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一把阳光塞进


第一篇:《生活需要阳光》

生活需要阳光

八(1)班 罗紫依

阳光照耀大地,给万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生活需要阳光。 石缝里的一颗种子,被雨滋润,破壳而出,向石缝处的阳光追求着。它飞速的吸取营养,努力生长。终于有一天,它把娇小的身躯艰难地挤出石缝,在黎明前的黑暗期待阳光到来,阳光终于洒在了小苗的身上照亮了它的“脸”。可环境的恶劣,使小苗最终枯死,但它却在短暂的生命中精彩的活过,为那一缕阳光奋斗过。 万物需要阳光,我们也不例外。

有一次,我沮丧地坐在课室里,可老师却把我叫到办公室。老师面无表情地递给我一张试卷说:“你好好看看,你这次考试成绩让我大跌眼镜,你贪玩耽误了学习,应该好好反省”。我一言不发,泪却无声的掉。老师把手一挥道:“回去吧,好好想想。”便低头备课去了。我呆呆的站在原地,好久才回去教室。我看着试卷,觉得同学们的笑声格外刺耳。我无言熬到放学。下课铃余音刚消散,课室里只剩下我与好友两人。她走过来说:“我们一起回家吧!”我心情烦躁,无情的拒绝了她。她没说话,默默的回头收拾东西。我一股脑的将课本塞进书包。冲出教室。馨也跟了出来。追上了我,我被黑色的心情所掩埋,呜呜地哭着,她为我递过纸巾,还掏出她的试卷,低声说:“别哭了,这次考试很多人都没有考好,你看!但是老师批评你是想提醒你,你最近真的退步了。应该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气馁,不要自暴自弃"。突然下起了小雨,馨把她的七色伞撑开为我避雨。

沉默间,我想明白了。一把七色的伞像是雨后的彩虹,被阳光的照射变得美丽而神秘。馨与老师的话也是一缕阳光,也射进了我的心里,让我重新绽放笑容。

阳光是万物的恩主。阳光是迷茫时的指引,是伤心时的安慰与开导。生活处处有阳光,生活处处需要阳光。

第二篇:《2013年七上第一次语文月考卷》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28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2分)

A.嫩.芽(nân) 徘徊.(huí) B.霎.时(sà) 脸颊.(xiá) C.憔.悴(qiaó) 絮.叨(xù) D.粼粼.(lín ) 拆.散(chāi) 2、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我的母亲又遨过了一个严冬。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 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 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 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C、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5、句子仿写。(4分)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如 , ;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6、《繁心 春水》是______在印度诗人泰戈尔《 》的影响下写成的,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对____________ 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____________。(4分)

7、古诗文默写。(12分,每空1分 )

(1)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2) ,青山郭外斜。 ,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3)孔子阐述“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

(5)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曾说‘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6)墙角的花, , 。 二、口语交际。(2分)

8、.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自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后,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但仍有学生疏于体育锻炼,你如何邀请不爱运动的小强参加体育活动?

三、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 (2)尊君在否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4)元芳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的朋友的?(2分)

13.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属于不礼貌的行为?(2分)

(二)阅读《散步》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

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4.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16、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2分)

17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

18、.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 读下面文段,做19——23题

母亲的绝招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座大山里。那里是靠近原始森林神农架红举乡边界的安场垭,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而且房前屋后经常有野狼出没。

9岁那年腊月的某天,半夜里我高烧不止。父亲不在家,母亲只好背着我举着火把,去60多里外的医院。出门的时候,爷爷用沙哑的声音嘱咐:“小心点,菩萨保佑,千万不要遇到狼啊!”

我们在翻第二座山垭的小路上,就遇到了一只狼。它两只眼睛在雪夜里发出蓝生生绿莹莹的光芒,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一阵寒风刮过,母狼瑟瑟发抖。一股殷红的血液从狼的屁股流下来。母亲停下来扭过头,对我小声地说:“是一只母狼,不要吭声。”我口干舌燥地说:“想喝水啊”。母亲立即弯下腰抓一把雪,塞进我的嘴里。

母亲望着那只母狼。那只母狼也望着母亲,母亲很快把火把扔到雪地里,烫热的嘴巴里,又一次被她塞进了一把冰凉的雪。这时候,母狼一步步向我们逼近,并发出一声嚎叫后,每当母狼前进一步,母亲就后退一步。母亲背着我,慢慢地后退着,退到一棵麻栎树旁,就在母狼向我和母亲扑来时,母亲迅速地抓住盆粗的树身开始拼命地攀爬。等母狼一个箭步跃到树根下时,我们已在一个枝桠上站住了。母亲告诫发抖的我,要我抓住她的背,千万不要掉了下去。你一掉下去,就会被下了狼崽的母狼吃掉。母狼站在树下,把两个前爪抬起搭在树上,望着树枝上的我们,张开血红的舌头,露出尖利的牙齿。一边啃咬树皮,一边发出悠长而又深沉的嗥叫声。

