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往事的图书


第一篇:《往事如书》

往事如书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树阴下阅读着手中那本名为“往事”的书。于是,在那一尘不到的天空上,在那抹夕阳西下的彩霞下,心总能达到明镜止水的心境。

总是有人会聊起“那些年”,有人总是沉溺在历史的长廊里,有些人则细细品味着过去的一切,还有一个人把过往所有的一切的刻在一本名为“往事”的书里,只是在需要时去缓缓翻阅,很显然那人就是我。 当阅读起这本书时,我的心里总是波澜起伏,人类很伟大,从原始人一开始发明“钻木取火”到现代的“网络”,这一切都是人类所发明的,但,我们只能够抓住过往一切的尾巴吗?

当阅读起这本书时,我的心里总是不禁暗暗敬佩那些创造“人类文明”的人,最早的“石器时代”到现在贯穿整个地球的“现代文明”,都令我赞叹不已,可是,人类只能回望过去一切,无法去仰望未来吗? 当阅读起这本书时,我的心里总是不断发现,原来人类不应该只是回望历史的长河,也应该去向着未来去发展。人类,已经不能为往事再烦恼着,更多的应该是为以后的事做好铺垫,让朦胧的未来显示的更

为清楚,而不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困扰!虽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但我知道,往事虽然值得骄傲,但我们要知道,一次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成功,只有每一次成功,才能代表一切!

就让往事如书吧,不让它去阻挡你前进的道路,用利剑去砍断荆棘,让我们的未来不再迷茫,用一支细细的签字笔把繁琐的往事刻入书里,让往事如书! 朋友,在这本书里,让我们刻入所有往事,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第二篇:《历史类书籍推荐》

历史类书籍推荐

1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不多说,绝对的好书,强烈推荐。东校图书馆好像没有,反正我是没找到。513有一本,在书架的背面。 2 《中国近代史》,徐中约著。这本书最好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但是很不幸,内地书店一般买不到,网上只有淘宝有,但也就那么几个卖家,还死贵。大陆版的和港版的差别主要在反右和文革这段时间。这本书图书馆貌似也没有,我买了一本,在513,也是在书架背面。

3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钱穆先生的演讲合集。也绝对是好书。图书馆应该有。关于往事的图书。

4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著。如果喜欢历史或明朝历史,又正好不知道看什么的话,推荐。幽默,也有自己的见解。东校图书馆有一套,七本。不过因为只有一套,或许你今天看完第一本,去找第二本的时候,发现已经被人借了。513也有,七本的合集,那种大部头。还有一本独立的第三部,在书架背面。

5 《三国志》,陈寿著,中华书局。《品三国(上、下)》,易中天著。感觉很多人喜欢三国,我让我一个很喜欢三国的同学推荐书,他直接说的《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估计文言对你们来说有困难,可以看文白对照的。然后他又说易中天的也不错。关于往事的图书。

6 《往事并不如烟》,章诒和著。散文。主要是写文革时期民盟的几个人的往事,他们的生活。东校图书馆有。

建议在看历史的同时,看一些心理学和哲学。这样对分析历史中

的人物,事件,以及完善自身都有帮助。关于心理学,盗用你们的师哥师姐们给我们推荐的那几本。 1 《爱的艺术》,(美)弗洛姆著,李健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 《健全的社会》,(美) 弗洛姆著,孙恺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3 《超越自卑》,(奥)阿德勒著,推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译本,该书又译为《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4 《逃避自由》,(美)弗洛姆著,刘海林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关于哲学,我看过的不多。推荐的话就去问你们那些师哥师姐们吧。心理学和哲学比较枯燥,看不进去很正常。可以先不看。

张朔 2013年10月5日

第三篇:《潘家园那些神奇的淘书往事》

潘家园那些神奇的淘书往事

1、一叶宋版一两黄金,要是一堆呢?

前几年常逛潘家园的朋友,喜欢书的都知道有个蔚县老乡老乔,六十岁左右,是专卖线装书的。老乔卖书时间很久了,所卖的多是些四书五经类的平常货,大都是在山西收的。东西虽然一般,价钱却要的很高,卖买没有什么起色。一次老乔在山西收来两捆古书,约有四五十本。带到太原石家庄等地卖了一周也没卖出去。老乔心中懊恼,在从太原来京的火车上,一气之下打开车窗扔出一捆,再要扔第二捆时被列车员喝止。接下来的是周六的黎明,潘家园的地摊,剩下的一捆以三百五十元卖出。再接下来的是一周后老乔得知所卖的是宋版。老乔依旧卖着他的四书五经,依旧操着浓重的口音漏出一嘴被烟熏黄的牙齿和买主砍着价,直到前年因煤气中毒去世。

