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人物分析


篇一:《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这部书着重写了宋江、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的个人传奇故事,其中详细写宋江的有十回,宋江人称“及时雨”,他也同样经历了被逼上梁山的道路的过程。从七十二回至八十二回,写宋江率领起义军同官军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从八十三回至一百二十回(有的是一百回)写宋江率领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国、打田虎、打王庆、征方腊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

宋江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举足轻重,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宋江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他的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与其他英雄好汉一样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所以“逼上梁山”是宋江和其他英雄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因为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城市经济和都市社会以及相应的文化建筑等,但高度集中的城市经济必然会导致人们在权力、金钱、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需求的无限增大和残酷斗争,从而引起许多社会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是在所难免了。所以后人以“逼上梁山”作为说明被逼无奈而被迫采取极端手段的成语,足见它所包含的绿林文化精神底蕴。

一、通过宋江形象看绿林人格崇拜

宋江在《水浒传》中不仅是条好汉,而且还是梁山“好汉”杰出的头领,他不但具备好汉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管理好汉的能力。那么能将绿林

好汉凝聚起来,使这些形形色色的好汉听命于他的“法宝”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义”字,因为当时社会江湖人士无不以“好汉”作为人格衡量的标准,所以各个争做好汉,人人要结识好汉,惟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是好汉。那么什么是“义”呢?“义”的内涵非常复杂,首先,它指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适宜;其次,它还与人们对待利益有关;第三,“义”还被内化为强调道德责任的理论准则。在朝廷忠信节义,在野则忠诚信义,在宋江身上具体表现为:

(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宋江私放晁天王、宋江带兵三打祝家庄,杨雄、石秀救出石迁,攻打高唐州救柴进,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等等。

(二)仗义疏财。如果说抱打不平是对受害者生存安全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是对他们物质经济的援助,在起义军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得到宋江的援助。在第二十回,宋江当时给阎婆寿木使用钱,当时是不图回报的,就连在郓城县当押司时,赶在县前早市的卖汤药的王公,也得到过他的资助,“王公,前日我曾许你一具棺木钱,一向不曾把得与你,今日我有些金子在这里,把与你,你便可将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木,放在家里,你百年归寿时,我却再与你些送终之资”①。宋江仗义疏财,挥金如土,再加上“及时雨”的英名,所以很多人听说,都要随他起义,莫不情绪激昂,死心塌地。仗义疏财的人格精神,使宋江及起义军对外扩大组织,对内保护自己起到了实际的作用。宋江的仗义疏财的行为,它与儒家的仁者爱人,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动机有很大差异。儒家的“仁者爱人”的观点是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宋江的这种精神正是墨侠乃至绿林人的仗义疏财之举,是同类人的同舟共济,他不仅是绿林人格的象征,也是绿林集团得以成立的重要内聚力,因为绿林所代表的是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下层民众利益,这些人大多数经济上入不敷出,又经常受到剥削,绿林好汉的资助,不仅解决了他们的温饱和生存问题,更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光明,他们不仅为绿林人的义气所感动,而且也十分乐意过上这种生活,他们逐渐感觉到如此“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一样穿稠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②,因而不断有更多的人投身到绿林事业中来,这里没有剥削的痛苦,没有阶级的压迫,只有死生

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作者在“单道梁山好处”那篇四六文中,热情地赞颂了这种精神理想“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是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西东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亦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将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哥弟称呼,不分贵贱„„”③,从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它当作封建社会农民理想化的社会组织来歌颂的。他们的这种空想主义当然远不及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这除去时代条件不同之外,规模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异。宋江领导的义军时间很短,在聚义期间没有远离他们的根据地,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目标是打击贪官污吏,打击恶霸地主,反抗压迫,为人民报仇雪恨,却没有提出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要求,没有觉悟到必须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改变农民的命运。特别是由于“忠义”观念,渗透着他们的反抗行动,义军首领宋江的妥协路线又占据着统治地位,从而最终酿成这次起义失败的悲剧结局。

二、从宋江身上体现墨家思想及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胜利实践

《水浒传》中聚义厅前在空中悬挂着一面杏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这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它本身体现着墨子的天罚思想,对以墨子为首的小生产者阶层并不否认。他认为天子的行为本身并不是评价其自身的标准,在天子之上还有小生产者利益所在,墨子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赋,必得罚”。这就是说,评价天子好坏的标准,是看他是否顺应天意——小生产者自身的意志,顺应者便可受到奖赏,忤逆者便会受到惩罚,这就是古代墨侠集团扶弱除暴之举的动因所在。而《水浒传》中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无疑是受到这些流落到民间的墨家思想影响的产物,在他们看来,“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布满贪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书中以宋江为首的好汉被逼梁山的全过程,都是身受其害的过程,这些足以使大宋

