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中作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


【篇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简介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授奖词: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传说、历史与当下

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法新社的报道称,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

美媒:中国人的国家自豪感喷涌而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月11日称,在今年文学诺奖结果揭晓之后,中国人的国家自豪感在互联网上喷涌而出。一位网友在诺贝尔官方网站上留言称:“中国正在崛起。”

与莫言一同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还有美国歌手鲍伯·迪伦、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加拿大短莫言描写“人们为生存和尊严而奋力挣扎”

英国《卫报》则称,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设立111年以来第一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2000年获奖的高行健虽出生于中国,但已加入法国国籍。而1938年获奖的女作家赛珍珠虽然“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且在传记方面有杰出作品”,但她属美国国籍。

瑞典皇家科学院彼得•英格伦(Peter Englund)认为,莫言的作品源自于他在农村的成长经历和孩童时听来的乡野传说。他于12岁离开学校,开始在田间劳动,后进入部队接受教育。1981年,莫言出版首部著作,后因《红高粱》一举成名。

“他描写农民,描写农村生活,描写人们为生存和尊严而奋力挣扎,这些挣扎有时成功,但大多数时候则会失败。”英格伦说,“有人用魔幻现实主义来形容他,但我想这是对他的贬低——这并不是他从马尔科斯那里直接拿来的东西,而是属于他自己的。”

英格伦还称,在通知莫言获奖时,这个与90多岁的老父亲生活在一起的中国作家“欣喜若狂又惶恐不已”。

莫言被称嫌外界太吵而关闭手机

英国路透社11日援引了莫言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我想,作家是为了自己的良心而写作,为了自己的真正读者而写作,为了灵魂而写作。没人会为了获奖而写作。”

一位出版莫言著作的出版社工作人员说,莫言现在不接受媒体采访,把手机也关了,所以联系不到他。“他觉得现在太吵了,他希望能专心写作。”该工作人员说。她还称,莫言已为一本新书写作了三到四个月,“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此前村上春树得诺奖的呼声很高,甚至传出了正在准备新闻发布会的传闻,多年来,村上春树一直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称号。他曾多次处于各大博彩公司赔率表前三名,却至今未得奖。有评论称,得奖热门作家往往最终得不了奖评委会认为,既然这个作家已经被这么多人关注了,那就没必要再给一个文学奖了。中国诗人北岛也几乎每年出现在这个名单里。

日本人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2名,包括1968年的川端康成、1994年的大江健三郎。

莫言笔名由来:喜欢说话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

莫言笔名的由来,一直是文学爱好者们好奇的问题。多年前,莫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发表过一次名为《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的演讲,从这次演讲中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莫言笔名的由来,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触摸到莫言对于童年的那份珍贵回忆。

每个作家都有他成为作家的理由,我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我为什么成了一个这样的作家,而没有成为像海明威、福克纳那样的作家,我想这与我独特的童年经历有关。我认为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还可以继续从事写作这个职业的理由。

当我成为作家之后,我开始回忆童年时的孤独,就像面对着满桌子美食回忆饥饿一样。我的家乡高密东北乡是三个县交界的地区,交通闭塞,地广人稀。村子外边是一望无际的洼地,野草繁茂,野花很多,我每天都要到洼地里放牛,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已经辍学,所以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里读书时,我就在田野里与牛为伴。我对牛的了解甚至胜过了我对人的了解。我知道牛的喜怒哀乐,懂得牛的表情,知道它们心里想什么。在那样一片在一个孩子眼里几乎是无边无际的原野里,只有我和几头牛在一起。牛安详地吃草,根本不理我。我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缓慢地移动,好像它们是一些懒洋洋的大汉。我想跟白云说话,白云不理我。天上有许多鸟儿,有云雀,有百灵,还有一些我认识它们但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叫得实在是太动人了。我经常被鸟儿的叫声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想与鸟儿们交流,但是它们也很忙,它们也不理睬我。我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满了悲伤的感情。在这样的环境里,我首先学会了想入非非。这是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许多美妙的念头纷至沓来。我躺在草地上理解了什么叫爱情,也理解什么叫善良。然后我学会了自言自语。那时候我真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而且合辙押韵。

有一次我对着一棵树自言自语,我的母亲听到后大吃一惊,她对我的父亲说:“他爹,咱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后来我长大了一些,参加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进入了成人社会,我在放牛时养成的喜欢说话的毛病给家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母亲痛苦地劝告我:“孩子,你能不能不说话?”我当时被母亲的表情感动得鼻酸眼热,发誓再也不说话,但一到了人前,肚子里的话就像一窝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话说过之后又后悔无比,感到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教导。所以当我开始我的作家生涯时,我为自己起了一个笔名:莫言。但就像我的母亲经常骂我的那样,“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我改不了喜欢说话的毛病。为此我把文坛上的许多人都得罪了,因为我最喜欢说的是真话。现在,随着年龄增长,我的话说得愈来愈少,我母亲的在天之灵一定可以感到一些欣慰了吧?——节选自2009年1月莫言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莫言:感谢挺我和骂我的人 今后该干么干么

