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中作文目送摘抄赏析 目送摘记赏析目送摘抄赏析 目送摘记赏析

目送摘抄赏析 目送摘记赏析


目送摘抄赏析 目送摘记赏析

  下面是.cn小编整理的目送摘抄赏析 目送摘记赏析,供大家参考!

  《目送》是我看龙先生的第一本书,龙先生由一个被目送者到后来成为目送者,用犀利的文字道出了父女、兄弟、儿女之情,拷问着生与死,悲与喜,不偏不倚击中的是你心中最柔弱的地方。它是一部描绘骨肉深情的灵魂之作。绵绵而又刻骨的情意,可穿越时间和空间。每每读她,都为此情此感,难抑泪水。在龙应台的文字里,我最喜欢是《目送》和《(不)相信》,龙先生的文字需细细品味,在此,简单摘录一些喜欢的片段留作欣赏。丽莎

  【代序】你来看此花时

  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目送摘抄赏析 目送摘记赏析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景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泥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慢看。。。

  山路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寂寞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不)相信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谆谆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过,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有可能值得推翻。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一半是编造的。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禁不起权力的测试: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及能力者,几希。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才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中的冰块它还是那玲珑剔透的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目送摘抄赏析 目送摘记赏析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那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令人沉吟。

  跌倒寄K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寒色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回家

  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杜甫

  斜坡上的杂花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四千三百年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冬,一九一八

  人生本来就是旅程。夫妻,父子,父女一场,情再深,意再厚,也是电光石火,青草叶上一点露水,只是,在我们心中,有万分不舍:那撑伞的人啊,自己是离乱时代的孤儿,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儿女的感恩,妻子的思念,他已惘然。我们只好相信:蜡烛烧完了,烛光,在我们心里,陪着我们,继续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