皇帝具备墨子所说的反天意的暴天子的条件,因此,理所当然地应受到惩罚。他们聚义梁山顺应天意,以力抗天命的表现,因为他们感到有天意、神明和开展抗争精神在给自己撑腰,所以能够气壮如牛。下面看看“替天行道”中的“道”的含义,这个“道”就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尚同”等乌托邦理想,在这个乌托邦中“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富,富不辱贫,贵不袄贱,诈不欺愚,老而无妻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无父母者有所依,以长其身。”,这就不难实现梁山“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与墨子的乌托邦设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还有待于他们的努力奋斗,像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辉煌胜利,都是为向着这个理想社会迈进打下基础。

在“尚同”思想的规定下,墨家及绿林所奉行的是一条“以贤为能,纪律严明”的组织原则,鉴于无主则乱的教训,墨子提出:“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天下”④,天子一旦确定,其下就要绝对服从,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提出的这一套选举办法,明显地带有原始部落推选酋长的痕迹,虽然它质朴得近于原始,但却因其公正,而能为追求大同世界的绿林侠士所接受。晁盖就是在火并王伦之后登上寨主宝座的,王伦被火并就是因为他妒贤嫉能,心胸狭窄,“本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有文字,怎做得山寨之主?” ⑤,而宋江先杀阎婆惜(二十一回)后又闹江州,直至晁盖中箭受伤至死,屡次周折但最终登上寨主宝座,实现了墨家及绿林奉行的“以贤为能,纪律严明”这一原则的实践胜利。

三、从招安看宋江的形象

《水浒传》中第八十二回,梁山分金大买市,宋江全伙被招安。对于宋江的招安政策,在1975年就在全国开展评论《水浒传》运动,是“王、张、江、姚”一伙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非正常现象。但毛泽东同志关于《水浒传》写了梁山起义的投降主义路线,和宋江投降派人物的论断,未尝不可以成为研究《水浒传》主题思想的一家之言。梁山起义的事业的最后必

篇二:《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形象分析 一 胸怀大志 患得患失 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他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拢人心。这是乱世枭雄的首要特点。不过,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他抑自身短处,扬自己长处,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及时甘雨四方称”。在豺狼当道,社会黑暗混乱的季世,宋江的早期活动突出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刀笔小吏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来临,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养成势力,摇动天下。正所谓“他年遂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那时候,北宋王朝承平日久,累世因循末俗之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徽宗荒淫无耻,重用蔡京、高俅、杨戬、童贯等“四贼”,政治腐败。