莫言告诉记者,“挺我也好,批评也好,我都非常的感谢他们。”莫言表示,获奖并没有值得特别兴奋的地方,尽快从目前的状态中走出来尽快写作才是他希望的。他还风趣的说,“要花大量时间应付你们这些记者了。”

谈获奖:并不兴奋,要尽快写作

晚上7点多,或许是不忍心久等了的各路记者,在与齐鲁网记者通过话后,莫言还是决定接受记者们的专访,突然增加的“新闻发布会”让在场记者颇为兴奋。

谈到诺贝尔文学奖,记者们似乎比莫言更加兴奋,莫言则显得相当冷静,他告诉在场记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没有值得特别兴奋的地方,得与不得都无所谓,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而非奖项,尽快从目前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尽快写作。”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今后创作的一种巨大鞭策。尽快从当前的热闹与喧嚣中走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谈作品: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而非获奖

瑞典文学院秘书称莫言作品大部分描写的是乡村生活,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道德感,描写普通人的挣扎,挣扎着生存,挣扎着维持尊严有时候在挣扎中获胜,但大多是输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莫言谈到创作时的心情,他说,小说是87年写的,那时候年轻,写的时候也激情澎湃,“而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而非获奖。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

诺贝尔官网音频报道,莫言在获奖后接受评委会采访时称,自己从小喜欢读书,文学的方式最自由、最有力,他也希望通过写作改变命运。他推荐青年阅读《生死疲劳》和《红高粱》等书。

谈家乡:感谢这片土地 要回乡定居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高密人,莫言在老家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在这里出生、读书、成长、结婚生育。故乡对莫言来说,有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莫言告诉记者,“故乡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包括很多小说里的人物源泉都是左邻右舍。”在小说《白狗秋千架》里,这老家变成了“高密东北乡”通过经营“高密东北乡”,莫言创造了类似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的文学地理世界。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在这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上展开叙事。

莫言告诉记者,“高密是个比较小的城市,没有北京那么喧嚣,在这里我可以躲在小房间里,可以安静的写字。” 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11日下午接受齐鲁网记者采访时称,“他非常愿意回到家乡来,他说年纪再大点将长期回老家居住。”

谈读者:感谢挺我和骂我的所有人

在11日晚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莫言表示,他要感谢所有挺他和骂他的网友。

莫言表示,感谢所有的读者,“我觉得不管是在网上挺我的,还是在网上批评我的,都有他们的道理,这是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表达对一个作家作品的看法,所有挺我也好,批评也好,我都非常感谢他们,我觉得我就放佛是经历了一场洗礼。”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一个作家不可能知道这么多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个时代提供这种可能,让我看到了原来有这么多的人喜欢我的作品,有这么多人不喜欢我的作品,这也是一个认知自我的很好的机会。”

莫言包饺子庆祝获奖 颁奖仪式12月10日举行

  在公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组委会立即用中文对莫言进行了电话采访,并将这长约8分钟的音频上传至官网。莫言表示,听到获奖后感到非常惊讶,会在今天晚上和家人一起包顿饺子庆祝。12月10日,他将亲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偏爱《生死疲劳》

  在接受采访时,莫言表示,刚刚听到获奖的消息时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我一直感觉诺贝尔文学奖离我非常遥远”。诺奖组委会说,全世界很多大学生会读他的作品,请他推荐一部。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的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此外,他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探索试验,“力争用一种最自由、最没有局限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文学探索、文学创作的一种比较完美、统一的结合。”

  该书初稿写作只用了43天时间,莫言说,这本书的创作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我六七岁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旁边就有这样一个农民,他以个人的力量与公社化这个农民运动相对抗,一直坚持到最后。历史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这样一个人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却显得非常极端和另类,被很多人打骂,他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跟自己的儿子、女儿都分道扬镳,但他依然没有屈服。我走上文学道路之后,觉得这个人物迟早会进入我的小说,所以这本小说写得非常快”。

  和家人包饺子庆祝

  谈到当年如何走上文学道路,莫言直言,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后来读得多了,就引发出对文学的强烈兴趣。“当我拿起笔写作的时候,我首先感觉到有很多话要说,我发现通过文字表达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自由的一种方式,所以我就开始写作了。”他坦言,当然他也想通过写作来证明自己、改变个人的命运。

  对于庆祝方式,莫言连连笑言“没什么好庆祝的”。但他表示,晚上会跟家人一起包顿饺子吃,“因为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饺子。”他说,12月10日,他一定会亲自前往瑞典领奖。

莫言代表作:《丰乳肥臀》《红高粱》《檀香刑》《酒国》《生死疲劳》、《蛙》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创作年表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

莫言,中国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

  我崇拜他痛恨他,所以给他树碑立传。   莫言主要作品有《红高粱家族》、《生蹼的祖先们》、《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等等,自从《红高粱家族》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并获了国际大奖,妖魔化中国人的风气便一发不可收拾。

