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三次爱情故事


第一篇:《张爱玲的三次婚姻:因选择胡兰成而错过真爱》

张爱玲的三次婚姻:因选择胡兰成而错过真爱 2009-12-08 10:56:16 来源: 深圳新闻网(深圳) 跟贴 107 条 手机读书

张爱玲与丈夫赖雅。

2009年2月22日,张爱玲16万字的《小团圆》出版,这部完成于1976年尘封33年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新一轮的“张爱玲热”。

《小团圆》出版之前,有关张爱玲与胡兰成、桑弧、赖雅的关系就有很多种说法与猜疑,《小团圆》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给读者一种最值得信赖的“张氏说法”,张爱玲曾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市一座庭院的草坪上,躺在藤椅上翻读《天地》第11期的胡兰

成还未读完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就已经被作者干练细腻的笔调所震惊。一回到上海,胡兰成立即去拜访张爱玲,然而,他碰了壁,从门缝中塞进了一张纸条,留下自己的电话,悻悻而归。第二天,张爱玲给胡兰成打电话,告诉他要上门拜访。就这样,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与一个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当然,不久后就分道扬镳。正是这短短的一段爱情生活,给张爱玲以后的人生染上了灰暗的色彩。

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年轻聪慧的张爱玲为什么会看上人到中年而且已有家室的胡兰成。首先,这与张爱玲的经历有关,再就是与胡兰成性格才学有关。张爱玲虽然出身豪门,由于父母的离异,自小心灵受到过严重创伤,张爱玲的性格孤寂,不爱言语,也不善与人交往。胡兰成呢,不仅风流倜傥,也很会讨女人欢心,另外,胡兰成有才气、文学修养高,更重要的是,胡兰成对张爱玲的作品理解深刻,毋庸置疑,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创作也能提供帮助,他们相爱之时,正是张爱玲创作的鼎盛期。在《小团圆》中,燕山对九莉说:“你大概是喜欢老的人。”九莉觉得老的人至少生活过,因为她喜欢人生。

对于张爱玲与赖雅的结合,不少人更替张爱玲感到惋惜,以为一个年长张爱玲29岁的美国三流作家,晚年贫病交加,他能给张爱玲什么呢?甚至有人说:在美国,张爱玲应该嫁个有经济实力的男人,在富裕的条件下,安心自己的创作,岂不更好?

读过《小团圆》,我们就能真正理解张爱玲两次婚姻选择的理由,张爱玲不糊涂,她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她太看重人生,她最欣赏一个男人坎坷丰富的阅历。

张爱玲不仅明智而且善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她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也从不放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抗战结束时,胡兰成躲到了温州乡下,由于胡兰成的风流成性,张爱玲清楚自己不再爱他,当然,她更清楚他早已经不爱她了,但是,在胡兰成最落魄的时候,她没有马上抛弃他,而是等到他安全以后,才写信与他断绝关系,顺便还把自己的稿费邮寄给他。

张爱玲清楚什么时候自己该离开大陆,她知道不应该拖累桑弧,当时,多少人看好她与桑弧的感情,可是,如果她坚持得到桑弧,那么,到文革呢,两人的生命恐怕不保吧?

当然,张爱玲绝对不可能预测到后来的文革,但是,想想桑弧大哥的态度,看看周围一些世俗的目光,张爱玲也不可能勉强桑弧,因为,她是最自尊的女人。

(本文来源:深圳新闻网 )

《小团圆》没出版之前,多数人认为桑弧与张爱玲之间没有恋情,只有单纯的工作关系。不知为什么,隐隐约约,仅凭桑弧始终不发表纪念张爱玲的文章,就感觉他们之间一定有很深的瓜葛。果不其然,竟是深爱过的,并且,张爱玲很爱桑弧,也很感激桑弧。在《小团圆》中,九莉告诉燕山说“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喜欢你的”,张爱玲在小说的最后还写到“但是燕山的事她从来没懊悔过,因为那时候幸亏有他。”

我以为桑弧是最值得张爱玲爱的男人,也是能支撑张爱玲事业的男人,遗憾的是,两个正确的人在错误的时间相识。在张爱玲的生活中,如果不是胡兰成先于桑弧出现,张爱玲的一生恐怕就不用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吧,依桑弧的才能与人品,他完全有能力为张爱玲铺设一条坦荡的大路。

可是,由于胡兰成,张爱玲成为“汉奸婆”,在那样的环境中,谁还有奈?还好,明智的张爱玲选择了离开,这不仅救了她自己,也救了桑弧。桑弧是爱张爱玲的,不仅爱而且很懂她。1995年,张爱玲去世以后,与张爱玲认识的很多人写文章评说怀念张爱玲,桑弧却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懂得,所以不言;因为疼爱,所以沉默。

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借九莉对燕山的感触,说“她觉得她是找补了初恋”。总之,因为桑弧,感觉张爱玲的一生是温暖的。{张爱玲的三次爱情故事}.

