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感悟


第一篇 茶的感悟
《人生如茶》

也许是生在深夜零点的缘故,生来对黑夜有一种本质的温暖,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深夜,细雨纷纷。没有一丝睡意,于是泡上一杯绿茶置于桌上,看茶叶在杯中翻滚浮腾,浮浮沉沉。杯中飘出的淡淡的茶香,沁人肺腹。喝一口,品味着茶味的苦涩、甘甜与香醇。忽然间对这投身红尘的悲美,充满了一种灵魂的感悟。

于是在这深夜,听着窗外不微不怒,如歌如诉,如行板似的细雨,沉溺于这“夜凉有微雨,庵静若无僧”的夜。忽生了一种深深地苍茫和伤感,人生不就如这杯茶吗?

人生如茶,第一道茶苦如初生,为品味人生的苦,我们哭着来到人世间,开始了一生的航程;第二道茶香如爱情,那甘醇清洌的滋味,是人生中最美的经历,点燃了整个火热的青春,伴随着我们的青年、壮年,是我们人生最美、最长的一段;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不觉间已步入老年,得失荣辱,都已成过往云烟,人生这杯茶也泡得没有多少滋味了,清淡如水.....。

一杯茶,囊括了“三味”人生。或清新或浓烈或清淡,但都要去细细的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贵、贱,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历程,人生的一种滋味。俗话说得好“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许多东西,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没必要去强求,更没必要去勉强,保持一颗清净之心,少一些欲念,你会觉得生活很轻松,活着也会很快乐。

夜已深,闻着淡淡地茶香,此时的自己竟没有一点矫饰和浮躁,忘却了一切得失和荣辱,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静心的品着手中的茶,忘记了时间的行走,只跟着心去体味,与灵魂对语......。

然而,在这个功利的世界,此时,还有多少人为生存而奔波,为实现梦想和希望,甚至不惜手段......。人们都渴望那份轻松的心情,却又不自然的制造了一份又一份沉重;祈盼远离尘嚣,却又不自然的闯入滚滚红尘......。等到有一日,蓦然回首,方才认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的也不过一日三餐,一衣遮体......。

喝茶是一种情调,人生在世,也只求一种淡雅之美。淡名、淡利、无争,也许才是人生的一种大悟......。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紫金藤、山靑石、陌上迎春开等,现供职于临商银行。

第二篇 茶的感悟
《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物工一班20132824耿浩

著名的茶文化专家寇丹老师曾说过:你爱上一个人,你可能会和他分手;你一旦爱上茶,你就永远不会和他分离。我也是一个爱茶之人,通过本次“茶文化与品味生活”课程的学习,使自己对茶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认识。

煮一壶水,泡一盏茶,看茶叶入杯底,汤色变得红亮而凝重,茶香沉淀出春日里一种醇厚明媚的暖。 让一颗素淡的心无欲无求,安享心间的清寞,用生活的点滴清欢感受时光的禅茶一味。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咱修身养性之道。茶以其冲泡后的独特视觉享受,美妙的口感,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说而被世人所喜欢。茶里能见出人生。生活与品茶是相通的,所以又说茶是灵物。对待茶应像对待生活一样细细品之,之所以说茶如人生须细品。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物世界。感受茶之四要素:形、色、香、味,重中之重在于味,是苦、是涩、是甘,尽在滋味中,全凭口一张。无论黑红白青绿黄哪种茶,只要对口就是好茶。就像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自己喜欢、只要恪尽职守,就是好职业。人生在世,关键是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苦与乐,悲与欢,得与失。我们拥有了这样的心境与情致,那么,苦也乐,悲也欢,失也得。说到底,人生活的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情趣,一种理念。

茶性清静,使人心平气和,跟我们中国人的性格十分协调。茶吸天地之灵气,喝茶是喝大自然的精髓,缕缕茶香,是一种过滤心情的力量,能稀释心中长久的郁积,让整颗心轻松起来,给自己一个微笑,一份自信,一份好心情!

