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成语大全


第一篇 诸葛亮成语大全
《描写诸葛亮的成语大全》

1、集思广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2、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3、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5、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6、龙盘虎踞: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7、苟全性命: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8、草庐三顾: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9、任重才轻: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

10、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11、思贤如渴: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suibi8.)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12、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13、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14、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15、伏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16、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7、盖世无双: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18、作奸犯科:奸:坏事;科: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19、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20、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21、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第二篇 诸葛亮成语大全
《描写动物的成语大全》

1、猿穴坏山: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灾祸。

2、甑尘釜鱼: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3、鱼死网破: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4、煮鹤焚琴: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5、鱼馁肉败: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6、野鹤闲云: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7、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8、鱼烂瓦解:犹言鱼烂土崩。

9、鱼大水小: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10、遗风馀象: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11、鱼米之乡: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12、鹰瞵鹗视:鹗:鱼鹰。形容用威猛凶狠的目光盯视着。

13、引狼自卫:犹言引虎自卫。

14、鱼瞵鹗睨:像鱼和鹗那样瞪眼注视。比喻瞠目而视。

15、鱼龙曼延: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16、游蜂戏蝶:①指围着花丛飞舞游动的蜜蜂和蝴蝶。②见游蜂浪蝶。

17、云中白鹤: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18、延颈鹤望: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19、鹰瞵虎视: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20、鸭步鹅行: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21、有凤来仪: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

22、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23、鱼烂而亡: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因内部祸乱而自取灭亡。

24、鹯视狼顾:鹯念zhān。谓如同鹯狼视物。形容目光贪婪。

25、鹰犬塞途:鹰犬: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猎犬,比喻爪牙;塞:堵塞;途:道路。坏人的爪牙塞满道路。

26、中原逐鹿: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27、鱼烂河决: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28、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29、以筌为鱼: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30、驭凤骖鹤:驾凤骑鹤。指仙道飞升。

31、鱼沉雁杳: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32、鱼贯而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33、一斑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34、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5、鸷击狼噬:谓凶狠地残害人。

36、以管窥豹: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37、鹰拿雁捉:比喻缉捕时的快速凶猛。

38、游蜂浪蝶: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39、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40、指天射鱼: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41、赃贿狼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42、一无长物: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43、意马心猿: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44、鹰嘴鹞目:形容外貌奸诈凶狠。

45、鸭行鹅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46、鱼肠雁足:泛指书信。

47、渊鱼丛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48、羊狠狼贪: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49、鱼游釜中:釜:锅。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50、鱼贯而行: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51、脏污狼藉: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52、鱼贯雁行: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53、雁逝鱼沉: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54、鱼帛狐篝:典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后以

55、鱼笺雁书:泛指书信。诸葛亮成语大全

56、蚁封穴雨:蚂蚁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57、以肉去蚁: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58、杳如黄鹤: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59、以鹿为马: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60、众盲摸象:许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说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说象一堵墙,摸到象尾的说象一条蛇,互相争论不休。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61、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62、鹰觑鹘望:形容视觉敏锐。

63、鱼沉雁落:典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鱼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64、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suibi8.)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65、争猫丢牛:比喻贪小失大。

66、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67、自相鱼肉:鱼肉:当作鱼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68、鹰扬虎视: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69、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70、葬身鱼腹: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71、一琴一鹤:原指宋朝赵拚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72、一窝蜂: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73、鱼网鸿离:鸿:鸿雁;离: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74、鱼釜尘甑:《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字史云,桓帝时曾任莱芜长。后以

75、鱼肠尺素:指书信。

76、鱼烂土崩: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77、招蜂引蝶:招致蜜蜂,吸引蝴蝶。比喻吸引别人的注意。

78、鹰心雁爪:比喻心灵手快。

79、羊续悬鱼: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80、鱼跃鸢飞:指万物各得其所。

81、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诸葛亮成语大全

82、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83、蚁穴溃堤: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84、养鹰飏去:比喻怀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当其得意之时就不再为主人所用。语本《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85、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86、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87、引狼入室: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88、鸷鸟将击,卑飞敛翼:比喻欲擒故纵,伺机而后发。

89、鹰犬之才: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用作鹰犬之才。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

90、鹰扬虎噬: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91、鹰拿燕雀:比喻捉拿毫不费力。

92、捉鼠拿猫: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93、殃及池鱼: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94、以蚓投鱼: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95、鱼溃鸟散:比喻军队溃败。