他们公开卖官鬻爵,养拉私党,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英雄豪杰试图靠文才武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是不可能的。即如蔡京以翰林学士出身,实非因才略见用。他凭着早年遭迹端王,当上老师,工书善画,投合端王;又凭着几十年的官场操练,练就一身察颜观色,溜须拍马的本事,把小主子伺候得烫贴舒服。一朝端王登基,蔡京夤缘而上,成为当朝太师宰相。浑如明朝大奸臣严嵩以善写“青词”阿附世宗嘉靖皇帝的路数。其他像高俅、童贯、杨戬之流,斗筲之辈,亦皆因遭迹端王,迎合端王通熟浮浪子弟门风,里外帮闲,无非吹弹歌舞,踢球打弹,相朴玩耍,做低服小,委屈忍让,慢火煎鱼,持之以恒,把一个“捧”字做到十二万分。一旦功德圆满,遂篡庙堂高位,连亲结党,横行霸道,仗势欺人,扰乱天下。 另外,宋朝鉴于残唐五代藩镇割据之弊,尽夺藩镇之权,世代谨守祖宗“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立国原则,事权分散,人浮于事,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徽宗让高俅、童贯这种无知奴才掌兵权,不必提防篡位之患,免蹈残唐五代皇帝形同傀儡之侮。奴才治国治军无方,维护自身权位却煞费苦心。如此逐层蔓延,形成一个腐败低效的官僚体系。国力日益衰弱,社会愈加黑暗。 尽管如此,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还没有导致大饥荒,大瘟疫等天下大乱,人口大量死亡的局面。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还没有形成。英雄豪杰难以借助社会潮流的力量称王争长,改朝换代。在这种形势下,宋江想成大器很难。他试图走一条造反之路,又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只好过早地放出“天子圣明,奸臣当道”,“替天行道,赦罪招安”等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声音。例如《水浒传》第二十回里,宋江见了济洲府新太守宗府尹行下所属各县的文书,心内寻思道,“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迷天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月下别了刘唐后,一头走,一面肚里寻思道,“那晁盖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这体现了宋江衷心羡慕晁盖等走造反之路,势力迅速发展,初具割据基业的入伙念头,次日早晨即借故杀了阎婆惜。因为在实际上,当时宋江完全可以夺回晁盖回书,然后烧掉证据,而不是杀掉阎婆惜。第三十五回记叙清风山人马投梁山泊入伙时,宋江直说到,“刘唐寄书,将金子谢我,因此上杀了阎婆惜,逃去在江湖上”。可见,怒杀阎婆惜掩盖着宋江处心积虑逼迫自己走上造反之路,断绝偷生念头的做秀心态。第二十三回里他逃到柴进庄上,结识武松,拜为兄弟,临别并未嘱咐话语。到第三十二回,离怒杀阎婆惜已经一年,宋江看到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没有形成,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长期斗争,起义失败的风险很大,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他与武松分手时道“......入伙(二龙山)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按《水浒传》记年,第三十二回记公元1108年冬的事,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是公元1120年夏的事,第一百二十回结束于公元1124年夏。宋江的这种腔调一直持续到最后,体现了他虽然胸怀大志,但面对现实又患得患失的衷肠。这块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自相矛盾的招牌,体现了宋江的政治动摇