关于朋友

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一杯醉。

朋友不在量,而在于质量。有些朋友,没有酒的浓烈,只有茶的淡雅,在你得意时,逆耳忠言,在你失意时,排忧解难。人生遇几杯好茶便欢喜,人生有一两个知己便足矣。 关于生活茶的感悟

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茶可以是你干热口渴时的及时水,一大口下肚,重要的是润喉爽心,茶香、茶味都不那么重要。茶也可以是你细品赏心的慢生活,一小口啜饮,品闲庭花落,尝云淡风轻。 关于相处

喝懂茶,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款茶,好比有缘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令自己欣赏的东西。

喝懂茶,需要毫无敷衍地与茶对话,像对朋友,你得知他所有的经历后更理解他的独特,也更明白如何与他相处。

关于时间茶的感悟

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关于心境

每一次品茶,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管是几人饮、是第几壶,一切终随茶香飘散,只留各自心里。

关于欲望

好茶与喝茶的心情,就好比欲望与理想,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终极是精神的充盈。再好的茶,终有饮尽之时,而喝茶的心情却取之不竭。无止尽地追求更好的茶,不如随时准备好一份喝茶的心情。

关于人生

所谓宽容,不是忍受或者忽略,而是终于懂得欣赏;茶无完茶,却可以不完美的茶泡一段完美时光;人无完美,亦可以懂得欣赏自己,欣赏一段不完美的人生。茶的感悟

关于修行

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管它用紫砂壶也好,瓷盖碗也罢,都是茶叶之泡具,是绿叶红绸之容器;青花盏也好,绿釉碗也罢,都是茶汤之盛器,是清苦入口之媒介。泡也好,煮也罢,不过为满足清饮,享受茗欢。

关于阅历

世上没有两杯完全一样的茶,就算是同一壶中沏出的两杯茶,饮者的心情阅历喜好不同,品出的味道便有悬殊,更不要说经历环境、时间、心情、际遇的变化。说起来玄之又玄,品起来却真真切切。

茶有千般好。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这七杯茶,使人越过层层人世的繁华与浮燥,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洗礼。然而我想,茶最大的好处,便是让人领略人生的真谛。

第三篇 茶的感悟
《对茶的感悟和认识》茶的感悟

对茶的感悟和认识

历史长河悠久留传,茶从出生至今,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中。原始的绿茶到现在的奶茶,从国内引向国外。茶的文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分享。茶从文化符号过渡到了实际生活中,茶就是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茶就是平常自然而又浓淡相宜的生活和心情。

茶叶有益于人体健康。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其中维生素多达10余种,泡茶时多数可溶解在水中,能被充分利用。另外,茶叶中还含有具备多种功能的药效成分,诸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这些都是茶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经常适当饮用茶水,将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饮茶有降低血脂、减肥健美的功能。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或阻断多种致癌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脂多糖、硒和锌等。茶还具有杀菌作用并且能够消除口臭。

茶的种类多种多样,绿茶、乌龙茶、铁观音、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紧压茶、并非茶、功夫茶、红茶。在制茶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茶叶的好坏主要是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不同的茶类,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色、香、味、形的标准。另外在平时,我们要学会科学贮茶,忌茶叶含水量较多,严禁茶叶与异味接触,防止茶叶挤压。家庭常用的贮茶方法有坛藏法、罐藏法、袋藏法、冷藏法。

茶道是茶叶品饮过程中的最高境界,核心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享受和人格的锻炼,这正是中国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饮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古诗词中茶咏是一大题,陆游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有“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老杜有“柴荆具茶茗,迳路通林丘”;杜小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朱敦儒有“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李清照有“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有“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辛弃疾有“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茶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令人享受的方式,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只有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一点惘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出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加从容。因此,研习茶艺,学习茶文化,普及茶文化,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可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总之,无论做茶也好,品茶也好,茶文化研究与发展多的结果,就在于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达到善化人心,美化环境,净化社会的目的,从而提升茶文化的境界,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创造出更加祥和富裕的社会环境,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弘扬和光大。 时间如流水过去,只有茶浓淡依旧,随便推开窗,窗外是和风温煦的静静秋日,蓝天白云下树叶沙沙作响,身边茶香袅袅。人生的从容舒怡就如这闲适的热茶,珍重才是幸福。人生的闲暇,才是喝茶,品茶的时候。浮云人生,炎凉世态,最宜于在人过中年的匆忙之后品