树下的母狼叫一声,远处就传来一片狼叫声。一阵接着一阵,此起彼伏。这时候,母亲对我说:“不要害怕,还记得以前听到的关于狼的故事里,说人只要学狼叫,就可以把狼赶跑。”她说完立刻发出了尖利的嚎叫声。母亲急中生智的嚎叫和狼的叫声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没过多久,树下的狼果然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远处的狼叫声消失了。就在这时,“喀嚓”一声清脆的响声,树枝断了,我和母亲一起跌落到雪地上。母亲爬起来,再一次朝我火热的嘴里喂一把雪。然后,折一根树枝当拐杖,背起我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去。在母亲艰难地向前迈进的颤抖中,我看到雪地上那斑斑血迹很清晰很扎眼。

到医院挂上吊瓶后,医生对我说:“你妈又生了你一回,要不是她在半路上及时给你喂雪,降了你的肺火,又及时把你送到医院抢救,现在你就已经烧成重症肺炎了。”

感谢母亲,给了我面对意外时坚强的力量;还第二次给了我生命! 19、结合文章,想想“母亲的决招”有哪些?(3分)

20、文中画线句子详细描写了狼的神态和动作,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分)

21、任选角度,品析“母亲迅速地抓住盆粗的树身开始拼命地攀爬”的表达效果。 (3分)

22、结合全文,说说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分)

23、第7段中医生说:“你妈又生了你一回”,医生为什么这么说? (2分)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相当于50万人民币〕。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___,我爱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2)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第三篇:《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三语文堂堂清练习(散文阅读二)》

第四周 星期四 2016.3.17

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三语文堂堂清练习十六

散文阅读(二)

班级 姓名 等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翠鸟的吉光片羽

舒飞廉

①村东新月形池塘的西岸,地势陡直,即便是涨水季节,坡顶离水面也有两三米高。在这方丈之间,翠鸟们会挖出好几个洞,直直地平行于湖面,一两尺深,能够塞进我们的拳头和手臂。我们这些熊孩子,偶尔会光顾它们的家。夏天早上,池塘里映着朝霞,鱼儿搅起水花。我们穿短裤光上身,穿过气味郁郁的青蒿丛,绕到河岸,揪着藤蔓往下蹭,去掏翠鸟洞。

②翠鸟起得比我们早,忙着在池塘里叼鱼弄虾,我们将手小心翼翼探到光滑的洞里,会摸到鸟蛋,摊在手心暖暖的,玩一玩又赶紧放回洞里。有一两次,还有贪睡的翠鸟待在洞里,被搅醒,由我的手指间慌乱冲出,羽翼的触感和温热留在我手指上。

③村边有很多野生的鸟儿,麻雀、燕子、黄鹂、白头翁、布谷等,它们将窝安在树林里、屋檐下,它们的心思在田野,在天空,一旦不乐意便随时迁居。翠鸟呢?有一点像深山的隐士,生活在人世的边沿。它们盯着朝晖夕阴的池塘,寻找小鱼果腹,常常从草树的阴影中迅疾飞出——夏天的早晨,我举着自做的鱼竿在池塘边钓鱼,它们会掠过我面前的水面,我觉得有了一个伙伴,与我一样关注池塘下面的神秘世界。

④“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汉字中表颜色的字,多半是草木的比兴,而“翠”却发源于鸟。据说,翠指翠鸟中的雌鸟,翡指翠鸟中的雄鸟。翡与翠有何区别,我在池塘边站了多年也没弄明白。而有意思的是,这雌雄翠鸟的名字,被借来指代最美的玉。“翠”也被比兴草木,白居易有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草木在春天从萎黄中生嫩绿,在“人间四月天”,经过春雨滋润,经由阳春布下的德泽滋润,草木有了翠微之光。而这种光就像那头叫“吉光”的神兽,一闪即逝。很快南风吹来,夏雨倾盆,沉瓜浮李,树已成荫子满枝,草木浓绿,形容它们色泽的,是另一个精微的汉字“苍”。我们的生命,难道不也是这样,由青翠而黄,最后归于土地吗?