张爱玲很诚恳,以前,很多人都说胡兰成不仅风流成性,还喜欢花女人的钱,在《小团圆》中,张爱玲笔下的邵之雍在考虑与第二任妻子离婚时,就想到要补偿她,为她今后的生活提供保证。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胡兰成花张爱玲的钱,读过《小团圆》才知道“之雍每次回来总带钱给她”,这样看来,“其人可废,其文不可废”的胡兰成也有不可废之处。

喜欢张爱玲的人都不大愿意谈论赖雅,其实,了解张爱玲如何无微不至精心照料赖雅,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放荡不羁的三流美国作家一定用自己的智慧点亮过张爱玲的生活。张爱玲的追求独特,任何人不能随便用普通人的思维与逻辑去分析判断张爱玲的苦与乐。

活过,爱过,当然也艰难过。相信,1995年的那个中秋,躺在美国洛杉矶寓所的张爱玲在

怨无悔!

张爱玲,这位从来不用作品来说教或宣传的女作家,她一生热衷于表现自己对人生的切身体验与独特感悟,正因为这样,才使她的作品,在她去世之后,迅速地从学术界进入消费领域。

张爱玲,张爱玲的作品,因为真诚,所以永远„„

第二篇:《张爱玲的爱情故事》{张爱玲的三次爱情故事}.

张爱玲的爱情故事

2007年,一部叫《色 戒》电影让我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大学生,对他趋之若鹜。于是查了查资料,原来这部作品居然是作者经历了三十年才成型的,深得作者的喜欢,最后在出版时作者在卷首语写到:“这个小故事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一遍的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已经过了三十年,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部小说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张爱玲。

张爱玲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世,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虽然没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至于为生活去奔波。她的祖母是当时的大臣李鸿章的女儿,家族显赫令他人嫉妒,但是他却不喜欢这个家,因为家里缺乏温馨。她和弟弟在后母的监视中长大,这导致她最后的作品充满悲观和世俗的主要原因。{张爱玲的三次爱情故事}.

“成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如是说。他也确实做到了。说道张爱玲就不得不提胡兰成, 此时的胡兰成,已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这更是让胡兰成对张爱玲念念不忘。再胡兰成获得张爱玲假的地址后,他第二天就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家,可张爱玲果真不见生客。胡兰成却不死心,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乞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不久就到了。张爱玲拒绝他的到访,又自己亲自去见他,主意变得好快。他俩并肩走着,他忽然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只这一句话,就忽地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了。此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就这样,他们相爱了,可是胡兰成有妻子,又是汪精卫的要员,是汉奸。世人都在为她感到惋惜,可是张爱玲不这么觉得。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

终于,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了,这段时间成为了张爱玲小说的鼎盛时期。他俩过着美好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时局动荡,胡兰成接到任务,他要离开上海,从此,他们俩长期分离。但是胡兰成不是一个负责的人,一次战争,胡兰成和一个护士如胶似漆的好上了,这一段时间张爱玲还是和胡兰成写信。她还被蒙在鼓里。过了不久,胡兰成把他和小护士范秀美的事情告诉了张爱玲。她的心被刺痛了。不就日本战败投降,胡兰成的末日来了。他四处逃亡,最后到了温州。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竟一路寻着来到了温州。这两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无论如何都只能是尴尬。还有一次,张爱玲夸范秀美长得漂亮,要给她作画像。这本是张爱玲的拿手戏,范秀美也端坐着让她画,胡兰成在一边看。可刚勾出脸庞,画出眉眼鼻子,张爱玲忽然就停笔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只是一脸凄然。范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夫妻像”吧。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真是天公应离情。她叹口气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是呀,张爱玲确实萎谢了,她就是一块沉香,沉香燃尽第一炉香。之所以张爱玲最爱这

个叫《色 戒》的故事,我觉得这些的就是她和胡兰成的故事,故事中的易先生就是汪伪政府的要员。而陈佳芝是一个大学生,他们自己组织的刺杀易先生的行动。但是最后在易先生给她买钻戒时,她觉得他是爱她的,所以她偷偷的告诉了他,易先生顺利的逃掉了,可是,易先生却把她抓住并处死了,最后处决陈佳芝的时候,她是开心的,因为易先生是爱她的。易先生却独自来到了她的床前,黯然神伤。这是一个为爱情愿意牺牲一切的女人,像极了张爱玲,张爱玲为胡兰成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却伤透了她的心。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是的,张爱玲就成了那一抹蚊子血抑或是那一粒饭粒。 陈佳芝和易先生的爱情成全了《色 戒》。