  《群像》第一篇写谁,我考虑了很久,最后选择了莫言,幻剑诸君谁想知道什么叫暴力什么叫血腥什么叫变态什么叫魔幻什么叫妖魔横行的世界,去看我老乡莫言的大作,决不会失望。当然,假如您有心脏病,我劝你尽量离他远点。   莫言总喜欢把人写成妖魔,下笔极其血腥残忍,穷凶极恶屎尿横流极尽渲染之能事,中国作家里没谁比他更擅长写杀戮写酷刑,他把变态升华成了美学,字里行间透着血腥和疯狂。   莫言说他受日本文学影响很大,事实正是如此,作品里总是影影绰绰闪动日本

莫言美学的魅影,相比之下,马尔克斯的影响只是表面现象,看完他的小说总忍不住怀疑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嗜血魔王,是个恐怖的文字暴徒。他在《生蹼的祖先们》里大肆叫嚣“食草家族子孙拉得屎比进口香蕉漂亮为什么不能大声赞美”,这已经不止是间离而是对读者阅读快感对传统美学的赤裸裸的挑衅。   莫言还喜欢描写牛马骡子之类的家畜,可是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用暧昧的笔调来写,仿佛那些东西不是畜生而是女人,让人觉得文字背后藏着一双恋兽色情狂的眼睛。   莫言曾说文学是一种悲愤的抵抗,可是他的抵抗未免有些过火,抹煞了一切关怀和温情,中国传统文学里的含蓄美被他全盘破坏,一切情绪全用魔鬼般的疯狂来展现。

  莫言喜欢大篇幅写景,写景中肆无忌惮的使用通感,用混乱的色彩进行渲染,叫人看着触目惊心。

  莫言从不具体写性爱,《丰乳肥臀》被日本人当成黄书其实很冤枉,可是也不冤枉,他的书里没有赤裸裸的性描写却又远比性描写更刺激更可怕更邪恶的东西。

  不管《丰乳肥臀》还是莫言的其他作品,统统充满了过于横暴的力量,他是个精力充沛的家伙,他的作品同样精力充沛并且过于充沛,大红大绿大仇大恨大喜大悲被浓墨重彩涂抹的淋漓尽致,泛滥的激情淹没了叙事,有足够热烈的爱和恨却严重缺乏悲悯与温情,这一点他还不如余华来得聪明。

  莫言还说纯文学应该学习武侠小说的技法,这一点在他的创作实践里有明显体现,《红高粱家族》与《丰乳肥臀》里都出现了日本兵杀人的描写,那种钢铁般冷冽的笔法在我看来远比任何武侠小说里的打斗场面更恐怖更真实,那是真正的杀人现场,相比之下,金庸小说中你来我往的过招算得上文质彬彬,古龙笔下的剑客刀客也委实有点艺术家的情调,只有莫言是真杀人,真把杀人与酷刑当成乐趣来享受,与之相比温瑞安不过是小儿科。

  《红高粱》剐了一个罗汉大爷,《二姑随后就到》里天、地兄弟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屠杀技巧,《丰乳肥臀》一开篇就对驴生骡子女儿临产进行了血乎淋拉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檀香刑》干脆就把酷刑作为标题。有时候人不够杀作者就拿畜生充数,狗和乌鸦是他笔下经常出现的牺牲品,杀法千奇百怪精彩绝。

  莫言受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作品里魔幻气息很浓重,《生蹼的祖先们》里表现的最突出,那个鬼魅横行的红色沼泽与红树林之间栖息着生蹼家族与食草家族,前者酷似恐怖电影里的妖魔鬼怪,后者完全是土匪世家。同时来自拉美文学的影响还有结构主义理论,先是《红高粱家族》被切的七零八碎,空缺无处不在,到了《丰乳肥臀》,第一卷用第三人称叙事,第二卷则改成了第一人称,并且这个“我”居然有着全知视角,可以在襁褓之中看到母亲“第一眼就看到了我双腿间那只蚕蛹般的小鸡巴”,现实逻辑在他作品里遭受了不屑一顾的待遇,与此同时,叙事获得了最大程度的自由。

  莫言是个创作精力旺盛的作家,可是他的作品里也总是出现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我模仿,比如“XX在日本北海道深山老林”这一桥段,多次出现在他各个阶段的作品中,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有意为之。

  莫言笔下的世界只能是妖魔化的农村,他写不出城市生活,他笔下的角色也很难出现可以被接受的知识分子,《红蝗》里那个“我”至少有大学以上学历,昆虫是他的专业,可是回到老家以后他居然买了一本关于蝗虫的科普读物,并且看得津津有味,行为与经历明显不符,也许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他笔下曾出现了无数疯子傻子,这个身为知识分子的“我”也有点神经病。我就奇怪,难道他写不出一个正常人?   每次读完他的东西,我总感到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跟我所在的山东不在一个地球上,那简直是妖魔横行的地狱。我这里不好摘取作品原文,免得影响列位就餐。

