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赏析古诗的作文


篇一:《诗歌鉴赏与学生作文》

血泪辛弃疾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用血与泪写诗词的人。

他是武夫出身,他本想“了却君王天下事”来赢得“身前身后名”;他本想“马作的卢飞快,马扣霹雳弦惊”去杀敌报国„„他有“单骑闯敌营,手刃数余敌”的风采,他也有号令数万士兵的气慨,他更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迈。可是他归附朝廷之后,所有的“本想”都成了幻影,所有的本领都成了摆设。他远离了刀光剑影的疆场,只能用他那带着老茧的手抓起一只半毫软笔去写他血泪相交的心路历程。

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妥协腐败,伤透了这颗充满爱国忧患的心。君王沉湎于歌舞升平之中,臣子畅游于醉生梦死之外,国人苟延残喘于这破碎零落的半壁江山里,看着被践踏的国土却依然欢歌笑语,“直把杭州作汴州”。此时的辛弃疾就像一个失去了武器的战士,只能写着他含血带泪的文字,把它当作激励人民斗志的号角,也当作他内心愁苦的倾诉。

多少次,他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多少次,他的耳畔回响着清角吹寒;多少次,他的梦乡停留在铁马冰河。可是,他的频频回首,却只能无助的望着自己的身影独立在那灯火阑珊处。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饱含着多少无奈与悲凉,饱含着多少壮志难酬的痛楚与英雄气短的苦闷!

我常常会想到一个“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独流泪,拍栏

杆”的辛弃疾,这是他永远的赤子形象。他以爱国之心为墨,以报国之情为笔,挥写下了无数血融与泪的诗篇。 好一个血泪辛弃疾!

幸有美酒入诗来

“五花马,千金裘”面前,李白宁愿“呼儿将出换美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后,孟浩然还不忘交代“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春江花朝秋月夜”,白居易“往往取酒还独倾”。是否真的“唯有饮者留其名”呢?诗人们对酒大都情有独钟,李白道“嗜酒见天真”,杜甫也自称“性豪业嗜酒”,自然的,酒在诗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了。

落木有萧杀之感,红豆有相思之情,烽火紧系战争,说明月自然联想到故乡,而说到酒就不能“一言以蔽之”了,且听;、:

悲时——陆机说::“置酒高堂,悲歌临斛,人寿几何,逝如朝露。(《短歌行》)”

欢时——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尽酒》)

离时——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合时——欧阳修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浣溪沙》)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哀时——阮籍说:“临斛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咏怀》之三十四)

乐时——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紧余怀。”(《客致》){关于赏析古诗的作文}.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以旧写喜悦之情,纵酒时“一杯一杯复一杯”“斗酒十千恣欢谑”,不但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我们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之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声,这样,诗人豪迈奔放的喜欲狂之情也就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

不仅喜怒哀乐与酒相通,风花雪月也与之密不可分:

与风——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

与花——李白说:“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饮酒》) 与雪——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与月——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下独酌》) 酒,或清冽,或温醇。到了诗中,都能把诗人的感情进行发酵,使喜愈喜,悲愈悲,读起来自然“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叹李商隐

义山,你被世人视作后唐最杰出的诗人,可命途却如此多舛,真真让我扼腕叹息。遇上令狐楚,可以说是你生命中最为矛盾的境遇。因他,你才华横溢,得以进入仕途;因他,你卷入牛李党争,受人排挤,终身潦倒不得志。你感激他写下:“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可却因卷入两党纷争而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曾有人说义山与唐朝皇族同宗,张菜田也曾考虑过此事,虽有其事但却无任何文籍 可以证明。而义山自己也曾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观实利益,他被别人按着脑袋几十年,头抬不起来,心中郁郁,欲藉诗歌排遣,不曾想被后世奉为经典。若是仕途坎坷,若不是命途多桀,若不是壮志难酬,有怎么会这般不朽的诗篇呈现在我们眼前,又怎能欣赏到如此绚烂的诗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被那些平白无故的灾难,变身不测的事端,毫无来由的迫害逼得无路可逃,就连此般美景你也眼带悲伤的欣赏。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多少个夜晚你因满腔愁绪而翻来覆去?多少个夜晚你因心绪苦闷而披衣望月》多少个夜晚你抑郁悲伤而仰天长叹?“斑鸠之系垂杨岸,何时西南待好风”你寻觅一生,终不是大展身手,一腔报复都成了空,那心情该是怎样的愁苦无奈?就好比卯足劲挥拳出手却只击一团棉花,那滋味,非常人能品。

那样文辞清丽,意韵深微的诗歌,也只有你能谱写了。义山,你虽有此番才华却终究没有施展的机会,我为你叹息,我为你哀悼。可我知道有些事是人物能为力的。有些事是人必须承受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悲哀和无奈。你是一个不幸的人,也许某一天世人有着与你相同遭遇时,会想起你,我想起你,想起你那个才华横溢,壮志难酬的你。

