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远观后感优秀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冯志远观后感(优秀5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冯志远观后感篇一

我是个感情很脆弱的人,平时最怕看带有伤感色彩的影视节目,当冯老师的学生王泽娟讲到他们几位同学陪同老师回长春老家的情景时,抑制许久的眼泪夺眶而出,一发不可收拾,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年青春潇洒、意气奋发的弟弟,时隔多年再次回来却是步履蹒跚,双目失明的老人,他的妹妹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冯老师患有眼病,但为了他的学生,他放弃了治疗,医生劝他休息,他仍坚持备课、上课。直到双目失明仍在学生的搀扶下走上讲台,用他渊博的知识浇灌学生的心田,这是世间最无私的爱,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是对学生的无偿关爱。

作为教师,我们也曾信誓旦旦,自认为和学生的关系很融洽,但那只限于对好孩子的欣赏。同冯老师相比,我们缺失的是真正的爱,是对所有孩子的爱。有了冯老师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有了冯老师这种对学生的真爱,也许我们的学困生就会减少,我们的课堂就会妙趣横生,我们的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可爱。

冯志远老师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动,他为了一种大爱舍弃了小爱:他爱西部,扎根宁夏42年;他爱教育事业,47年的执教生涯桃李满天下;他爱孩子,失明、瘫痪后,他的第一个愿望仍然是”我愿意一辈子和我的学生在一起“。但是,他舍弃了上海的安逸生活,怠慢了对妻儿的照顾。在他对这种大爱的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践行中,他实现了投身教育的理想,40多年后仍收到他的第一批学生的牵挂,他的故事感动太多太多的人……

感动的后面应该是行动,这是一个我们身边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刻领会行动所蕴涵所体现的精神,从他的行动中寻找并追随他与时代相契合的足迹。

以我的粗浅理解,我认为我们要学习冯老师的坚忍、坚韧和坚守。在贫困中,他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在家人的不理解中,他把无私的爱和知识倾注给了更多的孩子,他的坚忍使我从内心生发出莫大的尊重和敬意。在疾病的折磨中,在生活的困难面前,他坚韧的毅力感染着他的学生们,也感染了得知他事迹的所有人。冯老师是东北师大的毕业生,他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他一直记得并在努力践行着”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他不仅广博的知识令四十年前的学生赞叹至今,他高洁的品质更是影响了一批批学生,无论他们最后成了北大的教授,还是成为工厂的修理工……

主题观看《冯志远》心得体会篇二

近期我观看了警示电教片《惨痛的教训,深刻的警示》。电教片分别讲述了王雁、张志光、于志军等犯罪分子贪污腐败的堕落过程,清楚地看到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权力去中饱私囊,满足私欲,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使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大家观后感慨良多,既为那些曾风光万种的领导干部一下子变为阶下囚感到遗憾,也为党内清除了一批“蛀虫”而庆幸,更为党中央强大的反腐倡廉力度而叫好,并一致认为,在领导、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对扎实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教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触及灵魂、震撼心灵,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洁从政教育,大家决心要从案件中吸取教训,要认真落实市纪委下发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让拒腐防变的意识入心入脑,从

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得到启迪和教育,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再次警示我们:

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犯罪分子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根源在于他们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思想上蜕化变质。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党员领导干部要慎重使用权力,严格遵章办事。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恪尽职守,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一种贡献,对自己也是一种肯定;如果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则是一种犯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警钟常敲,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民公仆的本色。

三、要牢记艰苦奋斗精神,切实抓好反腐倡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廉政的表现。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有了地位和权力,生活改善了,物质条件提高了,不享受白不享受,于是一味的追

求物质生活,怕苦怕累;有的将物质享受作为待遇高低的标尺来衡量,有的甚至因此而做出违背原则的事,这种思想和做法即损害了党的形象,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档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做一个对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冯志远电影观后感篇三

