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应该保护


第一篇:《狼是否应该得到保护》

狼是否应该得到保护

对于这样一个话题,人们会议论纷纷。而在我看来,狼是应该得到保护的。 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历来就是凶恶的。就中国文化而言,光从成语中就看得出来:说有的人一肚子坏水是“狼心狗肺”;说几个人臭气相投一起干坏事是“狼狈为奸”;说某人名声极坏是“声名狼藉”等。在西方的童话故事中的有《小红帽》等。人们不保护狼,无非是因为狼的凶残。我国《后汉书》中就有记载:“顺帝阳嘉元年十月中,望都蒲阴狼杀童儿九十七人”;“灵帝建宁中,群狼数十头入晋阳南城门啮人”。这都是公元133年和公元170年发生在现今河北完县和山西太原附近的事情。虽然,这是狼的本性,但是,如果人类不去打扰狼的生活,狼又怎么会去伤人甚至吃人呢?

我们可以看见,今天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城市是越来越大,这样使得森林和草原面积越来越小。而狼群大部分是生活在那里。森林没有了,草原没有了,那狼又在哪儿生活呢?工业污染是狼生存空间的又一大敌。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工业规模是越来越庞大,的确,不知不觉间看似挺美好的工业却成为破坏环境的毒手。黑烟造成了酸雨,而酸雨又损坏森林等生态系统,同样我们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还要向大自然伸手,因此又造成了狼生存范围的缩小。还有狼的皮毛,我们知道那是很值钱的,据说一只北极狼的皮毛价值高达数万美金。如此之大的“经济效益”让人把目光转到了狼的皮毛。森林中,草原上,高原里针对狼的枪声不绝于耳。“利益驱动”国家是管理不了的,对狼也有极大的危害。不仅如此,还有许许多多的间接因素使狼成了濒危动物。如埃塞俄比亚狼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目前仅存几百只,可是这种濒危动物却偏偏遭遇到了一种致命的疾病——狂犬病,许多埃塞俄比亚狼已经死亡,野生动物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埃塞俄比亚狼将很快从地球上消失……

一些人对狼怀有传统看法:“狼那么可恶,又那么凶恶残忍,灭绝了岂不是更好?”那么,就让我们看一下没有狼的“好处”:

例一, 澳洲兔灾

在澳大利亚,由于澳洲大陆很早就与其它大陆分离,向着南半球的南极方向漂移而去,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孤岛,地理环境封闭,所以其生物区系独具一格。既保留有地球上许多古老的物种,又缺少地球上其它各洲大陆所常见的如:牛、羊、兔、狼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种。但袋鼠则是澳洲的特产,为此,澳大利亚被称之为袋鼠之国。

兔子,是人类的宠物之一。在野外,兔以草为食,从不伤害其它生灵;而它自己总是被狼、狐、虎等大动物捕食。在中国古代,兔子一直被认为是瑞兽;“兔”与“免”字形接近,是避祸以及不获其罪的意思。可是在澳大利亚,兔子却是害兽,由兔子在澳洲所造成的麻烦一直延续到现今。

例二, 凯巴伯森林

小学课本上学过的,也许还记得。1943年,在美国有一片名字叫凯巴伯的森林。在那里栖息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最多的是鹿,而且少不了鹿的天敌,那就是狼和狮子等食肉动物。人们出于对鹿的喜爱和对狼以及狮子等食肉动物的“憎恨”,想让鹿过上幸福的新生活,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屠杀鹿的天敌。凯巴伯森林里的枪声响了十年,鹿的天敌死光了。但是,鹿并没有因此过上幸福的生活。鹿没有了天敌,自由繁殖,很短时间内,鹿的数量由4000只增长到100000只。接

着是一系列的饥荒和瘟疫。鹿再次由100000只降到了8000只。而且剩下的8000只鹿还是苟延残喘。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狼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澳大利亚的人们不喜欢兔子是有原因的。同样,在例二中,更是体现了狼在生物圈的作用。鹿是不可以没有天敌的。狼吃掉的鹿是病鹿,不仅仅是解决了狼的胃口,而且为鹿群除掉了病根,使瘟疫不在鹿群中流行。另一方面,狼吃鹿减少了鹿的数量,并把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饥荒发生的次数。100000只鹿不仅吃光了凯巴伯森林的草,还把树木上的树皮吃得精光,使得那里十几年都恢复不了生机。 完整的生态系统中有四大角色:

生产者 如植物和光合细菌。它们在有阳光和水的自然条件下,能自行将来自土壤和空气中的简单化合物合成为复杂有机物。

消费者 如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它们依赖食用植物或动物而生长、繁衍。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将生产者产生的有机物变成了自己的身体,把自己的粪便和尸体排向大自然。

分解者 如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它们能将消费者的粪便和尸体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使物质流动在大自然中形成循环。

