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子夜吴歌·冬歌

子夜吴歌·冬歌

[唐代]: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吴歌·冬歌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注释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驿:驿馆

子夜吴歌·冬歌鉴赏

  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963篇)

猜你喜欢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六十五

明代释函是

菊花开灿烂,溪水日潺湲。不睹黄云暗,焉知白露繁。

稻粱迟社燕,茗盌对山村。回首成衰迈,还应望石门。

水龙吟

两汉佚名

洞天景色常春,嫩红浅白开轻萼。琼筵镇起,金炉烟重,香凝锦幄。

窈窕神仙,妙呈歌舞,攀花相约。彩云月转,朱丝网徐在,语笑抛球乐。

东蒙秋日

清代程云

九日易为风,凄其远望同。碧山分雪白,黄叶变霜红。

客梦初闻雁,乡心久忆菘。祇今将改岁,何以谢东蒙。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

唐代卢纶

落日映危樯,归僧向岳阳。注瓶寒浪静,读律夜船香。

苦雾沈山影,阴霾发海光。群生一何负,多病礼医王。

送赵升卿之韶幕

宋代梅尧臣

舟车历尽险,风物乃还君。

俎肉应多味,虞韶不复闻。

赠龄首座主庵 其五

宋代释慧空

说圆不觉拖泥水,立悟分明落二三。要得不移毫发许,宝云山里宝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