96、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97、鸷狠狼戾:形容凶狠乖戾。

98、鹰击毛挚:击:搏击;挚:凶猛。鸷鸟扑击其他动物时,羽毛都张着。比喻严酷凶悍。

99、鱼龙百变: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100、翥凤翔鸾:盘旋飞举的凤凰。常比喻美妙的舞姿。

101、走头无路:绝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102、鹰视狼步: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103、鱼龙曼羡:喻世事变幻。

104、鹰击长空:谓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105、证龟成鳖: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106、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107、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108、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9、鱼龙变化: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110、一石二鸟: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111、雁杳鱼沉:比喻音信断绝。

112、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113、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114、鹰撮霆击:像老鹰攫食,雷霆猛击。形容气势威猛。

115、引虎拒狼: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116、鹰视狼顾: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117、鬻鸡为凤: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118、鹰挚狼食: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第三篇 诸葛亮成语大全
《诸葛亮的成语、歇后语》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成败利钝;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吊孝---假的

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 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第四篇 诸葛亮成语大全
《有关诸葛亮的俗语成语》

 有关诸葛亮的俗语、成语 典故: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隆中对,五丈原 成语: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诸葛亮成语大全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一诗绝千古,两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

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成语大全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躬耕南阳

第五篇 诸葛亮成语大全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八攻八克〗 成语典故: 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闭门思愆〗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比居同势〗 成语典故: 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八面驶风〗 成语典故: 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

〖闭门思过〗 成语典故: 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

〖不求闻达〗 成语典故: 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不知所言〗 成语典故: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不知所云〗 成语典故: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成败利钝〗 成语典故: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迟回观望〗 成语典故: 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传》

〖除患宁乱〗 成语典故: 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

〖草庐三顾〗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豺狼之吻〗 成语典故: 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

〖淡泊明志〗 成语典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德薄任重〗 成语典故: 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

〖顶头上司〗 成语典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二三其节〗 成语典故: 语曰奕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节,可以摧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

〖二桃三士〗 成语典故: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

〖方寸已乱〗 成语典故: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伏龙凤雏〗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非学无以广才〗 成语典故: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负阻不宾〗 成语典故: 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固壁清野〗 成语典故: 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北齐书·李浑传》

〖苟全性命〗 成语典故: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肝心若裂〗 成语典故: 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豪杰并起〗 成语典故: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虎踞龙盘〗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

〖好尚不同〗 成语典故: 人各有好尚。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汉贼不两立〗 成语典故: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军不血刃〗 成语典故: 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积功兴业〗 成语典故: 《意林》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卷五引晋·杨泉《物理论》

〖计日而待〗 成语典故: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积思广益〗 成语典故: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亦作“积”。

〖进贤进能〗 成语典故: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

〖俭以养德〗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俭以养廉〗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继之以死〗 成语典故: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开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枯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跨州连郡〗 成语典故: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蒙尘〗 成语典故: 主上蒙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木牛流马〗 成语典故: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命世之英〗 成语典故: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民殷国富〗 成语典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龙蟠虎踞〗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

〖力排众议〗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理所不容〗 成语典故: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凌上虐下〗 成语典故: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陵上虐下〗 成语典故: 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

〖临危受命〗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难以逆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囊中取物〗 成语典故: 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

〖偏安一隅〗 成语典故: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情见乎言〗 成语典故: 谓为信然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七擒七纵〗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迁善黜恶〗 成语典故: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

〖弃邪从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去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亲贤远佞〗 成语典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 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三

〖跷足而待〗 成语典故: 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

〖七纵七禽〗 成语典故: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七纵七擒〗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擒纵自如〗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如虎生翼〗 成语典故: 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如虎添翼〗 成语典故: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

〖人心如秤〗 成语典故: 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三国·蜀·诸葛亮《书》 〖如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使法量功〗 成语典故: 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韩非子·明法》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这,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三顾茅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社稷之器〗 成语典故: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三国·蜀·诸葛亮《又称蒋琬》

〖十命可受〗 成语典故: 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答言书

〖受命于危难之间〗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上楼去梯〗 成语典故: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深入不毛〗 成语典故: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食少事繁〗 成语典故: 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晋书·宣帝纪》