性,使天下多少英雄好汉望而止步,使多少梁山好汉心灰意泠,既大大削弱了自己在天下的政治号召力,又大大削弱了梁山义军的斗志,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这在第七十七回至第八十回里表现很多,朝廷派往征剿梁山泊的很多高级将领被梁山泊捉了又放,极大地削弱了义军的斗志。特别是第七十九回里,李俊活捉统制官刘梦龙,张横活捉步军校尉牛邦喜,恐宋江再放,就地格杀。 二 仗义疏财 网罗豪杰 宋江试图以江湖领袖起家,早年就注意从生平小事起,仗义疏财,受人喜欢,日积月累,名闻遐迩。他不仅仅为结识江湖好汉而疏财。例如第二十回里,他一听说阎婆有难,当即写贴让阎婆去支取棺材,又另付十两银子做送葬费。第二十一回叙述他赍助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在清风寨他厚待花荣手下;在江州牢城营买上买下,自管营至囚徒,无不欢喜他。正是因为他所到之处,善待凡夫俗子,才赢得在江湖上有最响亮的名气,令天下豪杰倾心向往,遇难时投奔他。而对他来说,网罗豪杰更重要,也更热心。《水浒传》第十八回道,“若有人来投奔他,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地是挥霍,视金似土......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在这方面,宋江比柴进、晁盖更成功。按第九回,柴进作为一个大财主,“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他认识到家族危机,结交豪杰为留条后路, 无心做江湖领袖。“小旋风”比不得“及时雨”得了民心。按第十四回,晁盖作为本乡富户,“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他独霸村坊,江湖都闻他名字。凭着这种威望,刘唐、公孙胜牵头,推举他为首领,智取生辰纲,占据梁山泊。这对宋江是个极大的冲击!但是,晁盖生性耿介,脾气急躁,对下属未免严苛,不够圆通善变。按第四十七回里,晁盖听说时迁偷了祝家店里报晓鸡引起争闹,立命斩其同伴杨雄、石秀。结果宋江、吴用、戴宗及以下众头领力劝,晁盖势不压众。大家也觉得受不了晁盖的气,逐渐心归宋江。 作为江湖领袖,容忍不良品性比善恶分明更重要。像宋江厚待花荣手下,在江州牢城营买上买下的做法,晁盖是学不会的。在收买人心方面,宋江更成功一些。他多立战功,又对众头领体贴关怀,安抚解劝,步步为营,慢火煎鱼,逐渐提高威信。等晁盖觉察,为时已晚。“托塔天王”称号是就一件事获取的,比不得“及时雨”生平普施恩惠,图谋天下。 仗义疏财的目的是网罗豪杰。有江湖声望而不去奔交,专等豪杰遇难投奔,结识的豪杰就很有限。在梁山好汉中,受柴进资助结交的有杜迁、王伦、林冲、武松、石勇、宋江兄弟;受晁盖资助结交的有白胜、刘唐、阮氏三雄。受宋江资助的有武松、李逵、薛永。而因奔走结交,被宋江网罗上梁山的先有花荣、秦明、黄信、燕顺、王矮虎、郑天寿、吕方、郭盛、石勇、后有戴宗、李逵、李俊、李立、张横、张顺、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侯健等。到第四十一回宋江正式投托梁山泊时,40位头领中属宋江网罗上山的有25位,属晁盖网罗上山的仍是7个,甚至晁盖等一行8人也是宋江报信纵放上山的。于是晁盖对宋江谦让山寨第一把交椅。宋江虽推辞过去,坐了第二位,但是当即发号施令,让梁山泊新旧头领分左右两边坐下,属宋江网罗上山的新头领待日后出力多寡,再排座次。新旧头领的数目为27比9,明显地宋江占了极大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仗义疏财,宋江也非胡滥使钱。第三十八回里“及时雨会神行太保”,一文未花,也网罗一条好汉。可见疏财与否,完全服务于网罗豪杰的需要。 客观地说,宋江、晁盖、柴进等仗义疏财,结识的豪杰多是风尘中不安分之人。贪官污吏盈天下,“苛政猛于虎”,百姓就认强盗为义士。宋江以笼纳英雄自负,所过清风山,对影山、黄门山、揭阳岭、浔阳江,强梁豪杰皆望风下拜,敬服归心。朝廷上权奸当道,屈压俊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林冲、杨志、花荣、裴宣、宣赞、鲁达、薛永等正直耿介,落魄潦倒。世俗还以为他们头脑僵化,不合于世。他们被逼上梁山,是起义队伍的中坚力量。宋江对他们也重加网罗,为其所用。 奔走结交是宋江网罗豪杰的鲜明特点。生平疏财买下江湖声名,时机成熟时他会积极摘取胜利果实。杀了阎婆惜后,阎婆大闹郓城县。第二十二回里,“朱仝义释宋公明”,与宋江商议投何处去好。宋江虽欲上梁山,却要先投托三个去处:一是沧