2. 一部书一辆拖拉机

京东有个宝坻县,出了一位大名人。去过宝坻县的人,能从公路和房屋的好坏找到他家乡的村子,这大概就是所谓造福乡梓吧。就在他家的邻村有一个老司,是个专门上潘家园倒腾古旧破烂儿的。故事很简单,老司一千元买了一本古书,三千元在潘家园卖了。很高兴,第二天带着儿子去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书是明万历刻本《观音慈容五十三现》)一年后买主找到老司,问他家里缺什么。老司说缺一部拖拉机,买主给了他五千块,叫他去卖一部。从此在潘家园很少再能见到老司的身影了。

3. 奇异的搭配

买啤酒搭凉菜已是记忆中的事了,买书还要搭配更是不可理解。朋友H在潘家园看到一部道光版朱墨套印史通削繁四册,外加四册残书,用一根绿毛线捆在一起,要四百块。平均五十块一册,和卖主商量光买史通削繁四册三百块行吗?回答很是干脆:不行。只好一同买下。四册残书中便有前几年春拍卖的套印《三国演义图》一册。

4. 赌气

在潘家园卖东西要有策略,有一句行话叫“绷”。就是要和卖主比耐性。不过这已是旧黄历了,现在的潘家园能人倍出,要是见到好东西,要马上就买。一“绷”,就可能“绷”丢了。而买主与卖主还是要斗智的。卖主熟习了买主买东西时的心理,常能使买主很难受。一部武英殿聚珍版《涑水纪闻》四册要价六百元,朋友Z想买,于是还价二百。卖主不屑道:五十块一本?这可是清朝的书呀。没钱就别买,看你就象是没钱的。Z受了抢白与之理论,一来二去两人都有些急了。卖主赌气说:你要是能拿出一千块来,我这一麻袋书就全卖给你。Z此时已无了读书人的腼腆,做出平生唯一的豪举,扔下关于往事的图书。

一千元,把一麻袋书扛回家。事后清点出闵刻套印《唐诗艳异品》一部四册,武英殿聚珍版从书十二部六十余册及无用残书一百余册。

5.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潘家园以前叫鬼市,是说天不亮就开市。在手电微弱的光亮下,人影晃动,宛若鬼影。天不亮打着手电来的大都是做古玩生意的来抓货,卖主大多是邻省的老乡。等到天亮就只剩下闲逛的和卖新工艺品的了。要想买到好东西,天不亮就要来,才有机会的。朋友T生性懒散,一日睡到十点才起,眼前灵光一闪,竟动了去潘家园的念头。洗脸,刷牙,吃早点,坐车来到潘家园,时已十二点半。外省来的摊贩已经在收摊了。T看到一个老乡正把一函书收进包里,就上前要来看看。是一部残书,雍正铜活字白纸印的《古今图书集成》还剩下八册。老乡讲:早上天不亮就有人给过一百块了,没卖。你要想要加二十,一百二卖给你。T掏钱拿书坐车回家。

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中央台二套当年有个艺术品投资节目,其中有访贤探宝的栏目,常有些收藏大家讲述自己的藏品。其中藏书的朋友,事后每每讲到上了电视后再去买书,一但被认出后,价钱立刻要翻番,常有得与失的感叹。常在潘家园卖书的小贩,亦有认人的本领。书的好坏虽看不出,但要是买书之人是懂书的,这书必然是好书。好书自然要贵。一部康熙殿版《耕织图》要价六百元,卖主抬头看到懂书的D来问价,立刻改口为一千八百元。D没有还价就买了。此卖 书人从 此变为祥林嫂。逢人便要述说:我觉得翻了两倍已经很多了,不想还是卖漏了。

7. 残书残价

十几年前,中国书店书市卖线装本残书,一元一册。每天早晨开门时,都能看到百米冲刺。因为是残书,所以很便宜。不过据说事后中国书店为此引发了争论:讨论败家子的问题。残书究竟有什么价值?我非版本目录学家,看不出来。只是知道残的就是没有全的值钱。我明白,书贩也明白。W是个胖子,在潘家园看到一堆线装书。因为胖,懒得弯腰。就问摊主:什么书?全不全?多少钱?答道:隔廉花影,不全,缺第四第十两册。W听说不全,十分扫兴,转身正欲离开,摊主又说:残书残价,一共还剩八本,你给一百块吧。一翻讨价还价之后,以五十元成交。W回家翻检,不仅书是全的并且是西谛旧藏。摊主将书皮上大写的四看成了9,又自作聪明认为古书多是双数,因有缺第四第十两册之说。

8. 李振常关于往事的图书。

古书讲究承传有序。拍卖会上有名人收藏印章的书往往价格一路攀升。记得一部道光套印《四书》,书店里不过标价一千二百元,摆了一年多才卖出去。而拍卖会上有罗振玉印章的同一版本,卖到一万五千元,还没算佣金。书贩老郭,山东人。一日电话告知朋友J,有明初刻本《纂图互注荀子》一部,细说版本特征。并说有“李振常”的藏书印。相约周六于潘家园见面。届时相见,因李振常不是名人,遍查工具书亦未查到,J以三千元买下。书拿给我看,只见卷端藏书印文曰“季振宜”。