  以上主要针对长篇,莫言的中短篇又是一种风格,与长篇差别很大。我喜欢《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让我了解到嗜血魔王也有幽默的一面。不得不说莫言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篇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喧嚣不会永远掩盖真实 演讲人:莫言 地点:广州大剧院 时间:2014年8月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一个社会不喧嚣。关于真实,我想也是社会更加重要的基础,真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事实的本来面貌,有时候喧嚣掩盖真实,或者说是会掩盖真相,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喧嚣不可能永远掩盖真相,或者说不能永远掩盖真实。面对当今既喧嚣又真实,万象风云的社会,一个作家应该坚持这样几个原则,或者说几个方法来面对社会现实,首先我们要冷静地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我们要运用我们的逻辑来进行分析,我们要考量现实,我们也要回顾历史,我们还要展望未来。然后通过分析得到判断,然后在这样的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描写,然后给读者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

我非常荣幸参加这次活动,过去演讲很少写稿,这次非常认真地准备了半个上午,本来主办方昨天晚上通知我上台之前给我化妆,后来我拒绝了,因为我想,化妆是可以把白的变成黑的,也可以把黑的变成白的,但是不可能把丑的变成美的,美不需要化妆,丑的无论如何涂脂抹粉都不会变美。所以我想还是以本来面貌见人为好,尤其在台上演讲的时候更要给大家以真实面貌,一个人只有保持自己的真实面貌,才可能说真话,办真事,做好人。

其实要保持一个人的本来面貌还是挺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每个人除了要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之外,还要跟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学生在学校跟老师和同学打交道,员工在家里面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也要跟老板和自己的同行打交道,这样社会的结构就迫使每一个人都有几副面孔,无论是多么坦诚朴实的人,在舞台上和卧室里都是不一样的,在公众面前和在家人面前,也是不一样的,我想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尽量地以本来的面貌见人,今天演讲的内容是“喧嚣与真实”,这个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社会生活总体上看是喧嚣的,喧嚣是热闹的,热闹是热情,是闹,是热火朝天,也是敲锣打鼓,是载歌载舞,是一呼百应,是正声喧哗,是望风捕影,是添油加醋,是浓妆艳抹,是游行集会,是大吃大喝,是猜拳行令,是制造谣言,是吸引眼球,是人人微博,是个个微信,是真假难辨,是莫衷一是,是鸡一嘴鸭一嘴,是结帮拉伙,确实是众生喧哗。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一个社会不喧嚣,当然了,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考量一下,喧嚣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喧嚣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因为原始社会里是不喧嚣的,我们去参观半坡遗址的时候,我们想象当时的人们生活场面肯定是不喧嚣的,我们回想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那个时候也是不喧嚣的,但是我们想象我们最近几十年来,我们1958年大炼钢铁时很喧嚣,我们60年代文化大革命也是很喧嚣,后来改革开放前几年比较安静,但是最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喧嚣,这种喧嚣有的是有声的,是在大街上吵架,或者是拳脚相加,有时候是无声的,是在网络上互相对骂,我想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必须客观冷静的对待,既不能说它不好,也不能说它很好,所以这样一种现象,就像我刚才说的,实际上也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应该习惯喧嚣,我们要具备习惯喧嚣跟发现正能量的能力,我们也要具备从喧嚣中发现邪恶的清醒,要清醒地认识到,喧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能够保持稳定进步的是真实,因为工人不能只喧嚣不做工,农民不能只喧嚣不种地,教师不能只喧嚣不讲课,学生不能只喧嚣不上课。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实事求是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否则只喧嚣没饭吃。

关于真实,我想也是社会更加重要的基础,真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事实的本来面貌。有时候喧嚣掩盖真实,或者说是会掩盖真相,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喧嚣不可能永远掩盖真相,或者说不能永远掩盖真实。这个我可以讲四个故事,来证明我这个论点。

第一个故事是,几十年前,大概在70年代的时候,我的一个闯关东的邻居回来了,在村子里面扬言他发了大财,说他去深山老林里面挖到了一棵人参,卖了几十万元的人民币,从村子东头搞到西头,又从西头搞到东头,让我们的村民们很多家里面争先恐后的请他吃饭,因为大家对有钱人还是很尊敬的,大家还是希望一遍遍听他讲述如何在深山老林里挖到了这一棵人参的经历,我们家当然也不能免俗,我们把他请来,坐在我家炕头上吃饭,我记得很清楚,他穿了一件在我们当时的农民眼里面看起来是很漂亮的黑色的呢子大衣,他即便坐在热炕头上也不脱下这件大衣,我记得我们家擀面条给他吃,我奶奶就发现他脖子上有一只虱子,于是他的喧嚣就被虱子给击破了,因为一个真正有钱的人是不会生虱子的,过去人讲说穷生虱子富生疖子,我们知道他并没有发财,尽管他永远不脱下来那件呢子大衣,但是他的内衣肯定很破烂。又过了不久,这个人的表弟也穿了一件