州横海郡柴进庄上,二是青州清风寨花荣处,三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目的是结交多路豪杰,一块拉上梁山泊;免得单身投奔梁山,恰似走投无路。如此权威扫地,谈何施展人生抱负!宋江计划投托这三个去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沧州横海郡柴进庄上,“专一招接天下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宋江投奔柴进庄上,可以结识、网罗那儿的好汉,收为知已,一同投梁山泊。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宋江在柴进庄上结交了被柴进疏慢的武松,拜为兄弟,赠送盘费,尽情笼络。青州清风寨花荣处通三处恶山: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皆是强盗渊薮。宋江凭着江湖上声名远播,打进去收纳那儿的英雄好汉;拉出来同归梁山泊,自成体系。这也基本遂愿。他送别武松入伙二龙山后,冬夜独闯清风山收纳燕顺、王矮虎、郑天寿等一伙;投清风寨抛头露面生出事故,迫使花荣造反并收降朝廷将领秦明、黄信;在对影山劝服吕方、郭盛一伙人。最后这三起人马都随他投梁山泊入伙时,与梁山泊旧有人马相差不多。白虎山孔太公庄上孔明孔亮兄弟也是一方豪杰,实力雄厚。到第五十七回造反时,能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宋江到白虎山孔太公庄上,联络加深感情。一旦有变,这方豪杰自会鼎力跟他同上梁山泊。 到第三十五回,宋江联合了几处人马同投梁山泊。因有事故,宋江回家。第三十六回断配江州途经梁山泊时,宋江完全能上山入伙。表面上宋江害怕不忠不义,以恪遵父训相辞,不愿上山落草;实际上他仍嫌此时上山实力不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宋江在前面已犯下杀人落草、造反谋逆的大罪。后来在江州浔阳楼仗着酒醉掩盖,故意索借笔砚题下反诗,留下籍贯姓名并配军身份,掀起风浪,闹了两处州郡,仍到梁山泊落草。综观前后,可知他根本谈不上恪遵父训,害怕不忠不义。上山落草是他实现抱负的基本条件和一贯想法,不存在所谓父训,忠义的顾忌。最后连宋太公也随宋江落草梁山泊,谈什么不忠不孝,清白姓字?宋江胸怀大志,太公有所察觉,但父子天伦胜过愚忠观念,太公后来支持宋江落草梁山,公开造反。 所以,断配江州途经梁山泊,宋江嫌上梁山泊入伙的时机仍不成熟。因为他拉上梁山的头领和人马仍少于梁山泊旧有人马,他的威望仍不如晁盖。此时上梁山泊坐第二把交椅,今生今世难以施展平生抱负。要上梁山泊,必须拉更多的头领和人马,占有绝对优势,然后再通过自己的为人和战功,潜移默化,架空晁盖,初获基业。 断配江州路上,宋江料到凭自己在江湖上的声名,定能网罗一批豪杰。果然,在揭阳岭下他结识了李俊、李立、童威、童猛等好汉,在揭阳镇上他收买了好汉薛永,顶撞了镇上一霸穆春。抛头露面,招事惹非,目的是惊动江湖好汉,以便多加结识,广为罗致。有人要问,宋江顶撞揭阳镇一霸,有性命危险,非同儿戏,岂可如此做秀?以上是否在钻牛角尖呢? 浅见认为,宋江敢弄风险,在于自恃江湖上声名,危急时可以再用当年夜闯清风山结识燕顺那一招。不过,以宋江的胆识心计,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轻易自报大名,让人稍觉其做秀心机。像在揭阳岭下李立酒店,宋江敢于明知故犯去吃那下蒙汗药的酒,是算定李立搜取金银时会看公文获知自己大名而加以解救;像夜渡浔阳江,被逼得跳水前他几番求告,罗罗嗦嗦。若非巧遇李俊相救,或者仍将叹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故意卖弄大名以转危为安。总之,他反正都能成功地结识穆弘、穆春、张横,并为结识张顺打下基础。 到了江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是明明白白的设了个戏剧性场面。网罗李逵、张顺则是袖手旁观他二人水陆相斗,再用平衡术招纳二人。 断配江州,宋江收买或结识十二位好汉共三伙人马,再加上黄门山下收罗的欧鹏等四位好汉及一伙喽罗,极大地加强了宋江等新投梁山头领的阵容,形成梁山泊新旧头领人马成三比一的态势。而这些新头领几乎全部是宋江网罗上山的。宋江在梁山泊已具实力,只是坚持不肯即夺晁盖寨主之位。 相对于图谋天下的抱负,获取梁山泊的这点基业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网罗好汉仍是宋江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梁山泊,宋江待各位头领十分温和,从不轻易发怒,对有本事的人才,小恩小惠,为其所用。在第四十七回里,晁盖一怒之下要斩杨雄、石秀。宋江力劝晁盖并抚谕二人,正面严厉与实际宽容结合得恰如其分,初步从感情上网罗了这两个刚入伙的好汉。其他头领也打心底里舒缓一口气。这种对不良品质的容忍成为一种看不见的控制力,大家的心灵天平自然朝他倾斜,不敢