香港沦陷,整座城市遭到轰炸。范柳原在炮火中向白流苏表白,面临生死边缘,一切世俗的束缚都褪去了。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倾城之恋。这是张爱玲唯一一部以喜剧结尾的小说,但是代价却是一座城。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面借用曼桢和世钧阐释的爱情观就是: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他俩的爱情跨越了十八年,这部小说之前叫做《十八春》就是这个意思。最后更名为《半生缘》。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这是处识胡兰成时的喜悦,虽然语言就像清风拂面,但是在她的内心却激起了惊涛骇浪。

“向日葵告诉我,只要面对着阳光努力向上,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这是结婚后的张爱玲的美妙句子,自立透露出他的内心的喜悦。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这是饱经思念之苦的她写下的句子。

“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这是张爱玲的内心独白,她是那么的爱着胡兰成,可是胡兰成却把它当作墙上的蚊子血,白衣服上的饭粒。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痛苦不堪的张爱玲深陷情网而不能自拔。于是她被伤害的萎谢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她哭着说,于是,她真的死心了。远赴美国,离开了这个伤心也让自己快乐的地方。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就这么的结束了,在张爱玲心里却深深的印下了印记。“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过去的终究过去了。

张爱玲于1995年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节前夕悄然离世。她选择了静寂封闭的生活,因为热闹对于她来说早已是过眼烟云。就这样,张爱玲这第二炉香还是燃尽了。可是她留给我们太多太多。

她本想和胡兰成演绎一段《倾城之恋》,可是胡兰成却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难以抉择,让张爱玲《等》了那么久,无奈他们相差《半生缘》。

第三篇:《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秦安县位峰初级中学 刘弘

〔内容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作家,她的才情、她的天份,都是一个不可仿造的奇迹。她的人生如同一团谜、一片雾;她的作品如同废墟上怒放的一丛罂粟花。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横空出世,誉颂八方,又在短短的几年后零落孤旅,大隐于世。本文从她显赫而缤纷的身世,绚烂而迷离的童年,摩登而梦魇的婚恋,沧桑而零落的人生,传奇而悲凉的作品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透视和解析,以管窥豹。

张爱玲,无论是生命现象还是传奇现象,都如同一场梦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留下辉煌、留下奇迹、也留下悲凉。

〔关键词〕 张爱玲 传奇人生 传奇作品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为夺目的新星。这颗耀眼的新星,虽然璀璨于瞬间,流星般一闪即逝,但那一瞬间的灿烂辉煌,却给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留下了美丽而传奇般的身影。她就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一个写过奇迹般作品的骄女,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丽人,她的代表作《传奇》、《流言》等,魅力无穷,欣赏者把它们与《红楼梦》、与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相提并论;而反对者,则因她的一段私情而不以为然,但都承认她的才情,她的天份,是不可仿造的一个奇迹;当她独自在美国隐士般谢世后,人们悲叹一个“王朝”的结束„„

张爱玲,这个传奇女性的名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个名字都将伴随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永远,并愈来愈在岁月中流露出她丰厚而又瑰丽的艺术魅力。她如同一团谜,一片雾,一段生发于现代中国的人间传奇。读张爱玲,读她的生命之旅,灵魂独唱,能触摸到她生命的律动;读她的《传奇》,能领略一抹异彩而又瑰丽的晚霞、一曲悠长而又清绝的骊歌、一段朦胧而又神奇的梦魇„„

一、显赫而缤纷的身世

- 1 -

从张爱玲来到世上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她的传奇生涯,并演绎出由此而孕育的传奇作品。她在日后成就一段文坛传奇,名噪一时,誉颂八方,跟她显赫的家世不无关系。

张爱玲的祖父是清朝同光之交的名士张佩纶,官累至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其人仪表俊伟、风流倜傥、强言善变、才学过人。常与督察院、翰林院、国子监的文人学士们墨酒高会。或议政论事、慷慨激昂;或抨击时弊、纠弹官吏;或鉴赏金石、吟诗作赋;或围棋狎妓、风月无边。后因“马尾战事”被革职充军,感受过人生沧桑、功名浮云。张爱玲的祖母叫李菊耦,是李鸿章之女,生得秀丽端庄,喜吟诗作赋,出身名门望族,颇有才女之称。