无生命物质 如空气、水、土壤,阳光,简单化合物。它们是生产者能持续合成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在这四大角色的作用下,整个生态系统始终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交流。

其中,狼便起到了消费者的作用,拥有其十分的重要的功能。

狼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动物,狼身上的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狼的十大处世哲学、捕食猎物的方法都是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用得到的。其中,狼对主人的忠诚特别令我感动。

在一个极其偏远的地区,有一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住在他们自己搭的小木屋里。这一家庭还包括他们养的两匹狼。当初它们的母亲被人不分清红皂白地开枪打死,两只嗷嗷待哺的狼崽只有死路一条。这家人从狼窝中把它们抱回了家。这两匹狼只和人在一起生活,以他们为伴,这个家是它们所知道的惟一的家。

一天,夫妇俩正在离家约一英里的地方伐木,这时一个孩子不小心打翻了家里一盏煤油灯(当时那里没通电),熊熊大火开始吞噬小木屋。由于烟熏火燎,连惊带吓,屋里的两个小男孩呆住了,被困在里面。两匹狼立即向烈火肆虐的木屋冲去。孩子的父母还离得很远,于是两匹狼挣扎着奋力冲进小屋,把两个孩子拖到屋外的安全地带。两匹狼都被大火严重烧伤了,但是它们对“群体”的忠诚意味着“群体”中两个成员生与死的差别。

在法律上,狼也是受到保护的。《国际濒危物种公约》已将狼列入其中,我国也将狼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红皮书提醒我们,再不加以保护,狼将像虎、豹一样,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联合国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国际公约都把狼列入保护之列。

狼,一种在地球上生活了千百万年的古老物种,如今面临灭绝。在人类手上已经有成千上万种生物灭绝了,难道还要让狼在我们的手上灭绝吗?

第二篇:《狼专题》

《狼专题》复习

1、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不少于四个)。

2、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谚语、俗语、歇后语,请写出至少两个,并谈谈你的理解。

3、“狼”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是“凶残”或“贪婪”的代名词,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或资料为例证明你的看法。

4、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但又担心因此会破坏生态平衡;也有人认为,把狼杀尽不要紧,恐龙早已灭绝,人类不是照样生存发展吗?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阐述你支持该观点的理由(至少三点)。现在围绕这个话题组织辩论会并请你担任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5、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像羔羊一样温顺,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赞成:如果你不甘做一名弱者,苟且偷生,随遇而安,如果你不想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你就必须汲取狼的智慧,以积极、顽强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人生。记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6、进行了“狼”专题探究,你有什么启示?

8.蒲松龄的《狼》,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

答:作者由“狼”写到“禽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深广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

9.蒲松龄的《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0.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

答:(1)蒲松龄笔下的狼是贪婪、凶残、狡猾的,他是以嘲讽态度看待狼的。

(2)我认为狼值得人们去赞颂,因为它聪明、团结、富有爱心。或我与蒲松龄一样认为狼是贪婪、凶残、狡猾的,是可恶的。

11.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狼的形象?人们对狼的态度怎样?

形象:聪明、狡黠、勇敢、团结、凶残等。人们的态度:一种是尊崇一种是害怕。

12.你认为应该保护狼还是猎捕狼?为什么?(理由不少于两点)

我认为应该保护狼。理由:(1)狼扑食病弱个体,客观上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2)泰肯等人认为,人类在与狼共同生活中,会从狼群那里学到许多知识。

13.如果要保护狼,你有什么样的建议?狼应该保护。

1) 开展科学研究,对全国狼的种群数量、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制定一系列保护和控制措施。

2) 加强法制管理,应考虑禁止任意捕杀狼。在确有狼群危害严重的地区,必须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有领导有组织地采取必要措施对狼的种群数量加以控制。

3) 加强国际合作,特别加强与我国毗邻的独联体、蒙古、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协作。

15.学了《狼》专题后,你有哪些收获?

(1)学了《狼》专题后,我从蒲松龄的《狼》中懂得了“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学了《狼》专题后,我还了解了有关狼的知识,如狼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等。

(3)学了《狼》专题后,我还知道狼身上原来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东西,如聪明、团结、富有爱心等。

16每种生物都是地球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狼在地球生态环境中也有很大作用请你为“保护狼”写一份宣传标语。

答:与狼共舞,让生命永恒;生态平衡也有狼的功劳;对狼也要刮目相看。

17、请填写本文的情节:遇狼--- 惧 狼--御 狼--- 杀 狼

1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从狼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教训?狼应该保护。

答: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 投之,前狼止而后狼。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教训:害人害已,自取灭亡。(或:多行不义必自毙。)

19、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

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第三篇:《狼专题讲义13年用》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讲义

专题:狼

1、请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

成语:狼吞虎咽 狼狈为奸 狼心狗肺 狼奔豕突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杯盘狼藉 狼烟四起 狼奔鼠窜 鬼哭狼嚎

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狼披羊皮还是狼

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2、英语里有关狼的谚语或俗语。

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 狼死羊安。

Throw sb. To the wolves。 让某人做替罪羊。

3、你通过对狼的专题研读,你准备用哪些词来刻画狼的形象?你用哪些词来表达你对狼的态度?

