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狼牙山五壮士,体会,200


篇一:《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反思

李菊琼 《22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的是抗战时期,五位战士英勇杀敌的故事。整篇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用小标题的形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五个部分。其中,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三个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要祥讲;而接受任务和诱敌上山两个部分可适当略讲。

我在设计本文时,是这样考虑的:

一:因为“抗日战争”对学生们来说毕竟年代甚远,理解起来较难,所以,我先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可通过讲解电视、画片等让学生自己说。

二:划分段落,并用小标题归纳,最后连词成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引导学生说“壮士”的意思,何为壮士?之后回归课文: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们是壮士?文中是怎么写的?找出相关语句说体会。

四:学生自由表述后,师生一起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在重点段落学习时,重在朗读,以读悟情,在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战士们的情感和作者的描写方法:侧面、正面、细节、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的描写。在读、说中并指导学生用动作来亲身感受战士们的情感。

四:最后,结尾部分,用激情朗读感受战士们视死如归、大义凌然的英雄气概。师总结,人们对英烈的缅怀,纪念方式。用革命歌曲《血染的风采》结束课文。

这节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但我未把握好时间,前面略写部分用时太多,课堂上提问学生,学生展示汇报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后半部分重点体会的时间反而不够,以后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

其次:心态不佳,过于紧张,以至于学生也紧张,不敢回答问题。 第三:讲解太详细,让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到底该掌握哪些?有时,一节课,说得太多并不是好事,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总之,这节课,并不算完美,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优秀教师的优秀课,和一些上课技巧,学会统筹安排,学无止境,不断充实自己!

篇二:《22狼牙山五壮士》

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平远一小 余成芬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壮烈的献身精神。

2.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阅兵导入、激发兴趣。

201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出现了这样一支英模方队——看视频,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为什么课题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文中的五壮士分别是谁?文中记叙五壮士的哪些壮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边听边勾画出描写五壮士的四字词语。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用小标题的形式汇报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三.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然后

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英勇跳崖的场景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文中哪个人物使你感触最深?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场景交流汇报。

3.痛击敌人。

(课件出示内容)

① 找出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谈谈感受。

② 有感情朗读。(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

4、顶峰歼敌

① 找出英勇歼敌的语句,谈谈感受

② 你能用什么样的概括他们的精神呢?(英勇顽强、坚强不屈) ③ 有感情朗读。

5、英勇跳崖

1、找出五壮士是怎样跳崖的语句,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谈谈感受。

四、播放影片、升华情感

1、播放片段

2、面对此情此景,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3、总结: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五、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悬崖

篇三:《22狼牙山五壮士》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学情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几代人中都广为流传,这方面的各类图书和影像制品业很多,这就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重点句段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 教学难点:

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22,狼牙山五壮士,体会,200}.

① 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②有条件的地区可听取抗日老英雄的报告。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二、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四、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狼牙山五壮士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22,狼牙山五壮士,体会,200}.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四、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五、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六、教师指导重点{22,狼牙山五壮士,体会,200}.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

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填空: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 ),走这条路可以( ),意味着他们可以 ( ), 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 );另一条是通向( )。走下这条路就意味着( )。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 )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篇四:《五上22狼牙山五壮士》

学备课案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第 七 单元

备课人: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顺序号:

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

(二)品“壮”

过渡:古代壮士慷慨悲愤,当代的壮士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词语:满腔怒火、斩钉截铁、英勇顽强、壮烈豪迈

1、满腔怒火—打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带着理解读。

(2)(2)我们对日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学生交流。

(出示:①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被打死打伤中国人达2100余万人,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仅南京,6个星期内,就杀死了30万人。 ②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手段极其惨忍。③1941年起,日寇在共产党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被杀害中国人不计其数。)

(3)而现在,他们又要对我们的群众赶尽杀绝,能不愤怒吗?读。

(4)这段话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

2、斩钉截铁——走

过渡:五战士就这样打一段,走一段,走一段,打一段,终于完成了掩护任务。此时,他们面临的又是什么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1)就说了一个字,是什么?怎么说的?什么叫“斩钉截铁”(2)再看看战士们,战士们的表现怎样?

(二)根据老师提示的词语,想想词语描述的都是课文中哪些画面,找出来读一读,并好好体会

(1)预设:愤怒

(4)预设:动作描写。想象此刻,鬼子们正拿着枪支、挥舞刺刀、张牙舞爪、耀武扬威的功上来,而你就是五战士中的一员,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斩钉截铁、热血沸腾,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4)为了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毅然选择了绝路,选择了牺牲的道路,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壮士。

3、英勇顽强—砸

过渡:在选择绝路的壮举中,壮士的英雄气概还在继续。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请大家把眼光聚集在“砸”字,在“砸”的背后,你能感受到什么?

(2)小结:子弹用完了,/班长负伤了,手榴弹也剩下最后一颗了,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斗志,一个“砸”字,尽显壮士们的英勇和顽强。{22,狼牙山五壮士,体会,200}.

4、壮烈豪迈——跳

过渡:此时,他们已经弹尽粮绝,来到了悬崖顶峰,前无去路,后有追兵。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然而战士们有丝毫的畏惧和迟疑吗?

结合学生发言,依次小结:

(2)请你想象一下,战士们此时的神情是怎样的?

出示:( 的)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 地)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

(1)预设 走

斩钉截铁

像把钉子斩掉,把铁截掉那般坚决果断 热血沸腾

读:铿锵有力、声情并茂

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 地)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2)出示图片:这是五壮士屹立狼牙山顶峰的图片。此时此刻,如果给他们一点点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

(3)小结:是啊,英勇顽强、壮烈豪迈、视死如归,这就是壮士,狼牙山五壮士。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出示: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三)读“壮”

过渡: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只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在八年抗战中,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英勇献身的英雄激励着后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去感受他们的壮士形象。

共产党员赵一曼,面对敌人严刑审讯,坚贞不屈,拒不吐实,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赵一曼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敌人在公开处决前将她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她一路高唱《红旗歌》,壮烈牺牲。

共产党员杨靖宇,率部队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展开激烈的斗争, 50多天里,作战40多次,几乎弹尽粮绝,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日伪军包围住他,要他投降,他坚决不从,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一九三九年三月,张自忠率军团迎战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三千人,后来,由于敌众我寡,被围于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

(1)想象当时战士们的心情。

预设:① 身临陷境,

浑然不顾,这是壮士的气概。

② 昂首挺胸,纵身跳

崖,这是壮士的气概。

③ 豪言壮语,惊天动

地,这是壮士的气概。

(2)根据图片想象当时壮士的心情

小学备课案

年级第单元 备课人: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顺序号:

篇五:《22狼牙山五壮士》

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22,狼牙山五壮士,体会,200}.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

思考: 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五)、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2)、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三、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四、精讲点拨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这段话中的“绝路”在文中指什么?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为什么称这条路为绝路?

(2)“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五、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六、当堂达标

七、作业

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篇六:《22狼牙山五壮士》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

(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进行检测{22,狼牙山五壮士,体会,200}.

①认读生字与写字,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与读第二行的谈感受

(第一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二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 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