尝。三餐的五谷,人生的五味,都在茶中化作浓淡,浓有浓香,淡有淡香。浓茶淡水,细斟慢酌,品的是茶,品的也是生活,也是人生。浓涩人生,清淡日子,流水岁月,就在茶中。

第四篇 茶的感悟
《浅谈对茶文化的感悟及认识》

茶文化与品味生活论文

——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姓名:

学号:

班级:

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一、摘要

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并且扮演者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人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茶不仅种类多, 而且功效全。品茶,可以品出茶以外的更深层次的哲思和心灵的宁静。将茶思作为现在忙忙碌碌生活节奏的一个调节剂,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收获什么样的人生。

二、关键词

品茶,功效,养生

三、正文

在古代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物品。古往今来,饮茶已进入大埔的婚丧喜庆等礼仪中,如婚礼中有一道“敬茶”的大礼,也是很讲究的;中国人自古就有好客风气,客来敬茶,以茶联谊,以茶代酒屡见不鲜,不论那方亲友来访,总是以先请人饮茶为上礼,真可谓到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程度;在传统节日中也有饮茶的习俗,如每年中秋节晚上,皓月东升,家家户户在门前摆上香茶、月饼、果品之类叫“接月华”,拜完之后,大家围坐在桌前饮茶、吃月饼等赏月,合家同乐。由此可以看出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并且扮演者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人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1、茶的种类

茶的种类多种多样,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白茶。在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出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这些茶叶分属各个品种,都是茶中之极品。在制茶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不同的茶类,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色,香,味,形的标准。另外在平时,我们要学会科学贮茶,避免茶叶含水量多,严禁茶叶与异味接触,防止茶叶挤压。

2.、茶的功效

茶叶有益于人体健康。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而茶叶的药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黄嘌呤衍化物(咖啡因及茶碱)所产生;另外尚含大量鞣酸,故有收敛、抑菌及维生素P样作用。它们对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茶叶还有利尿及抑菌作用。经常适当饮用茶水,将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饮茶有降低血脂,减肥健美的功能。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或阻断多种致癌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脂多糖,硒和锌等。茶叶的对人体的功效,随着医学科技进步,也是逐步发展的。茶还可以作为预防胆结石、肾结石和膀胱结石成的药物,可作为支气管炎和感冒时的发药和增进呼吸作用的药

物,可预防痛风和消除人体中有害的盐类及毒素的积累,治疗瘰病,防治各种维生素缺乏症。还可作为人体铜、铁的元素的来源,可治疗因食品中长期缺铁而引起的贫血症。

3、中国的茶历史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如何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大茶业中的积极作用,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国“茶道”在中唐时期出现,那时品茶悟道已成为一种思潮。茶事文化高潮迭起,这时出现了集唐以前茶文化之大成、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图文并茂的茶书——《茶经》问世。今天,踩着历史走回传统的历程,在历史的的热潮中,曾经独树一帜的中国“茶道”这一概念,以诗的形式问世以来,至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它超越茶的自身,到达生命的本身,它一直植根于民间,回顾“茶道”,每当历史跟人心相遇时,有感即通!当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时,“茶道”会豁然贯通。因为经济是一切文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茶道”做为一种文化,必然成为社会的一门独立的学问存在。任何学问,有了民间立场,才有它的生命力。茶通人生之道,品茶悟道,是人生最高境界。诗僧皎然做为提出中国“茶道”的创始人,终结了在他之前饮茶的千百年来所走过的漫长道路,开创了心态文化的最高层次——“茶道”!它以人为本,开创的中国“茶道”,将会以更加旺盛地生命力,经受起伏跌宕的历史长河的考验,永远鲜活地存在于世界!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茶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令人享受的方式,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只有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一点惆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加从容。

第五篇 茶的感悟
《感悟茶文化》

感悟茶文化

(一)

从茶的发展到利用,至今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积攒、历史动荡。唐陆羽前,人们就不仅将茶作为一种饮品,且将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但并没有系统、完善的将茶道归纳总结,加以发展。

因此才有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于明清之说。可现如今呢,我们似乎只剩下回味了。

越来越精致的茶具,越来越优雅的环境,能安心感受茶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早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之境、之技、之礼便有了约定成俗的规矩和仪式。茶宴更是被分为了宫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饮茶对人们来说,是趣事、乐事、调养之事。