不敬,无怨无悔追随他。三打祝家庄后,舍弃扈三娘,既还了当初对王矮虎所许的愿,又昭示自己坦荡无私,众好汉都称颂他仁德,他的威信日益提高。 收纳降将也是宋江网罗豪杰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俘虏的一般军官好汉,宋江亲释其缚,请入帐中,以礼陪话,好言抚慰,又自诉造反出于无奈,来日招安报国云云。于是,彭玑、凌振、韩滔、项充、李衮、樊瑞、索超、张清、龚旺、丁得孙等意气相投,愿意入伙做个头领。对于捉到的朝廷重要将领,宋江亲解其缚,扶入帐中,纳头便拜,以山寨第一把交椅相让,仍诉之以无奈上山,愿意异日招安报国等等。如此体面忠义,不由你不被感化,为他效犬马之劳。呼延灼、关胜、董平等皆因此回心转意,成为梁山泊最得力的干将之一。 看出宋江胸怀大志,网罗好汉,一些梁山头领自动靠近他,成为其心腹臂膀;不能靠近他的未免受到冷落。孙立与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本为师兄弟,到梁山泊后竟不如猎户出身的解珍,解宝地位高。朱武、樊瑞的才能稍逊吴用、公孙胜,在梁山泊都比上不戴宗、穆弘。同时都头出身,朱仝、雷横名列天罡之数;青眼虎李云沦入地煞之数且排名靠近最后,掌管起造修缉房舍事务,跟善使铁锹,庄家田户出身的九尾龟陶宗旺类聚工作。 最后,对宋江而言,吴用最难征服。吴用与晁盖自幼结交,亲密之至。宋江看到吴用一心想干大事,闹出名堂,以求青史留名。晁盖只管江湖义气,割据一方,富贵安乐,哪管青史留名。于是宋江与吴用多谈胸中大志,吴用也甘愿为其所用,疏晁亲宋。 三 童谣天书 神化自己 陈胜、吴广的篝火狐鸣,刘邦斩白帝子起义,刘秀的谶纬理论,无不体现了图谋天下者利用封建迷信,故弄玄虚,从精神上统治人民,抬高自己的斗争策略。《水浒传》第三十九回里,蔡九知府对黄文炳说:“近日太史院司天监奏道,夜观天象,罡星照临吴、楚,敢有作耗之人,随即体察剿除。更兼街市小儿谣言四句道„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因此嘱咐下官,紧守地方”。黄父炳寻思了半晌,袖中取出宋江所吟反诗,呈与蔡九知府道,“事非偶然也”!结合宋江浔阳楼所题反诗与街市童谣,他指出:童谣应在宋江身上。 黄文炳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也不难作出这个判断。甚至可以说,宋江需要蔡九知府获得这个判断。这个判断以及后来事情的发展,是宋江刻意创设的剧本。分析如下: 京师童谣不是空穴来风。制造与传播童谣是那个时代图谋天下者的常用手段。如果觉得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安排同伙先向无知孩童散布这类谣言,以便向社会传播。断配江州路上,宋江结识了李俊所说的江州附近三霸,他们都能拉出一伙人马上山。如果网罗这八个头领三起人马同投梁山泊,宋江网罗入伙的头领就占了绝对优势。也就是说,此时宋江认为投托梁山泊的时机成熟了。但平白无故走出牢城营网罗好汉上山入伙,有违前时言行。只有生出事故,轰轰烈烈上梁山,才是英雄作为。从作别穆太公庄到浔阳楼吟反诗的一个月时间,宋江设计、指导和实践了一系列重大事件。 显然,京师童谣的制造和传播只能是宋江幕后操纵的。这为他投身起义事业作了社会舆论准备,也引起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警惕。牢城营内外结识戴宗、李逵、张顺后,宋江完成了造反的准备工作。浔阳楼公开吟留反诗是拿自己的性命作赌注,他一方面将生死置之度外,另一方面又心中有数,充满必胜信心,梁山泊和江州好汉定会仗义相救。 众所周知,蔡九知府与京师蔡太师息息相通,京师童谣很快就会传到江州府。宋江揣摩好时机,开始发难。选择了客流量最大的江州浔阳楼,他仗着酒醉掩盖,向酒家索借笔砚题反诗,公开留下的籍贯姓名并配军身份与京师童谣恰相对应。如此一来,往后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注定的:反诗必能传到蔡九知府手里,蔡九知府查拿宋江易如翻掌,各方好汉定会仗义相救,最后必然同投梁山泊。 第四十一回里梁山泊重新聚义庆筵时,宋江大谈特谈京师童谣,故意宣扬神化自己,这就初步从众好汉的精神信仰上潜越了寨主晁盖。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超越晁盖,刚上梁山的宋江还策划了个天书奇谭。在第四十二回里,宋江于还道村得梁山众头领接应脱险后,装鬼弄神,故作玄虚,在马上以手加额,望空顶礼,称谢神明庇佑之力。这自然就引出九天玄女娘娘传授天书三卷的说法,似幻亦真。天书只与天机星同观,真耶假耶,只有吴用明白。而吴用一心想干大事,闹出个名堂来。九天玄女传书,宋江得天之助,奉天承运,替天行道,{宋江的人物分析}.

