们国家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开始是单纯的扩张,后来就引进支架,从支架进展到药物支架,随着一二十年的变化非常成熟,在心血管专业也在规范化,就是医院的级别,介入中心介入医生的准入抓的非常严。 主持人:刚才提到目前急性心肌梗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了,这是为什么呢?

嘉宾:一个是工作压力的问题,还有高脂餐的问题,还有快节奏的工作压力,运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