9.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那年,北京市公安局列出五十三处治安重点地区,潘家园榜上有名。但讲老实话,潘家园现在的治安真的很好。喇叭里不时有防火防盗的提示,人群中也常能见到威武的保安。还在潘家园见到只在电视里见过的专抓大案的

公安英雄。我要说的是以前的事,还是没有退路进厅的时侯。有一群小偷横行市场,为非作歹,听说还出过人命。月黑风高的周六黎明,书贩小林摆出了一部明万历宫抄彩绘本《天元玉历祥异录(或是“赋”记不清了)》,并对前来买书的S开价三万元。在大学教书的S,摸着兜中干瘪的钱包,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小林的摊位。旋而,S见到了哭丧着脸的小林,书已被偷了。半年后同样的月黑风高的周六黎明,S在潘家园以一千元买到了这部书。S一直在找小林,想给他一些补偿。今天也借此地,望知情者能提贡些线索,早日找的小林。

10.千金买马骨

潘家园有个买书人,买书常能给高价,且不论版本好坏,一率照收。大有千金买马骨的气概。当你看到一股清烟,一辆小50摩托来到潘家园时。你的耳边马上就会听到书贩们兴奋的欢呼声。书贩们的兴奋持续了大约三年,买书人得病死了。书贩中又有了他藏书将要散出的消息。其活着的时侯,我看过他的部分藏书。中有一部《日本变政考》我很喜欢, 书是当年康氏写了进呈给光绪的,一共有两部。那一部前一阵故宫博物院影印出版了。 而这一部,我又在其死后半年再次在潘家园见到了。价钱不算贵,留着,也算是我对他的一点纪念吧。

11. 向达的藏书

读鲁迅的孔乙己知道有往酒里掺水的,看闪闪的红星知道有往米里掺沙子的,来潘家园知道了书也能掺水掺沙子。H和X是两个卖假画的,画虽是假的,可凭着两个人的经营,卖买做得很有声色。卖画的同时,遇到其它能赚钱的东西两人也卖。一次两人收到一批向达的藏书,,中有碛砂藏一册,明版书两部,

第四篇:《我和书的故事》

我和书的故事

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眼啊!但是,它却在我心目中占着特高的地位。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书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涟漪着,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捧起一本本包着书皮的书时,心里又不禁想起了往事……

书,对于我又是多么重要的啊!如果我认定生命排第一,那么,书肯定是仅次于生命一—排名老二了。我曾经为书哭过,为书伤心过,那也许就是我对书的依恋。每当看着一本本书“退休”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悲痛,那好比是把我的肉挖去了一半。我把书小心翼翼地藏进书柜里,我怎忍心挖出自己的肉呢?

最初,我陶醉于《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中,多么动人心弦的故事和善良美丽的人物形象啊!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世界名人传记精粹》,在那千百次顽强拼搏中,我强烈感悟到生命的意义。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主人翁“三毛”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们时刻鞭策着我朝着理想的努力目标奋斗。

渐渐地,我的兴趣转向了科学读物,从我接触到的第一本知识丛书《十万个为什么》中,我不知解开了心中多少个问号,见识到多少新鲜的知识,领悟到: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凡事要问为什么”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接着就读到《百科全书》等,无一不令我受益匪浅。应该说,如果没有怀疑的心态,就没有闯进科学大门的勇气。

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是我最要好的无声老师,它帮助我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也给我知识,它给我力量。知识就象大海,无边无际的。在我生命中,书就像一条船,载我远航,带我去寻找知识的胜利彼岸。书,还让我到广袤的科学领域去开垦、发现有关人类的奥秘!这一切,怎能说不是书的恩赐呢?

第五篇:《往事》

燕子走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

常常回想起一些往事,便会想到朱自清的《匆匆》.

那段时间,是我们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夏天,炽热的天气中蕴涵着淡淡的忧伤,虽然面临升学考,可我们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时的我们,每天一放学腿遍往图书馆里拔,比赶集的人还有急,还要赶.像被关在沉闷的教室里,又似急切逃飞笼子的小鸟一样快乐,轻盈.

还记得吗?为了比谁快一步拿到自己心仪的小说读物,我们毅然放弃了那舒服的电梯,而奋力的冲向楼梯,那种你追我赶的气势,决不亚于学习上!

常常,肃静的浏览室里,会有我们追逐的脚步声,会有我们争论的杂声,会有我们欢喜时的笑声以及欢呼声,也会有我们沉默时的呼吸声......那肃静的浏览室里,承载着我们太多太多的气息了,这些气息会随着空气而飘散、而淡漠,可却不容岁月所冲淡,所遗忘.

尽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会被微风所吹散;如薄雾,会被初阳所蒸融,但是过去的日子也如沉淀已久的灰尘,只要你微微用力一吹或用手轻轻一弹,它也会随之飞扬起来.

思绪是不容控制的,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思绪这根无边的长线,这股强尽的风,却能牵引我们回到过去,让沉淀已久的记忆再次飞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