同样的呢子大衣,奶奶问他,你这件大衣跟你表哥的很像,他说我表哥就是借我的,事实又一次击破了前面这个人喧嚣的谎言。

另外一个故事是,我在北京的检察院工作期间,曾经了解和接触了很多有关贪官的案件,当然我不是检察官,因为我们是新闻单位,要报道,我作为记者,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案例,其中在河北某地有一个贪官,他平常穿得非常朴素,他上下班骑自行车,他给人一种非常廉洁的外观形象。他每次开会都要大张旗鼓,义正词严的抨击贪污腐败。过了不久,检察院从他床下面搜出了几百万人民币。所以真实就把贪官关于廉洁、关于反腐败的喧嚣给击破了,事实胜于雄辩。

第三个就是我的亲身经历。2011年我在我的故乡写作,有一次到集上去买桃子,一个卖桃子的人看起来很剽悍,他也认识我,或者他认出了我,他一见面就说,你怎么还要来买桃呢?他点了我们市委书记的名字说,某某某给你送一车不就行了吗?然后我说我又不是当官的,他干吗要给我送?他马上说你是当兵的,实际上我也不是当兵的,我已经转业了,然后他说你们这些当兵的,我们白养了你们,连钓鱼岛都看不住,让小日本在那边占领。我说小日本也没有占领,他说反正你们当兵的白养了。我说那怎么办?他说很好办嘛,放一个烟幕弹就把问题全解决了。尽管我心里很不愉快,但我后来还是买了他五斤桃子,我说桃子甜吗?他说太甜了,新品种,我说你给我够秤,他说放心,结果回家一称桃子只有三斤多一点,他亏了我将近两斤秤,然后一吃又酸又涩,所以真实又一次把卖桃人的喧嚣给击破了。

第四个故事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就是不久前的中考,我有一个亲戚,经常见,每次见他,他义愤填膺地痛骂当官的,咬牙切齿,怒发冲冠。但是今年他的儿子参加中考,离我们县最好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差了五分,他就找到我了,说就差了五分,你找一找人,让他去。我说现在谁还敢,现在反腐败的呼声如此高,现在为难了。他说我不怕花钱,我有钱,我说你让我去送钱,这不是让我去行贿吗?这不是腐败吗?你不是痛恨贪官污吏吗?现在你这样做不是让我帮着你制造新的贪官污吏吗?他说这是两码事,这是我的孩子要上学了。这个真实也把亲戚反对贪官污吏的喧嚣给击破了。

我对这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没有任何讥讽嘲弄的意思,我也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假如我是我的那位亲戚,我的孩子今年中考差了几分,上不了重点中学,也许我也要想办法去找人,我也会跟我的亲戚说,不怕花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为什么大家在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家庭问题的时候,都是一个非常正派,非常刚强,非常廉洁,非常正直的人,而一旦我们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尤其是涉及了孩子的事情,我们的腰立刻又软了,我们的原则立刻不存在了,我想这有人性的弱点,也有社会体制的缺陷。所以我讲这四个故事没有讥讽意义,而是要通过这四个故事来反省,让每个人在看待社会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社会喧嚣的时候,能够冷静的来想一想喧嚣背后的另一面。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说得好听点是一个小说家。在小说家的眼里,喧嚣与真实都是文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写喧嚣,但是我认为,应该把更多的笔墨用到描写真实上,当然了,小说家笔下的真实,跟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它也可能是夸张的,也可能是变形的,也可能是魔幻的,但是我想夸张变形和魔幻实际上是为了更加突出真实的存在和真实的力度,总而言之,面对当今既喧嚣又真实,万象风云的社会,一个作家应该坚持这样几个原则,或者说几个方法来面对社会现实。第一我们要冷静的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过去说,我们要研究一个人,就是要听其言观其行,我们要察言观色,观察会让你获得外部大量信息,然后我们要运用我们的逻辑来进行分析,我们要考量现实,我们也要回顾历史,我们还要展望未来。然后通过分析得到判断,然后在这样的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描写,然后给读者一个丰富的文学世界。

【现场互动】

问:在您的书《檀香刑》里,有很多关于行刑的描写,当我看到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就为之一震,因为我工作的原因,我经常想到甲方乙方的关系,特别像檀香刑里描写的,您怎么看这种折磨和这里面隐含的善与恶?