中国茶道,不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更是将茶和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结合,探索其对人的益处,让茶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大大增强,发挥茶的实际价值。

诚然,文化的兴起,传播离不开经济基础。茶文化兴于唐定是离不开唐的繁荣昌盛。试想一个每天都起早贪黑劳作,为一家老小生计而拼命工作的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做研究呢。

说茶文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好,说茶文化是茶和文化的完美结合也好,现人饮茶,却多忘此,抛弃了文化二字。

大大小小、色彩各异的塑料包装的冲饮茶袭击了市场,很好的迎合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殊不知,这茶、这技、这具,只是烘托陪衬,真正的茶之精髓是茶境,是修其身,养其性,悟其人生。

茶不仅仅局限于品茶之美味,更讲究“心”和“味”的享受。在饮茶中,来表现礼节,人品,意境,去品味人生,交流精神思想。

我们丢失了品茶的乐趣,也忘了经济增长不应当埋没了文化,而是为了推动文化更好的发展。

有人吃茶为了静心,有人吃茶因为心静;有人品茶之苦感人生之苦,有人品茶之涩悟人生之涩,有人品茶之无味忆人生之无味。三毛说,人生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谈如微风。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静与躁,浮与沉,全在吃茶人一念之间。停下来,用品茶之时,寻得一心灵挚友,何不乐在其中?

(二)

巴蜀可以说是我国茶业的摇篮。不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都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在那时就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茶叶集散中心,人们不仅饮茶成风,更是发明创造了了很多饮茶用具。

在秦汉时,茶业因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得到了传播。经历了六朝的发展,到了唐朝中后期,茶在北方也逐日盛行。于是更加推动了南方茶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带动着茶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提高制茶技术,同时升华着茶道精神。

也是在这时,陆羽写了《茶经》,系统得将唐及其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勤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并将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融合,从而逐渐完善茶道的精神领域。

《茶经》篇幅虽少,配图也不够精美,但却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且其涉及学科之广——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其中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数理等,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宋朝时,我国茶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越来越多的文人置身于茶,关于茶的字画也愈来愈多。而元代,传统汉文化受到蒙古入主中原的冲击,茶艺也去琐从简。因为旧文化传统的分化,繁琐的茶艺也同时被摒弃了。

明清时,人们又开始刻意追求茶学至精至美,开始寻求茶、水、器、境及意趣的完美结合。至改革开放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多人投入到茶文化的研究中,茶文化也因此进入复兴期。

茶文化指的不单单只是茶,还包括了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诸如,有关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的物质文化表现;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的精神文化形态;还有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介于中间状态的制度文化表现。

简而言之,茶业推动了经济,而经济又带动着茶文化萌芽生长。

(三)

当下人的诟病,便是浮躁。

快速经济的带动下,人们似乎都乐于奔波,将自己沉浸于忙碌的生活,以寻求心灵上的安慰。大多人都忘却了生活原本的意义,而只是一个劲的填充自己的欲望。

记忆很深刻的是《超级演说家》中的90后刘媛媛,在《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中说到:“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九零后,企业家会是九零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九零后,当全社会都被九零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九零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作为时代的新兴力量,我们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责任。调整好我们的心境,以平静之心待事待人,于己于人,都有积极作用。茶文化传播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喝茶养身那么简单的道理。

或许吃茶前的繁琐且慢悠悠的一系列工作会让人觉得麻烦,那也正说明了心未定者,也无缘欣赏这世界之美。吃茶磨着人的性子,调着人的心灵,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中,依旧能保持一颗美好、积极且善良的心。

我们常常会感叹,明明没有多少事情,时间却不知不觉就没了。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阅读着快节奏的信息,且大多都一概而过,细下心去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少之又少。对茶文化的了解学习,让我们有在必要时能静下来的心境,更好的去学习,创造财富价值。

学习茶文化更是如同人生,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这其中的玄妙,不局限于茶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更有茶与儒、道、佛、哲的结合,都体现着前人对此的研究。我们对茶文化的探讨没有止步于此,更需要在学习、生活,甚至再往后的工作中,饮初茶之苦涩,品后茶之微甜,悟末茶之无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