⑤“翠”是青春的色泽,如同老戏里的“正旦”崔莺莺或杜丽娘,美得耀眼而短暂。说起来,正旦在台上唱念做打,她们繁复的头饰里一定要用“翠羽”点缀。这些翠羽,由翠鸟身上活生生拔下。有新闻说,为保护翠鸟,环保人士要求演员不用翠羽做头饰,因为一个戏中凤冠,要猎杀百多只翠鸟。我不禁想到印第安人在美洲的丛林里,孜孜不倦地收集鸟兽的羽毛与皮发做头冠的习俗。曹植的《洛神赋》里也有“或拾翠羽”的说法,“翠以羽自残”果非虚言。

⑥回到我的乡村池塘。村里女孩的名字,大多和“翠”有关,翠英、翠娥、翠华、翠苹……这些名字,在每个村巷里叫,都会有女人应声。她们不再拿翠羽插头,平生也没有“翡翠”一样的好命,将“翠”嵌进名字,是为了悄悄藏下一泓青春之泉吧?我姐姐叫翠红,又绿又红听起来有点俗气,但大俗里未必没有

大雅。村里女子出嫁,去往别的村子,名字多半会渐渐磨灭。母亲、奶奶一辈,名字成了“魏氏”“蔡氏”,那美好的“翠”“英”“秀”等字,仿佛化作时间的尘埃。翠羽与翡翠的光泽永不消失,但乡村女子的青春短暂,她们将生命中的翠绿奉献给了劳作,奉献给了岁月。

⑦而那些明镜一般的,由古老的云梦泽破碎而成的池塘,现在多半都掩盖在荒草藻荇中,被城镇商业链条传送来的塑料袋覆盖,那里还能生长出鱼虾吗?翠鸟以啄吃活鱼为生,它们即便躲过了从前的拔羽之灾,也不太可能以隐士与静女的身份,继续在池塘的边沿上生息。此刻回乡下,去田野中散步,再要遇到一只轻俊美丽的翠鸟,吉光片羽,掠过神光离合的池塘,恐怕也是千难万难的了。(选自2014年12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1.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答:

2.文章④⑤两段,写由“翠鸟”引发的联想,有何作用?

答:

3.第⑥段写的乡村女子有何特点?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4.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本文的主旨。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四周 星期四 2016.3.17

有泪水的牲口

耿 翔

①我离开马坊好多年了。我熟悉的那些人,尽管有一大群已经回到土里去了,但在土上继续活着劳动的人,还是大多数。而我熟悉的那些牲口,连影子都找不到了,全部消失在村子的记忆里。如果硬要追问,有些细心的人,会指着他们家的一盘井绳,说这是那些牲口的皮做的。

②这就是一头牲口的命运。

③它们挺着那么巨大的骨架,在大地上驾车运送过多少东西,拉犁耕种过多少土地,这是谁也说不出来的。等它们被繁重的活路磨到老死后,它们包裹过太多力气的皮,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显示着牲口一身的柔性和韧性。

④在马坊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根鞭子的阴影。那是用死后的牲口的皮拧成的,是用来抽打活着的牲口的。有一种高角鞭子,是赶大车、碾场的人用的。一根细软的竹子,系一根细软的皮绳,稍子是马的鬃毛。这种鞭子,摔在空中是一串炸响,落在地上起一阵土雾。它在挥鞭人手中爆发出的力量,常常使牲口细软的皮毛上,隆起一道血痕。一村人中,有几个鞭法很好,我们也就常常围上去,听他们讲述在赶车的路上,或在碾麦的场里,一鞭子挥下去,牲口的耳朵是怎样被撕裂的。那些撕心裂肺的痛,由不会说话的牲口,用自己的皮肉承受着。

⑤我在那时就有一种感觉: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

⑥我们从大地上要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

⑦这样的苦,既出在人的身上,也出在牲口的身上。

⑧还有一种牛皮鞭子,很短的,从手里摔出去,也就几尺远,刚好能打着犁地的牛的头。我是用这样的鞭子,打过村上的几头牛的。那是在犁地的时候,由于我喊出的吆喝,不通牛的习惯,牛总是踏不到畔子上,犁出的地歪歪扭扭,被背着手走过来的队长彦英骂了几句。我心里很窝火,就用手里的牛皮鞭子,狠劲地抽打着那头黄牛。

⑨牛不会出声骂我,牛转过头来看我。我突然发现,牛的眼窝里是噙满泪水的。在这以前,我只知道人的眼窝里,常常会流出泪水,压根就没想过,这些从心底里涌出的东西,牛也像人一样拥有着。

⑩我那时忍受着许多委屈。想到这些,我一摸自己睁着的眼,里面全是泪水。我想那头牛的泪水,就是我的泪水,我不敢在白天的劳动中流,只能在一个人的夜晚里,这样悄悄地流。

⑪我由自身知道,有泪水的牲口,是有悲伤的牲口。

⑫我从此在劳动的前后或间隙,都要在牲口的眼睛上摸一摸,让它的长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