冠冕堂皇,巍然屹立,扭转了被封建道德视为“逆贼”的污蔑。别说吴用巴不得有此一说,就是其他粗直的梁山好汉听说后也心安理得,乐意接受。这比托塔天王晁盖移塔镇鬼要高明很多,宋江进一步成为众望所归的精神领袖,天命所系。 但是,天书神术罕见施展。惟有第五十二回里,天书秘咒稍有展示。宋江临阵用功,背诵了第三卷回风返火的咒语并秘决,才赢片刻,又被高廉妖术所败。原说天书可助宋江辅国安民,替天行道,未料尚不能胜区区妖法;原说要宋江善观熟玩,未料宋江临阵用功。难怪他道行不高,诚可悯也! 通过一打东平,两打东昌,宋江依约成为梁山泊主,计点大小头领,恰好一百零八员。排定座次,澄清名份,刻不容缓。而功劳大小,座次先后,容易引起内部不满和纷争。为此,宋江与吴用等又弄出个石碣天文的玄招。在第七十一回里,梁山泊建罗天大醮,做七昼夜好事。到第七日三更时分,只听天上一声响,原来竟是千年一遇的天眼开,卷落出一块天火,引导众人挖出一个石碣,上面竟有众头领姓名星宿的蝌蚪文字。众人看了,俱惊讶不已。宋江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众人皆道,“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一场虚惊,安然化解。大家都是星宿,自然受命于天。谁若反对,自讨难堪。既然受命于天,所做所为,即是替天行道。理直气壮,问心无愧。如此大义,岂容非议。谁敢反对,公论难违! 不过,晁盖有知,定然心痛。当初谋取生辰纲,晁盖梦北斗七星坠在屋脊,公孙胜应七星聚义。这北斗之首天魁星应指晁盖无疑,如何石碣天文没有晁盖姓名,天魁星成了黑三郎宋江?看来,天地鬼神也得由宋江摆布。 四 义气道德掩盖着无限心机 智取生辰纲成功,晁盖投梁山泊做了寨主占了先。这对宋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经过大闹清风寨,断配江州路,虽然他网罗的大批好汉上梁山占有绝对优势,但在道德义气的表皮下他仍只能屈居第二把交椅。在以后漫长的奋斗历程中,他只有仁义和气,做好人情,多立战功,潜移默化,才能架空晁盖,控制梁山。第四十一回里,宋江刚坐上第二把交椅,就宣布“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守”。左边九人是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其中跟随晁盖上梁山的是刘唐,三阮、白胜等五人。 晁盖不注意抓梁山泊人事大权。第五十一回里,他让吴用与宋江商议决定山寨职事。宋江凭着自己网罗上山的好汉占绝对优势,安排心腹头领牢牢地控制了梁山泊各方面大权,初步具备了架空晁盖的基础。 在晁盖去世前的历次征战中,跟随晁盖上山的旧头领一般被安排同晁盖一块守山。初打祝家庄,晁盖与刘唐、三阮、吕方、郭盛守寨,只有白胜随宋江等出征。三打祝家庄,三阮虽与吕方、郭盛下山救应,但征战中几乎未安排三阮,而吕方、郭盛杀祝虎立了功。远征高唐州,晁盖要下山征战,被宋江劝阻。结果宋江挂帅出征,又是晁盖与刘唐、三阮等留守山寨,白胜随军出征。惟有大破连环马,刘唐与三阮随主帅宋江出征。其中,刘唐、阮小二擒将立了功。仗义打青州,晁盖道“三郎贤弟,你连次下山多遍,今番权且守寨,愚兄替你走一遭。”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这个是兄弟的事”。还是由宋江挂帅出征,又无刘唐、三阮、白胜等随军出战。闹西岳华山,宋江点起三队人马,十六位头领,仍无刘唐、三阮、白胜等。上述五次征战,出征四次以上的梁山头领有花荣、秦明、李俊、张顺、杨雄、石秀、林冲、朱仝、欧鹏。除林冲外,皆是宋江至交或心腹。 然而,道德义气的表皮还是要有的。本来,以宋江、吴用和梁山人马,打破曾头市,活捉史文恭是完全办得到的。那样,梁山泊不拘那位头领活捉了史文恭,按晁盖遗嘱就会成为梁山寨主。对宋江而言,这成何体统!思前想后他引出卢俊义这位山外之人来活捉史文恭,纵使成功,也难坐梁山寨主之位。 抱负远大的宋江与兄弟们亲热的同时能保持适当的距离,留着一层虚假的孝义表皮。第三十六回里,断配江州途经梁山泊,花荣道“如何不与兄长开枷?”宋江道“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到第三十七回里,宋江与两个公人投托穆太公庄上,晚饭后两个公人道:“押司,这里又无外人,一发除了行枷,快活睡一觉,明日早行。”宋江道“说得是。”当时去了行枷。以后闻风出逃,夜渡