9月19日下午,我与我的学生一起观看了电影《冯志远》。1958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仅5年的冯志远,辞别新婚妻子来到宁夏支援教育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冯志远支教整整42载,他顾不上视力的恶化,起早贪黑为孩子们备课、批改作业,直到失明,依然凭着记忆为孩子们讲课。他共教过1万多名学生。退休后近十年时间里,失明的他每天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直到身患脑血栓,不得不离开大西北,离开割舍不下的孩子们……这是他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的真诚的情感、真挚的爱。这是他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社会的爱,对祖国的爱。冯志远是一个平凡的教师,但他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冯志远从教47年,却从未评过职称。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冯志远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做像冯志远那样的合格的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我也会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像冯志远老师那样爱岗敬业、不断前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将自己真诚的感情奉献给我的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真诚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我是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人生道路的领航人;作为益友,我要转变居高临下的师生态势,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冯志远》观后感篇四

冯志远是一个很平凡的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不求任何回报,不求任何名利。他只是一个平凡人,和世人一样有血有肉;是的,他只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领悟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好处。

“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事迹让每一个观众坚信他真的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在执行。有人告诉我像冯志远这样的人在如今的西部有很多!我想: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像冯志远一样的老师,才支撑起西部教育的一片天空!

看完影片,我又看了看有关冯志远的相关的报道,冯志远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他所执着热爱的教育事业。在他双目失明无法走上三尺讲台之后,仍然坚持在学生们的搀扶下为学生授课,他所教过的学生有一万多人,可谓桃李满天下。这种忠于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爱生如子执着追求的精神,令人感动,真的是感动,也许他的事迹如今还鲜为人知,也许他的事迹还没能感动中国!但是这个大漠里的老师!是真真正正的感动了我!可能他将影响我往后的一生那么长久……

老师,一个多么神圣而又伟大的字眼?一个影响着多少学子毕生前途的职业?冯志远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篇最为平凡,但却极为感人的执教生涯,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仅是感动,还有千千万万学生,老师的一个典范,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典范。

看罢影片和相关报道,除了感动,还有些许惭愧!我也是一名教师,为自己一遇到困难就有畏难情绪而惭愧,为工作稍微多点就喊累惭愧……冯志远像盏明灯,他告诉我什么叫奉献,什么叫献身教育事业,什么叫真正的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将以冯志远老师为楷模,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尊重和热爱学生,将教育教学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冯志远》观后感篇五

影片里冯志远老师站在会堂的讲台上说“起立”,台下千万个同学整洁地站起身,说“老师好”的壮观场面,就是电影《冯志远》中一个最为振奋人心的出色镜头。

影片叙述了冯志远老师在宁夏中宁县教书育人42年,清贫42年,培养出一万多名学生,最后双目失明的感人事迹,表达了冯志远热爱工作,热爱孩子,对工作极度负责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当我看到冯志远已经双目失明,却还坚持上课,最终因体力不支而累倒在课堂上时,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啊,多么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呀!他本来居住在繁荣昌盛的大城市——上海,可他却心甘情愿到宁夏支教,千里迢迢地赶到那穷乡僻壤——中宁县的鸣沙中学。这里的条件一点不比上海好: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坑,冒烟的土炉子,药瓶改制的煤油灯,每月还只有十四斤的粮食供给……这么苦的生活,谁受得了呀?许多支教的年轻教师静静地离开了学校。我大惑不解:冯志远怎么不和他们一起走呀?这时,我仿佛听见冯志远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不懂,既然来到了这儿支教,就不能半途而废,假如人人都因为怕苦而逃走了,那孩子们怎么办?他们就读不成书了。做人要对工作负责……”这时,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要那么劳累地为孩子们了。可是,超负荷的教学任务和先天性的眼病,依然使他的视力急剧恶化,最后竟双目失明了!就算这样,他还想要尽自己所能,为教学事业奉献出一份光和热。单就算是铁打的人也会被累垮的呀!冯志远最终累倒在课堂上。

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像冯志远一样尽职尽责?就说周恩来总理吧,他身为一国总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有工作都可以让下人去做,可他总要亲自过目,就算是这样,他也没喊过一声苦,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地奉献。直到老年,他生了病,还依旧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分一秒也不肯错过。再说毛泽东,林肯……他们不都是对工作负责,为人民默默奉献的人吗?他们和冯志远是多么相似呀!

啊,多么伟大的冯志远呀!我一定要向他学习,长大为国家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