莫言:这是我2000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到现在14年过去了,这里面确实有几个章节涉及行刑的过程,我这样写的目的不是要展示残酷,而是用这样的描写来刻画人性,因为鲁迅先生在好几个小说里描写了受刑的人,也描写了看客。看客的心态是鲁迅先生的一大发现,每个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看客,我们都在看热闹,我想在大清国灭亡之前,废除了腰斩,但是斩首还是存在的,那时候每当在北京的菜市场行刑的时候,都会万人空巷,而且官方也希望老百姓看,这样也一直延续到后来文革,游街示众,通过这个方式来惩戒其他老百姓,告诉他们你们不要犯法,犯了法要得到这样的报应。所以看客心态是鲁迅先生的一大发现,他描写了看客的心理,但是没有描绘执行的人,没有对刽子手来做研究,当然我弥

补的未必全面,我想刽子手的人格也很分裂,一方面他杀人了,另外一方面他也是执行了上司的命令,真正杀人的是封建王朝,是皇上,没有这样一个人执行也不行,所以《檀香刑》里面出现了这样的描写,希望刽子手手艺特别高强,不要在砍人的时候磨磨蹭蹭,所以我的小说里主要是这方面来揭示人性方面的阴暗面,当然,可能比较优雅的读者看了会受刺激。

问:作为很多人的偶像,您自己有偶像吗?

莫言:这次来广州有一个重大的发现,男人剃了光头是很美的。因为最近十几年来,我一直为我头上疏松的头发烦恼,一鞠躬它会滑下,一刮风也会滑下,这次接触了好几个朋友,都是光头,我回去也考虑一下是否也剃个光头,这就让我有借鉴作用。

问:我们各自的烦恼是不一样的,您刚刚说到了行刑的描写,听说您家那边现在土都变得很值钱了。

莫言:这也是一种喧嚣,当然我想在2012年刚宣布得奖的时候,我们家老家房子确实热闹了一些,很多邻县的文学爱好者去看了,但是看了以后很失望,当时院子里面,我父亲种了一点胡萝卜,确实有人把胡萝卜挖下来了,也有人说想挖一块砖回去,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做,这是夸张的说法,我反倒希望他们把旧房子拆了。那时村里有个老太太没有房子住,就借我们的旧房子住,后来一直住着,等老太太去世了以后,我也有一点名气了,想拆房子,可当地政府希望能够不拆,所以就留下来了。

问:莫言老师在您获奖前后,刚刚您提到老家的一些人和当地政府,可能前后应该对您的态度有些变化,您觉得这是世态炎凉还是理所当然呢?

莫言:我们当地政府有一些官员是我的朋友,因为我从80年代写完《红高粱》之后,在我的老家就出名了。当然这个名是两方面的,好多方面说,大家知道这个人写小说得过奖,坏的方面说,他小说里面糟蹋我们乡亲了,说我们酿酒往酒里撒尿等等,好在当时县里领导比较有文学修养,从那个时候,我跟他们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得奖以后,也没有特别把我的待遇升格了,因为彼此都很了解,都知道莫言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没有任何神秘感,天天在一块混当然没有神秘感。所以我想一个父亲哪怕当了大将军,在老婆孩子眼里依然只是男人,我想对我来说,在我的乡亲们心中是一样的,我最近看到有人采访我的小学同学,他

【篇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莫言个人简介

莫言

一、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

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

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

二、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

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

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

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

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

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

《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

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

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

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四、 主要作品

《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

《丰乳肥臀-增补版》《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莫言精选集》 《莫言作品精选》

《酒国》

五、《 食草家族》 《白棉花》 《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宝

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六、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七、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八、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九、日本福冈“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

2006年7月7日,日本福冈市政府宣布,把“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的大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评审委员会将于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中国发布此消息。莫言是继巴金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作家。除巴金外,我国社会学人类

学家费孝通,导演侯孝贤、张艺谋,考古学家王仲殊曾荣获大奖,经济学家厉以宁、现代艺术家徐冰先后获得过该奖的学术研究奖和艺术·文化奖。

十、电影《红高粱》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过很多重要的奖项,比如: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十一、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十二、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篇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莫言中英文双语简介