篇三:《浅析宋江人物形象》

浅析宋江人物形象

摘 要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宋江是其中一生动形象人物之一,在作者的描述下宋江成为一个有着复杂多重的性格人物形象。施耐庵塑造宋江这一人物形象, 抛弃了历史上的宋江,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原型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差距, 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本文就围绕宋江上梁山之前曲折过程,以及梁山上后的起义生活,再后来接受朝廷招安,来分析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对于我们不断深入了解探索《水浒传》中思想内容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宋江;人物形象;《水浒传》

The characters of Song Jiang

Abstract The "Water Margin" as one of China's three masterpiece, the characters vivid description. Song Jiang is one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s of life, in the author's description of Song Jiang as a plex multi character image. Shi Naian portrayed the character of Song Jiang, abandoned the history of Song Jiang, created new characters. There is a clear gap with the historical prototype gap, he is treacherous, or loyalty and co-existence? Is the arena hero pose as a person of high morals, or? Life revolving around Song Jiang Liangshan before winding process, and Liangshan after the revolt, then accept court Zhaoan,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 of multiplic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content of the "Water Margin". Keywords Song Jiang; characters; the Water Margin

引言

《水浒传》是一篇悲壮的史诗,通过描写众位好汉被逼上山的遭遇,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奸佞当权,社会黑暗,人民奋起反抗而最终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状况,汇集起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画面。在众多的英雄中,作为中心人物的宋江是最复杂的,从刀笔小吏到义军领袖,再从义军领袖转变为封建王朝的走卒,直至兔死狗烹,其悲剧的一生令人扼腕痛惜、催人泪下。作为文学形象,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

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1]。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宋江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水浒传》简介

(一)《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全称《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小说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我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二)宋江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宋江可以说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丰常重要的主角,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临江仙》词是这样称赞宋江的:“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倾心慷慨,高明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疏钱财,重情义,忠孝双全,这是江湖英雄对宋江的评价。正是宋江的人气,才有了水浒义军的发展与壮大[2]。同样,又是宋江的妥协投降,大有作为的水浒义军死的死,伤的伤,到最后落的失败结局。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水浒义军的生成、壮大、乃至失败,跟宋江的性格特征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二、《水浒传》中宋江人物的正面形象

(一)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

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

宋江是一名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对老百姓的疾苦有一些体验的,对老百姓是同情的,对他人的困境,均能雪中送炭,给予帮助。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第二十一回叙述他接济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而阎婆惜这件事可以算是宋江若干行善济弱中比较重要的事件。阎婆惜是东京汴梁人士,她跟着父母到了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郓城县。屋漏偏逢连阴雨,阎家的父亲暴病身亡,却无钱埋葬,阎婆惜和母亲陷入赤贫境地,连父亲的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安葬了,仗义疏财的宋江在街上听到了这件事情,

就出手相助,给棺材铺打了招呼,让阎家母亲去拿口棺材,又见阎家母女生活无着,随手给了母女十两银子,阎婆惜母女感恩涕零[3]。按理说,宋江与阎婆无亲无故,素不相识,他没有帮助阎婆惜的理由,对阎婆惜的求助可以不理不睬或些许资助,可宋江帮助了她。

仗义的宋江,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无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也无不结识宋江为荣。当宋江在江湖上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了名号。对方得到确认以后,定然会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宋大哥”定然都是“纳头便拜,真是个相逢恨晚。众望所归。有人认为宋江这种重义的性格特色,不是宋江单独具备的,在梁山其他英雄身上也表现得很突出,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就是个代表[4]。相比柴进,宋江只是个押司,出身也只是小地主阶层,可以说他的收入很少,家境也不是相当富有。但比起柴进来,他更能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且周祥细腻,无微不至。如宋江在柴进庄上与武松相遇的情景,宋江一见武松后,就拉着武松去喝酒,看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临分别时,宋江摆酒送行,并拿出十两银子给武松做盘缠;这场景,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得五体投地。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结交李逵的情景,当时李逵一贫如洗,穷困潦倒,他耿直而粗鲁,贪杯而好赌,好打抱不平,惹事生非,宋江与他刚刚相识见面便给他十两银子,这让李逵感到宋江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关键的时刻,宋江施以钱财,解了李逵燃眉之急,这使李逵非常感激,以致李逵终身相随,矢志不移[5]。

2.仗义待友、侠名远扬{宋江的人物分析}.

宋江私放晁盖,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都是灭九族的罪,但是他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闪失,私放晁盖,为了义气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生死至交一碗酒”是他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够稳坐帅位。当宋江成为梁山义军首领后,他关怀兄弟,对梁山好汉不分上下,一律兄弟相称。作战缴获的东西也合理分配,赏罚分明,《水浒传》里面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都是他为了救自己的兄弟而打。他每打一个城市都是因为自

己的兄弟,梁山的兄弟被捉,为了救这些兄弟而打仗。这为全军上下团结一致反抗统治阶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征缴方腊,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政治大屠杀。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征方腊的厮杀声中,每死去一个兄弟,宋江都要为之流泪,悲伤;没散去一个兄弟,宋江也要为之痛苦叹息[6]。

宋江因阎婆惜案刺配江州牢城,途中被梁山英雄拥上梁山,众英雄挽留宋江,可宋江执意不肯,他不愿做个上逆天理,下违父命、不忠不孝的人。就是浔阳楼上的反诗揭发后,宋江也不肯采取行动反上梁山,宁愿装疯卖傻,苟且偷安。直到被判劫法场,救宋江、闹江州、大获全胜,宋江才跟随英雄们回梁山泊后摆宴席庆胜利。宋江杀婆惜而逃亡,浔阳楼题反诗而获斩,几经生死,刚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