有人说你的诗宛若星河斑斓,有妩媚的壮阔,才华的哀伤。虽是不得志,却没有末世之感,虽是愁苦郁闷,可却没有绝望灰心之意。不得不令人指手赞叹。

义山此人,应是这般沧桑,应是这般历经磨难。这才是义山,让人叹赏的李义山。

走在诗词的道路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上下五千年文化非一般能熟,古代的文墨客层出不穷,创作的诗词自然不可胜数。走在诗词的道路也许你会如履薄冰。也许你会欣喜若狂,也许你会老泪纵横,苦有所失。

走在诗词的道路上,我会与王维相约在辋川庄中欣赏,“积雨空

篇二:《作文欣赏、诗词赏析、文段阅读》

九年级语文资料

作文欣赏、诗赏析及文段阅读

一、中考满分作文欣赏

给自己一些勒痕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

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

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

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

勒出的伤痕。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

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地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是黄瓜生命的支柱;原

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

创造力的元凶。事实上,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真会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

如果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

的茫然而取代。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

和原则。如此扭曲自已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

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

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的诱惑

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

们在茫然无措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到伤痛,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有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

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上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

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

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二、中考古诗赏析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

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1、表现手法

包括内容: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和怎样描写。

(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

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

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2、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

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

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3、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

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4、综合设问

①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

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

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关于赏析古诗的作文}.

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

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

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实战演练

阅读杜甫的《绝句》回答下列问题。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关于赏析古诗的作文}.

2.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阅读韩愈的《春雪》回答下列问题。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

赏析。{关于赏析古诗的作文}.

三、中考文段阅读

(一)阅读《藏根草》,回答问题。

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瞧,那是什么?”

我们从它的身边走过,忽然发现它那灰暗的阁壁上,飘出来一缕又一缕鲜鲜活活的生命亮色,宛若一群藏在阁楼里的少女抛洒下来的掩面绿纱,情怯怯地朝我们招摇。

是长青藤么?长青藤没有它这样的优雅;是牵牛花么?牵牛花没有它这样的美丽。

我们认不出,更猜不透:在这石头墙上,存不得雨水,见不到土壤,这柔弱的小草,它是怎样活下来的?它的根又会藏到哪里?

守庙的老人来了。

他告诉我们,这些藏根的小草是何首乌。

他告诉我们,这青山古刹,有股生生不息的“感应泉”,泉水流到哪儿,哪儿便可寻到何首乌家族的绿色庄园。它是人类的朋友,它是病魔的克星。它可以让白发人萌生一头乌亮的美发,它可以使失眠者做得成甜甜的美梦。

他还告诉我们,现在寻不到了。那些贪婪的采药人,寻求的是它生命的老根,它躲到哪里,人们便追到哪里,它也只好收起根来,藏进这石头缝里;扒不得这万佛阁,休想再夺它的根……

自然是一部伟大的书,只要你认识了它,你在这个世界上便寂寞时不再寂寞,穷困时不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南针。

请问藏根的小草,我的朋友,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 还有那被人遗忘了冷落了的万佛阁,你呢?

1、文中“它是怎样活下来的?”的疑问,从侧面表现出“它” 。

2、“它是人类的朋友”一句中的“它”是指 。

3、作者问藏根草:“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请你根据文意,代藏根草回答。

4、文章最后说:“还有那被人遗忘了冷落了的万佛阁,你呢?”根据文意,作者问万佛阁的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对于第23题的问题,万佛阁将会怎样回答?请你代它回答。

(二)阅读《摆渡自己》,回答问题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③倒在挫折、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④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因为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⑤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灭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⑥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为何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⑦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理想折成一只船,终于找

到心灵的彼岸。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⑧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会有明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⑨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请概括出题目“摆渡自己”的含义。

2.阅读第⑤段,结合语境解释画线句中加点的“被赦免”在文中的意思。

3.文中列举史铁生和史蒂芬·霍金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请你再补写一个类似的事例。

作文欣赏、诗词赏析、文段阅读参考答案

一、满分作文点评

善待自己,在常人看来,莫过于给予自己足够的自由与宽松。本文中,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发人深思。作者先描绘青藤缠瓜、藤断瓜落的事,据此引出联想,提出看法。这种由事及理、事理谐和的写法,使得文章洋溢着理趣与情趣。说了平时对规则、原则的反感,说了失落时对规则、原则的思念,说了坚持原则的作用,说了青藤勒住带来的痛苦与利害关系,可谓环环相扣,娓娓道来,作者思维的顺畅与缜密令人叹服。另外,排比、反问、对比等诸多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优美,表达有力。{关于赏析古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