〖事无大小〗 成语典故: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

〖事无巨细〗 成语典故: 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

〖视微知著〗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思贤如渴〗 成语典故: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所向无敌〗 成语典故: 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注引《江表传》

〖芟夷大难〗 成语典故: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圣主垂衣〗 成语典故: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语出《易·系辞下》

〖舌战群儒〗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受制于人〗 成语典故: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推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畏敌如虎〗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三十五

〖危急存亡〗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位极人臣〗 成语典故: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

〖万全之计〗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威刑不肃〗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裴松之注引《蜀记》 〖我心如秤〗 成语典故: 《冯堂书钞》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

〖威仪不肃〗 成语典故: 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妄自菲薄〗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胸有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第六篇 诸葛亮成语大全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八攻八克〗 成语典故: 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闭门思愆〗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比居同势〗 成语典故: 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八面驶风〗 成语典故: 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

〖闭门思过〗 成语典故: 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

〖不求闻达〗 成语典故: 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不知所言〗 成语典故: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不知所云〗 成语典故: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成败利钝〗 成语典故: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迟回观望〗 成语典故: 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传》

〖除患宁乱〗 成语典故: 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

〖草庐三顾〗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豺狼之吻〗 成语典故: 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

〖淡泊明志〗 成语典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德薄任重〗 成语典故: 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

〖顶头上司〗 成语典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二三其节〗 成语典故: 语曰奕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节,可以摧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

〖二桃三士〗 成语典故: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

〖方寸已乱〗 成语典故: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伏龙凤雏〗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非学无以广才〗 成语典故: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负阻不宾〗 成语典故: 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固壁清野〗 成语典故: 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北齐书·李浑传》

〖苟全性命〗 成语典故: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肝心若裂〗 成语典故: 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豪杰并起〗 成语典故: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虎踞龙盘〗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

〖好尚不同〗 成语典故: 人各有好尚。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汉贼不两立〗 成语典故: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军不血刃〗 成语典故: 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积功兴业〗 成语典故: 《意林》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卷五引晋·杨泉《物理论》

〖计日而待〗 成语典故: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积思广益〗 成语典故: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亦作“积”。

〖进贤进能〗 成语典故: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

〖俭以养德〗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俭以养廉〗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继之以死〗 成语典故: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开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枯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跨州连郡〗 成语典故: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蒙尘〗 成语典故: 主上蒙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木牛流马〗 成语典故: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命世之英〗 成语典故: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民殷国富〗 成语典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龙蟠虎踞〗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

〖力排众议〗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理所不容〗 成语典故: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凌上虐下〗 成语典故: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陵上虐下〗 成语典故: 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

〖临危受命〗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难以逆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囊中取物〗 成语典故: 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

〖偏安一隅〗 成语典故: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情见乎言〗 成语典故: 谓为信然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七擒七纵〗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迁善黜恶〗 成语典故: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

〖弃邪从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去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亲贤远佞〗 成语典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 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三

〖跷足而待〗 成语典故: 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

〖七纵七禽〗 成语典故: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七纵七擒〗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擒纵自如〗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如虎生翼〗 成语典故: 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如虎添翼〗 成语典故: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

〖人心如秤〗 成语典故: 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三国·蜀·诸葛亮《书》 〖如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使法量功〗 成语典故: 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韩非子·明法》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这,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三顾茅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社稷之器〗 成语典故: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三国·蜀·诸葛亮《又称蒋琬》

〖十命可受〗 成语典故: 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答言书

〖受命于危难之间〗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上楼去梯〗 成语典故: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深入不毛〗 成语典故: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食少事繁〗 成语典故: 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晋书·宣帝纪》

〖事无大小〗 成语典故: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

〖事无巨细〗 成语典故: 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

〖视微知著〗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思贤如渴〗 成语典故: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所向无敌〗 成语典故: 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注引《江表传》

〖芟夷大难〗 成语典故: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圣主垂衣〗 成语典故: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语出《易·系辞下》

〖舌战群儒〗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受制于人〗 成语典故: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推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畏敌如虎〗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三十五

〖危急存亡〗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位极人臣〗 成语典故: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

〖万全之计〗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威刑不肃〗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裴松之注引《蜀记》 〖我心如秤〗 成语典故: 《冯堂书钞》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

〖威仪不肃〗 成语典故: 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妄自菲薄〗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胸有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