莫言中英文双语简介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首次有中国人获得这一奖项。 Mo Yan,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 In 2012, He became the country's first Nobel Literature Prize laureate。 莫言原名管谟业,笔名“莫言”,意为“不要说话”。 Born Guan Moye, the author writes under the pen name Mo Yan, which means "don't speak" in Chinese。 莫言是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微博)客座教授。他自 1980 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Mo Yan was granted an honorary PhD of Arts by OUHK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was appointed guest professor at th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lying on a series of country literary works, Mo's claim to fame came in the 1980s when he established a reputation for being a so-called root-seeking writer. His work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magical realism and told the tales of numerous legends which took place in Gaomi, Shandong Province. Mo is renowned for his unique perceptions of reality, imaginative descriptions, de-familiarization processing, mysticism and a pioneering style。 人物年表 Biography 莫言1955 年2 月17 日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Mo Yan was born on February 17, 1955 in Gaomi, Shandong Province. He attended primary school in his hometown and actually was forced to drop out because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He was sent to the countryside where he had to perform manual labor for many years。 1976 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In 1976, Mo joined the PLA (China'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held the posts of monitor, librarian, teacher and secretary。 1981 年,莫言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早期作品。 In 1981, he started his writing career and published several early works such as "Dry River," "Autumn Stream" and "Folk Music." 1986 年,莫言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In 1986, he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t the PLA Academy of Arts。 1991 年,莫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In 1991, he was granted a master's degree in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the Lu Xun Literature Institute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997 年,莫言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随后,他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In 1997, his full-length novel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won the Da Jia Literature Prize, a money prize of 100,000 Yuan. Mo then left the army and started to work for regional newspaper Procuratorial Daily. He also wrote TV scripts for the depart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2000 年,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 世纪中文小说100 强。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由张艺谋导演,获得了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In 2000, his novel "Family Stories of Red Sorghum" was on the list of the 100 best Chinese fictional works of the 20th century, as selected by Asia Week. The movie "Red Sorghum," directed by Zhang Yimou, was adapted from this novel and won the 38th Berlin Film Festival Golden Bear Award. 2001 年,莫言的作品《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该作品在2003 年又获得了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In 2001, "Sandalwood Penalty" was awarded with the prize of the "Best Literary Book for Readers," granted by Taiwan United Daily News. This novel also won the Ding Jun Double Year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2003. 2004 年,莫言的作品《四十一炮》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可惜的是,2005 年莫言与茅盾文学奖失之交臂。随后,他被香港公开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Though missing out on the 2005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Mo did win the second Mass Media Award for Chinese Literature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for his novel "Forty-one Cannons." 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ater granted him an honorary PhD of Arts. 2006 年,莫言出版的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大奖。同年12 月15 日,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莫言以十年345 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0 位,引发广泛关注。 His first chapter book "Fatigue of Life and Death" got him the Fukuoka Asian Culture Award in 2006. According to the list of wealthiest Chinese writers published on December 15, 2006, Mo ranked twentieth, with his royalties amounting to 3.45 million Yuan. These facts and figures attracted wide public attention。 2007 年7 月,莫言出版散文集《说吧,莫言》。这套书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In July 2007, his collection of essays "Say It, Mo Yan", a representation of his spiritual journey, was published. 2008 年,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首奖。 In 2008, "Fatigue of Life and Death" won first prize at the second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wards. 2009 年 12 月,莫言出版长篇小说《蛙》。该作品的创作手法别具一格,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 50 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 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通过刻画鼓舞人心的女主角,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2011 年 8 月 20 日,《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In December 2009, Mo's full-length novel "The Frog" was published. The book features Mo's characteristically unique writing skills, containing four long letters and one drama. "The Frog" tells the story of a female country doctor who has been practicing gynecology for nearly 50 years. Set to the backdrop of China's 1960s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t represented the arduous and plicated course of controlling the Chinese population growth, creating an inspirational female protagonist and at the same time revealing the pain and difficulties of that age. On August 20, 2011, "the Frog" won the eighth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2011 年 11 月,莫言受聘请为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2011 年 11 月24 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副主席,莫言当选副主席。 Mo was appointed guest professor at th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was also selected to act as vice-chairman of the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on November 2011. 2012 年10 月11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表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the Swedish Academy announced in Stockholm on Oct. 11, 201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教育部直属的语文出版社决定将莫言 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Press und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cided to add one of Mo's novella "A transparent carrot" in high school textbooks a couple of days after the annoucement for Mo's winning as the literary laureate。

【篇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01—2016)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01—2016)

21世纪 时间 获奖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

获奖人代表作品

获奖理由

国籍

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2016

鲍勃·迪伦 《时代在变》美国 《答案在风中飘》

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 年

斯维特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

2015 娜·阿列克口述史》和《战争的非女性面在悲剧中探索人的心灵

谢耶维奇 孔》等

白俄罗斯

帕特里克·莫迪亚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2014 《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 法国

诺(Patrick 运的记忆 Modiano) 2013

艾丽斯·芒《逃离》《快乐影子舞》《爱的

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罗 进程》《女孩与女人的生活》

加拿大

2012 莫言

《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

中国

《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 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托马斯·特《17首诗》《途中的秘密》《半

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

2011 朗斯特罗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为瑞典

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姆 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 马里奥·巴《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2010 尔加斯·略《城市与狗》、《酒吧长谈》、《谁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秘鲁

萨 是杀人犯》。 了犀利的叙述。 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

《河水奔流》《行走界线》《那

2009 赫塔·米勒 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德国

时狐狸就是猎人》。

境况。

勒·克莱齐

《战争》

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

感官狂喜;作为探险者,发掘了法国/毛里隐藏于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求斯 人性。

2008

《青草在歌唱》、五部曲以及

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

多丽丝·莱《四门之城》、《金色笔记》、《幸2007 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英国

辛 存者回忆录》、《黑暗前的夏

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

天》。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

奥罕·帕慕《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2006 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土耳其

克 红》、《伊斯坦布尔》等。

新象征。 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

哈罗德·品《看房者》、《生日晚会》、《归2005 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英国

特 家》

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2004

艾尔芙蕾《利莎的影子》、《美好的、美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

奥地利

德·耶利内好的时光》、《钢琴教师》 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

约翰·马克2003 斯韦尔·库《耻》

凯尔泰

《无法选择的命运》

斯·伊姆雷

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

的奇异力量。

“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

南非

人性本质”。

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

匈牙利

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2

《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

维·苏·奈保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2001 街》、《河弯》、《岛上的旗帜》、英国