提示:(1)肯定类:聪明、智慧、慈爱、无私、勇敢、知恩图报、团结等

态度:尊崇、敬佩等

(2)否定类:狡黠、奸诈、凶残、贪婪等

态度:惧怕、痛恨、厌恶等

4、蒲松龄写的《狼》中,屠夫和狼谁强谁弱?最后如何决出胜负?这故事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屠夫弱,狼强,最终屠夫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杀死了狼,这故事寄托了作者对象狼这样的敌人,绝不能手软的心态。

5、《母狼的智慧》中称“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作者这么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吗?

同意。狼确实很聪明,它能骗过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为保护幼仔,先是用爬坡延迟了老猎人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用自己的尾巴抹开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6、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动物往往会被作家赋予人的品格,如狼“聪明”或“狡黠”、“勇敢”或“凶残”,用词的褒贬区别都是由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所决定的。你觉得科学家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狼这样的野兽?在他们所写的文章中是不是会带有一些情感倾向?请举例说明。

“性残忍”“猎杀大型动物”“机警”。

科学家和文学家不同,他们一般总是尽量把感情色彩降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使读者更清楚真实地了解他们所描述的事物,当然有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些倾向。

7、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但又担心因此会破坏生态平衡;也有人认为,把狼杀尽不要紧,恐龙早已灭绝,人类不是照样生存发展吗?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阐述你支持该观点的理由(至少三点)

(1)灭狼。狼残杀弱小动物;狼贪婪,野性难驯,很少有人能使狼俯首贴

耳;狼的活动甚至会危及人类安全。

(2)护狼。狼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没有狼一些食草动物会大量繁殖,

破坏生态平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对哪一种动物进行屠杀;狼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赞美。

8、从小接受的是做一个“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像羔羊一样温驯,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谈谈。

赞同。当今世界充满竞争,那些缺少个性的“绵羊”式的人很难在社会上

立足的,只有靠自己的勇气、力量和智慧去打拼,方能超越自我,获得成功。

9、“狼”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是“凶残”或“贪婪”的代名词,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或资料为例证明你的看法。

(1)狼是有智慧、有人性的动物。《母狼的智慧》里的母狼以自己的死换得

孩子的生,在保护孩子的过程中体现出超人的智慧和伟大的母爱。

(2)狼是非常团结的动物,当狼群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会群起而攻之,受伤的狼也决不会独自逃走。

10、世界上有的民族崇拜虎,有的民族崇拜牛„„也有的民族非常崇拜狼,在欧洲一些国家的传说中,狼还被尊称为人的保护神。可也的民族仇视狼,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1)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事物,有时候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2)看问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尽量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11、你从对《狼》专题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启示?)

提示:从知识,能力或情感方面阐述。

如: ①了解狼既是凶残、贪婪的,又是智慧、团结的。

②保护狼可维持生态平衡。

③看问题应从不同角度去看,尽量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④看事物要看到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

⑤狼本身并没有有意要成为人类的敌人或功臣,造成人们对狼的看

法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心态。

12、作家姜戎写了一本名为《狼图腾》的书,阅读下面的几段话,并根据你

对“狼”专题的学习体会,回答问题。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中国人的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

有多少?有狼的风景会给你带来怎样的震撼与冲击?(作者姜戎)

它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

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天如歌的表

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

怨曲„„ (蒙古歌唱家腾格尔)

① 从作者姜戎的三句话中你能读出他的观点吗?作为中学生的你请联系

你们的学习谈谈对作者观点的看法。

(作者认为我们应当具有敢于挑战,勇于征服、善于成功的精神。(意近

即可),后一句为开放题,答赞同的可从我们的不机械学习,不被动接受

知识,不迷信书本等角度回答,反对的可从学习要循序渐进,汲取知识要

脚踏实地等角度回答。)

②读腾格尔的话,请理解《都市精灵》中“与狼共舞”的深刻含义。通过

专题的学习,我们知道狼是一种具有多面性格的动物,因此这一词语还

可以引申出哪些意思?

“与狼共舞”的含义是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个词语还可引申为,学会团

结协作;与危险共处;要敢于与邪恶斗智斗勇等,

③蒲松龄的《狼》篇末写道:“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止增笑耳。”

读完这篇文章,笑过之余,你对狼这种动物有了哪些了解?你怎么看待

屠夫杀死第二只狼的行为?

前一问:凶残、贪婪、狡诈、愚蠢。后一问是开放题,赞成的可从

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痛打落水狗的角度回答;不赞成的可从应保护野

生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角度回答。

13、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

《汉语言大词典》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狼应该保护。

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 《科技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