而张爱玲的母亲,也出身于豪门深闺。母亲黄逸梵是清末南京水师提督黄军门的女儿。清秀而有才华,高雅而又新潮。她是一个受西洋文明熏陶、受四书五经教育的新知识女性,对张爱玲的影响直接而深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张氏家庭经荣辱沉浮至张爱玲一代,已见萧条,但张廷重因富裕闲适成性,除了读闲书便是泡赌场、逛戏院,做一些捧花吟月之事,并瞒着家人在外面养了一房姨奶奶。后来躺在暮气沉沉的深宅大院里吸鸦片、打吗啡,过着如陈旧的下午剩茶一样昏暗的日子,慵懒而空虚,暴戾而狼藉。尽管张佩纶几乎将所有家产留给了相貌酷肖自己的儿子,但经济的富足并不能填平张廷重夫妻因文化崇尚、性格差异、志趣迥然所造成的鸿沟,最终离婚。在张爱玲十四岁时,父亲又娶新欢,于是张爱玲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个重要角色——后母。

出身贵族世家的张爱玲,从小就在繁华与沉落、新奇与陈腐的矛盾中生活,耳闻目染,旧家族的一切就像一个时常重复出现的平淡而又熟悉的梦境,常常在她的脑海里重迭浮现。这种梦境在二十年后,竟由小女主人的笔,幻化成文字,感染了许多人,可见这种梦之深之熟之久。也许一个女作家的最早胚胎,正源自于这个家庭的繁华与沉落。

二、绚烂而迷离的童年

张爱玲生于一九二○年的上海。

当时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团,有东方巴黎之称,有着畸形的繁华,吸引着各地各色的人物,或冒险、或投机、或享乐。张爱玲就降生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张爱

- 2 -

玲的母亲寄希望于女儿,希望她继承家庭的书香礼仪,又能接受西洋文化的熏陶,而旧家族遗少的父亲却搞了周岁“抓阄”,来预卜未来。据说张爱玲这位一周岁就清清爽爽的大家闺秀竞抓了一个小金锭牢牢不放,这一俗举全家震骇,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张爱玲小时就有的“特立独行”的风采了。

母亲出自大家闺秀,国学底子深厚,从小就让张爱玲背诵唐诗宋词。同时,孩提时张爱玲经常与佣人欢欢实实相处,从佣人嘴里听民间故事,家里还请来了私塾先生,张爱玲似懂非懂地背诵“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四岁时母亲出洋留学去了,父亲的姨奶奶随之搬进来,春日迟迟的旧宅大院从此几日一宴,月半有戏,仿佛永远过着一个陈旧拖冗的旧历年。小爱玲好奇地打量来往宾客中的红男绿女,仔细地注目传统戏剧中的生旦净丑,不得不感受舞台上的唱词曲腔,耳濡目染中,便觉戏台如家宅,沸沸扬扬,熙熙攘攘,不知谁是唱戏的,谁又是看戏的,可以说幼稚的心灵从小就感知着光怪陆离的气息。

八岁时,留洋归来的母亲开始教张爱玲一些从外国留学学来的知识,画图,弹钢琴之外,还要教她英文,完全是按照西方淑女加东方大家闺秀的模式来调理。张爱玲十岁正式报名上学,这时的她已经给报社投过稿。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各种形式的文艺思潮,各种版面的报刊杂志,如万壑争流,雨后春笋般遍布中国。上海更是各种文艺荟萃之地。上学后的张爱玲恰好得到这种特殊的文化滋养。虽然她正年轻,涉猎还不太全面,但那繁杂的各色报纸、期刊、画报也使张爱玲受益匪浅。张爱玲的母亲是留过洋的新女性,对于新的事物历来敏感而又敢于品尝。回到上海后购买了诸如《小说月报》、《文学季刊》、《良友画报》等许多新文学杂志,也有许多诸如英国的毛姆、萧伯纳等外国作家的名著。而父亲的书屋里除《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外,更多的是诸如《醒世姻缘》等通俗的近代小说、旧体小说、章回小说、通俗小报、花边文学等等。张爱玲徜徉于纷繁的书海中,沉浸于书中熙攘人生的悲欢离合中,体验着那里面生命的热闹与凄凉,体会着生存的奇俏与冷酷。或因“一杯愁绪,几年离索”而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悲悲威威”,或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而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张爱玲最喜欢读《红楼梦》,每读必有新解,每解必有新意。她最欣赏的是林黛玉和史湘云

- 3 -{张爱玲的三次爱情故事}.

的诗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因为其用词奇特,意境新颖。她也能从章回小说中感到具体、实在、有质感的,可以触摸到的亲切。

母亲对她灌输的西式教育以及上海文坛新文学的浪漫与新奇,她又充满新鲜与好奇,她感受到另一种文明的趋势。于是,对旧文化铺排的依恋和对新文明鲜活的向往,张爱玲全面接受,汲汲而取,在中西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