尔 世人展示受压抑的历史现实。

《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

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

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

法国

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获奖理由

国籍

2000 高行健 《灵山》

20世纪 时间 获奖人

获奖人代表作品

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

德国

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1999 君特-格拉斯 《铁皮鼓》

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

若泽-萨拉马《里斯本围困史》、《失明症1998 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葡萄牙

戈 漫记》、《修道院纪事》

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喜剧的神秘》、《一个无政

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

府主义者的死亡》、《我们不

1997 达里奥·福 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意大利

能也不愿意付钱》、《大胸魔

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鬼》 《我们为此活着》、《向自己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

希姆博尔斯提出问题》、《呼唤雪人》、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1996 波兰

卡 《盐》、《一百种乐趣》、《桥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

上的历史》、《结束与开始》 化的深意。

《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门》、《在外过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冬》、《北方》、《野外作业》、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爱尔兰 《苦路岛》、《山楂灯》、《幻现实历史的奇迹。 觉》

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

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

美国

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圣卢西亚

1995 希尼

1994 大江健三郎 《个人的体验》

1993 托尼·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 1992 德里克·沃尔《西印度群岛》

科特

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

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南非 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

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墨西哥 的人道主义。

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

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西班牙 企及的想象力。

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

埃及

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1991 内丁·戈迪默 《七月的人民》

奥克塔维1990 《太阳石》

奥·帕斯 卡米洛·何1989 《为亡灵弹奏》

塞·塞拉

纳吉布·马哈1988 《街魂》

富兹

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

约瑟夫·布罗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1987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美国

茨基 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

意。 1986 沃莱·索因卡 《雄狮与宝石》

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

尼日利亚

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简介

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

法国

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

捷克斯洛

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

伐克

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

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英国 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1985 克洛德·西蒙 《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雅罗斯拉1984 《紫罗兰》

夫·塞弗尔特

1983 威廉·戈尔丁 《蝇王·金字塔》

加夫列尔·加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

《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

1982 西亚·马尔克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哥伦比亚

情》

斯 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埃利亚斯·卡1981 《迷茫》

内蒂 切斯拉夫·米1980 《拆散的笔记簿》

沃什 奥德修斯·埃1979 《英雄挽歌》

里蒂斯 1978 艾萨克·巴什《魔术师·原野王》

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

英国

想和艺术力量。

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

美国/波

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

态。

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

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希腊 现代人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美国

维斯·辛格

1977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天堂的影子》

1976 索尔·贝娄 《赫索格》 1975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生活之恶》

哈里·埃德

《露珠里的世界》

1974

蒙·马丁逊

埃温特·约翰

逊 《乌洛夫的故事》

1973 帕特里克·怀特

《风暴眼》

1972 亨利希·伯尔 《女士及众生相》

1971 巴勃鲁·聂鲁达 《情诗·哀诗·赞诗》

1970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癌病房》

1969 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1968 川端康成

《雪国·千只鹤·古都》1967 安赫尔·阿斯

图里亚斯

《玉米人》

1966 奈莉·萨克斯 《逃亡》 1966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行为之书》

米哈伊尔·亚

1965 历山大罗维《静静的顿河》

奇·肖洛霍夫

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

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今天流派的风格,

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西班牙

状况。

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

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美国

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

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意大利 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

个世界。

瑞典

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

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瑞典

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

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澳大利亚

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

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西德

学的振兴。

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

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智利

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

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苏联 的传统。

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

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爱尔兰 到振奋。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

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日本

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

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危地马拉 生动。

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

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俩以色列的命瑞典 运。

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

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以色列

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

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苏联

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

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1964 让·保尔·萨特 《词语》

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

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法国 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

约翰·斯坦贝《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1962 克 《月亮下去了》

1961 伊沃·安德里奇

《桥·小姐》

1960 圣琼·佩斯 《蓝色恋歌》

1959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水与土》

鲍里斯·列昂1958 尼多维奇·帕《日瓦戈医生》

斯捷尔纳克 1957 阿尔贝·加缪 《局外人·鼠疫》 1956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悲哀的咏叹调》

赫尔多尔·奇1955 里扬·拉斯克《渔家女》

内斯

1954 欧内斯特·海明威

《老人与海》

1953 温斯顿·丘吉尔 《不需要的战争》

1952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爱的荒漠》

帕尔·费比1951 安·拉格奎斯《大盗巴拉巴》

特 1950 帕特兰·亚瑟·威廉·罗素

《哲学—数学—文学》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美国

社会的敏感观察。 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

他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南斯拉夫 题,并描绘人的命运。

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

象,表达了一种关于如今这个时法国 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

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意大利 悲剧性体验。

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

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苏联

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

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法国 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

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西班牙

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

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冰岛

姿。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

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美国

影响。

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

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英国 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

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法国 凑的艺术。

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

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瑞典 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

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